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A作品 | 从化工厂到生态绿核——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地块一生态修复设计

赵书笛 麻广睿 风景园林杂志
2024-08-31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1年第02期P39-43

赵书笛 麻广睿


从化工厂到生态绿核——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地块一生态修复设计


1 绿心地块一概述

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简称绿心)位于通州区,毗邻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占地面积11.2 km2,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面积最大的一处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也是城市副中心生态建设最核心的部分。

地块一占地面积779 940.9 m2,位于绿心路与惠林路交叉口,以原东方化工厂老工业遗址的基底为核心,在现状基址的外围,形成一条星型环路,沿星型路内侧设置50~200 m宽的保育林,将化工厂遗址层层包裹,成为绿心的生态保育核的一部分。


地块一位置图

设计一地块平面

场地原貌


2 生态修复的等级区划

东方化工厂区域的土壤中遗留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土壤污染严重程度绿心生态保育核心区分为三级:


分级处理使植物自然演替修复


生态修复一级区域(重度污染区)按照“软隔离、少扰动、自修复”的理念,限制游人进入,让森林植被自然生长演替,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完成修复过程。


一级修复区建成后效果


生态修复二级区域(低污染区)以“留记忆、创生境”为理念,在设置植物隔离缓冲带的前提下适当引入游人活动,设计一条“演替之路”,实现科普参观的功能,并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完成工业记忆景观的表达。


二级修复区建成后效果


生态修复三级区域(低污染区)通过地形堆筑,覆盖种植土进行绿化后对公众开放,设置以森林科普为主题的各项内容,适合少量人群参观游憩。


三级修复区建成后效果


3 生态修复的实施

3.1 生态修复一级区域

生态保育一级区域内以物理隔离和生物措施修复土壤污染,垂直维度上采用覆盖清洁土壤与铺设多层土工布来减少地下污染物扰动,水平空间维度则采用实体围栏与带刺灌木、密林种植带相结合的方式阻隔过多游人进入污染区。

3.2 生态修复二级区域

生态修复二级区域为低污染区,在设置植物隔离缓冲带的前提下可允许特定人群进入展开相关科普参观活动,在该区域设置一条长约500 m的演替之路,沿途可体验从化工厂遗址到森林的自然演替。演替之路宽2.6 m,由围栏控制人流量,材质为砂石路,沿路设置4个主要节点。


演替之路景点平面图


3.2.1 演替示范节点

该节点选取临近入口处小范围场地(约2 hm2)作为实验演替示范区域。此处展示了小规格苗到森林的演替过程:初期选用小规格栎树(Quercus acutissima)苗、旱柳(Salix matsudana)苗、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苗等,密度大于常规的种植,成片幼苗林可避免杂草抢走生存空间和营养;幼苗较成年乔木和灌草更快扩张,在生长过程中自然竞争和淘汰,幼苗林逐渐形成林地,若干年后和周围的人工林融合成为稳定的森林群落,同时植物降解、植物挥发、植物新陈代谢、根际降解以及生态群落的扩大改善了该区域的污染情况。

自然修复效果图


3.2.2 厂区记忆节点

将化工厂厂区遗留的混凝土基础、轨枕、锅炉等回收利用,用作景观要素布置于道路及场地周边,展示东方化工厂工业历史记忆。


布置于场地周边的锅炉


将东方化工厂拆除的混凝土铺装进行打磨加工,成为设计场地中的铺装材料,也可作为石笼挡墙或座椅的填充,将原化学品装卸栈桥中的混凝土枕轨,应用在台阶以及山体护坡挡墙中,成为景观设施的一部分。


东方化工厂混凝土轨枕的利用

东方化工厂混凝土轨枕的利用

混凝土拆料用于铺装及景墙

混凝土拆料用于坐凳


将东方化工厂遗留油罐池壁上尖锐外露的钢筋清理后,对池底和池壁进行防水处理,成为小动物的饮水池。池壁结合“本杰士堆”,放置石子和树枝,周围种植藤本、多刺植物,为小动物提供筑巢和隐蔽的空间。


东方化工厂油罐改造为小动物饮水池

东方化工厂油罐池壁改造为本杰士堆


3.2.3 修复展示节点

该节点展示了生态修复与造景艺术的结合:为了阻隔污染区原状污染土不被扰动,覆盖符合种植要求的清洁土后,设计并未按照一般园林造景方式将地形自然化处理,而是保留覆土轮廓,几何形的台地边缘暗示了埋于地下的工厂记忆与修复工程。


几何形台地暗示厂区边界与修复工程


由野生地被形成的草甸中央,散布着地下水地质环境监察井,在科学监测工作完成后,井盖被保留下来,一方面传达出该区域地下有污染物的信息,另一方面治理的设施成为景观的一部分,引发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深思。


环境监察井


3.2.4 全貌展示节点

参观者可在该节点观察到整个污染区由内往外渐次形成完整的荒草—灌草—疏林—密林风貌,污染区周边森林包围,向厂区内渗透蔓延。污染区在较少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土壤借助植物的更新迭代自愈自净,生态群落逐渐丰富。


全貌展示节点

密林向污染区蔓延


3.3 生态修复三级区域

生态修复三级区域通过地形堆筑,覆盖种植土进行绿化后可对公众开放,适合少量人群参观游憩,功能定位为森林科普活动区,结合森林文化与科普景观元素,设置4个特色节点:森林舞台、树木时钟、森林长老和森林回忆录。

3.3.1 森林舞台

森林舞台分为裸子植物、观花被子植物、观叶被子植物、观果被子植物4个舞台,按照植物分类方法进行科普介绍。

3.3.2 树木时钟

以树干为主要元素,用各类树干填充的景墙围合出活动空间,乔木树干改造为铺装、座凳、儿童游戏设施。游人玩耍的同时体会树木与时间的关系,了解年轮与树木年龄的测定、年轮与气候的关系等科普知识。


树木时钟

树干元素景墙与儿童游戏设施


3.3.3 森林长老

设置一组抬高的钢结构栈道,设置不同高度的平台能让游人近距离接触到树叶和树干,从而展开对森林的探索。


森林长老


3.3.4 森林回忆录

利用一条折线的木栈道贯穿展示森林形成的4个时期:1)森林形成的初期阶段为裸露岩石与草地,种植蕨类植物;2)随后灌木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出现;3)耐寒耐旱的针叶林先于阔叶林出现;4)速生的阔叶林逐渐抢占了慢生针叶林的生存空间,形成稳定的针叶阔叶混交森林。


森林回忆录


4 生态修复的特色

4.1 厂区记忆的保留

项目实施过程中保留的轨枕、混凝土基础、厂区路、检测井等,让修复和演替的过程可视、可感知、可参照,实现了地块的实验价值及实用价值。

4.2 野生地被的应用

生态保育区地形完成后,在清洁土壤基础上覆一层厚0.3 m以上的种植土,第一年任其野生地被发芽,在野草长势不佳及土壤裸露区域补播混合草籽,包括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苜蓿(Medicago Sativa)、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种子。在野草实现基本覆盖后,拔除侵略性强的阔叶类,其余杂草保留,定期修剪后集中堆放,成为肥料还能再次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野生地被成为污染区生态修复的先行者和加速剂,是本项目实现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不仅在生态上营造了多样化低维护生境,更在景观上形成了高低起伏、层次丰富的自然草甸空间。


野草地被


4.3 生态修复的呈现

从化工厂到生态绿核,生态保育核再现过去的工业记忆,同时体现未来的生态治理图景,动态的修复景观将地块的过去与未来折叠于演替之路上呈现。绿心地块一设计通过景观的手法引导生态修复向着更有机更自然的方向发展,逐渐建立多层次和多维度的生态系统修复体系,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


生态保育核


5 结语

基于生态修复理念,设计团队挖掘厂区里碎片化的遗迹,尽可能开发场地的潜能,让时间陪伴,让自然做功,以创新的设计手法将其展现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大背景里,激发出场地潜在的生命力与表现力,平衡了生态修复与市民休闲功能需求,调和了“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关系,同时也实现了副中心城市旧的工业文明记忆与新的生态理想“古今同辉”。



参考文献: 

[1] 王仁卿,藤原一绘,尤海梅.森林植被恢复的理论和实践:用乡土树种重建当地森林:宫胁森林重建法介绍[J].森林生态学报,2002,26(S1):133-139.

[2]凯能,科克伍德.植物生态修复技术[M].刘晓明,等,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3.


图片来源:

均由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五院团队绘制或拍摄



项目名称:城市绿心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一标段(设计)

业主单位:北京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面积:779 940.9 m2

设计时间:2018—2020 年

设计团队: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五院及综合技术院

总体设计协调单位: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版面预览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1-02刊首语 | 郑曦:绿色空间助力城市发展

《风景园林》2021-02目录 | 城市绿色空间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1-02 城市绿色空间

《风景园林》2021-02专题导读 | 城市绿色空间

LA专题| 戴菲 毕世波 陈明 | NSFC划重点 | 城市绿色空间前沿研究

LA专题 | 陈泓宇 李雄 | 基于 MSPA-InVEST 模型的北京中心城区绿色空间生境网络优化

LA研究 | 赵天逸 成玉宁 | 景观规划是否应考虑河流形态演变?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1年02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文章编辑 刘昱霏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昱霏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