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专题 | 金云峰 万亿 周向频 陈静 | “人民城市”理念的大都市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多维度精明规划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1年第4期 P10-14
金云峰,万亿,周向频,陈静.“人民城市”理念的大都市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多维度精明规划[J].风景园林,2021,28(4):10-14.
“人民城市”理念的大都市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多维度精明规划
金云峰
男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生态化城市设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上海市城市更新及其空间优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 本刊编委 / 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方法与技术、景观更新与公共空间、绿地系统与公园城市、自然保护地与文化旅游规划、中外园林与现代景观
万亿
女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 慕尼黑工业大学访问学者 / 研究方向为区域景观规划与公共绿地更新
周向频
男 / 博士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陈静
女 / 博士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研究方向为城市生态与城市农业
作者写作心得
更多视频请关注《风景园林》杂志官方抖音号:LA7675
摘要:在“人民城市”理念的引领下,探索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与大都市发展之间的有机协同路径,阐释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社区生活圈内涵和精明规划治理途径,分析公共绿地在大都市中的发展特质、外延价值、管理权属,以问题为导向建立多维度分级目标框架。首先从空间维度的整体层面满足人民的美好需求,使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适应城市空间结构,保证具有公平性的系统性网络布局;其次从价值维度的要素层面把握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使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满足多元人群需求,提供具有包容性的公共服务;最后从时间维度的机制层面依托人民城市的主体力量,保证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可持续良性运行,形成精细化协调统筹、精确评估供需、精准落实对策的多维度精明规划,从而塑造具有凝聚力的、有机秩序的社区生命体。
关键词:风景园林;人民城市;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城市更新行动;空间治理;公平性;包容性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9年11月在上海考察时提出的发展新理念,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城市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联系。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内涵提升阶段,关注点由经济空间转向生活空间,由土地开发的管控转向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2020年10月自然资源部发布《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为《指南》),推动社区生活圈规划正式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部分,在“五级三类”中有效传导。近一阶段,国内许多城市已逐步开展了社区生活圈规划工作。然而当前城市群、都市圈发展迅速,大都市具有更为复杂的人口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其公共资源配置需求量大、结构层次丰富,尤其是对人居生活品质起决定性作用的公共绿地,更是如今最“供不应求”的公共资源类型。以往仅靠“单一底线式”指标控制的绿地规划,不能全面衡量绿地现状,无法满足城市内部协同治理的发展需要。同时作为城市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最基层单元,人民日常最密切的生活单元,社区生活圈不仅要与大都市发展相协调,将公共绿地与城市各类要素有机融合,更要保证精细化和可持续,将最好的资源长期有效地服务人民,这些都成为当前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规划的挑战与难点。
1 人民社区生活圈培育与城市精明规划治理
1.1 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社区生活圈内涵
在中国,生活圈理念的延展范畴是由目标决定的。中国的街道居委会管理制度是国家治理深入到最基层的一个社会单元,社区治理具有中国制度上的特色和优势,应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依靠人民推进城市建设。社区是由空间、人和时间组成的生命体,是特定社会主体价值认同的地域。因此,中国社区生活圈的构建,要发挥制度特色和优势,在传统物质空间规划的基础上,聚焦社区中的主体——“人”的价值认同,并顺应社区生长变化,保证长期可持续的社区治理培育。
1.2 精准落实需求的大都市精明规划治理
“精明增长”(smart growth)理念在2000年美国发起的城市运动中产生,混合土地使用,用足城市存量空间,加强对现有社区的重建等。“精明”(smart)从最初被用作紧凑城市的代名词,发展到贯穿于提升城市质量子目标过程中的实现方式。与“精明增长”同样产生于存量空间挖潜的背景,社区生活圈从人的行为方式出发。一方面不同于都市圈、城镇圈涵盖人们更多的机会性行为,社区生活圈更关注人们日常行为发生的频率,及其相对应的体现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空间、设施、服务等要素。另一方面,社区生活圈不是孤立存在的,社区单元之间的设施、服务互通共享,社区小单元共同组成地区大单元以及整个城市。大都市人口密度高,用地指标有限,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区,须根据城市自身条件进行评估,从而在可达性和覆盖度等指标上适当调整。而对于社区公共绿地的规划,要进一步根据城市不同区位特征,定位社区类型及影响因素,综合研判公共绿地配置路径。因此,大都市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精明规划既要自下而上地尊重社区居民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又要自上而下地遵循国土空间治理的城市发展要求。
2 大都市社区公共绿地发展的挑战
2.1 发展特质——整体重大轻小,区位矛盾不同
由于前期中国城市建设多关注物质、经济空间,大都市公共绿地多分布于原有建成区范围内,同时在“粗放型”开发建设的影响和“侵蚀”下,对公共绿地的建设呈现出“重大轻小”且无序分散的状态。大都市不同区位的社区公共绿地数量和质量差别较大。具体表现为城市中心区用地饱和,公共绿地增量困难,难以满足居民使用需求。城市边缘区虽较中心区相比开发潜力较大,但其原有的市郊定位导致现状公共绿地体现为“数量少、面积大”,绿地类型多为城市级大型公园,边界封闭、出入口距离较远,不能兼顾居民日常游憩功能,而居住区附近应设置的小型社区公共绿地缺失严重。
2.2 外延价值——人口结构复杂,使用群体单一
大都市人口结构复杂,公共绿地作为公共物品,具有创造不同使用人群共享空间以及建立社会友好关系的外延价值潜能。受当前老龄化、二孩政策影响,距离社区较近的社区公共绿地的需求量增加,有限的公共绿地已然被最为急需的群体——老年人和儿童“占领”。如何面向全年龄段、所有人群提供公共绿地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2.3 管理权属——用地性质多样,维护运转变革
城市公共绿地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多为市政绿化部门负责,然而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的权属情况多样,特别是对于未改变原有用地性质、叠加游憩功能改造使用的公共绿地,应考虑如何建立可持续的维护管理机制,从而保证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长期有效运转。
3 建构人民城市引领下的多维度精明规划框架
把握人民城市的生命体征,走出一条符合大都市特点和规律的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治理现代化新路径。从空间维度、价值维度、时间维度,建构大都市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精明规划框架。1)在空间维度层面,从整体城市空间考虑,定位社区类型,有机弹性布局公共绿地空间,实现物质空间的公平性。2)在价值维度层面,由人的价值认同出发,满足多元人群服务需求,落实到公共绿地内部要素,从而体现公共服务的包容性。3)在时间维度层面,建立长效的维护管理机制,进行健康社区的可持续营建,从而实现培育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人民社区文化的目标(图1)。大都市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精明规划框架由空间、价值、时间3个维度组成,分别对应相应范畴、策略,层层递进,逐步实现公平性、包容性、凝聚力的层级目标。
1 大都市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空间多维度精明规划分级目标框架
3.1 空间维度:整体有机弹性布局,保证公平性
在城市存量空间中优化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布局,可从公共绿地的“增量”和“增效”两方面入手,采取更精明的供给方式,提供更有机的布局模式,充分满足人民需求。
3.1.1 增量——社区类型对应不同增绿策略
由于社区生活圈所处大都市的区位及其类型和功能结构不同,生活空间的集中性程度以及潜在优化能力也有所不同,根据社区自身条件,分类采取不同策略规划落实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使日常游憩资源得到有机公平配置(表1)。
表1 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空间分类规划策略
3.1.2 增效——延展组合提升服务绩效
在空间数量的基础上,公共绿地的分布形态与功能组合进一步影响着绿地的服务绩效水平。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须适应“多中心、网络化、组团式”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以社区生活圈服务中心为基准配置公共绿地。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可延展出多种功能形式,同时也可与其他公共空间及设施组合连接。以线型和带状公共绿地作为纽带,有机组织融合社区生活圈内部、社区生活圈之间的公共绿地,并连接区级、市级公共空间,按照“小街坊、密路网+口袋公园”的空间格局模式,建立形成多类型、多层级、互通共享的大都市社区生活圈日常游憩网络体系(图2)。
2 城镇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空间模式示意图
相比传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体系更加注重绿地日常功能服务的空间绩效水平,而非简单的数量达标和形态相连。将“正式”绿地与“非正式”绿地组合,绿地与“非绿地”结合,建立有机弹性的社区生活圈日常休闲空间系统,具体有以下3种策略。
1)公共绿地组合模式。在传统的社区公共绿地类型的基础上,结合共享花园、体育设施、游戏场等板块,实现社区公共绿地的多功能复合利用。
2)“非正式”绿地扩展模式。挖潜时段性非正式公共空间(图3、图4),建立人们共享社区生活圈公共空间的行为习惯,有助于进一步的规划行动。
3 柏林街道非正式公共空间
4 慕尼黑开展二手集市的街角绿地
3)根据当地情况和时机条件挖潜创新公共绿地形式。如德国的出租花园(Allotment Gardens,德语:Schrebergarten)(图5)由特定历史条件形成,并随着时代发展调整目标,如今发展为具有地域特色的绿地类型需要创新与挖潜(图6)。
5 慕尼黑出租花园
6 鲁尔区共享花园
3.2 价值维度:要素多元性服务,建立包容性
在空间维度建立公平性布局的基础上,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要更优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须把握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既关注人的物质需求,也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包容性是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规划建设过程中体现人本价值的核心价值思想。区别于“排除、分离、整合”,包容的公共空间提供多元性服务,对所有人群开放,使每个人享受到同等待遇(图7)。多元性服务依托公共绿地内的要素供给,充分考虑各类人群,营造对所有人具有吸引力的多样性空间氛围。建立全人群友好的多元化公共绿地,有助于提高社区的认同度,增强公众活动的吸引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从而增强城市的活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7 《慕尼黑游戏场及开放空间设计行动建议和规划指南》对包容性的示意
相关内容应根据不同城市特点建立“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专项规划指南”予以指导和明确。德国的《慕尼黑游戏场及开放空间设计行动建议和规划指南》(德语:Inklusive Spiel- und Freiraumgestaltung_Eine Handlungsempfehlung und ein Leitfaden für die Planung von Spielplätzen)详细规定了各类要素和设施的规划设计内容,并配以示意图则,保证了日常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的方向和品质。例如,在对全年龄段的空间吸引力方面,指南要求儿童游戏区同时需考虑对儿童陪伴人群的吸引力。而针对中国的情况,关注人群行为需求时,需注意弱势群体的相对性。包容性不仅要体现在关注老年人和儿童,当今青年人群体同样需要考虑。在快节奏高压的工作生活中,保证青年人群体必要的日常公共绿地服务,不仅能够满足基本的运动休闲需求,还可有效缓解紧张情绪,预防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3.3 时间维度:机制可持续运转,促进凝聚力
要实现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在空间维度和价值维度上的可持续运转,须在时间维度上长期依托人民城市的主体力量,强化人民群众参与的制度化保障,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目前的体制框架下,社区主要由三部分力量支撑共同完成规划目标,即政府(街道),市场(设计、施工、运营),社会(社区组织及居民)。在逐步建构社区的治理机制的基础上,还要培育社区的自治能力,这将是社区治理的长远目标。
良性的管理机制可以激活社区的潜在价值。着重发挥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的公平性和包容性作用,激活居民的参与感,增强社区规划的有效性,使人们在共同建设与管理公共空间的过程中找到家园归属感,发挥人们对社会的热情与责任感,进而达到促进社区不同人群凝聚力的作用。长期的社区精细化治理的过程就是社区生命体健康成长和创新发展的过程。
4 结语
在中国大都市发展进入内涵提升的背景下,社区生活圈公共绿地规划既要自下而上地把握“人民城市”的人本价值,又应自上而下地遵循国土空间治理的规划要求。从整体的空间维度上,保证系统性网络布局的公平性;在要素配置方面,以包容性为人本价值的思想体现,提供满足所有各类人群的多元服务;机制上培育具有凝聚力的社区文化,保证长期可持续的社区健康生长,层层深入,从而构建形成精细化协调统筹、精确评估供需、精准落实对策的多维度精明规划。
注释:
①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分为“五级三类”。“五级”是纵向上对应中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分5个层级,即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三类”是指规划的类型,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
图表来源:
图1由作者绘制,图2改绘自参考文献[9],图3~6由作者拍摄,图7引自参考文献[22]。表1改绘自参考文献[14]。
为了微信阅读体验,文中参考文献标注进行了删减,详见杂志。
参考文献
[1] 本报评论员. 高举人民城市旗帜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N].解放日报,2020-06-24(001).
[2] 于一凡.从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J].城市规划,2019,43(5):17-22.
[3] 金云峰,周艳,周晓霞.基于国土空间总规专项详规传导的市县级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编制研究[J].园林,2020(7):20-25.
[4] 金云峰,邹可人,陈栋菲,等.城市社区生活圈视角下公共开放空间规划控制[J].中国城市林业,2020,18(3):13-18.
[5] 和泉润,王郁.日本区域开发政策的变迁[J].国外城市规划,2004(3):5-13.
[6] 肖作鹏,柴彦威,张艳.国内外生活圈规划研究与规划实践进展述评[J].规划师,2014,30(10):89-95.
[7] HOU L L, LIU Y G. Life Circle Construction in China Under the Idea of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Beijing, Shanghai and Guangzhou[J]. Geographical Review of Japan Series B, 2017, 90(1): 2-16.
[8] 吴志强,王凯,陈韦,等.“社区空间精细化治理的创新思考”学术笔谈[J].城市规划学刊,2020(3):1-14.
[9] 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委员会. 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 [EB/OL]. (2020-10) [2020-11-20]. http://www.nrsis.org.cn/mnr_kfs/file/downportal?md5=a534c9cef8c99a6d64a425a0c424f96b.
[10] DOWNS A. Smart Growth: Why We Discuss It more than We do It?[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2005, 71(4): 367-378.
[11] European Commission. Europe 2020 A European Strategy for Smart,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Growth[EB/OL]. (2010-03-03) [2021-01-13].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ALL/? uri=CELEX%3A52010DC2020.
[12] ARTMANNA M, KOHLERA M, MEINELA G, et al. How Smart Growth and Green Infrastructure Can Mutually Support Each Other: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Compact and Green Cities[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7, 96(2): 10-22.
[13] 柯嘉,金云峰.适宜老年人需求的城市社区公园规划设计研究:以上海为例[J].广东园林,2017,39(5):62-66.
[14] 杨晰峰.上海推进15分钟生活圈规划建设的实践探索[J].上海城市规划,2019(4):124-129.
[15] 万亿,金云峰.边缘城市化动态发展中的公共开放空间微更新景观模式[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7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46-49.
[16] 金云峰,杜伊.绿色基础设施雨洪管理的景观学途径:以绿道规划与设计为例[J].住宅科技,2015,35(8):4-8.
[17] 杜伊,金云峰.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编制[J].住宅科技,2017,37(2):8-14.
[18] 马唯为,金云峰.城市休闲空间发展理念下公园绿地设计方法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6,14(1):70-73.
[19]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规划编审中心. 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与实践[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20] 张尔薇.德国出租花园的历史及现实意义[J].国际城市规划,2007(3):75-78.
[21] 刘悦来,尹科娈,魏闽,等.高密度中心城区社区花园实践探索:以上海创智农园和百草园为例[J].风景园林,2017,24(9):16-22.
[22] Landeshauptstadt München Baureferat. Inklusive Spiel-und Freiraumgestaltung: Eine Handlungsempfehlung und ein Leitfaden für die Planung von Spielplätzen[EB/OL].(2017-04-06)[2020-11-20].https://www.muenchen.de/rathaus/dam/jcr:cd07c972-1609-4e83-bebc-49bb79d993f4/Handlungsempfehlung_Inklusion.pdf.
[23] 赵丹羽.上海市社区规划师制度初探:以《徐汇区社区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为例[J].建筑技艺,2019(11):28-31.
[24] SALIMIM, FOROUTAN M, NAGHDI A. Analyzing Social Cohesion in Open Spaces of Multiethnic Poor Neighborhoods: A Grounded Theory Study[J].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2019, 43(1): 1-13.
版面预览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1-04刊首语 | 郑曦:社区生活圈与绿色空间
学术主持人与您聊新刊 | 《风景园林》2021-04 社区生活圈与绿地空间
《风景园林》2021-04专题导读 | 社区生活圈与绿地空间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1年04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文章编辑 刘昱霏 李紫薇
微信编辑 邵妍欣
微信校对 刘玉霞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