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A专题 | 侯晓蕾 | 基于社区营造的公共空间微更新设计研究

侯晓蕾 风景园林杂志
2024-08-30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19年第6期 P8-12


侯晓蕾 . 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探讨 [J]. 风景园林, 2019, 26(6):8-12

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探讨

侯晓蕾

女/ 博士/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 本刊特约编辑 / 研究方向为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社区营造和乡土景观


摘要:随着城市建设进入由增量转向存量的阶段,渐进式的微更新成为城市更新和改造的主要模式。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建成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新方式。对城市微更新的发展背景加以分析,对微更新背景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多重含义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微更新途径,分别是边缘空间的整合和触媒方式的选择、场地历史文脉原真性的挖掘和社区居民社会生活方式的保护、多方协作的开放沟通平台和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建立。

关键词:风景园林;社区营造;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微更新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城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网络进入了缓慢、谨慎的微更新阶段。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建成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新方式。因此,在当前城市微更新的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与社区营造之间建立了比以往更加紧密的联系。


1 城市微更新的发展背景

“城市微更新”正是基于当前城市空间存量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是以公众参与为基础,以城市和社区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渐进式更新方式,其目的是激发城市活力、增加社区凝聚力、优化邻里关系、促进社区共治。城市微更新一方面强调了设计介入的“轻”,以不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不破坏原有城市肌理和风貌为更新前提;另一方面,城市微更新以社区营造为基础,关注不同利益相关方在具体情境下的不同需求。其是老城区域,建成密度高,人口密集,具有较大的多元性,对公共空间的利益需求较为复杂。


2 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公共空间的多重含义

城市微更新背景下,公共空间具有多重含义。为“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场所是城市公共空间的基本属性。作为一种生活载体,城市公共空间呈现多种立体空间形态,并且是动态变化的,能够将人的各种行为进行关联,同时又具有生态、文化、艺术等多重特征。

2.1 具有集聚意义的公共空间

在汽车、现代建筑以及功能主义规划影响下,城市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落空间(lost space)。这些“令人不愉快的、需要重新设计的反传统的城市空间”失去了“集聚意义”。自由生长的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在步行尺度下宜人的聚集场所。中国古代的传统城市和村落同样充满了聚集的活力,虽然其公共空间布局和构成方式与西方不同,但也具有类似特点。这些积极的城市公共空间具有可达性强,融入城市整体结构等特点。

2.2 作为日常生活的公共空间

传统城市常具有非常多样化、复杂的邻里关系,充满了各种丰富的日常生活,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真实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居民的主动行为和非正规活动,常常创造这些建成空间的多重使用方式,甚至将边缘空间转化为快乐的、丰富的空间场所。而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由于公共空间形态与尺度的混乱以及功能协调性不强而导致其日常性的缺失。


北京老城街巷中居民日常活动的丰富性


2.3 系统化、网络化的公共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的重塑需要学习传统城市结构,并逐步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秩序化和系统化,例如景观序列织补通过连接方式提升公共空间的网络化,是一种有效的空间整合手段。因此对于当前的城市公共空间而言,风景园林师也许会比历史上其他时期承担更加重要和综合的角色。


3 社区营造下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途径

社区营造强调自下而上的参与性,不仅关注社区物质空间层面,同时关注社区居民归属感的培养,实现社区的共建、共治和共享。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从策划、设计到维护管理,是一个持续的渐进过程,其核心是公众参与。

3.1 基于社区环境整合的公共空间微更新途径

在物质空间环境建设方面,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强调采用小规模公共空间和社区更新的优越性,反对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认为“以小为美”和“有机拼贴”的城市才有活力,宣扬公共空间的渐进式微更新。

3.1.1 城市触媒的选择和引导设计

微更新不求大而全,而在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城市中有许多潜力地段,需要对其进行整合,赋予特定功能和活动内容,为周围的环境带来活力。作为触媒的元素具有综合多元的特性,根据场地的特定需求,可以是具体有形的物质空间,也可以是活动与事件,涉及经济、文化、法律等各个可能的方面。

3.1.2 附属空间和碎片空间的整合设计

区别于以往城市建设中的大拆大建,微更新强调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和治理。在以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建设过程中,相当多的城市边角空间、碎片空间以及附属空间被忽视而边缘化。需要在微更新的过程中通过规划设计和相关政策管理对这些空间进行整合和再利用。

3.2 基于社区原真性的公共空间微更新途径

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强调注意保护与发展社区文化,通过结合使用者和原住民的日常生活,保障空间物质环境和居民生活的真实性。

3.2.1 场地历史文脉原真性的保护和挖掘

挖掘在地历史和传统文化是保护城市和社区原真性的有效途径,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和记录居民口述史等途径,并以展览和书籍编撰、宣传等途径,对相关历史内容进行保护和挖掘。上海武康路整治更新研究了城市整体结构变化对该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将社会变革城市历史过程和人的变迁形成一个连贯的历史全景过程,并整理出一条武康路区域的人文与上海城市背景交织的发展脉络,从而在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维度上,促进对该区域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上海武康路整治更新注重场地文脉的原真性保护


3.2.2 场地社区文化和邻里关系原真性的保留和塑造

不同的社区和社群具有不同的社区文化,对城市微更新而言,文化不仅是指历史或者传统,更重要的是普通人对当地空间环境使用上的习惯或生活规范,伴随着时间的积淀转换成为具有原真性的人居环境。公共空间微更新需要保持这种原真性,首先对自身的特定社区文化进行定位,然后利用设计更新微小公共空间的契机举办一系列社群活动,并建立一定的运转机制,共同倡导和维护社区文化和邻里关系。例如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十七工作室联合发起的胡同微花园力求保留并提升社区文化和原真生活。


微花园的改造注重社区文化原真性的保护


3.3 基于多元参与的公共空间微更新途径

通过研究社区和社群的结构、关联度和相互之间的组织协作模式,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探讨基于多个利益相关方的社区更新、营建和维护管理,由此提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建设与治理的方式。

3.3.1 建立多方协作的开放沟通平台

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需要将政府部门、居民、企业、社会组织和专业团队放在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上共同促进项目的实施。借此,多个利益方能够表达意愿和诉求,也能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性,使其全程主动参与方案的前期分析、具体制定、后期维护管理等多个环节。多元平台的建立有助于综合制定自下而上的长期可持续的微更新计划。

3.3.2 建立所属街区和社区的责任规划师制度

需要建立良性运转的责任规划师制度监督和维护微更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聘任城市规划师、建筑师、风景园林师等多专业主体作为责任规划师,对微更新项目起到公平公正的运转保障作用。


4 结语

伴随着城市从量化发展步入品质化提升,城市更新更加关注空间重构和社区激活、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公共空间微更新作为一个微小的城市事件,以社区营造为基础,通过边缘空间的整合和触媒方式的选择,促进城市自发性、缓慢而持续地自我完善和提升;通过场地历史文脉原真性的挖掘和社区居民社会生活方式和准则的保护,促使城市原真性的保留;通过建立多方协作的开放沟通平台、实现基于公众参与的全程社区营造,促进城市社区的共建和共治。


图片来源:陈丹阳 侯晓蕾 刘欣 苏春婷

为了微信阅读体验,文中参考文献标注进行了删减,详见杂志。

参考文献

[1] 单瑞琦.社区微更新视角下的公共空间挖潜:以德国柏林社区菜园的实施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7(5):77-82.

[2] 李徳华.城市规划原理[M].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491.

[3] 特兰西克.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M].朱子瑜,张播,陆琴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5-23.

[4] 江岱.上海城市保护更新的一个重要印迹 评介《上海武康路—风貌保护道路的历史研究与保护规划探索》[J].时代建筑,2013(2):118-119.

[5] 佐金.裸城:原真性城市场所的生与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2.

[6] 徐磊青,宋海娜,黄舒晴,等.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的社区微更新实践与思考[J].城乡规划,2017(4):43-51.

[7] 侯晓蕾,郭巍.社区微更新:北京老城公共空间的设计介入途径探讨[J].风景园林,2018,25(4):41-47.

[8]卓健,孙源铎.社区共治视角下公共空间更新的现实困境与路径[J].规划师,2019,35(3):5-10+50.

[9]赵波.多元共治的社区微更新:基于浦东新区缤纷社区建设的实证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8(4):37-42.

[10]刘思思,徐磊青.社区规划师推进下的社区更新及工作框架[J].上海城市规划,2018(4):28-36.


版面预览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19-06刊首语 | 侯晓蕾:公共空间更新与社区营造

《风景园林》2019-06目录 | 公共空间更新与社区营造 | 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

《风景园林》2019-06专题导读 | 公共空间更新与社区营造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19-06 公共空间更新与社区营造、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19年06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扫描或点击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购买

《风景园林》2019-06

公共空间更新与社区营造

生态智慧与生态实践



文章编辑 王一兰

微信编辑 程秋爽

微信校对 王一兰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风景园林》服务号

论文管家 掌上实时交流

微信号:LAvision2018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