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A新刊抢先看 | 城市群生态与农业空间协同管控路径 | 翟端强 卓健

翟端强 卓健 风景园林杂志
2024-09-03


《风景园林》2024年7期即将出刊,欢迎关注!


/ 文章信息 /

从“冲突”到“共轭”——城市群生态与农业空间协同管控路径

From “Conflict” to “Conjugation”: Path for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Ec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Spaces in Urban Agglomeration

翟端强  卓健*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4年7期76-83页


/ 文章亮点 /

1、对我国城市群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管控的研究现状作出了系统性总结,并基于空间冲突视角,指出了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协同管控面临的关键问题


2、开展了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冲突识别与分析的定量研究,得到了相关优势区与冲突区的识别结果。基于空间冲突识别结果提出了城市群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协同管控思路和“平行共轭、融合共轭”的4级分区管控路径,满足城市群空间管控的整体性、系统性、差异性和动态性的管控要求。


/ 作者简介 /

翟端强

男 / 博士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站博士后 /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研究员 /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智能规划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员 / 研究方向为国土空间治理


卓健

男 / 博士 /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规划系系主任 / 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员 / 研究方向为国土空间治理



/ 文章精华阅读 /


从“冲突”到“共轭”——城市群生态与农业空间协同管控路径

From “Conflict” to “Conjugation”: Path for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Ec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Spaces in Urban Agglomeration


摘要:【目的】明确城市群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协同管控的逻辑关系与方法,实现城市群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对城镇空间的弹性约束作用。【方法】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在完成长三角城市群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运用ArcGIS空间叠加分析方法,获取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冲突特征。【结果】将3类评价分级成果空间叠加,一共得到27种空间组合方式,整理出3种优势区与3种冲突区:生态空间优势区、农业空间优势区、城镇空间优势区、低冲突区、中冲突区、高冲突区,并细化出4级管控分区及管控实施路径。【结论】提出城市群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协同管控思路和“平行共轭、融合共轭”的分区管控路径,满足城市群空间管控的整体性、系统性、差异性和动态性的管控要求,以精细化的管控与治理思维使国土空间规划更好地融入国家新型治理体系。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空间冲突;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共轭效应;协同管控;长三角城市群



1  城市群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管控研究进展与关键问题

生态空间和农业空间在空间管控的思路、方法上存在显著的“共轭效应”(conjugation effect)。“轭”(yoke)可看作是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马”)的管控导向,对应国家顶层战略,突出“底线刚性”的管控逻辑(“共轭”),为国土空间管控(“车”)指明了方向(图1)。生态空间、农业空间管控的逻辑一致性要求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的管控工作必须进行协同,妥善解决空间冲突问题并将冲突空间转化为弹性管控空间以实现“共轭管控”,是下一阶段生态与空间协同管控的关键任务,同时对于有效实现生态与农业空间管控的“共轭”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1 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管控的“共轭效应”示意


在空间冲突视角下,城市群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协同管控的关键问题可概括为:1)外力干预显性化。空间管控长期依赖外力干预而忽略了国土开发的集约性、多宜性和混合性导向。2)共生关系隐性化。当前“总量只增不减”的目标价值,使得生态空间与农业空间的“占优补劣”路径依赖现象严重,空间共生关系隐性化和破碎化。3)空间冲突常态化。目前仍存在大量与现状土地用途相冲突的区域,为后续实现空间协调发展埋下了隐患。


2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冲突识别结果

选取人地关系复杂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空间冲突识别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图2),总面积约22.5万km2。本研究采用的数据分为地理空间与土地利用数据、基础规划与人口经济数据两大类。


2 研究范围示意


参考《双评价指南》中因子选取依据、因子分级、因子赋权、结果修正等的具体过程,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冲突识别采用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城镇建设适宜性评价3类基础评价叠加分析方法。

冲突识别过程严格遵循《双评价指南》技术规程,结合长三角城市群实际发展状况,得到生态保护重要性(9个单因子)、农业生产适宜性(8个单因子)、城镇建设适宜性(13个单因子)3组单因子评价及过程评价成果(图3~5)。


3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保护重要性单因子、过程评价图

4 长三角城市群农业生产适宜性单因子、过程评价图

5 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建设适宜性单因子、过程评价


对上述成果进行叠加计算与修正,获取长三角城市群生态保护重要性、农业生产适宜性、城镇建设适宜性3个评价成果(图6)。依据《双评价指南》对结果进行分级和空间叠加,并以“不同评价适宜性等级越高的分区叠加,冲突的等级也越高”为原则,合并相似的叠加结果,整理出生态、农业、城镇空间3种优势区与低、中、高3种冲突区共6种空间类型(表1,图7)。


6 长三角城市群生态保护重要性、城镇建设适宜性、农业生产适宜性评价


表1  长三角城市群6种空间类型及空间组合划分情况


7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冲突识别结果


1)对于优势区,农业空间优势区总面积仅有41 805.40 km2,占比为18.59%,主要分布在长三角东北部及中部东西向的带状区域,整体比例仍偏低。生态空间优势区整体面积为32 265.66 km2,占比14.34%,主要集中于长三角城市群西南部区域。城镇建设空间优势区总面积为54 775.77 km2,占比24.38%,以长三角中北部区域为主,主要分布于沿长江及湖泊周边区域。

2)对于冲突区,低冲突区总面积为28 084.22 km2,占比为12.49%,零散分布于长三角城市群的中部、南部区域,多位于农业与城镇空间优势区交错区域。中冲突区总面积为26 829.27 km2,占比为11.97%,主要以点状分布在自然山体、林地周边。高冲突区整体面积为16 645.80 km2,占比为7.39%,分布较为零散,主要分布于最易受到人类开发活动侵扰的城市边缘区域。


3  城市群生态与农业空间协同管控的实施路径

外力的长期干预导致空间管控过于依赖“划线”管控思维,共生关系隐性化致使城市群农业与生态空间关系撕裂,最终造成空间冲突常态化。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冲突识别成果,将空间冲突区对应的管控分区细分为4级(图8),并借助区域生态与农业空间协同管控实施框架,基于 “共轭效应”,进一步提出“平行共轭”与“融合共轭”的协同管控应用路径(表2)。


8 空间冲突识别视角下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农业空间管控分区


表2   “共轭效应”下的协同管控路径




致谢:

感谢同济大学城市交通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毛衍云对本研究做出的贡献。


图表来源:

文中图表均由作者绘制。


为完善微信阅读体验,文章进行了删减,欢迎阅读全文


/ 引用链接 /

引用本文:翟端强,卓健.从“冲突”到“共轭”:城市群生态与农业空间协同管控路径[J].风景园林,2024,31(7):1-8.  doi: 10.3724/j.fjyl.202310180472

Citation: ZHAI D Q, ZHUO J. From “Conflict” to “Conjugation”: Path for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Ecological and Agricultural Spaces in Urban Agglomeration[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24, 31(7): 1-8. doi: 10.3724/j.fjyl.202310180472


文章链接:http://www.lalavision.com/cn/article/doi/10.3724/j.fjyl.202310180472

长按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原文


 预订新刊 限时特惠 

2024年7期杂志即将付印

新刊单本包邮特惠

仅限今明两日(7月5-6日)

49元/本  包邮

欢迎各位读者预订本期杂志

新刊将于7月10日出版后邮寄

文章编辑 刘昱霏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昱霏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