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2020-11专题导读 | 区域风景营构传统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0年11期 P10-49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国土景观以多样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在政治、经济、社会的多重影响下,形成了各地特色鲜明的营构传统和风景形态。然而当前中国城乡风景面貌的差异性、多样性呈不断降低的趋势,传统的地方风景营构传统正逐渐被淡化。如何挖掘不同区域的风景营构传统,延续中国千百年来风景营构的地域差异性和时空连续性,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期收录的5篇文章,基于学者的学术兴趣,以典型地域或城市为案例,从区域风景的要素、技术与机制等多方面,阐述了区域风景的地域传统,对中国城乡风景的地域特征认知和差异化建构而言,是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本期专题组稿人:重庆大学建筑学院毛华松教授
基于湖河网络八景系统的江汉平原区域风景特色研究
万敏 王之羿 潘莹紫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江汉平原;区域风景特色;湖河网络;八景系统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叠加古云梦泽变迁范围形成“一圈五轴”的湖河网络体系,以此考察节点城镇八景类型、特征与演变,建立江汉平原区域风景特色认知总框架。立足节点城镇八景横向系统,解析平原风景江汉朝宗大气与山水楼台创意;立足节点城镇八景纵向系统,认识上江轴地理剖面反映的空间大开大合、山体大起大落的“灵秀湖北”特色。
”1 研究背景与思路
2 古云梦泽的变迁及其湖河网络提炼
3 湖河网络节点城镇的八景析取及其区域风景特色解读
3.1 节点城镇八景词频反映的区域风景总体特色
3.2 节点城镇八景之横向系统及其区域风景特色解读
3.2.1 水景类型与区域风景特色
3.2.2 陆景类型与区域风景特色
3.3 八景纵向系统的析取及其区域风景影响解读
4 结语
八景风景资源分类统计分析(水景)、(陆景)
融合功能与结构空间优先级的景观生态网络整体优化方法框架
浙东运河姚江河谷段运河系统与聚落景观研究
常媛 郭巍*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姚江河谷;运河系统;传统运河聚落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姚江河谷地区运河景观的开发演变充分体现出人工干预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在运河和湖泊关系、潮汐的控制与利用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同时也影响了河谷地区聚落的选址、布局和城市水环境的营建。这对姚江河谷地区运河遗产的保护和构建山水城市有着一定的意义。
”1 姚江河谷与运河景观演变
2 姚江河谷地区运河系统
2.1 姚江河谷与运河航线
2.2 运河系统运行与效能
2.2.1 运河与水柜
2.2.2 运河与潮汐
2.2.3 以四十里河为例
2.3 运河控制工程
3 姚江河谷运河聚落景观
3.1 运河聚落的分布与概况
3.2 运河聚落的类型及与运河系统的关系
3.2.1 位于水网交汇处——节点型
3.2.2 由渡口发展而成——渡口型
3.2.3 因客货转运、贸易形成或者由驿站发展形成——中转型
3.2.4 由水利工程兴建而形成——河工生成型
4 姚江河谷地区运河聚落结构分析
4.1 慈城:环山北湖、河渠纵横
4.1.1 传统城市景观演变
4.1.2 传统城市布局分析
4.1.3 城市水环境营建
4.2 余姚:一江两城,四面环水
4.2.1 余姚传统城市布局分析
4.2.2 城市水环境营建
4.3 丰惠:双堰中心,街河穿城
4.3.1 丰惠传统城市布局分析
4.3.2 城市水环境营建
4.4 小结
5 结语
主要运河聚落分布图
各类型主要聚落示意图
回归历史语境的区域风景营建机制研究——以严州古城为例
毛华松 漆媛媛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历史语境;区域风景;营建机制;严州古城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如何才能回归风景产生的历史语境?笔者认为可从纯粹的分时期、分类脱离出来,回归营建主体,关注谁在建?为何而建?建了什么?如何使用?进而探究主体在风景建设过程中的目标和行为。同时,在史料依托上,地方志在政治经济、社会阶层及风景类型记述上的整体性,是城市风景历史语境建构的最佳载体。
”0 引言
1 回归历史语境的城市传统风景类型重构
1.1 城市传统风景研究现状及其语境缺失问题
1.2 基于营建主体认知的历史语境重构方法
2 严州城市传统风景类型建构及史料梳理
2.1 严州城市区域风景资源与营城实践
2.2 严州城市传统风景类型建构
2.3 “分类型 + 分主体 + 分时代”的风景营建史料整理
3 严州城市传统风景营建机制探寻
3.1 依托优势山水资源的风景选址特征
3.2 基于风景营建主体的多元类型实践
3.3 人文与自然双重影响下的关键风景标识点
4 结语
严州城市传统风景 HGIS 可视化分析图
宋明清三代风景营建主体与风景类型的数量关系
时空视野下桂林山水园林形塑过程与机理
郑文俊 吴曼妮 刘宗林 巫柳兰
Keywords
关键词
山水园林;时空特征;形塑过程;形塑机理;桂林;风景园林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古代桂林山水园林建设依托于独特的喀斯特风景基底,经历由山水到园林的时间过程、由散点式发展到城园一体化的空间过程。在山水环境支撑、政治经济影响、城市建设发展及游赏文化助推4方面的综合驱动作用下,最终形塑出具有真山真水、类型多元、城景相融、开放共享等显著特征的区域风景园林系统。
”1 桂林山水园林总体情况
1.1 桂林区域风景资源基底
1.2 桂林山水园林历史营建状况
2 桂林山水园林形塑过程
2.1 山水园林形塑的时间过程
2.1.1 唐至宋元:由山到水,由山水到园林的建构过程
2.1.2 明清:山水园林体系的完善过程
2.2 山水园林形塑的空间过程
2.2.1 园林空间的发展演化
2.2.2 山水城园空间关系的变迁
3 桂林山水园林形塑机理
3.1 山水环境支撑
3.2 政治经济影响
3.3 城市建设发展
3.4 游赏文化助推
4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研究展望
清光绪《瞻榆池馆图》
桂林山水园林总体格局
雨洪管控视角下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营构与实践
杨建辉 周庆华
Keywords
关键词
陕北窑居聚落;雨洪管控;水利风景营构;布局模式;地域性;风景园林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其核心思路是:依据目标需求和场地特征,选择和整合传统与低影响开发两类措施要素,在高适配、低成本、少维护、系统性原则下,以形成系统性的径流管控链路、实现上下游场地地表水文过程的全程有效管控。水利要素布局的根本目标是使场地实现标准内降雨的充分资源化利用、超标降雨的安全快速排放功能。
”1 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概述
1.1 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形成的机制分析
1.2 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的基本特征
1.3 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的价值
2 雨洪管控视角下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营构传统及其技术特点
2.1 雨洪管控视角下的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营构传统
2.2 雨洪管控视角下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营构的技术特点
3 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营构中的场地空间要素布局形式
3.1 陕北窑居聚落场地在水利要素布局中的核心矛盾
3.2 陕北窑居聚落场地雨洪管控要素的典型布局形式
4 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的保护策略与营构实践
4.1 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的保护策略
4.1.1 对营构技术进行全面调查与系统性总结提炼
4.1.2 与现代技术充分融合
4.1.3 在工程实践中积极推广运用
4.2 陕北窑居聚落水利风景的营构实践
4.2.1 水利风景营构目标
4.2.2 规划分区与布局模式
4.2.3 设施容量计算
5 结语
上滞下排场中蓄式布局
上固下排场中蓄式布局
城市景观设计与研究之代尔夫特方法——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斯特芬·奈豪斯博士专访
采访:张博雅 校对:熊亮
代尔夫特方法受到典型的荷兰地理环境和空间规划传统的影响,将城市景观看作在不同尺度上的连续体,以“针对设计的研究和通过设计的研究”为主要的教学和研究策略,以绘图和图析(mapping)作为重要的思考工具。
”代尔夫特形态学方法案例:城市景观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
代尔夫特风景园林教研组的典型分析图解:法国梅伦沃勒维贡特府邸对称轴线形态分析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0-11刊首语 | 郑曦:区域风景营构传统
《风景园林》2020-11目录 | 区域风景营构传统 | 低影响开发的多元价值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0-11 区域风景营构传统 | 低影响开发的多元价值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0年11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王一兰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