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热点导读 | 01 城市街道空间
热点
导读
前言
《风景园林》期刊发表的学术性论文主要来自“专题”、“研究”两个栏目。微信订阅号会同期推送“专题速览”以便读者快速获取最新的专题论文发表情况和领域研究动态。而在“研究”栏目刊登的优秀论文只能通过期刊或学术检索平台被广大读者所知。因此风景园林微信订阅号将陆续推送风景园林行业的热点主题,将“专题”、“研究”两个栏目的优秀论文进行分类整理,以供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参考。这些热点主题都是从往期大量的文献总结而来,通过提取主题词和关键词并筛选得到,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
本期热点:
城市街道空间
城市街道空间与居民日常生活、户外休闲娱乐息息相关,对于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和身体健康,促进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城市街道空间与其他城市开放空间一样,需要为使用者提供安全,景观优美,设施完善的活动场地,同样也需要考虑使用者的体验感,满足其心理需求和环境舒适的需求,此外也应注重彰显区域文化和城市特色,是兼具生态性、服务性与艺术性的景观设计场地。
当前城市街道空间这一议题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本期热点导读精选14篇相关文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包括街道空间视觉感受、街道小气候与热舒适、街景数据获取、街道设计安全感、街道微更新、街道规划设计、街道健康服务、道路雨洪管理,希望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激发出新的研究思路。
| 迷人的街道:建筑界面与绿视率的影响
徐磊青 孟若希 陈筝
摘要:街道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其漫游体验价值是城市空间的重要资产。本文以虚拟街道的实验方式探讨了迷人街道的2个变量:建筑界面与绿视率对街道体验的影响。我们首先建构了15个虚拟街道模型,由90名大学生使用VR头盔沉浸式体验这些虚拟街道环境,然后回答环境体验相关问卷。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界面和绿视率都影响了街道的迷人体验,但是界面影响第一,绿视率第二。从迷人要素顺序排列来看,灰空间界面>开敞界面>绿视率>玻璃界面>格栅界面,最了然无趣的是实墙界面。迷人意味着身体参与街道活动的可能,而不仅是视觉探索的趣味。
关键词:街道漫游; 迷人街道; 建筑界面; 绿视率; 街道景观; 虚拟现实
15个实验场景
全文详见:
徐磊青,孟若希,陈筝.迷人的街道:建筑界面与绿视率的影响[J].风景园林,2017(10):27-33.
| 城市街道空间小气候参数及其景观
影响要素研究
邵钰涵 刘滨谊
摘要:回顾了城市街道小气候参数及其特点,从影响街道小气候气流、湿度、温度、遮阳和污染物5个因子,分析了迄今的相关研究,总结了各因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解释了4种街道空间形态类型与城市街道小气候间的影响与作用,讨论了城市街道空间中景观要素对小气候因子的影响及其有效性。旨在为风景园林城市街道空间小气候研究与实践提供依据。
关键词:小气候; 街道空间; 影响因子; 景观要素
街道小气候示意图
全文详见:
邵钰涵,刘滨谊.城市街道空间小气候参数及其景观影响要素研究[J].风景园林,2016(10):98-104.
| 哈尔滨典型行道树夏季热舒适效应
及形态特征调节机理
赵晓龙 李国杰 高天宇
摘要:选取哈尔滨市4条典型步行街列植行道树为研究对象,对其夏季日间微气候效应进行了定量化研究,并结合雷曼模型拟合出其热舒适度PET值,比较了不同行道树对人体热舒适度的影响,最后分析了树木形态特征对微气候的调节机理。结果表明:在夏季里,行道树树木对微气候具有显著的调节能力,可调节温度范围约为0.3~2.5℃,最大可增湿约8.45%,降低太阳辐射强度最高可达91.39%,并对风速具有明显的衰减作用。最后通过SPS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树木形态特征与微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它们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即树木形态特征(树高、树冠距地高度、冠幅、冠层密度)对微气候因子、人体热舒适度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风景园林; 行道树; 实地测量; 热舒适度; 形态特征; 调节机理
行道树形态特征与微气候因子相关分析
实测行道树植物形态特征示意图
全文详见:
赵晓龙,李国杰,高天宇.哈尔滨典型行道树夏季热舒适效应及形态特征调节机理[J].风景园林,2016(12):74-80.
| 上海南京东路热舒适分析与评价
刘滨谊 彭旭路
摘要:为探析夏热冬冷地区城市街道的空间因子对小气候与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及相互作用规律,通过对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中典型的风景园林空间按顶面遮蔽方式分为4种空间类型下的12个测点进行冬夏两季小气候实测及热舒适问卷调查,分析不同顶面遮蔽对风景园林小气候风湿热的影响差异,并结合热舒适评价指标的计算和使用者热舒适问卷,评价不同顶面遮蔽空间下人体热舒适感受。结果显示:1)根据热舒适问卷,建筑遮蔽区位于街道北侧的悬挑区在冬季最舒适,夏季最舒适的是树荫全遮蔽区;2)通过改善空间遮蔽程度与类型,根据风向与距街道十字交叉口的距离合理进行街道设计可以对街道中的太阳辐射与风环境产生显著影响,从而改善街道热舒适;3)采用生理等效温度(PET)指标计算的热中性范围冬季是16.90~28.95℃,夏季是9.05~22.57℃;4)PET评价在高温季节低估了风速对热舒适的影响,提出了基于问卷的热舒适预测方程。可为未来城市街道的舒适性规划建设提供经验与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 小气候; 热舒适; 南京东路
各空间测点热舒适感受
全文详见:
刘滨谊,彭旭路.上海南京东路热舒适分析与评价[J].风景园林,2019,26(4):83-88.
| 基于夏季小气候效应的杭州街道适应性
设计策略研究
杨小乐 金荷仙 彭海峰 陈楚文
摘要:随着城市热岛效应日趋严重,小尺度公共空间的气候研究已成为风景园林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选取杭州市文一西路和古墩路作为实测对象,于2017年8月对各测点空间的空气温度、相对空气湿度、太阳辐射强度、风速风向进行测定,分析小气候因子日变化趋势,并运用Rayman 1.2模型评价人体舒适度,针对性提出街道空间小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表明,尽可能设定与城市主导风平行或接近的街道朝向,通过人为增建遮阴空间、调控街道界面小气候一致、采用植物或绿色建筑材料、增设道路中央景观界面,且当人行道及机非分隔绿带分别种植落叶、常绿乔木,设五条绿带,选用乔—灌—草复层结构,同时增设垂直绿化时,能够有效缓解夏季极端热感受,从而营建舒适健康的城市街道空间。
关键词:风景园林; 小气候; 街道; 设计策略; 夏季; 杭州
测点1~12 PET热感觉和生理应激等级占比
全文详见:
杨小乐,金荷仙,彭海峰,陈楚文.基于夏季小气候效应的杭州街道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2):100-104.
| 街道绿化品质的人本视角测度框架——基于
百度街景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大规模分析
叶宇 张灵珠 颜文涛 曾伟
摘要:新技术条件下测度街道绿化品质,实现人眼视角绿化可见度与街道可达性的整合分析。抓取上海的大规模街景数据,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提取绿化可见度,将其与基于空间网络分析的街道可达性开展叠合分析,并与基于卫星遥感影像的绿化率比较,发现绿化率难以准确展现市民日常生活中绿化接触度。运用新技术和新数据推动精细化规划导控,实践上能实现大规模分析并保证高精度结果,理论上能为规划政策的人本视角转型提供支撑。
关键词:风景园林; 街道绿化; 百度街景; 机器学习; 人本视角; 空间网络分析
研究设计框架
全文详见:
叶宇,张灵珠,颜文涛,曾伟.街道绿化品质的人本视角测度框架:基于百度街景数据和机器学习的大规模分析[J].风景园林,2018,25(8):24-29.
|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胡一可 丁梦月 王志强 张可
摘要: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工程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尚未深入城市设计领域。其精准监测的优势既能避免人眼观察的偏差,又不会像便携式测试仪器一样对被测试者造成心理困扰而导致实验误差。城市街道空间承载着市民丰富的日常生活,是研究行为—空间关联的绝佳场所。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引入城市街道空间研究是一项新的尝试。不同于传统的肉眼观察感知或单张图片分析的方法,该技术意在通过对连续的摄录视频进行帧间差值分析以得出精确的行为—空间关联图像,准确客观地分析并还原人群的空间行为模式,进而从人群空间行为的层面指导城市街道空间设计,推动城市公共空间精准化设计与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风景园林; 街道空间; 计算机视觉技术; 人群行为
检测、跟踪技术流程图
全文详见:
胡一可,丁梦月,王志强,张可.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城市街道空间设计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17(10):50-57.
| 公共空间安全感研究:以上海城市街景感知为例
徐磊青 江文津 陈筝
摘要:在文献基础上梳理了街道安全感影响因素,并采用上海样本检验了街道眼等西方街道安全理论。邀请30位学生和30位市民对上海5个不同发展时期社区的300张百度街景图片进行安全感评定。实验发现绿视率、管理程度、车道数等都对安全感起着显著作用,并分别建立了单双车道和多车道街道空间的安全感回归模型。其中发现绿视率(单双车道相关系数R=0.728,p<0.01;多车道相关系数R=0.471,p<0.01)、管理程度(单双车道相关系数R=0.766,p<0.01;多车道相关系数R=0.450,p<0.01)、车道数量因素(相关系数R=0.502,p<0.01)对安全感均有显著的积极作用,界面透明度(单双车道相关系数R=0.222,p<0.01)、独立自行车道(相关系数R=0.309,p<0.01)及设计美感(相关系数R=0.432,p<0.01)等因素在单双车道空间中具有积极影响,而助动车与自行车(单双车道相关系数R=-0.327,p<0.01;多车道相关系数R=-0.281,p<0.01)在对安全感知评价具有消极影响,机动车(单双车道相关系数R=0.251,p<0.01;多车道相关系数R=-0.327,p<0.01)在单双车道与多车道空间中呈现相反的作用。
关键词:公共空间; 安全感; 城市街道; 街景图片; 感知
不同机动车数量下的安全感知平均值(左单双车道,右多车道)
全文详见:
徐磊青,江文津,陈筝.公共空间安全感研究:以上海城市街景感知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7):23-29.
| 空间—行为关联视角下的社区街道空间微更新研究——以天津市西北角回民社区为例
王志强 胡一可 王垒
摘要:从空间—行为关联视角出发,以天津市西北角回民社区街道为研究对象,运用行为注记、问卷与访谈等方法进行实地调研。基于调研数据分析,总结社区街道各类空间的构成特征,并利用代表性空间内行为研究数据,从人群行为、空间类型分析各类空间中行为与空间要素的关系,进而提出街道空间的微更新原则。以此为切入点从"保留"与"改造"2个层面提出社区街道空间优化策略,并探讨参与式更新模式,为城市更新提供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风景园林; 空间构成; 行为分析; 社区街道; 微更新
街道空间优化策略
全文详见:
王志强,胡一可,王垒.空间—行为关联视角下的社区街道空间微更新研究:以天津市西北角回民社区为例[J].风景园林,2018,25(10):98-103.
| 对6个国外城市街道规划设计导则的解析——
“如何规划步行友好的城市街道开放空间?”
方家 刘珺 王德 于长明
摘要:本文将"如何通过街道规划设计,营建步行友好的城市开放空间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作为研究视角,抽取了6个国外城市街道规划设计导则中与"如何规划设计步行友好的城市开放空间?"密切相关的内容,根据相关导则编制的逻辑将内容进行提炼、归纳和重组。针对中国通过改善街道步行环境建设高品质城市的诉求以及相关导则中缺少对使用者需求关注的现状,提出了将需求调查纳入规划规定环节、从环境特征角度出发进行街道分类与定位、关注地域特征与集约性生态设施的环境营造方法以及提升步行道功能多样性和空间相容性的建议。
关键词:步行友好; 国外; 城市街道; 开放空间; 规划设计
旧金山步行环境细部设计措施举例
全文详见:
方家,刘珺,王德,于长明.对6个国外城市街道规划设计导则的解析:“如何规划步行友好的城市街道开放空间?”[J].风景园林,2018,25(11):33-39.
| 城市街道景观特征与连续性评价方法研究
周韬 郑文晖 陈启泉
摘要:随着对城市建设问题的深入认识,人们对城市街道景观的认知已从三维空间建构转向空间体验与感受。以视觉认知为基础,采用视觉认知画面为手段,对城市街道进行量化研究。以画面占有率的数值变化反映街道景观特征,以画面占有率的样本方差值反映街道景观的连续性。以街道贴线率为影响因素,通过相关性分析,考察了贴线率如何对街道景观特征与连续性产生影响。
关键词:景观特征; 连续性; 认知画面; 贴线率
各拍摄点贴线率与画面占有率相关性分析
全文详见:
周韬,郑文晖,陈启泉.城市街道景观特征与连续性评价方法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3):99-104.
| 街道景观作为城市重要公共领域的研究——
以北京CBD核心区为例
刘东云 李膨利 应笑辰
摘要:街道景观作为市政工程,追求安全和效率;同时,街道景观作为重要的公共领域,也是城市文化和生活展开的舞台。本文以北京市CBD核心区街道景观设计为例,探讨采用交通缓流措施,突出步行"优先区域"和提高街道步行区的环境品质。同时,结合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原则,整合所有资源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行人可以步行、交流、停坐、休闲的空间,创造多样性的街道功能。
关键词:街道景观; 公共领域; CBD; 北京
交通热点分析
全文详见:
刘东云,李膨利,应笑辰.街道景观作为城市重要公共领域的研究:以北京CBD核心区为例[J].风景园林,2017(10):44-49.
| 基于手机健身数据的城市街道健康服务功能研究
余洋 唐晓婷 刘俊环 陆诗亮
摘要:城市街道是城市空间的基本单元,承载着多元的城市生活。本研究基于手机APP共享的健身数据,以街道线性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从健康视角认知街道空间属性和特征。运用VGI-GIS的方法,在信息矢量化和可视化的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对城市街道的健康服务功能进行描述。基于运动热点空间的分布格局,研究在空间集聚、建成环境和人群收入3个层面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街道的空间连续性对健身活动有促进作用,大型公园和高校对健身活动有巨大的吸引力,公交站点对健身活动有多方面的影响,不同收入阶层健身活动差异明显。多元化的热点空间模式为提升街道的健康性提供了因地制宜的可能性。以健康为导向的城市设计探索采用临时封闭街道,在商业和办公区域周边增设户外体育设施等措施,提升街道的健康服务功能。
关键词:风景园林; 城市街道; 健康服务功能; 线性体育活动; 时空行为
健走和跑步运动热点缓冲区
全文详见:
余洋,唐晓婷,刘俊环,陆诗亮.基于手机健身数据的城市街道健康服务功能研究[J].风景园林,2018,25(8):18-23.
|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清华学堂路雨洪管理
与景观设计研究
刘一瑶 郭国文 孟真 刘海龙
摘要:低影响开发强调通过源头控制保障城市水文循环。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LID在城市雨洪管理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城市雨洪模拟技术作为城市防洪减灾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有效的模拟并预期暴雨来临时研究区域的雨洪情况。基于SWMM雨洪模型,设计了清华大学学堂路区域的LID措施,对比分析增设LID措施前后径流量及蓄水量的变化,并探讨了高密度校园环境下雨水链景观系统构建的策略。
关键词:海绵城市; 雨洪管理; 低影响开发; 城市雨洪模型; 清华校园
学堂路及附近区域积水状况
全文详见:
刘一瑶,郭国文,孟真,刘海龙.基于低影响开发的清华学堂路雨洪管理与景观设计研究[J].风景园林,2016(3):14-20.
微信编辑 梅丹英
微信校对 王一兰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风景园林》服务号
论文管家 掌上实时交流
微信号:LAvision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