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A专集 | 历史街区更新与传统建筑改造如何把握发展新机遇?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杂志
2024-08-31

随着城市的发展,文化和历史价值已经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旧区复兴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新时代如何把握新机遇,探索历史街区复兴,激活城市文脉,改造传统建筑与现代需求相结合,成为城市发展一个重要的命题。


[1]何蕴.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评价方法探究——以赣州市姚衙前历史街区为例[J].城市住宅,2020,27(1):171-172.

作品速览

1  历史商业街区保护更新

重庆长嘉汇弹子石老街——将现代美感注入传统建筑

深圳南头古城+双年展展场改造——城市共生下的南头实践

广州恩宁路永庆片区微改造——老城改造影响下的新街巷

美国伊萨卡公共空间改造——绿意盎然的商业街区


2  社区公共空间改造

茶儿胡同12号院绿色空间微更新——居民自发更新视角下的城市微更新研究与实践

丹麦奥本罗历史街区改造——从远期总体规划到小型公共空间改造

匈牙利肖普朗城堡街区改造——融合现代材料与城堡特色的历史街区复兴

西班牙班约莱斯老城区修整——重塑与水相伴的城市公共空间


3  传统建筑改造

七舍合院——以“游廊”串联四合院庭院的游赏之乐

福建土楼改造——集体生活的再思

四川安仁华侨城南岸美村老酒坊改造——“轻介入,在地化”重塑乡村公共空间

西班牙古罗马剧场遗址改造——遗迹重塑与公共空间再现


01

历史商业街区保护更新


重庆长嘉汇弹子石老街——将现代美感注入传统建筑

CHONGQING LANDMARK RIVERSIDE DANZISHI OLD STREET

项目地点:重庆,中国

设计团队:梁黄顾建筑师(香港)事务所有限公司

长嘉汇二期弹子石老街旨在打造一个古今融合、中西合璧的文化商业体验区。


©WOHO


该项目位于重庆市南岸区,面临长江及嘉陵江交汇处,可眺望重庆大剧院及朝天门。方案包含一条长约1 km的商业街,零售商业区占地约2 1500㎡。该项目以“一街两端口四院十景”为发展概念,以昔日重庆的繁华为主轴,保留怀旧景点,此外,将大量的历史建筑进行活化保护,注入新的使用功能,展现出历史与现代的和谐共融。

 

©LWK&Partners


弹子石老街新建建筑均采用现代中式建筑风格,使得新老建筑形成对比与融合,并衬托出场地原有历史元素。传统的青砖瓦片糅合现代材料,古典的图案也被重新包装成现代几何样式,创新演绎典雅美感。

 

©WOHO

©WOHO


重生的弹子石老街以全新面貌保存传统重庆老街的精粹,不仅作为现代的零售商业空间,还承载了重庆的历史与文化。

 

©WOHO

 

文字整理自:

https://www.archdaily.cn/cn/904478/zhong-qing-chang-jia-hui-er-qi-zhong-xin-gui-hua-she-ji-dan-zi-shi-lao-jie-lwk-and-partners


深圳南头古城+双年展展场改造——城市共生下的南头实践

RENOVATION OF NANTOU OLD TOWN AND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UABB VENUE

项目地点:深圳,中国

设计团队:都市实践

南头古城位于深圳市中心城区,有着1 700余年的建城史。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形成“城市包围村庄,村庄中又包含古城”的复杂格局


©张超


在此背景下,都市实践的设计和研究团队提出了“以介入实施为导向、由点及面渐进式激活、以文化活动促进古城复兴”的发展模式。


©URBANUS都市实践


随后,南头古城又以策展人的身份适时引介“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秉承古城保护与再生的城市设计思路,结合双年展展场空间遴选,都市实践尝试重建南头十分匮乏的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以点状分布的建筑空间和室外场地串联为展线,整个展览的空间叙事继而由“起、承、转、合、聚、敞、隐”7个环环相扣的主题计划串接而成。


©URBANUS都市实践


充分利用既有厂房、街道及历史建筑,在公共空间中融入艺术品及艺术活动,以“城市策展”的方式介入城市更新,希望通过重塑古城文化和空间脉络唤起当地居民的归属感和环境自觉,为深圳的城中村改造提供创新性的改造样本,并列入城市更新的长期计划。


©URBANUS都市实践

©张超

 

深度阅读:

都市实践.城市即展场,展览即实践[J].风景园林,2018,25(4):53-59.


广州恩宁路永庆片区微改造——老城改造影响下的新街巷

ENNING RD. YONGQINGFANG RENOVATION IN GUANGZHOU

项目地点:广州,中国

设计团队:Lab D+H景观与城市设计事务所

永庆坊位于广州老城中心地段,是广州老巷改造中的重要改造项目。

©Lab D+H


设计考虑了建筑的公共大台阶、屋顶花园以及其他公共开放区域,促进了各个年龄阶层的共同使用与融洽相处,以一种自然平和的方式化解了这个一度被遗弃的社区中社会阶层与年龄阶层之间的障碍,为老旧社区创造了新的生活空间,促进了新老居民的生活互动与日常交流。


©苏哲维


通过建立流线、文化节点、自然节点三大系统,营造出一个能够吸引人气而又不打扰当地居民使用的传统街巷空间。通过独特的历史铺装、独特的文化节点设计完善街巷空间,以景观的手段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并注重环境可持续与场地的生态效益,在屋顶、门前营造绿色空间


©苏哲维


建成后的永庆坊,成为广州市的文化新地标,带动了城市活力,并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参观。


©苏哲维


永庆坊为旧城改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范例,同时也是社会各阶层融洽相处的媒介。

 

©苏哲维

 

深度阅读:

李中伟,林楠.永庆坊:老城改造影响下的新街巷[J].风景园林,2017(6):59-67.


美国伊萨卡公共空间改造——绿意盎然的商业街区

ITHACA COMMONS REDESIGN

项目地点:纽约州伊萨卡市,美国

设计团队:HOLT建筑设计事务所,Sasaki景观设计公司

伊萨卡公共空间(ITHACA COMMONS)位于美国纽约州伊萨卡市,是一条跨越两个街区的商业步行街。Sasaki景观设计公司及当地政府与市民多年合作,旨在为该街区筹划公用设施升级与形象提升的改造方案。


©Christian Phillips


方案改造以伊萨卡地区独特的山谷景观为灵感,并将其融入到街区的景观之中,此外,场地铺装通过铺设图案纹理呼应远借的山谷景观。步行街两侧种植多种植物,将自然融入人们的商业生活,缔造绿意盎然的步行街区。


©Christian Phillips


此外,设计中考虑到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在改造过程中不断与市民沟通,并听取其改造建议。


©Christian Phillips


改造后,步行街主要人行空间——州街(State Street)不仅为使用者提供了宽敞的步行空间,同时还为两侧的商业店面提供了良好的景观视野。步行空间两侧设有休息座椅、便民设施及游乐空间,营建出一个融合商业零售与社区休闲的公共空间。

 

©Christian Phillips

©Christian Phillips

 

文字整理自:

https://www.sasaki.com/projects/ithaca-commons-redesign/


02

社区公共空间改造


茶儿胡同12号院绿色空间微更新——居民自发更新视角下的城市微更新研究与实践

EXPLORATION IN DASHILAR ARE

  

项目地点:北京,中国 

设计团队: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茶儿胡同12号院位于北京旧城大栅栏片区。在北京市“建成区留白增绿”、“保护旧城风貌”等政策下,针对城市老城片区不断开展居民“自下而上”的绿色空间微更新实践,茶儿胡同12号院便是该微更新计划中的一部分。

 

©蒋鑫,徐昕昕


项目团队深入调研,梳理大栅栏片区社区营造的组织形式发展过程,分析现存胡同绿色空间的类型与组织模式,阐明更新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并结合实地调研成果重点分析居民自发更新下胡同种植空间、搭建材料与植物选择的特征。

 

©蒋鑫,徐昕昕


依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绿廊2020”主题展览,在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师生们通过对“茶儿胡同12号院”院落不同空间的利用,长期向公众展示社区农业、家庭园艺、胡同花境、墙面挂绿、廊架悬绿等多种绿色微更新实践范例。

 

©郑琦蕾

©郑琦蕾


“茶儿胡同12号院”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带动社区居民的自发性与能动性,保留社区生活原真性,并通过绿色植入、微空间塑造等景观手段不断探索贴近市民群众生活的城市微更新方案。

 

©贾绿媛

文字整理自:

蒋鑫,徐昕昕,王向荣,林箐.居民自发更新视角下的北京胡同绿色空间微更新研究:大栅栏片区的探索[J].风景园林,2019,26(6):18-22.

扫码深度阅读


丹麦奥本罗历史街区改造——从远期总体规划到小型公共空间改造

AABENRAA HISTORIC CITY

项目地点:罗市,丹麦

设计团队:ADEPT 建筑事务所,Topotek1事务所,Atkins建筑事务所(阿特金斯建筑事务所)

ADEPT建筑事务所与Topotek1事务所针对丹麦奥本罗(Aabenraa)历史城区现状条件与城市总体规划要求进行了街区空间更新实践。


©ADEPT建筑事务所、Topotek1事务所、Atkins建筑事务所(阿特金斯建筑事务所)


延续历史街区既有的场所特征与空间体验,并植入新的铺装及座椅、花池等城市家具,将街道与广场空间转化为现代化的公共生活场所。


©Hanns Joosten


奥本罗历史城区改造将大尺度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小尺度的细部设计融会贯通,在注重项目远期规划与城市街区整体性的同时,保证了其实施的细节化,将城区中的潜力地块转化为具有更强关联性和吸引力的公共空间,为小型公共空间发挥自己的特色创造可能性。


©Hanns Joosten


深度阅读:

ADEPT建筑事务所. 奥本罗历史城区中心:从远期总体规划到公共空间更新[J].风景园林,2019,26(6):58-61.


匈牙利·肖普朗城堡街区改造——融合现代材料与城堡特色的历史街区复兴

SOPRON CASTLE DISTRICT REVITALIZATION

项目地点:肖普朗城堡区,匈牙利

设计团队:Hetedik Műterem Ltd设计事务所,GEUM Műterem Kft. 景观事务所

肖普朗城堡街(Várkörút)坐落于护城河外侧的坡地之上,是一条宽40~60m的林荫大道,道路内侧环绕着历史城镇的中心。林荫道两侧建筑有着不同时期的建造风格,高低错落,有些还形成内院空间。


©Balázs Danyi


在街区改造前,肖普朗城堡街主要承载机动车交通通行功能,绿地匮乏、公共空间缺失,且街道两侧的建筑功能与空间结构过于松散。2009年肖普朗市政厅举办“肖普朗——城堡街复兴”国际竞赛, Hetedik Műterem Ltd设计事务所与GEUM Műterem Kft. 景观事务所合作设计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Hetedik Műterem Kft.&GEUM Műterem Kft.


设计团队考虑到城堡街环形连贯性及其与周边道路的空间关系,在考虑场地纵向秩序性的同时,还注重场地与周边横向穿越街道之间的关联,为其毗邻的城堡林荫道增添了活力与开放的空间感。


©Balázs Danyi


方案通过场地铺装、街灯设计、植物种植等微小改造,与周边道路系统及场地历史风貌相呼应,局部的变化与整体的统一带来了丰富的空间层次与节奏变化,以温和的设计手法切入城市,用现代材料展现最本真的历史街区的空间风貌,并将原本作为通行功能的城市街道转化为富有生活气息的城市共享空间。

 

©Balázs Danyi


改造后的肖普朗城堡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增强了街道两侧建筑及建筑与街道空间的关联性,并呈现出历史与现代、整体与细部之间的和谐统一。

 

©Balázs Danyi

文字整理自:

列文特·萨博.城市公共广场的空间记忆:匈牙利·肖普朗镇历史城市中心的再生[J].风景园林,2018,25(4):12-24.

扫码深度阅读

http://hetedik.hu/en/works/szechenyi-ter-sopron/

http://hetedik.hu/en/works/varkerulet-sopron-2/


西班牙班约莱斯老城区修整——重塑与水相伴的城市公共空间

INTEGRAL REFURBISHMENT OF THE OLD TOWN OF BANGLES

项目地点:班约莱斯,西班牙

景观改造:MiAS Arquitectes公司

班约莱斯老城区(Banyoles)原有的灌溉与城市供水水渠已埋入地下,盖板后的硬质场地上车辆随意停放,原有因水渠灌溉而形成的小花园也已随着水渠入地而消失。


©AdriàGoula


方案拆除水渠上的硬质铺装,并选用与当地建筑石材相统一的铺装材料铺设新的人行路面,并将水渠局部打开。


©AdriàGoula


如今,地表流动的水渠重新发挥其灌溉等功能,此外,场地中水渠新的开放形式促进了街区间人与人、人与水的交流互动。


©AdriàGoula


新铺设的人行路面及公共广场采用不对缝的铺装处理形式,削弱了因材料铺设而带来的线性感,从而弱化硬质空间而呈现出如水波般的节奏感,凸显空间的公共休憩属性及场地中的水渠要素。

 

 

文字整理自:

http://www.miasarquitectes.com/portfolio/banyoles-old-town/

03

传统古建建筑改造


七舍合院——以“游廊”串联四合院庭院的游赏之乐

QISHE COURTYARD

项目地点:北京,中国

设计团队:建筑营设计工作室

七舍合院位于北京旧城核心区内,是一座小型的三进四合院,由于原建筑共包含七间坡屋顶房屋,且正好是该胡同的七号,故得名七舍。原始建筑年代较为久远,除了基本上还保持的木结构梁柱和局部有民国特点的拱形门洞,其它大部分屋顶、墙面、门窗等都已经破损或消失。 


©吴清山


本次改造设计一方面是修复旧的——对院落房屋进行整理,保留时间迭代的印记,修复各个建筑界面,加固建筑结构,重现传统建筑的样貌;另一方面是植入新的——新的生活功能配备(卫生间、厨房、车库等),新的基础设施(水暖电设备管线)以及新的游廊空间。


©王宁


新与旧相互叠合成为一个新的整体,来满足未来院子作为公共接待和居住空间的使用要求

 

 ©吴清山


“游廊”一直是传统建筑中的基本要素,我们引入“游廊”作为本次改造中最为可见的附加物,将原本相互分离的七间房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它既是路径通道,又重新划分了庭院层次,并制造出观赏与游走的乐趣。

 

©吴清山

 

文字整理自

https://www.designboom.com/architecture/archstudio-renovate-traditional-siheyuan-residence-beijing-01-08-2019/


福建土楼改造——集体生活的再思

TULOU RENOVATION

项目地点:福建,中国

设计团队:城村架构

在福建特殊的历史地理环境中,演化出一种极具客家民系风格与山居地域文化特色的民居模式,即大型内向式土制建筑(土楼)。在传统的土楼中,每一户独立家庭的房间竖向分布,每个房间都可以通向共用的走廊和阳台,使得这一内向空间承载着个体与集体的社会关联。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土楼的中庭空间越来越无法满足居住与公共活动需求,为了适应个人与集体,农村与城市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城村架构设计团队提出了一系列可能的干预措施,寻求当下人地关系背景下土楼集体生活新的发展方向。


©Rural Urban Framework (RUF)


城村架构设计团队针对不同的土楼设计了墙体、地面、楼梯、拐角、塔、屋顶、入口、桥梁、窗户等不同的原型,并讨论了其在形态、尺度、开口等方面的多种可能,旨在为土楼赋予新的生命,使其再次成为集体生活的新中心与创造集体体验的新居所。


©Rural Urban Framework (RUF)


目前已对“位于墙体外部的插件”和“位于庭院内部的塔”两种策略进行了建设实施。横向漏斗形的楼梯插在扩建后的窗口中,从而引导人们在阴凉处坐下,阅读和休息,同时它还可以作为露天剧场,方便人们在外部的庭院活动。“插件”重新审视了以小型开口为传统特征的厚防御用墙,通过翻转土楼内外关系,将土楼面向新的外部环境敞开。

 

©Rural Urban Framework (RUF)


“塔”的设计通过将传统的集体庭院空间抬升,并以通天式的螺旋楼梯连接原有楼层,对土楼的公共空间进行了重新思考。一座桥与土楼的上层外廊相连,由此形成了一个公共阅读室,而塔顶则成为观赏风景的地方。


©Rural Urban Framework (RUF)


 文字整理自:

http://www.rufwork.org/index.php?/project/lantian-village/


四川安仁华侨城南岸美村老酒坊改造——“轻介入,在地化”重塑乡村公共空间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THE RURAL LIVING ROOM IN OCT SOUTHBANK VILLAGE

项目地点:四川,中国

设计团队:乡伴朱胜萱工作室

华侨城南岸美村乡村客厅位于大邑县清源村,建筑原为废弃的酒坊。乡伴朱胜萱工作室设计团队提出“轻介入·在地化”的设计思路,旨在探索乡村公共空间与结合地域特色实现乡村振兴的改造途径。


 @朱胜萱工作室


设计将项目定位为乡村客厅,结合原有酒庄酿酒发酵中的“呼吸”过程,以“呼吸”为设计理念,在原有建筑生产空间中引入展陈、会议、接待、办公等功能。

 

©朱胜萱工作室

@朱胜萱工作室


并通过设计“会呼吸”的曲面屋顶、打开原有建筑北立面以及选用透明瓦片进行建筑立面点缀等方式,增强建筑的灵动性与通透感

 

@朱胜萱工作室


此外,还整体改造还充分考虑建筑与其外环境的空间融合,结合建筑室外的田园环境设置户外餐饮等休闲场所,营造多维的呼吸体验。


@朱胜萱工作室


文字整理自:

https://www.gooood.cn/reconstruction-design-of-the-rural-living-room-in-oct-southbank-village-china-by-zhushengxuan-studio.htm


西班牙古罗马剧场遗址改造——遗迹重塑与公共空间再现

ARCHAEOLOGICAL REMAINS OF THE ANCIENT ROMAN

项目地点:塔拉戈纳,西班牙

设计团队:Toni Gironès公司

2013—2018年间,Toni Gironès公司设计团队对位于西班牙的塔拉科(Tárraco)古罗马剧场考古遗址进行改造,旨在将其激活为塔拉戈纳(Tarragona)城市的公共空间。

 

改造后的古罗马剧场外观 ©Toni Gironès公司


塔拉科古剧场考古遗址位于古罗马残垣的边缘地带。在时代的发展进程中,剧场传统的半全景观赏视角消失了,此外,在不同年代的改造中,剧场原始中心位置也出现了偏移,失去了最初的对称性。

 

不同年代的遗留部分及剧场平面图 ©Toni Gironès公司


建筑师采用波纹钢筋结构与水平沙地搭建作为座位楼梯等部件的线型结构和主体结构,重塑了“古罗马剧场座位”(cavea)遗迹的几何形态与尺度特征。

 

©Toni Gironès公司

©Toni Gironès公司


如今,古老的剧场作为一处公共生活设施,融入多样的空间元素,形成了厚重历史与现代生活和谐交融的市民活动场所。

 

©Toni Gironès公司


文字整理自:

https://afasiaarchzine.com/2019/06/toni-girones-4/

https://www.gooood.cn/archaeological-remains-of-the-ancient-roman-by-toni-girones.html



相关阅读:

LA专集 | 建设城市中央公园和城市大型公共空间具有怎样的意义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0年2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扫描或点击图片

识别图中二维码购买

《风景园林》2020-02

传统人居环境营造思想与技术传承



编译 郑琦蕾

校对 贾绿媛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昱霏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