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预习】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图文讲解
课文原文
马鞭
1、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2、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3、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喝完豆汁,又用嘴去舔筷子,如果没有这一“舔”,那饭碗也就完全不必拿上舞台。
亮相
1、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然而也怪,就在双方打得不可开交之际,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 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如果他们当中哪个先‘醒'了,起兵器朝着对方一刺,对方不就‘完'了吗?”2、问得有理,但这恰恰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静,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3、还有一种“刀(枪)下场”,可以视为动态的亮相。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耍了个风雨不透。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知识点
多音字:
传:chuán传神 zhuàn传记
省:shěng节省 xǐng反省
词语解释:
驰骋:(骑马)奔驰。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虚拟:虚构,凭想象造出来。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绱:把鞋帮鞋底缝在一起。
风雨不透:风吹不进,雨淋不透。形容包围或封闭得十分严密。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只做“得”后面的补语)。
戛然: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凸显:清楚地显现。
反义词:
虚拟——现实 高扬——低垂
紧张——放松 整齐——杂乱
近义词:
驰骋——奔驰 战胜——打败
彻底——完全 显现——显示
奇特——奇异 激烈——猛烈
高妙——精妙 凸显——彰显
课文主题:
本文描述了京剧中的马鞭、演员亮相等,展示了京剧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图文解读
同步练习
第一课时一、下列选项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控制(kōng)锣鼓(luó)外宾(bīng)气概(gài)B.尴尬(gà)凸显(tū)筷子(kuài)一眨眼(zhǎ)C.彻底(chè)仆人(pū)鲜明(xiān)拾玉镯(zhuó)D.符合(fù)装饰(shì)唯恐(wéi)绱鞋底(shàng)二、补充四字词语。无( )无( ) 不可( )( ) ( )( )而止( )( )不透 一( )一( )
三、词语搭配。 失去 解决 小小的 道具 彻底 优美 虚拟的 高强 表演 方式 武艺的 马鞭 姿态 控制 必胜的 信心
四、把词语填入合适的句子中。 无穷无尽 戛然而止 不可开交 风雨不透1. 师傅这会儿正忙得( ),他一只手麻利地翻炒这肉片,一只手用刀剁着案板上的青椒。2.他的话音( ),发现老头儿脸色陡地变得青灰……3.你会在她的身上找到( )的力量。4.她的话说得( ),让对方很难找到破绽。
五、课文内容我知道。
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 ”和“ ”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京剧的 和对祖国传
统文化的 。参考答案
一、B二、无穷无尽 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 风雨不透 一动一静三、 失去控制 彻底解决 表演方式 姿态优美 小小的马鞭 虚拟的道具 武艺的高强 必胜的信心四、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 无穷无尽 风雨不透五、马鞭 亮相 喜爱之情 强烈自豪感图文音频素材来源网络,本公众号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