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2017-06专题导读:城市历史景观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17年第6期 P14-58
“城市历史景观”深受广义的“景观”理念影响,从最早在《维也纳备忘录》时所指仍为物质或非物质的名词性景观,到《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及《城市历史景观保护方法详述》时,所指更强调动词属性的景观,作为“通过对现有建成环境、非物质遗产、文化多样性、社会经济和环境要素以及当地社会价值观的综合考量来设计干预措施”的方法,体现出此时对于历史城市认知的一个核心转变——即开始“承认活态城市的动态性质”,并且认为由于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有效的规划和管理资源,越来越强调保护“成了一种战略,目的是在可持续的基础上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活质量之间的平衡”。总体而言,历经了从借由景观的视角认知城市遗产,到采用景观的方法融合城市战略的过程,广义景观始终是理念阐发所关注的核心,是遗产保护对接城市发展的重要桥梁。
应理解“城市历史景观”作为一种观念框架和操作方法,意在对遗产资源和文化传统的多样性的尊重和赞美,也从侧面促进了城市、建筑、风景园林、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交叉。《风景园林》2017年06期“城市历史景观”专题的6篇文章,主题及方法与多种涉及城市保护与管理的学科及专业实践相关,虽仍不能完整涵盖城市历史景观所希冀的范围,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其他更多更具综合性的重要探索也将持续涌现。
——专题主持人:北京林业大学刘祎绯老师
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景观管理——基于城市历史景观(HUL)理念的思考
张松 镇雪锋
文章首先梳理了“景观”与“风貌”两个概念的差异,探讨城市景观在中西方认知上的不同以及在国际遗产保护政策中含义的变化,进而分析了历史性城市景观理念与方法对城市遗产保护的启示,认为需要从历史风貌保护到城市景观管理的范式转型。在强化城市遗产整体性保护机制的基础上,认识到城市景观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多样性,注重景观资源的全面保护与利用,通过规划有效管理环境景观的变化。
右:苏州古城内的生活街巷
城市历史景观理论与实践探究述要
张文卓 韩锋
近年提出的城市历史景观(HUL)概念被认为是遗产管理的未来趋势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征。本文综述了2005年这一概念首次提出以来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海外进展,分析了“城市历史景观”作为名词性“保护对象”和动词性“保护方法”的双重含义,指出“城市历史景观”是“文化景观”概念向城市区域的扩展应用。城市历史景观方法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异性特征对我国遗产保护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结合我国相关现行制度,可以考虑从体验式评估、整体规划、协同规划、基层组织等角度将该方法应用于我国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领域的实践。
岳阳楼文化景观的规划重构
贾建中
文化景观规划重构是在保持其既有本质属性不变的前提下,从规划布局、游览组织、景观设施和环境改善等方面对主题文化景观进行的充实、完善、支撑或重组的过程。本文以岳阳楼历史文化景观为案例,在综合分析存在问题和潜在优势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岳阳楼产生、发展、辉煌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同时分析岳阳楼的地位、作用和巨大影响,研究洞庭湖、岳阳古城及其他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的相互关系。最后在保证维护岳阳楼内在本质属性的条件下,探寻充实完善、全面提升以岳阳楼为中心的岳阳楼景区的文化品质、业态运营、生态环境的途径。
景德镇瓷业历史景观研究
张杰 贺鼎
景德镇是中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陶瓷产业而著称的城市,其独特的手工制瓷传统延续千年以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对景德镇旧城区的历史景观展开研究,首先剖析其山水形胜、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自然环境要素,并将旧城区划分出不同类型的瓷业地理单元,在此基础上,对瓷业历史景观的空间布局、建筑模式和定位朝向进行讨论。瓷业历史景观是自然与瓷业要素紧密互动的产物,具有特定的功能结构和文化模式。
自然要素限定下的瓷业地理单元
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的景观再生策略研究
侯晓蕾 郭巍
本研究以风景园林的视角,对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使用现状和景观更新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在进行实地调研与居民互动的基础上,借鉴公共空间复兴的相关国际经验,并结合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的实际情况,探讨北京旧城公共空间景观再生设计的有效途径。本课题重点提出了以下策略,分别为:微空间的挖掘与设计、多功能集约站点设计、私属空间的借用与开放、公共空间的网络化连通。本课题也采用了多样化的设计研究手段,包括居民访谈、互动调研、文献研究、方案展示、艺术装置等,借此探索高密度的城市建成区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模式。
基于历史信息转译的古城内部结构变迁分析方法探索——以定兴古城为例
刘祎绯 黄川壑 李雄
将历史城市地区的变迁视为连续演变过程成为共识以来,如何更全面地研究这一变迁过程已成为重要课题。本研究专注于古城内部结构的变迁,形成工作框架,在时间“分段”、空间“分片”的传统研究方法基础上,借鉴城市历史景观理论中的“层积”理念进一步构建了“分层”的研究方法,在历史信息转译的基础上,做出全过程、高精度、多层面的分析。并以定兴古城为例,划分建筑空间层积、街巷空间层积及文化空间层积3种类型,初步展示这套未来可供其他历史城市地区变迁研究借鉴的“层积分析法”。
右: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的定兴古城舆图
中:定兴古城内街巷空间的保护与复原建议
右:定兴古城文化空间的保护与复原建议
相关阅读: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17年06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王一兰
校对:刘昱霏
长按二维码,购买《风景园林》2017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