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2022-03专题导读 | 乡村人居生态环境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2年3期 P12-51
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持续推进的重大战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如何保护好农村的绿水青山,并推进乡村人居环境的优化,这是有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提升乡村振兴质量的核心命题。本期专题我们聚焦于乡村人居环境领域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包含乡村人居环境的资源评价、景观营造、风貌保存、技术传承与更新等方面。这期稿件有关于乡村人居环境领域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综述,以及乡村景观特征分类与评价体系研究,也收录了面对城镇化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景观感知与优化策略、乡村景观营建模式与空间结构的研究成果。在项目实践方面2个乡土古村落保护与更新的实际案例也值得阅读。
——本期专题组稿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张云路副教授
2000—2020 年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热点
赵人镜 刘家睿 李雄*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乡村景观;文献计量;政策驱动;知识图谱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政策背景等差异导致国内外在乡村景观研究的阶段和成果上有一定的差距。基于CiteSpace 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对2000—2020 年国内外乡村景观研究热点进行分析,为探究乡村景观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提供基础。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方法
1.2 数据来源
2 国内外研究趋势与学科分布
2.1 国内外研究趋势
2.2 国内外研究学科分布
3 乡村景观研究热点
3.1 国内外研究关键词
3.2 国内外研究热点
3.2.1 国外乡村景观研究热点
3.2.2 国内乡村景观研究热点
3.3 研究热点形成的背景及驱动力
4 研究评述与建议
4.1 国内外乡村景观主要研究视角
4.2 国内外乡村景观主要研究理论
4.3 国内外乡村景观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
5 结语
WOS 乡村景观研究排名前10的学科分布
CNKI 乡村景观研究排名前10的学科分布
中国乡村景观特征评价的发展和展望
申佳可 陈照方 彭震伟 王云才*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乡村景观;景观特征评价;系统性综述;时空特性;评价指标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现有研究关注的景观特征及评价指标表现出一定的时空特性:空间格局特征类指标是普遍使用的基础指标和景观特征单元的决定性指标;人文美学特征和功能性特征类指标是决定乡村景观性格特质的描述性指标,前者的使用有较强地域性,后者表现出随时间推进使用率下降的情况。数字化技术在各环节渗透,这提醒风景园林师应注重掌握景观数字化相关技术并在实践中运用;对多尺度、多维度时空变化趋势需更加重视,应成为中国乡村景观特征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现有研究评价结果与风景园林实践间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在相应研究尺度上生成具有更明确实践导向的LCA成果。
”1 景观特征评价概念发展与系统性综述研究方法
1.1 景观特征评价的发展历程及相关概念
1.2 乡村景观特征评价研究的系统性综述方法
2 中国乡村景观特征评价指标的区域特征及其启示
2.1 乡村景观特征及其评价指标的区域特征
2.2 乡村景观特征评价指标时空特性的启发
3 中国乡村景观特征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与新要求
3.1 乡村景观特征评价方法的发展趋势
3.2 乡村景观特征评价方法新趋势对风景园林学科提出新要求
4 中国乡村景观特征评价结果在风景园林实践中的应用及不足
4.1 乡村景观特征评价结果与风景园林实践的对接
4.2 乡村景观特征评价在风景园林实践中应用的不足与建议
5 结论
中国乡村 LCA 研究的系统性综述方法框架
乡村 LCA 及方法的发展演变
乡村景观资源特征指标体系构建
蔡文婷 姜娜 佃袁勇 李业涵
Keywords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水管理;三角洲都市主义;历史演变;长江三角洲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本研究探索构建一套完整的多尺度多层级乡村景观资源特征指标体系,识别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乡村景观资源,对其进行科学分类及价值评价,有效引导地方政府、规划设计者、村民等不同决策主体对乡村景观进行保护修复和科学规划。
”1 研究背景
2 多尺度多层级的乡村景观资源特征分类体系
2.1 分类逻辑
2.2 体系构建原则
2.3 构建方法
2.3.1 特征要素筛选
2.3.2 分类方法选取
3 乡村景观资源特征评价体系
3.1 构建思路
3.2 指标选择原则
3.3 评价内容
4 实践应用
4.1 应用区域概况
4.2 分类体系应用
4.3 评价体系应用
5 结语
乡村景观资源特征分类体系中的研究尺度
乡村景观资源特征评价体系
基于原住民地方依恋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景观感知与优化策略——以北京田仙峪村为例
何悦 陈荣 张云路*
Keywords
关键词
乡村人居环境;乡村公共景观;地方依恋;新型农村社区;原住民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在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景观优化建设时,应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保护和联系内外的自然风景和生态环境;以满足原住民各类人群日常生活生产需求为基本原则,丰富社区公共空间功能,并应建立村民主导的新型农村社区景观营造机制;营造具有乡愁记忆的场景化空间,保留原有的地域景观特征,增强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挖掘地域景观和文化特性,实现多元业态融合,推动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1 研究背景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区域
2.2 要素选取
2.3 研究方法
2.3.1 调查问卷与设计
2.3.2 样本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2.3.3 观察与访谈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类公共景观要素的地方依恋感知对比
3.2 公共景观要素地方依恋感知群体差异分析
3.2.1 少年群体的公共景观要素地方依恋感知分析
3.2.2 青年群体的公共景观要素地方依恋感知分析
3.2.3 中年群体的公共景观要素地方依恋感知分析
3.2.4 老年群体的公共景观要素地方依恋感知分析
4 响应地方依恋需求的新型农村社区公共景观优化策略
4.1 优先保护自然生态
4.2 丰富多功能、参与性体验
4.3 营造场景化公共景观
4.4 推动产景融合发展
5 结语
研究范围与景观要素选点
公共景观要素地方依恋均值
乡村振兴背景下成都市乡村景观营建模式与空间结构研究
宋云辉 陈一*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乡村振兴;乡村景观;林盘景观;营建模式;空间结构;提升策略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乡村景观进入了高质量建设阶段,在此背景下以成都市为例,系统分析其乡村景观的营建手法与空间布局,提出5 种营建模式和6 类空间结构,进一步从整体格局、模式选择与空间优化3 个方面分析现存问题与改进策略,为乡村景观的后续建设提供参考。
”1 乡村景观的模式研究
2 成都市乡村景观的演进历程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乡村振兴发展历程
2.3 乡村景观现状
3 成都市乡村景观的营建模式
3.1 模式提出
3.2 模式解读
3.3 特征总结与提升策略
3.3.1 整体乡村格局特征
3.3.2 乡村景观营建模式特征
3.3.3 乡村景观空间结构特征
4 结语
5种营建模式的景观单元构成示意图
成都市全域乡村景观示意图
高荡布依山村保护更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山村工作室 安顺市建筑设计院
贵州中部喀斯特峰丛峰林地貌区是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区,高荡村是传统布依村寨的一个典型代表。自 2015 年起,为应对村寨面临的生态环境退化、居住品质降低、新房建设失序、村寨凝聚力减弱等问题,高校与地方共同开启了研究型设计工作,经前期调查研究、社区发动、设计沟通等阶段,于 2019 年对设计进行陆续实施。高荡布依山村保护更新工作重点处理了人工与自然、场所与精神、传统与未来 3 对关系,使村寨在生态、经济、文化等多维度上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 项目背景
2 设计内容
2.1 人工与自然:山林 - 稻田 - 村寨的再平衡
2.2 场所与精神:激活遗产、激励社区
2.3 传统与未来:探索山村居住的可能
3 工作方法
高荡村所处的喀斯特地貌区
“山林 – 稻田 – 村寨”格局
昆明乌龙古渔村——古村落保护与活化中的研究与实践
水石设计
以古村落保护与活化为核心,设计团队通过从策划到设计的思考与实践,尊重古村落的遗迹与文化,遵循历史形制与风貌,以传统制作与保护工艺对古村落进行修缮;同时也将历史文化资源与当代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过展示地域文化、体验休闲文化,促进研学创意,释放文化价值,营造出一个闲适自然、可互动的田园社区,力争使其成为中国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典范与文旅标杆。
”1 项目背景:滇池畔的古村落保护
2 文化留存:历史风貌的保护与延续
2.1 人工与自然:山林 – 稻田 – 村寨的再平衡
2.2 场所与精神:激活遗产、激励社区
2.3 传统与未来:探索山村居住的可能
3 设计手法:多元视角综合传递质朴沉稳的乡土美学
4 结语
滇池旁的乌龙村,山、水、村融为一体
村落西倚七星山缓坡而下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2-03目录 | 乡村人居生态环境 | 矿冶景观的生态修复
LA作品 | 高荡布依山村保护更新 | 2021 LA风景园林奖获奖项目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2年3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王一兰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