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览英伦 情归园林 | 记2018《风景园林》英格兰-苏格兰专业之旅
2018年8月14日-27日为期14天的英格兰-苏格兰风景园林专业考察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由《风景园林》主办,团队游历伦敦、牛津、剑桥、谢菲尔德、约克、爱丁堡6个城市,考察共计50余个项目,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青岛青山绿水城市环境工程有限公司的教师、学生、设计师和本刊工作人员共计十余人参与考察。本次考察不仅纵跨英格兰、苏格兰,参观考察知名风景园林项目、获奖建筑作品等,更与当地学术机构开展交流活动,旅程充实而有意义,团员们深感收获颇丰。
本次游学活动由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执照设计师李莎担任学术领队,全程为团员们带来专业的讲解,团员在访问了诸多设计项目后,体验过了英国自然风景园的恬静优美,亲历到英国皇家植物园的丰富多样,感受过英国现代独特的城市风貌后,逐步对英国风景园林行业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也在不断反思和学习,从园林中的细节设计到大尺度的区域规划,从公共空间的设计手法到风景园林师的责任担当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01
三次专业学术交流
走进英国风景园林专业机构
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
8月17日,团队到访位于伦敦市的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Landscape Institute,简称LI)总部,受到LI前任主席Merrick Denton-Thompson先生和首席执行官Daniel Cook先生的热情接待。Merrick先生针对英国现今所面对的气候、农业、儿童教育、住房等问题提出思考,向大家介绍了英国保护多功能乡村的政策框架建设,最后强调英国风景园林师的职责,并呼吁风景园林从业者有机会、有责任对应对世界面临的挑战。
Daniel先生首先介绍了LI的组织结构和社会职责等,LI作为英国风景园林专业的领导机构,在英国的风景园林从业者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助于帮助风景园林专业提高政治和公共形象,同时可以帮助从业者提高择业灵活性和建立职业自信。他也向各位团员分享了英国风景园林行业发展和人员构成的总体概况。
最后,Daniel先生代表LI主办的期刊《Landscape》与本刊交流办刊的理念与未来发展计划。访问最后,团队与LI互赠礼物,并沟通中英两国风景园林专业上的差异与值得学习借鉴之处。本次交流使团员们对英国风景园林专业有了初步了解,也标志着本刊与LI长期合作的开始。未来,本刊将与LI保持更加密切的沟通,促进中英两国风景园林专业的交流与合作。
正如LI前任主席Merrick Denton-Thompson所言,“英国没有任何东西是自然的,整个英国都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那么对这样一个国土面积小的岛国,在当代建设发展的同时,如何通过项目的构架与细节,如何在各级法规的指导下,通过环境景观评估的方式去控制和保护提升场地特征,是在参观考察的过程中,我希望能结合项目所呈现的面貌多去解说的内容。因此,此行团体不仅以视觉感知、步行考量的形式去体验场地,我们多角度分析空间的组织元素与规律,分析项目建设可能涉及的专业参与者与工作周期,及其形成过程中所具备的时代特色与建设成本。
——李莎 本次学术领队
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执照设计师
”谢菲尔德大学
8月22日,团队参观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在教师Mel Burton的带领下,团员们参观了景观学系所在的Arts Tower教学楼内的学生Studio教室及其他教学、办公环境。随后,团员们和高级讲师 Anna Jorgensen、教师Helen Woolley、秘书王雪等在校教师就谢菲尔德大学的风景园林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最后,在谢菲尔大学在校学生朱梦蝶、何宜潮的带领下,团员们参观了大学的校园景观和The Diamond图书馆。
Gross. Max.设计事务所
8月24日,团队到访英国知名的Gross. Max.设计事务所,团员们参观了事务所的办公环境并与本土设计师们亲切交流。事务所创始人、主创设计师Eelco Hooftman先生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讲座,他分享了自身对风景园林专业的理解,解读了近年来的创作项目,包括德国柏林前Tempelhof机场改造项目、2011年西安世园会大师园——植物学家花园、Potters Field公园、北京CBD景观规划项目等。
在爱丁堡参观Gross. Max.事务所时设计师们向我们介绍了各自正在进行的工作。从他们的图纸中我看到了巨大的差距,现在我们所画的设计图无论是软件运用还是理念深度,都还有非常多亟需提高的地方。
——张胤浠 北方工业大学
拜访Gross. Max.事务所,我们认识到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地理条件、人文因素、设计师创意和各方配合的结合……
——朱慕瑶 北京林业大学
02
体验伦敦城市公园
探寻人与自然共处的多种可能性
来到伦敦,不仅跨越古今的里程碑式的建筑令人目不暇接,散布在高密度街区里的绿地空间更值得我们关注。
曾是皇家狩猎场的海德公园(Hyde Park)如今已经融入城市,成为了市民和游客闲暇之余的栖身之所,公园虽没有复杂的分区,但是承载了多样的功能,园内周到细致的各类功能性建筑和设施充分服务于人们。园中不难发现的小动物们和科普标识系统,标志着动物也是公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知名的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Diana, Princess of Wales Memorial Fountain)不仅有清脆的流水声,更是已经被孩子们的嬉闹声填满。环形喷泉内多样的地形改变而导致的水流形态和速度的变换不仅吸引了小朋友们的参与,也是大人们在此地畅享绿意和流水的快乐源泉。
在蛇形画廊赛克勒(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的旁边,有更受人瞩目的由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设计的Magazine Restaurant,餐厅的优美曲线和画廊的硬朗砖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蛇形湖(The Serpentine)将海德公园与肯辛顿公园( Kensington Park)连接,湖面上有由艺术家Christo所创作的有颇具争议的临时雕塑。
位于肯辛顿公园中的蛇形画廊(Serpentine Gallery)门前是由38岁的墨西哥建筑师Frida Escobedo设计的2018年的蛇形亭(Serpentine Pavilion),建筑由瓦片构成,利用了光线、水和几何学的微妙相互作用,创造奇妙的空间体验,重新激活城市空间。
英国的景观工作有十分完善的输出反馈与合作的系统。在英国的景观工作分类极其明细,景观建筑、树木种植配置、生态评估、景观管理都有专人专门处理。比如要种下一棵树都需要以上五者精确分工,种植所需要的资源在市场上早由各个公司分片占领,方案的明细都经过反复提出和驳回。这种繁复的制度说明其体制相对于我们的成熟,效率上也自然更迟缓一些,但是适合英国国情的。
——关紫恒 北京林业大学
由法国当代著名风景园林师阿兰·普罗沃斯特(Allain Provost) 主持设计的泰晤士河坝公园(Thames Barrier Park)则呈现出伦敦城市中另一种公共绿地空间形态。公园竣工于2000年,有着独特的时代特征。所呈现出的几何形态与城市肌理所融合,能够看出是普罗沃斯特的典型设计手法,其形态不难让人联想到他的另一作品——位于巴黎的狄德罗公园。尽管泰晤士河坝公园的形态被网格控制而产生强烈的秩序感,但仍旧能保持形式与功能并重。
英国的公园广场在施工之前会进行详细的调查与意见征集,征集的内容甚至会细化到铺装选用哪种材料这么具体的程度。一个耗时三年的项目,往往实际施工建造只会用4~6个月,其余的时间全部用于征求民众的意见。民众是城市绿地公园的使用者,让他们来决定需要什么样的公园,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民众同时也是纳税人,有了民众的监督,可避免项目铺张浪费。因此英国有很多公园建设成本很低,但由于大量的设计和节能手段的运用,这些公园使用的效果也能很好。
——支玮蓉 南京农业大学
格林威治生态公园(Greenwich Peninsula Ecology Park)和伦敦湿地中心(London Wetland center)都是城市中生态公园的典范。
格林威治生态公园保留了原始沼泽环境,为鸟类、鱼类、两栖动物、昆虫和各类植物提供了城市中的栖息地。虽然面积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所在的格林威治半岛修复了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发挥了科普教育功能。
伦敦湿地中心则由废弃水库改建而成,这里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理想模式。从开发经营模式到规划设计理念,从湿地生物的生存条件的打造到科普教育系统的建立,都值得深入研究学习。
英国与我国园林景观的设计各有特色,但是后期的管理养护、生态环保理念、园艺等方面,英国比我国要先进很多。英国的城市也比我国的一些城市更加宜居,体现在尺度更小的街区、更多的人行空间、更完善的无障碍设施系统等方面。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在未来的景观设计中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进步的地方。
——支玮蓉 南京农业大学
荣获诸多奖项的伦敦奥林匹克公园(Queen Elizabeth Olympic Park)由工业用地改造而成,如今看来公园创造的动植物栖息地和人的活动完美融合,其中对于水系、地形和种植的规划设计均有借鉴和学习之处。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着意于观察市容环境卫生和城市基础设施,发现塑料制品的使用和污染明显低于亚洲和非洲国家。道路和广场的铺装上,无论是石质的还是砼制的,无论是有年代的还是新作的,都质朴而且坚固,路边石很少有石制的。铁艺和金属制品都没有锈迹斑驳、歪曲变形和摇摇欲坠的状况。越是有年代的,往往越是透出包浆良好的光泽来。反映了良好的城市管理功能和认真负责任的态度。
——杜杰 青岛青山绿水城市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03
观世界级博物馆、艺术馆
享受视觉饕餮盛宴
泰特现代美术馆
曾是发电厂的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改建于2000年,坐落于泰晤士河畔的绝佳位置和60000件轮流参展的艺术品足以让艺术爱好者着迷。
美术馆不仅外观部分沿袭了砖石的外表,内部保留的涡轮大厅也是其有别于其他艺术馆的独特之处,作为临时性展厅的巨大的如巢穴般的开敞大厅带来了空间上的震撼,立体环绕在其四周的各个展厅更是艺术馆的灵魂所在。
各类现代绘画、雕塑艺术品以独特的魅力慢慢渗透进络绎不绝的参观者的生活中,如能在这里足足被艺术气息浸染一整天必将是极大的享受。
大英博物馆
走进令人兴奋的大英博物馆(British Museum),来自世界各地的丰富的展品带领我们纵览7000年多元世界文化,从古代文明到中世纪各个时期的大量文物,都让我们大开眼界。馆内的大中庭(Great Court)的玻璃钢筋屋顶由诺曼·福斯特于2000年设计建造,在此我们享受到欧洲最大的有顶公共广场,穹顶颇有涵盖万物之意。
04
访牛津剑桥
品味英伦学术风范
牛津
在世界著名的大学城——牛津的一日着实让人兴奋,各个学院的建筑散落在城中,却又被学子们的勃勃的青春气息紧紧联系在一起,庄严与活泼交流,历史传统和年轻活力碰撞,切身走进颇具神圣感的牛津又是别样的体验。
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的花园式四方庭院精致可爱,伍斯特学院(Worcester College)的花境精心搭配、后院的草坪开敞幽静,我们甘愿被这些浓浓的学院气息拖慢旅程前行的脚步,把8月夏日的午后时光永远留在牛津大学的绿茵中。
走进有着华丽的维多利亚时代哥特式建筑外观的自然史博物馆(University Museum of Nature History),我们的目光立刻被巨大的霸王龙骨架吸引,随即,光怪陆离的生物化石、目不暇接的昆虫标本等庞大的信息量迅速将我们包围,一场真正的自然博物盛宴正在上演。
走在建于1663年的牛津地标式建筑谢尔登剧院(Sheldon Theatre)和拉德克里夫图书馆(Radcliffe Camera)脚下,恍若置身于百年前,我们正盛装要赴一场歌剧表演。
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是牛津大学最富有且最优美的学院之一,脚下的莫德林桥就是唱诗班在五朔节颂歌的地方。
剑桥
同为世界顶级大学城,相较于牛津,剑桥给予我们更强的亲切感,贯穿于历史建筑间的学术精神和街头巷尾的生活气息融合在一起,我们也寻到了更多剑桥与中国的联结点。
我们迫不及待地在剑河乘船,为游客撑蒿的“船夫”是在这座城市读书的学生,我们共同数过一座座耳熟能详的步行桥——数学桥(Mathematical Bridge)、叹息桥、国王桥、三一桥、厨房桥……也慢慢读出徐志摩的著名诗句。
位于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的国王学院礼拜堂是英国最杰出的哥特式建筑典范之一,礼拜堂前的绿荫和剑河构成了剑桥最具标志性的场景,走过国王桥便可以寻到徐志摩诗碑。我们脑海中熟悉的诗句和梦幻般的场景在这一刻也终于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走进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这座剑桥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同样拥有着规模巨大的优雅大庭院(Great Court),庭院中有最引人瞩目的喷泉(the Fountain)和可追溯到中世纪时期的学院钟楼。
在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我们可以穿过美丽的石桥——叹息桥,进入19世纪华丽的哥特风格新庭院(New Court),其虽不及三一学院的规模,我们却可以寻找到霍金的传记电影《万物理论》的拍摄地,电影场景与现实融合的奇妙感受让我们有难以言表的感动。
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被结构奇特的数学桥优雅地连接在剑河的两岸,两座精致的中世纪庭院——老庭院(Old Court)和回廊庭院(Cloister Court)给我们带来了剑桥大学内另一种学院氛围,庭院不大但却有舒适亲切的尺度,历史的厚重感又使得其散发着安详宁静的氛围。
05
游英国古典庄园
尽享贵族气息
英国大大小小的城堡可以将英国贵族错综复杂的历史展现得淋漓尽致。坐落在历史名镇伍德斯托克的布伦海姆宫(Blenheim Palace),是英国的重要领袖之一温斯顿·丘吉尔的出生地,在宫殿内可以寻踪到丘吉尔的生平事迹。我们的目光更聚焦于由英国风景园林师万能布朗(Lancelot Brown)设计的花园中,布伦海姆花园所呈现的地形起伏、开阔草坪、树林环抱的大花园代表着典型的英国自然风景园风格。
在大巴车驶出伦敦的行程中,我们看到了连续的绿野和树丛覆被的山丘,偶尔散落其中的村居和牛羊,这就是“GreenBelt” ,车行的过程中,李莎老师不断将英国政府关于绿带的立法和相关知识分享给大家。我赫然惊叹于包围着伦敦的绿带面积比其城区的面积还大。广袤的程度令人感动。有人说绿带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我却不以为然,还有什么比这能更好地守护城市呢?况且人的灵魂深处也是需要旷野的。
——杜杰 青岛青山绿水城市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同样经过布朗设计的查兹沃斯(Chatsworth)庄园则聚集了更高的人气,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愧于英国最受欢迎的庄园之称。布朗指挥改造了查兹沃斯周围的沼泽地以及草坪和建筑,并将河流截留成水面,融入风景之中。宫殿富丽堂皇的内饰和外围园林的自然式设计总是提醒着人们整个庄园的贵族气息,脑海中也不难想象《傲慢与偏见》中的场景。
如果想要了解一个地区的现在,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它的过去。最早的英国园林更接近乡村景观。意大利和法国的规则园林传入后受到了君主集中制统治阶级的喜爱。随后,风景画的盛行又撼动了规则园林的位置,自然风景园应运而生,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英式园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关紫恒 北京林业大学
同样也是影视剧拍摄地的霍华德城堡(Castle Howard),虽没有因《故园风雨后》(Brideshead Revisited)被国人熟知,但却因是周杰伦结婚地而促进了庄园的经营,庄园的浪漫气息已经吸引了不少私人婚礼的举办。精美的巴洛克风格建筑组合了意大利式古典花园的设计,霍华德城堡这颗北约克郡的明珠同样令人难忘。
06
探寻英国植物园
大饱园林人眼福
学习风景园林专业的我们对植物的热爱总是超于普通游客,久闻邱园(The Royal Botanic Gardens,Kew)大名,真正踏足这片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大花园中,兴奋之情自然不言而喻。在令人惊叹的巨大棕榈馆内,走在凌空走廊上,俯瞰满眼的热带植物。在饱览多彩多样的园内风光的同时,我们也不忘以专业的角度鉴别植物种类,并研究园区的各专园区的分类和规划方式。已经建园250多年的邱园不仅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大开眼界,也是我们园林人值得反复研究和学习的典范。
英国的植物学最大的繁荣莫过于大发现时代。得益于先进的航海技术,英国人能够带回并非本土的植物,无法存活的制成标本分类保管,能够存活的就在英国本土扎根,不能顺利存活的就辅助以园艺技术保存在植物园等适合生长的人工环境内。这段时间同样也是园艺技术突飞猛进的时期,邱园的棕榈温室就是为保存当时带回的植物而修建。
——关紫恒 北京林业大学
剑桥大学植物园(Cambridge University Botanic Garden)建于1762年,有更加悠久的历史,面积远不及邱园,但是收集的植物种类近10000种,也有系统分类种植区、专类园、观赏花境等。在剑桥大学城中的植物园没有熙攘的人群,更显幽静。作为剑桥大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承担了更多辅助教学和科研的任务,吸引了更多专业的爱好者。
外来植物一方面丰富了造园时植物配置的选择,另一方面又对英国本地植物组成造成了影响,有些在原生地都濒临灭绝的植物在英国得以被保留,有些本土植物却处境不佳。英国本地植物品种在第四纪冰川作用和地理高纬度作用下本身比较匮乏,土壤条件也有先天不足。但是有着探索精神的人们经久不息的努力成就了一个包括植物学在内的博物学精神高度发达的英国。
——关紫恒 北京林业大学
”爱丁堡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是英国历史上最早的植物园之一,和邱园类似,彰显了一定的“皇家植物园”的包容性强、各类服务设施完备的特点,集游赏、教育、科研于一体,岩石园的地形塑造和植物种植设计等方面均彰显一流的专业水平,玻璃温室的种类多而完备。爱丁堡皇家植物园在300余年的探索发展过程中,成功将皇家花园打造建设为了如今的皇家植物园,在产业融入、领域扩展和探索创新等方面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在园艺技术方面,英国同样有着令人惊叹的积淀。无论是修建整齐的树篱,长势一致的花圃还是精心打理的绿树草坪都透露出背后从容的工作体制。
——关紫恒 北京林业大学
”
07
多次登顶俯瞰城市
留下不舍与感慨
在14天的英国之行中,我们多次登高望远,可以说无论是作为游客还是本地居民,能够俯瞰城市全貌都是令大多数人向往的体验。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我们拾级而上登上大穹顶,欣赏到密雨中伦敦城的别样景色。
圣保罗大教堂宏大而庄严,冒着霏霏细雨,站在三层的平台之上,大片的城区尽收眼底,从穹顶向内向外俯瞰,都不禁让人心生感叹。
——杜杰 青岛青山绿水城市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走过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横跨泰晤士河的千禧桥(Millennium Bridge),这座桥有着惊艳建筑结构的纤美桥体,并且将伦敦两座象征着古典与现代的标志性建筑联结,走到另一端便到达了泰特现代美术馆。当登上美术馆的顶层回望之时,会惊喜地发现来时的路已变成伦敦极美的景色之一,已经欣赏到了伦敦城市天际线最美的部分之一——大教堂的穹顶和周围的现代高楼同框。
在伦敦的最后一晚,我们如愿坐上了伦敦眼,在舱体缓缓升起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慢慢饱览方圆25英里的景色,也在慢慢回顾我们走过的路,脚下的热闹非凡的朱比利公园(Jubilee Garden),泰晤士河上一座座著名的大桥,再看到不远处的威斯敏斯特宫,在伦敦停留的几日内我们游访过的公园、建筑历历在目。伦敦眼的存在不仅吸引了每年350万的游客来到巨型摩天轮度过令人惊叹且难忘的30分钟,也让世界的游客共情、称赞。同时,伦敦眼的存在也彻底改变了伦敦南岸的天际线,在伦敦这座平坦的城市里,让人们在许多意想不到的地方抬头可以看到同一个令人兴奋的伦敦眼。
一个晴好的下午,我的女儿杜雨桐和同学们登上了她心心念念的伦敦眼,从缓慢转动的巨型摩天轮上欣赏了夕阳映照下的伦敦城区和泰晤士河,并乘坐红色大巴士穿城而过返回酒店,成就了她认为最美好的一天。
——杜杰 青岛青山绿水城市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走到约克,这座极富中世纪气息的老城,当地的文化和历史财富保存完好,走上约克城墙(City Walls),可以一步步丈量这座城市的轮廓,并且可以以全新的角度观赏约克别样的风景。
为了能够更加深刻地体味约克的全城精美绝伦的风光,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登上克利福德塔(Clifford's Tower)。在这座珍贵的四叶形的城堡遗址,我们虽看不到石塔曾经被作为监狱时的景象,但是伴随着登上塔顶时凛冽的风声,脚下逼仄的空间与一览无余的全城美景产生的强烈对比仍旧给我们深刻的印象。
在行程的最后一站爱丁堡,我们登上了作为全市最高点的爱丁堡城堡(Edinburgh Castle),但相较于仍能感受到紧张森严气氛的城堡,我们来到相对开阔的卡尔顿山(Calton Hill)时的心情更加明快和激动。山上散布着一些恢弘的建筑——为纪念海军上将纳尔逊而建立的纳尔逊纪念碑(Nelson's Column),为纪念拿破仑战争中阵亡的将士的国家纪念碑(National Monument),还包括已经融入爱丁堡城市全景中的杜格尔德·斯图尔特纪念亭(Dugald Stewart Monument)。再加上山顶开阔的草地和晴朗天气使得我们的旅程达到了令人愉悦和舒畅的顶点。
将城市中的种种景致尽收眼底,山顶的宽阔的场地也足以满足我们的游赏兴致。可能是因为慢慢意识到行程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心中留恋英国的美景,更不舍一同走过的十余天时光。虽不能沉醉于眼前壮美的景色太久,但我们已经将英伦之行的美好回忆沉淀在心底。我们带着憧憬与期待踏上了大英的土地,我们利用专业的眼光在旅行中收获颇丰,想必我们带着丰富的经历与日益增长的学识将走向更远的远方,我们前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08
交流与碰撞
多角度思考产生珍贵收获
在行程最后的小型研讨会上,大家各抒己见,谈论着关于旅程的感受,我们的眼前也不断浮现着一起走过的路。思维碰撞间,促进了我们对于专业学习的认知,也加深了这段短暂旅程而产生的难忘情谊。
李莎
英国皇家风景园林学会执照设计师
今年8月,为期2周的英国风景园林考察之行中,我有幸作为《风景园林》杂志社邀请的当地学术领队,带领来自全国多所院校的师生和园林从业者,按计划逐一打卡行程中的著名地标、获奖项目,并参与当地企业和英国皇家园林学会(LI)学术交流。
在考察结束前的团体学术交流会上,学生们积极发言、提问、总结此行的心得和收获,园林从业者热烈探讨当前中英建设项目的一些异同。很高兴大家满意于本次考察的广度与深度,我在英国欢迎大家再次到来。
王焱
天津大学
英伦之旅,在扑面而来的“帝国”人文底蕴中,我第一感想是:我居然来得这么晚。伦敦如一座由无数璀璨宝石交叠而成的巨大百宝箱,历史共时尚融溶,艺术与科技并举,引领旅人如新奇探索的孩子,徜徉其中,流连忘返。剑桥与牛津各具鲜明城市特色,肩并肩,共立学术王者之巅。各大庄园如园林史或风景画中描述的那般,似真似幻。更有爱丁堡著名的“一英里”,百闻不如一见。古老庄园的典雅,现代景观的机变,以及无处不在的生态环保理念,使得本次景观游学所得大于所期,不虚此行。
诸多溢美,或因仅浅浅一晤,只关注人有而我无,可摹之处甚多,需学之处无数。也许时日再久,方能更全面客观吧。
支玮蓉
南京农业大学
对于英国的园林,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英国人对历史的传承和对现状的保护。英国人一直以来给人的印象是非常保守和墨守成规,这是因为英国人对于自己本国的文化十分自信甚至自傲,因此不愿轻易改变。受这种思维影响,英国的园林景观也极具英国风格。加之英国在历史上也未受到很严重的侵略,历史建筑与园林未遭受过严重的破坏,几乎都以原样被保护了下来。在约克、爱丁堡这种古城,可以看到满街的古建筑,只是在街巷中漫步,就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历史的沧桑感。现代英国的设计师们保留传统的同时,也在不停地与时俱进。
唐敏智
北京林业大学
此次的英国之行收获到了很多平时在课堂上所学习不到的知识,通过这次出行对于园林专业的认识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前的我总是认为园林是为了美观,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而现在我认识到园林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这个方面,更多的是给环境给生态更多的可能性。也学到了更多好的园林的设计形式、表现形式、感受到了英国这样一个园林方面已经做的很成熟的国家所细化的、精致的程度。
朱慕瑶
北京林业大学
在2018年的这个夏天,我有幸作为考察团的一员来到英国。走在伦敦街头,古色古香的罗马风建筑鳞次栉比,我们尽情感受着这座古老的国际大都市的掠影;海德公园里我们来到戴安娜王妃纪念喷泉前,跌宕而清澈的水流仿佛是古斯塔夫森在向我们诉说着王妃非凡的一生;伦敦湿地公园中,泥土的芳香沁人心脾,这里是鸟儿的天堂,它们在这里的生活丝毫不受干扰;拜访LI,我们感受到英国对自然资源和的珍惜和保护;拜访Gross. Max.事务所,我们认识到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地理条件、人文因素、设计师创意和各方配合的结合……这注定是一场难忘的旅行。感谢杂志社让我在这个夏天,去到不同的地方,看到不同的风景,了解不同的知识,感受到不同的人生。
张胤浠
北方工业大学
暑假里不再是看着图片学大师作品,跟着大家实地考察了一些英国大大小小的项目,第一次切身感受英国文化,既快乐又新奇,这十多天的旅程充实而又欢乐。。有以下几点心得:1.增强专业责任感。英国风景园林行业与国内相比发展更为成熟,体制以及法律更加完善。面对各样的环境问题,我们虽然是学生,但是在做课程设计时也依然需要联系实际,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而非走形式主义。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在爱丁堡参观Gross. Max.事务所时规划师们都向我们介绍了各自正在进行的工作。从他们的图纸中我看到了巨大的差距,现在画的设计图无论是从软件运用还是从理念深度,我们还有非常多亟需提高的地方。3.学好外语。置身于纯英文的环境中才深刻体会到一直都在学习“哑巴英语”,忽略了英语其实是与世界交流的语言。英国一行的收获及感受难以用只言片语描述完全,所见所闻不经意间在心里种下的种子可能就在日后某次设计中深根发芽了。
付惠宇
北京林业大学
能够参加这次英国风景园林专业考察非常开心也非常幸运。一是打卡了许多影视剧中的场景,贝克街221号、3/4车站等等,参观各色著名博物馆,了解英国历史文化,感受西方不同文化、艺术氛围,学习英国不同时期建筑风格特点。二是与英国知名大学、著名设计公司交流参观,学习到现代园林设计理念及造园手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思考我国进行园林设计时所能借鉴之处。三是参观英国著名植物园,了解英国本土适合种植的木本植物和草本花卉,参观学习先进园艺技术,学习其植物种植搭配方法及养护管理方法。最后感谢大家的陪伴,让这次旅行欢乐、丰富、圆满。
杜杰
青岛青山绿水城市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不得不说,近代整个西方的物质文明和思想文明,都来源于英国,来源于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们深刻的思想与践行,来源于普通民众强烈的个人权利意识和个体的强大的心灵。
考察之旅,有幸与大家同行,收获良多,深表谢意!祝同学和老师们行远思愈远,保持开放的心态,常存质疑精神,人生有成!
关紫恒
北京林业大学
以游客的身份介入英国当地我才发现文化的差异可以如此复杂又深远。尤其是在对景观的观察和理解上,我们实在有太多不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时候不可能想象得出大观园背后景观建设者们艰辛的努力。我庆幸自己来得够早,这样我就有机会更早的体验成熟的景观体制;我也感慨来得太早,没有办法深入理解进入大脑的信息,错过太多。同时我也看到,问题是不断涌现的,在哪里都不例外。哪怕桃花源真的存在,里面可能也没WiFi。
一路上,我看到一个发达的完善的英国,也看到一个迟钝的问题重重的英国。面对它,在新鲜之余我们能够冷静地看待就是再好不过的态度了。如果说英国行让我觉得中国有什么值得学习的,那就是一个文化的态度。完善的制度,优美的景观,美满的生活,都是这样。忒休斯之船尽管由多次修补得来不再是原来的船,但这并不会妨碍它作为一条船存在。文化不能强求,不能生搬,不能操之过急,种下小树,让它慢慢成长便是。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它倾斜的时候帮扶它、在它遭受攻击时保护它、在它需要的时候输入养料,等它成熟之后平静地享受果实就好。
写在最后
当走出国门旅行已经慢慢融入大众生活,当层出不穷的旅游团队在世界遍布足迹。作为专业考察的组织者,我们在不断探索团队旅行的新的可能性。
一场旅行除了关乎去了哪里,更重要的是与谁同行。有幸我们十余人的小团队一路走来,有共同的专业背景,有相互学习增益的空间,充实快乐,满载而归。感谢学术领队李莎老师为我们带来新鲜的精神食粮,更感谢团队中的每位老师、同学的包容和支持,旅途虽短,但愿情意绵长。
本文汇聚了团队中每个人的所感所想,成文的过程是回忆与感动交织,更充满了旅行结束后不可或缺的仪式感。一份沉淀一份纪念,愿读者们阅而有所得,愿团员们忆而勿相忘。
采编 刘昱霏
图片 刘昱霏 付惠宇
微信编辑 刘昱霏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