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专题 | 李倞 杨璐 | 后疫情时代风景园林聚焦公共健康的热点议题探讨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0年第9期 P10-16
李倞,杨璐.后疫情时代风景园林聚焦公共健康的热点议题探讨[J].风景园林,2020,27(9):10-16.
后疫情时代风景园林聚焦公共健康的热点议题探讨
李倞
男 / 博士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本刊特约编辑 / 研究方向为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网络规划和设计、社区营造和公共健康
杨璐
女 /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社区营造和公共健康
摘要:风景园林在公共健康改善和疫情防控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针对未来的公共健康改善和应急要求预判,以及受此影响下的居民工作生活需求变化,基于风景园林改善公共健康的作用机理,提出后疫情时代风景园林聚焦公共健康的热点议题框架。
关键词:风景园林;公共健康;疫情;热点议题;规划设计;管理;保障机制
在公共健康改善方面,风景园林与医学治疗的合作可以看作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疗法。在疫情期间,风景园林发挥辅助治疗功能,公园绿地可以用于缓解隔离带来的社会焦虑,临时承载更多的医学隔离治疗和基本生活服务功能;在非疫情期间,风景园林主要针对社会公共健康问题进行长效调理,通过公园绿地引导居民从事体育和社会交往活动,推广更加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发挥治本功效(表1)。在后疫情时代,风景园林将针对这些需求在规划设计、管理和保障方面探索新的方向(图1)。
表1 风景园林在公共健康改善和疫情防控中的关键功能
1 后疫情时代风景园林聚焦公共健康的热点议题框架
1 规划设计热点议题
1)基于社区生活圈的公园绿地体系优化
本次疫情防控考验着中国城镇社区生活圈的建设水平。后疫情时代,社区生活圈的识别、规划和建设将成为研究热点,风景园林也需要更加关注绿地体系如何与之配套开展优化调整。未来除了增加绿地率,绿地系统规划需要从城市尺度的公园服务覆盖度,向社区生活圈尺度的可达覆盖度转化,使各个社区都享有更加便利和均等的接触公园绿地的机会。
从公共健康视角来看,慢行出行对居民健康的改善效果非常显著。未来,基于社区生活圈的绿道体系建设可以成为重点发展方向。首先是社区生活圈内部的绿色街道建设,通过重新回归宜人尺度和绿色面貌,形成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联系社区公共节点,优先服务慢行使用;另外是注重社区生活圈联络的绿道网络建设(图2),可以结合社区生活圈规划,识别城市中现存的潜力廊道空间,构建绿道联系网络,增强生活圈组团间的慢行流动性。
2 巴塞罗那社区生活圈和绿道网络
2)强调可用性的多元邻里绿色场所构建
只要花20 min在小花园体验绿色,就可以释放大量压力,甚至通过窗户看到绿色也可以有效缓解心理压力,当然如果能实际参与园艺活动,还能起到锻炼身体和促进社交的作用。
风景园林需要突破传统的公园绿地限制,挖掘一切可利用的空间来增加小微型绿地,创造性地嵌入自然元素,形成广泛的绿色健康场所。近年来,大量研究利用VR技术模拟绿色空间的视觉刺激来验证其健康影响效果,在实践中也开始为老人和行动不便的人群创造虚拟自然感受。其健康恢复效果已被证实,而且影响会随着模拟的真实性和沉浸体验的提升而不断增强。
花园建造和养护一直是居民非常容易着手参与的活动,只需要简单引导就会对公共健康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图3)。社区花园可以为没有空间开展园艺活动的附近居民提供种植场地(图4)。未来,风景园林需要寻求一切机会,在距离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最近的地方,将更多的自然绿色元素尽可能多地融入现有城市空间,重塑改善健康的邻里场所。
3 大栅栏梦想花园改造
4 西雅图屋顶社区花园
3)公园绿地作为防疫和应急服务预留空间
目前中国的公园绿地主要还是针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应急服务,其医疗救治服务也未考虑传染病的防治要求。
面对疫情暴发,医疗救治和隔离空间的不足通常是最棘手的问题。所以,医疗机构的附属绿地和距离其较近的城市公园绿地可以优先规划为防疫应急使用空间,预留相应设施,具备封闭条件,在疫情期间可以迅速改造成为医疗机构的临时诊疗空间,便于隔离救治和转运病人。针对建设大型集中隔离医院以集中收治感染者的需求,公园绿地可以作为建设隔离医院的储备空间,位于城市边缘、建造成本较低的大型郊野公园具备较好的空间利用潜力。
疫情期间,隔离对社区的基本生活用品供给也提出了挑战。超市等室内空间相对狭小,人群聚集存在交叉感染风险。而中小型应急避险绿地本身就具备作为临时社区市场的潜力,可以售卖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这些绿地分布较均衡,可达性好,而且作为户外空间比较容易保持人员间的安全距离,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它们可以提供的功能也相对灵活,可以通过安置临时性设施,满足多样化的基本生活服务需求。
2 管理热点议题
1)开展公园绿地健康改善项目和事件运营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健康受到自身行为的影响约占30%,而医疗条件影响仅占10%~20%。所以,为了更好地改善公共健康,风景园林要引导居民行为习惯的转变,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公园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有效途径就是举办一系列与健康改善相关的项目和事件(program & event)。这些高质量的活动可以使公园空间得到更加高效的使用,也为不同人群提供了更有效的健康改善服务。组织这些活动也已经成为公园绿地积极影响公共健康的核心措施。
这些活动通常会被公园当作其最独特的品牌进行经营。发布详细的活动信息已经成为这些公园的网站、社交媒体和移动App的核心内容,也因此让公园积累了稳定的使用群体。而许多企业恰恰看中了这种影响力和参与度,愿意将营销(广告等)费用投入到公园活动中。截至2016年的统计,纽约中央公园每年平均可以从企业直接获得约1 411万人民币(200万美元)的活动支持经费,而这只是公园活动品牌价值实现的一种方式,还有更多的创新品牌计划正在实现公众健康改善和企业发展的共赢。中国的公园绿地同样具有巨大的公众需求和市场潜力,在保证公益性和公平性的前提下,健康改善项目和事件的运营应该成为后疫情时代中国风景园林管理探索的重要方向。
2)聚焦公共卫生的公园精细管理体系构建
在这次疫情中,全球化流动使疫情变得更加复杂,周期也更长。这些变化一直驱动着中国的整体防疫工作向更加精准施策,提高治理精细化程度的方向发展。未来,国家将进一步完善防控体系和应急制度,风景园林也需要针对不同分级指令制定对应的管理措施,针对公园的不同类型、性质,不同的区域、空间和不同的防御级别制定不同的应急管理方案,尤其需要强调管理动态性,建立与区域防控级别、与公园自身使用状况的动态数据评估相联动的管理体系。
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掌握精准、细致的数据,而且这些数据要有实时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实际运行状况的动态感知、风险预测和综合分析、实时反馈调整管理预案、数据联动监测执行和公众交互等一系列数据驱动的精细化管理计划。管理体系精细化升级的同时还需要更加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进行公园的管理与运行。
3 保障机制热点议题
1)强化效益评估,拓展资金和服务供应方来源
建设和管理的升级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资金。但是,受到疫情冲击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影响,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的中国公园绿地极可能首先受到冲击,出现资金短缺。这种推测是有证据的,在20世纪中后期,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面临由于经济衰退而造成公园绿地的建设、维护资金急剧减少的问题。
在中国目前的实践中,我们较少将公园绿地带来的健康改善转化为经济效益进行评估。而这些指标和数据评估将可以用于指导现有公园绿地的提升,使资金可以更加高效地用于公共健康改善需求,也可以让政府和相关决策者更加清晰地看到公园在改善公共健康方面的价值和社会经济驱动能力,将其纳入政府投资效益核算和优先考虑的范畴。
公共健康改善目标下的高质量、多元化的公园管理服务所需的资金巨大。在未来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可能需要拓展资金筹集的渠道和方法,获取政府以外的更多的社会资源的投入。从美国、英国近50年的管理变革探索来看,在制定严格的政策法规、清晰的管理方案和透明公开的制度的前提下,可以允许更多的志愿者、社区团体、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化组织来参与公园管理、维护和运营。在警惕公园资本化问题的同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公园绿地的公共健康服务能力应该是管理实践的未来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2)主动深度参与新公共卫生时代多方合作
公共卫生已经从20世纪70年代的初级卫生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健康促进(health promotion)阶段。前者要求社区为每个人提供有效医疗保健服务,而后者则强调通过改变观念、行为、社会和环境状况来使每个人和社区都获得最佳的健康状态。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超越了传统的医学保健,要求通过多部门、多学科合作来共同解决整体公共健康问题,因此也被看作是“新公共卫生”时代的到来。
通过与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可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为慢性病患者或高风险人群开出“公园处方”(Park Rx),向他们推荐接触什么样的绿色空间、在这些空间中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接触频率和每次接触的时间等,并基于这些需求开展公园绿地的设计。在国际上,医疗保险公司作为公共健康改善的直接经济利益相关者,已经认识到公共健康改善的益处,开始直接为改善公共场所提供资金和设施。
因此,在“新公共卫生”时代,除了医疗卫生机构、保险行业,包括教育、住房、交通、农业和环境等政府部门和私人公司都将承担相应的公共健康改善责任,也可能获得更多的效益。它们很多都可以通过风景园林的干预来实现,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加主动地寻找机会,并为参与其中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表2)。
表2 新公共卫生行动计划及其与风景园林的联系
图表来源:
图 1~4 由作者拍摄、绘制;表 1~3 由作者绘制。
为了微信阅读体验,文中参考文献标注进行了删减,详见杂志。
参考文献
[1] 姜斌,张恬,苏利文.健康城市:论城市绿色景观对大众健康的影响机制及重要研究问题[J].景观设计学,2015,3(1):24-35.
[2] 卢洪友,祁毓.环境质量、公共服务与国民健康:基于跨国(地区)数据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3,39(6):106-118.
[3] LU Z N, CHEN H Y, HAO Y, et al.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ublic Health: 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7, 166: 134-147.
[4] 张多,赵金成,吴柏海,等.美国绿色基础设施促进城镇健康发展实践及启示[J].林业经济,2015,37(2):122-127.
[5]马汀尼兹,里贝罗,邝嘉儒.浅谈西班牙中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战略如何为公众健康带来福祉:拉科鲁尼亚案例分析[J].风景园林,2013(6):78-87.
[6] 姚亚男,李树华.基于公共健康的城市绿色空间相关研究现状[J].中国园林,2018,34(1):118-124.
[7] 李树华,姚亚男,刘畅,等.绿地之于人体健康的功效与机理:绿色医学的提案[J].中国园林,2019,35(6):5-11.
[8] 刘滨谊,郭璁.规划设计促进人类健康:美国“设计推动的积极生活”计划及启示[J].新建筑,2005(6):13-16.
[9] 王兰,孙文尧,古佳玉.健康导向城市设计的方法建构及实践探索: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8(5):71-79.
[10] ULRICH R S , SIMONS R F , LOSITO B D, et al. Stress Recovery during Exposure to Natural and Urban Environment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991, 11(3): 201-230.
[11] 吴隽宇,梁策.风景园林视野下我国微气候研究概述与进展[J].南方建筑,2019(6):116-123.
[12] POORTINGA W. Perceptions of the Environment, Physical Activity, and Obesity[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06, 63(11): 2835-2846.
[13]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EB/OL]. [2020-03-30]. https://www.who.int/dietphysicalactivity/factsheet_recommendations/zh/.
[14] SULLIVAN W C, CHANG C Y. Mental Health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M]//DANNENBERG A L, FRUMKIN H, JACKSON R J. Making Healthy Places.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Center for Resource Economics, 2011.
[15] KAPLAN S. The Restorative Benefits of Nature: Toward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1995, 15(3): 169-182.
[16] 田毅鹏.转型期中国社会原子化动向及其对社会工作的挑战[J].社会科学,2009(7):71-75+189.
[17] 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18] Central Park Conservancy. The Central Park Effect: Assessing the Value of Central Park’s Contribution to New York City’s Economy[EB/OL]. (2015-09) [2020-04-10]. http://assets.centralparknyc.org/pdfs/about/The_Central_Park_Effect.pdf.
[19] 柴彦威,张雪,孙道胜.基于时空间行为的城市生活圈规划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5(3):61-69.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17[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1] 杜伊.风景园林学视角下基于生活圈的开放空间布局调适研究:以上海为例[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84-90.
[22] 徐磊青,言语.抵抗孤独、隔离和不平等的恢复性空间规划实践[J].景观设计学,2019,7(6):24-37.
[23] XIAO Y , WANG Z , LI Z, et al. An Assessment of Urban Park Access in Shanghai: Implications for the Social Equity in Urban China[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7, 157: 383-393.
[24] VEISTEN K, FLUGEL S, RAMJERDI F, et al. Cycling and Walking for Transport: Estimating Net Health Effects from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Transport Mode Users’ Self-Reported Physical Activity[J]. Health Economics Review, 2011, 1(1): 3.
[25] 李倞,徐析.巴塞罗那交通基础设施的公共空间再生计划,1980—2014[J].风景园林,2015(9):77-82.
[26] 李倞,宋捷.城市绿轴:巴塞罗那城市慢行网络建设的风景园林途径研究[J].风景园林,2019,26(5):65-70.
[27] HUNTER M C R , GILLESPIE B W , CHEN Y P. Urban Nature Experiences Reduce Stress in the Context of Daily Life Based on Salivary Biomarkers[J/OL].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2019[2020-05-19].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g.2019.00722/full.
[28] ELI P, JASON G. Orange is the New Green: Exploring the Restorative Capacity of Seasonal Foliage in Schoolyard Tre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16, 13(5): 497.
[29] BRUUN-PEDERSEN J R, SERAFIN S, MACULEWICZ J, et al. Designing Recreational Virtual Environments for Older Adult Nursing Home Residents: How Nature and Content Matter for Improving Augmented Exercise Experiences[C]// Audio Mostly. New York: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2016: 222-228.
[30] 陈筝,翟雪倩,叶诗韵,等.恢复性自然环境对城市居民心智健康影响的荟萃分析及规划启示[J].国际城市规划,2016,31(4):16-26+43.
[31] KORT Y A W D, MEIJNDERS A L, SPONSELEE A A G, et al. What’s Wrong with Virtual Trees? Restoring from Stress in a Mediated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2006, 26(4): 309-320.
[32] ASHTON-SHAEFFER C , CONSTANT A. Why Do Older Adults Garden?[J]. Activities Adaptation & Aging, 2006, 30(2): 1-18.
[33] 李倞.西雅图社区花园的用地获取、功能分区和元素组成[J].风景园林, 2019,26(11):113-119.
[34] 刘悦来,许俊丽,尹科娈.高密度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参与式营造:以社区花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9,26(6):13-17.
[35] 费文君,高祥飞.我国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研究综述[J/OL].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020-04-29].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2.1161.S.20200407.1254.004.html.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绿地防灾避险设计导则[EB/OL].(2018-01-03)[2020-03-30]. http://www.mohurd.gov.cn/wjfb/201801/t20180112_234781.html.
[37] County Health Rankings & Roadmaps. Measures & Data Sources[EB/OL]. (2016-01) [2020-03-30]. http://www.countyhealthrankings.org/our-approach.
[38] NYC Parks.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Parks & Recreation[EB/OL]. [2020-03-30]. https://www.nycgovparks.org/.
[39] Central Park Conservancy. Managing Special Event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FAQ)[EB/OL]. (2016)[2020-04-10]. https://d17wymyl890hh0.cloudfront.net/new_images/report/CPC-Institute-Special-Events-FAQ.pdf?mtime=20190327135621.
[40] Central Park Conservancy. Building a Strong Corporate Development Program[EB/OL]. (2016-04-07) (2016-04-07)[2020-04-10]. http://assets.centralparknyc.org/pdfs/institute/p2p-events/CPC-Seminar-2016-04-07-Corporate.pdf.
[41] WILSON E O. Biophilia[M].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42] CARMONA M, DE MAGALHÃES C, HAMMOND C. Public Space: The Management Dimension[J]. London: Routledge, 2008.
[43] 吴承照,王晓庆,许东新.城市公园社会协同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园林,2017,33(2):66-70.
[44] CHISHALESHALE M, SHACKLETON C M, GAMBIZA J, et al. The Prevalence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Frameworks for Trees and Green Spaces in Urban Areas of South Africa[J]. Urban Forestry and Urban Greening, 2015, 14(4): 817-825.
[45] AWOFESO N. What’s New About the “New Public Health”?[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04, 94(5): 705-709.
[4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Ottawa Charter for Health Promotion[EB/OL]. (1986-11-21)[2020-04-10]. https://www.who.int/healthpromotion/conferences/previous/ottawa/en/index1.html.
版面预览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0-09刊首语 | 郑曦:新公共卫生时代的健康风景园林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0-09 健康城市与健康人居
LA专题 | 姜斌 | 心安何处:城市自然景观与市民心理健康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0年9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文章编辑 王亚莺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王亚莺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