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参数化图解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启示

曹凯中 朱育帆 风景园林杂志
2024-08-31

戳本图上方风景园林杂志可订阅本微信

戳右上角按钮可分享并收藏本文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3-153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5633/S

订阅热线:010-62670544 0755-83551171

杂志官网:http://www.la-bly.com/

欢迎关注风景园林杂志微信:LAmagazine


摘要:作为参数化设计方法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运用的研究课题之一,采用跨学科的视角,首先着重阐释了图解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对不同时代的图解之间的传承性及差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本文的论述重点,即参数化图解进行了概括性定义,之后分别从风景园林学科发展、风景园林学科融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三个角度对参数化图解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运用进行了论述及展望。


关键词:风景园林;参数化;图解

1 图解(diagram)的定义及分类

韦氏当代英语词典对图解(diagram)的解释意思是:“为演示或解释事物,利用图形来解释、分析或演算的过程”。图解最初仅仅是一种解释说明的工具,用以解释事物之间某种内在关系。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图解不仅具有思考提炼的特点,而且具有与设计信息的互动性(interactive)及对话性(dialogism)的特点

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将图解分为两类:生成性(generative)图解与表达性(explanative)图解。表达性图解顾名思义,其功能是为了使目标人群更好地理解设计所要传达的意义,具体包括:平立剖范式图、设计说明图以及效果图。这类图解是将设计师的自身构想转换为现实建构的重要途径。与表达性图解不同,生成性图解更加注重分析及演化过程,生成性图解与表达性图解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先于设计,表达性图解则后于设计。生成性图解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也是之后叙述的参数化图解的载体。

生成性图解的产生可以概括为两个步骤,即“图”与“解”的两个过程:(1)“图”的过程(mapping):这个步骤强调对场地的基本条件进行整体性描述,具体包括路网、水文地理等若干要素。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通常只是扮演着信息的组织者或疏导者。(2)“解”的过程(diagramming):将已有信息进行总结提炼,从而进行图解生成,这个过程离不开设计师的主观判断与选择,生成性图解因为有了这一步成为一种表达概念的手段而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客观组织方式。

2 生成类图解与参数化图解的发展历程

2.1 生成类图解的发展历程

最早的生成性图解出现在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用一只没蘸墨水的铁笔在羊皮纸表面进行绘制或蚀刻,之后再将其用墨水浇撒。墨水在羊皮纸上呈现出许多层踪迹地交叠,这便是最早的生成性图解。这个办法一直延续至今,只是将当初的羊皮草图换成了现在的草图纸。自文艺复兴后,绘图(drawing)与图解(diagram)没有严格的区分。由于古典主义强调对称、比例等因素,这时的生成类图解更多地关注图解中的“图”,即对图本身的构图、比例等等,而将“解”的过程放置于次要地位。直到现代主义时期格罗皮乌斯和包豪斯创造了“泡泡图(bubble diagram)”的图解方法,局面有了新地转变。这类图解完全运用了拓扑的图解方式,抽象地表达了功能及流线的关系,并成为下一步方案设计发展的抽象基础。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甚至认为图解应该像一种数学公式那样明确地实现理性秩序


2.2 参数化图解在西方的理论产生及实践发展

伴随着对现代主义的质疑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发展,20世纪后30年图解理论有了新的转变。彼得·埃森曼在1963年的博士论文《现代建筑的形式基础》提出了“动态图解”理论。也有人称其为建筑的自治性(autonomous。埃森曼的图解不再是仅仅停留在静态真实条件的基础上,而是引入了动态变形操作,其过程将图解作为一个展开的事件,形式则是累积的结果。


作为艾森曼的学生,格雷戈·林恩(Greg Lean)将数字技术引入动态图解领域,从而进一步发展了这种动态性的潜质。林恩1999出版的作品集《动态形式》(Animate Form )详尽阐述了数字技术应用于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相对于埃森曼较固定的主题,林恩提出更多主题,反映了应对积极和消极随机因素的可变性。林恩运用3D 软件Wavefront 的粒子塑形技术,其具体原理是根据粒子之间相互吸引或者排斥的关系而聚合为新形式(图04)。不同的环境力生成不同的形态,最终形态不再是一个静止的图象,而是环境中各个力之间的能量反映。林恩和埃森曼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是从“图”的背景出发,找寻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作为“解”。不同的是,埃森曼在找寻第一步的图解种子后,通常采用其拆解,嵌套、重复、移位、等物理手段,对“解”进行既定单因子操作。而林恩在引入最初的“解”后,通过多参数技术的动态程序,再输入其它多因子的“解”,一步步地迭代计算出最终的“解”,设计形式上的每一个点都是一次作用力地反应。林恩认为“图解不是设计的简化本质,也不仅仅是设计发展过程的历史痕迹,图解以抽象机器的方式运作,以便实现增殖,同时根据自身的复杂性而展开,这就是图解的力量。”



了解该文更多内容,请阅读《风景园林》2013年01期。


以上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欢迎转发。


回复【】中的关键词,您将看到近期热文:

【阅读】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专业书

【城市】纽约市最棒的10个城市花园

【会议】第十四届中日韩风景园林学术研讨会及征文公告

【征稿】生态智慧国际学术研讨会及论文专题征稿启事

【考察】《风景园林》2014年英国绿道及新景观考察团招募


《风景园林》杂志社致力于记录国内外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以及城市设计、公共艺术等领域的重要事件、新锐思想和优秀作品,是一家集出版、展览、讲座、咨询等学术交流活动于一体的专业传媒机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