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2023-10专题导读 | 国家公园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3年10期 P12-61
——本期专题主持人:北京林业大学张玉钧教授
国家公园游憩适应性管理的国际研究趋势
苏诣晶 李奕 丛丽* 张玉钧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国家公园;游憩适应性管理;CiteSpace;研究热点;多主体共同参与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游憩适应性管理通过建立循环及可调适的国家公园游憩适应性管理系统,并对国家公园进行动态监测、反馈和调整,减少游憩管理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对国外国家公园游憩适应性管理的研究阶段、研究内容、研究趋势进行梳理和呈现,并为中国国家公园游憩适应性管理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 国外国家公园游憩适应性管理研究阶段
2.1 实践探索及理论萌芽期(2005 年以前)
2.2 理论建构与提升期(2006—2015 年)
2.3 可持续发展期(2016 年以后)
3 国外国家公园游憩适应性管理研究的核心内容
3.1 游憩资源适应性管理——分区规划和监测
3.2 游憩环境适应性管理——生态承载力模型和气候适应
3.3 游客适应性管理——平衡游客需求和资源环境保护
3.4 游憩服务适应性管理——提升游客体验感
4 “人类干扰—气候变化—游憩生态系统”的研究主题演进趋势
5 启示与展望
2003—2022 年年发文量及年累计发文量统计
国家公园游憩适应性管理研究关键词图谱
国家公园中荒野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来自北美的启示
(美)万斯·G.马丁 (加)哈维·洛克 曹越 张倩
Keywords
关键词
荒野;国家公园;保护地;国家公园中的荒野;适应性管理;北美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本研究重点回顾了加拿大和美国国家公园中荒野适应性管理中的经验与教训。无论荒野地是否被定义为国家公园的核心部分或独立的保护区,荒野的保护价值和质量被作为关键因素予以关注,或者以相应方式和原则得到管理。对拥有类似丰富荒野资源的中国提出荒野价值主流化、确立中国荒野分类和认定标准、根据特定荒野属性与价值对国家公园功能分区进行科学与动态调整、制定中国荒野地适应性管理技术指导指南等建议。
”1 加拿大国家公园中的荒野
1.1 加拿大正式保护荒野价值
1.2 加拿大国家公园中的荒野保护
2 北美跨境国家公园荒野保护路径
3 美国国家公园系统中的荒野
3.1 美国正式保护荒野价值
3.2 美国国家公园的荒野保护
3.3 原住民和美国国家公园的荒野
4 荒野与中国国家公园系统及建议
4.1 中国荒野与国家公园现状
4.2 对于中国荒野保护的建议
5 结论
国家公园的生态空间管控单元:概念、构建与应用
邓毅 毛子一 邢成玥 黄金玲*
Keywords
关键词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区;生态空间管控单元;建构方法;南岭国家公园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针对国家公园精细化、高效率的管理需求,该文提出生态空间管控单元的概念和耦合管理目标的多层级空间管控体系,建立了通过生态基质梳理、网格单元划分、管理强度分级、空间信息叠加和空间聚类拟合五个步骤进行管控单元建构的方法。以南岭国家公园为案例的实践表明,生态管控单元的划分可有效提高保护的强度和精度,同时也为地役权保护等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1 空间管控:国家公园自然保护的核心手段
2 既往研究与实践现状
2.1 既往自然保护地空间管控的研究及趋势
2.2 现有自然保护地空间管控的实践与反思
3 生态空间管控单元的概念、特性与生成
3.1 生态空间管控单元的概念:耦合管理目标的多层级空间管控体系
3.2 管控单元的特性:层级化、去中心化与动态化
3.3 管控单元的生成:基于管理可行性的空间聚类拟合
4 管控单元的应用实践
4.1 研究区域概况
4.2 数据来源及管控单元建构过程
4.3 应用实践成效及分析
5 结语与展望
生态空间管控单元的层级体系
生态空间管控单元的建构框架
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及其实践成效——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A社区为例
何茜 王晓军 谌利民 庄优波*
Keywords
关键词
风景园林;国家公园;社区治理;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协同治理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基于国内外学术积淀,本研究首次构建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又基于对大熊猫国家公园A社区治理实践的跟踪调查和深度访谈,考察了该理论框架在中国本土实践案例中的治理成效及其背后的驱动机制。研究为中国乃至世界自然保护地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案例借鉴。
”1 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的内涵与框架
2 案例概述与资料来源
3 唐家河A社区的适应性协同治理实践分析
3.1 准备阶段
3.1.1 可行性评估:适应性协同治理势在必行
3.1.2 协作组织与平台建设:联结型+有序协作
3.2 过程阶段
3.2.1 规划统筹+项目运作:推动全面可持续
3.2.2 强化社会资本的影响
3.3 更新阶段
3.3.1 监测评估+学习调整:实现“因事制宜”
3.3.2 展示阶段成果,形成正向激励
4 结论
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
共管委员会组织架构与多方关系
自然保护地精细化分区管控的行为分析方法
彭婉婷 杨文慧 吴承照*
Keywords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管理;行为分析法;适应性管理;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基于现代生态系统管理理论,采用MaxEnt物种分布模型和多种空间分析模型方法,对保护野生动物行为及保护需求,以及与人类行为空间交互关系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自然保护地精细化分区管控的行为分析方法(behavior-based approach for refined zoning and management, BAZM),对完善中国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地规划理论方法、推动精准化保护和适应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理论基础
2 自然保护地分区方法研究进展
3 研究方法和技术框架
4 研究案例概况
5 主要研究结果
5.1 黑颈鹤冬季行为的时空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性
5.2 黑颈鹤觅食与居民生产生活具有空间冲突与共生时序性
5.3 保护利用冲突强度以夜栖地为中心递减
6 精细化分区管控结果
6.1 化解冲突行为的3+N 分区模式
6.2 不同管控分区的精细化治理对策
7 讨论与结论
自然保护地精细化分区管控的行为分析方法技术路线
大山包黑颈鹤夜栖地分布
自然保护适应性规划法在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编制中的应用
罗永梅 靳彤
Keywords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适应性管理;管理计划;自然保护适应性规划法(CAP);长江江豚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随着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对精细化、 规范化、 适应性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 CAP 作为一种先进的保护规划方法, 可以成为支撑自然保护地总体规划、专项规划以及管理计划编制过程的重要工具, 在中国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1 规划背景
2 规划过程
2.1 前期筹备
2.2 信息收集
2.3 文本编制
2.3.1 重点保护对象及其生存力现状
2.3.2 关键威胁因子
2.3.3 各利益相关方对保护区的发展期望与诉求
2.3.4 保护区保护管理的限制因素
2.4 形成规划
3 结语
保护区中的长江江豚
何王庙长江故道入口景观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3-10刊首语 | 张玉钧:国家公园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
《风景园林》2023-10目录 | 国家公园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
学术主持人与您聊新刊 | 《风景园林》2023-10 国家公园的适应性规划与管理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3年10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李清清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