查看原文
其他

我热衷于探索事物的两面性

F-Crew FREITAG官方
2024-09-07


事物中的两面性,是作为摄影师的朱岚清常常提到的自己的关注点,不论是人面对自然的敬畏感与征服欲,还是穿上奶奶衣服时同时看向历史与未来,都让我们对她在做的事情充满好奇。这种两面性,或者说两面性之间更为复杂的中间地带,在她自己的事业中也有体现:你看到的可不是一个每天背照相机扫街的摄影师,她喜欢做的事情很多,但又暗藏关联。



Q:你的FREITAG很好看。

A:嗯,是我很喜欢的配色,2016年我在瑞士做了一个驻地艺术项目,在那边集装箱店里买到的这只F262。


 


Q:去瑞士驻地对那边的印象如何?

A:瑞士山地可持续发展机构FDDM有一个Suntainable Mountain Art的艺术驻地计划,我申请了一个创作项目。刚到瑞士蒙特,我就先买了一张瑞士地图,查了每个滑雪度假村的位置,在地图上标注我想去拍摄的一些山,做了3个月的行程规划,顺着项目计划,去了很多地方,对我这个南方人来说,第一次到真正的高山地区,那些大山是留给我最直观的第一印象。


Q:当时怎么想到“山上的雅努斯”这个选题的?

A:刚到作为滑雪胜地的度假村时,和我之前想象的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因为我们常见的旅游开发中的人为建设痕迹很重,自然环境很明显地被旅游业改变或占领了。瑞士这边对于自然的开发是一种相对比较“无痕”的方式,自然环境依旧很野性、原生,但对环境的监测及旅游服务设施的建造很完善,可以让大家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体验自然的“原始”力量。


度假胜地与野性自然是否真的能够共存?看不见的力量所带来的两面性让我想到了雅努斯。雅努斯是罗马神话中的神,有两张面孔,可以同时看到过去和未来,是时间上的两面性。而“山上的雅努斯”,是我看到人类在面对自然环境时的两面性。


那段时间除了拍摄作品,为了做更多的调研,我还去旧物市场和二手商店搜集了很多和雪山观测与度假相关的纸本资料。


 


Q:现在的研究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怎样形成的?

A:创作前期,我会浏览相关书籍,阅读一些论文,特别是关于我感兴趣的课题的研究。我觉得在开始实际拍摄之前,进行一些深入的调研和研究是必要的。我不是那种每天带着照相机出门的摄影师,我一般是在明确了自己想要拍摄的主题后才开始一段时间的集中拍摄。


这并不意味着我的作品必须变得非常学术化,而是通过深入研究,我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我的拍摄主题,观察并捕捉到更多的细节,发现事物之间的关联,在创作中展现更多的深度。


除了一些项目实践,我也受到了一些艺术家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方法。除了拍摄,我对收集有一些偏好,喜欢整理家里的老照片,并经常光顾旧货市场寻找具有怀旧感的物件。这些个人爱好逐渐融入到我的创作中,使得作品具有更为完整的叙事性。



Q:你收集这些东西的依据是?

A:早期没有什么线索,主要收集自己喜欢的东西,比较有目的的收集一般是因为要开始新的项目,我会比较有针对性地去找和年代相关、和某个地方文化相关或者某个事件相关的东西。


比如我之前对人类学家如何通过食物来表达社会文化关系感到特别好奇,也阅读了一些相关的书籍,基于这个关注点逐渐展开,我发现了我对食谱很感兴趣,食谱不仅可以用作工具书来记录食物的做法,更是融入了很多个人化和地域文化的元素。不同食谱的形式和设计排版也非常有趣,提供了在不同国家和时代的独特视角,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关系。


Q: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收集东西?

A:我是个蛮怀旧的人,奶奶就很爱收集东西,我小时候很爱去翻她的房间,尤其是每次打开老衣箱,就能看到以前奶奶或者妈妈穿过的衣服、或者一些熟悉的布料,她都会留着,不同年代的时代信息和生活片段被收在一个箱子里,挤在一起堆在一起,我一直特别喜欢这种感觉。从小跟爷奶一起生活,应该是对我产生了很多这样的影响。




Q:你穿上奶奶那一套曾经的衣服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A:穿上奶奶曾经的衣服,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感觉。那套衣服是我在她的房间找到的,就在那个老木箱里,翻找之间,竟然发现了一件她结婚时穿的衣服,是她的妈妈亲手制作的。


这衣服让我感到珍贵,特别是在制作《负向的旅程》那本手工书时,我想寻找第一张要放入的照片。比如“八尺门”这个地点是出门在外的人回东山岛时的必经之路,是地理上的纽带。那时间的纽带呢?我开始考虑加入那件衣服,因为我渴望了解家族的历史,并与过去进行对话。


我在创作结束时才发现,我的作品中涉及了很多女性形象,可能是因为在闽南的家庭中,女性往往是最辛苦的。我的妈妈一直忙于工作,回家还得操持家务,但大家都觉得这是正常的。不只是妈妈一个人累,奶奶也是一样,负责家里的一切,包括祭祀活动和厨房的所有事务。我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因此不自觉地会对女性有一种特殊的关注,这不仅仅是“女性主义”。


所以在穿上她的衣服的那一刻,我感到意义非凡,不仅因为时间仿佛回到了过去。也因为我深深地爱着奶奶,我想尽力以最真实的方式展现她的生活。


《负向的旅程》摄影作品之一 ©朱岚清


Q:你最喜欢的创作者是?

A:我喜欢侯孝贤导演,我的摄影方式和关注视角都受到过一些他电影的影响。比如我一开始拍摄《负向的旅程》时就受到了他的启发,尤其是在看了电影《风柜来的人》之后。


他的电影人物大多时候讲闽南语,这与我所在的地方有关。所以上大学第一次看到侯孝贤的作品时,内心感到非常震动。因为在大陆,我们看的电影通常是普通话。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我熟悉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文化出现在艺术作品中。我发现我们这里的并非主流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被创作成为艺术作品,找到了文化上的关联性。


他的电影中涉及了许多家庭场景,尤其是早期的一些作品里都呈现了家里的长辈和小孩之间的关系,这与我的情感经历相似。小时候,因为爸妈要上班,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所以小时候大多是爷爷奶奶陪我玩,他电影中奶奶的形象和我的奶奶也很相似,包括发髻的样式和穿着的衣服。


Q:到厦门定居下来生活,跟对家乡的这种感情有关系吗?

A:我出生在福建省东山岛,年轻的时候,只想离家远一点,所以大学选择去了北京。那时候身边的人都来自不同的地方,我开始有机会观察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也会反观自己出生的地方加之于自身的影响。抽离出来看,反而是在那个远离故乡的时候,开始有意识地去思考“家乡”这个概念。


后来去台湾读书,期间偶尔来厦门游玩和小住,觉得和故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而且身边朋友们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觉得很适合当时自己的状态,就留在了厦门。


Q:哪一年开始在厦门生活?

A:2014 年来到厦门,今年刚好10年。





Q:离得近了会经常回家吗?

A:以前在北京的时候,每次回家总是特别兴奋,有那么一种“乡愁”的感觉。现在离家近了,可以经常回家看看,心情就比较平静,有时候也想出门去新的地方“打打卡”。


随着旅游业发展,现在的东山岛完全不一样了。我记得拍“百亿新城”项目的时候,那里还是一片废墟,现在都是高楼大厦,吸引了不少北方游客,在小红书上一度很火,变成了小众旅游胜地。回看我拍摄的照片,从记录当时的“现状”成为了地方的档案,变化真是大。



Q:你怎么看待这个变化?

A:对于这些变化,我心里感觉挺复杂的。但在今天,因为我们缺乏对地方性的认识与保护,它对于地方的损害也愈发明显。


比如说,东山岛之前有个地方叫南门湾,是个老镇上的海滩,旁边有个堤坝,房子建得不仅离海很近,还很漂亮。傍晚的时候,海边就坐满了人,骑着摩托车,看海啊,和朋友聊天啊。好多老人互相倚靠,坐在沙滩上看着夕阳,感觉很舒服。你会觉得那边的人和海的关系好近。结果由于做新的项目开发,一半的老房子直接被拆掉了,然后建了新的,还建了为游客提供的大停车场,游客很多,本地人和老人也很少去了,整个地方的样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旁边还有个老的渔人码头,叫小渔港,也被拆了,建了个酒店。当地人的一部分日常生活就这样被剥夺了。



Q:一直搞创作的话,每天的时间如何安排?

A:我其实不是一个特别会做计划的人,但因为足够喜欢一件事情,就会想着做出来一些成果,比如做摄影项目,和朋友们做零售空间,同时还要和团队一起做一些产品的开发。不停做些新的事情,会给我很多正向的结果反馈,这些小的成就感会支撑我开启下一个事情。


Q:你觉得做商店和你做摄影的状态有什么不同?

A:做摄影项目的话没有太多的心理压力,相对也更自由,因为这是一件自己就可以做决定的事情。做商店的话,因为是和团队一起工作,整体上要考虑到的情况更多,包括经济上持续运营和协作工作,除此以外,团队每个人的兴趣和发展都是需要考虑的。


Q:为什么取名叫 bathroom ?

A:就像影像创作一样,我热衷于探索两面性或者说中间地带的感觉。浴室对我而言,是一个极为私密的空间。虽然你可以邀请朋友到客厅,但要邀请他们到浴室来却显得有些不太现实,对吧?


但当我们决定在老社区街道上开设一家商店时,我觉得这个空间的商业性和开放性与浴室这种强烈个人化的预设之间产生了一种有趣的冲突。在浴室里,你可以阅读、聆听音乐、深思熟虑……所以在洗澡的时候,可能会涌现出许多在平时无法想到的小创意和新颖的观点。我希望可以邀请大家到我们的浴室来,看到我们选择的不同媒介的内容,不论是书本、创作者的作品或者是一些生活好物,依然能够获得一些属于自己的“shower thoughts”时间。


摄影作品作者:孟维嘉


Q:在老社区开店会有什么有趣地尝试吗?

A:我们所在的地方是百家村,是厦门的老社区,这里沉淀了丰富的人情世故和生活记忆。在百家村,我们能够欣赏到民国时期侨商修建的南洋与闽南风格结合的别墅民居,也可以见证非常早期的安置房建筑形态。这个百家村散发着市井气息,从百家村市场到多年经营的传统闽南小吃店,如各式各样的鸭肉小吃和煸豆干餐厅等,都展现着丰富多彩的食物文化。


近年来,百家村也有很多新型空间与传统商铺在邻里的日常中为各自带来不同的灵感启发。去年,我们在这里举办了一场关于食物的展览《日常烹调法x百家村》。我们邀请了以食物为创作脉络的不同艺术家参与其中,展览以街头与轻松的方式融入了百家村社区。漫步于百家村街道上,你可能会看到展览的作品,走进街角的小吃店或咖啡店,也许会不知不觉地看到展览逛起快闪店。甚至你可以品尝展览限定的特别饮品,以散步街区的方式完整体验整个展览内容。


我们与百家村社区中的新型空间与传统商铺合作,通过漫步老社区,以步行的地图路线将食物与日常生活、食物与地方性、食物与集体记忆等不同可能性连接在一起。


摄影作品作者:谢云妮 (展览结束后场景,部分作品已撤走)

摄影作品作者:谢云妮


Q:推荐一个收藏的菜谱里最想尝试的一道菜吧!

A:有一道菜来自《家庭小宴菜谱》,名字叫“它似蜜”,点击下面的图片就可以获得菜谱。


祝大家生活似蜜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FREITAG官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