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整本书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知识清单、阅读测试!

点击关注☛ 小学语数 2021-01-14

名著导读知识清单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作者:美国当代作家海伦·凯勒


一、作者简介

海伦·凯勒(Helen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盲聋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猩红热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因为她的导师安妮·莎莉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

而且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是影响世界的伟大女性之一。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老师》等。

二、故事梗概

本书主要讲述了又盲又聋的海伦凯勒坎坷的一生,以及她的心路历程。她一生只有十九个月光明与声音,在安妮莎利及其他老师的帮助关爱下,在亲朋好友的成全中,海伦凯勒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哈佛大学学业,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

她始终致力于残疾人事业,四处募捐用以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环境,并为他们创造受教育的机会。她曾周游世界各地,为残疾人加油鼓劲。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慈善家、演讲家、教育家。

她的世界只有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 

但她却顽强地认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 

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 

第三天,我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


海伦的三天就如此仅仅有条,可我们的时间和机遇还很多,可以创造美好的生活。光明对我们来说不是奢望,声音也不是可欲而不可求。


对我们来说,并不缺乏完善的身体组织,我们需要的是意志上的顽强,不向命运投降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要拥有一颗积极、乐观、敢于创造奇迹的心!为善为恶在一念之间,生命中的奇迹出现与否也是一念之差。

上天赐予我们眼睛,是让我们看清这个世界;上天赐予我们思想,是让我们改变世俗,让精神世界更美好;而上天赐予我们双手,是为了让我们拥抱未来,创造出生命的奇迹!

三、人物形象

1、海伦

虽然身患残疾,但她的品性、人格却是美好的;虽然面对种种在他人看来难以克服的困难,但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像海伦这样身残志坚,作出了一个健全的人所没有的巨大成就,这样的例子在我们人类还有很多。从他们身上,我们悟出了生命的真谛:奉献、创造和奋斗。


2、莎莉文

性格和蔼可亲,有责任心善良,她不嫌弃身体有缺陷的小孩子,她很善良,也很宽容,她容忍海伦对她发脾气,她还懂得为人着想,乐于助人、了解儿童心理,讲究教育方式,教学循序渐进,善于启发引导,热爱教育对象.


海伦母亲

慈爱,有智慧,发明了一些动作,很宽容,使她在那漫长的孤独中体会到最大的温暖。

四、文学评赏

“修辞立其诚”,这是写好文章的要诀。一篇好的散文,必定是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引人入胜的,想象是那样丰富,文笔是那样流畅;但它所以能深深地打动读者,还在于它的真挚而强烈的感情,在于它所给予读者的敞开心扉的亲切感。在这篇用第一人称写的、富于激情的作品里,作者倾诉了她对生活的礼赞,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

正由于文章是作者至性真情的流露,所以虽然整篇文章都是虚拟的,所记叙的事情多是非现实的,但使读者感受到了更高的真实--情感的真实。

在文章中,作者处处用视听健全的人来和自己作比,整篇文章都是用对比的手法来写的。作者在对比中表达了她的生活态度,人对生活要有强烈的紧迫感。

缺乏这种态度,虽然视听健全,却有可能什么都看不见;具备了这一生活态度,人们将会发现面前敞开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
这样的道理,人们也许不止一次听到过,在作者那里等同全部生命的三天,对于健全的每个人更是平平常常。
遭遇到作者这样严重生理缺陷的人是少有的。但是对于作者,生活依然是美好的。
作者以动人的、富于诗意的笔触,表达了她对生活的爱恋。作者在她虚构的“三天”里所集中表现的,乃是对人类生活的高度礼赞,它赞美了人们生于斯、长于斯、繁衍于斯的大自然,称颂了人类往昔的历程与现代的文明、灿烂的文化和沸腾的生活。在文学作品中,作家对自然、对历史的刻画与她的精神世界的深度是不可分的。
作家在阐释自然、历史时也阐释了自己的心灵。在海伦对自然、历史、人的礼赞中,也体现了她对这一切的深刻理解。


五、阅读自测

一、 填空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 海伦·凯勒  的作品。  
2. 沙利文是重塑海伦生命的人。  
3.海伦接受教育的第二个阶段是 学习阅读。  
4.教海伦说话的老师是 萨勒。  
5.海伦学会说话后写的第一个故事是《霜王》,被误认为是抄袭之作。  
6.1896年的10月,海伦进入 剑桥女子中学  学校上学,为进入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做准备。  
7.1900年,海伦的大学梦得以实现。  
8. 海伦给我们一个忠告:善用 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 
9. 海伦第一次自己组的句子是 天气很温暖 。
10. 香邦先生 帮助安妮上的柏金斯盲人学校。
二、 选择
1、海伦第一次自己完全读懂、读完的书是( A )。    

A 《方德诺小伯爵》  B、《红字》 
2、( B)史诗让海伦把古希腊看成了天堂。    
A 《伊索德》  B  《伊利亚特》  C  《圣经》 
3、( A )给了海伦深远的慰藉:“有形的东西是短暂的,无形的才能永垂不朽。
A  《圣经》    B  《麦克佩斯》    C  《李尔王》 
4、第一本使海伦体会到真正历史价值的书是斯温顿的( B ) 。  
A  《欧洲史》   B 《世界史》   C  《中世纪》 
5、海伦大学时代所读的书中,比较熟悉的是一些(C)的文学作品
 A 中国     B美国      C 法国、德国 
6、所有读过的法国作家中,海伦最喜欢(A)
A 莫里哀和拉辛  B巴尔扎克和梅里美  C 阿尔弗雷德·缪塞  D 雨果 
7、海伦最喜欢(C) 
A 看书     B 游泳     C 乘风远航 
8、海伦最喜欢的一首诗是(B)
A 《学生时代》  
B 《被禁闭的鹦鹉螺》  
C 《赞美上帝》 
9、如果没有(A)的热情帮助,海伦进大学是不可能的。    
A  卡内基  
B 赫顿 
C  马克·吐温 
10、海伦就读于哈佛大学的(B)学院。
A 拉德科利夫   B 拉德克里夫   C卫斯理 

三、 判断 
1. 海伦在遇到老师前是个乖巧的女孩。(×) 
2.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出生在美国的南部阿拉巴马州的塔斯甘比亚镇。(√) 
3. 海伦的一位祖先是聋哑教育专家。(√) 
4. 海伦在学习中没有障碍。(×)
5. 海伦在剑桥女子中学上学,后来在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夫学院就读。(×) 
6. 海伦21岁时发表了她的处女作《我生活的故事》。(×)  
7. 海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8. 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创始人是萝拉。   (×)  
9. 安妮•莎莉文小时候因无人照顾被送进了贫民救济院。(√) 
10.  在毕业典礼上,安妮穿的是霍布金太太缝制的礼服。(√) 
四、简答 
1、假如给海伦三天光明,她将会做些什么?请简单写一写。     
答:第一天看人,第二天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要在现实世界里,在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      

2. 阅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拿起笔写下来。 (自由回答)


六、句子赏析

1、殊不知,生命是脆弱的,当所有的假设变成现实时,一切已为时太晚。因此,无论是在什么样的年代,爱和勇气都是我们生存的基础。 
2、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聆听乐曲的妙音,鸟儿的歌唱,管弦乐队的雄浑而铿锵有力的曲调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耳聋的厄运。 
3、抚摸每一件你想要抚摸的物品吧,犹如明天你的触觉将会衰退。 
4、嗅闻所有鲜花的芳香,品尝每一口佳肴吧,犹如明天你再不能嗅闻品尝。 
5、充分利用每一个感官,通过自然给予你的几种接触手段,为世界像你显示的所有愉快而美好的细节而自豪吧! 
6、我的心充满了人和物的形象。我的眼睛绝不轻易放过一件小事,它争取密切关注它所看到的每一件事物。有些景象令人愉快,使人陶醉;但有些则是及其凄惨,令人伤感。对于后者,我绝不闭上我的双眼,因为它们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它们面前闭上眼睛,就等于关闭了心房,关闭了思想。 
7、在我假象的有视觉的有限时间里,我应当挑选一把要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去开启藏有最大宝藏的地方。 
8、我们不能停住脚步;我们要时时刻刻充实自己,好为尽善尽美的明日奉献出我们努力的成果。 
9、听到州长说“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如同点击,该轮到她了。她站了起来,向前迈了一步,可是好像被钉在椅子上,抖得站不起来。 
10、州长走过来微笑着鼓励,似乎向她说:“不要怕,我们都一样。”听到他再度叫“安妮莎莉文小姐”,安妮从座位挣扎站起,脑中一片空白,机械地走向讲台。 
11、州长开始鼓掌,台上台下来宾也热烈地回应起来。如雷的掌声震得安妮如梦初醒,短短的几秒钟,她恢复了镇静,重拾了自信。 
12、掌声稍歇,安妮吞了口水,迸出“各位贵宾”几个词。一开口,她便如释重负,记起了她的演讲辞,她昂头挺胸面对着听众。 
13、“我们就要踏进忙碌的社会,参与创造更美好的、更快乐的世界”她满怀信心,演讲如流水般潺潺而下,娓娓动听。 
13、他的声音和瘦小的身材活像一只蟋蟀,一只不折不扣快活的英格兰蟋蟀。 
14、安妮坐在马车前座,环顾四周。空寂的碧绿原野,芳草如茵,乳白的农庄与红色的谷仓相映成趣,烘烟叶的气息随风缕缕飘散。
15、最后,我要说,虽然我的眼前是一片黑暗,但因为老师带给我的爱心与希望,使我踏入了思想的光明世界。我的四周也许是一堵堵厚厚的墙,隔绝了我与外界沟通的道路,但在围墙内的世界却种满了美丽的花草树木,我仍然能够欣赏到大自然的神庙。我的住屋虽小,也没有窗户,但同样可以在夜晚欣赏满天闪烁的繁星。 
16、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且让我的心超脱我的躯体走向人群,沉浸在喜悦中,美好的人生吧! 
17、神使我能不能见,耳不能听,因而也无法说话,是想通过这种残缺而给世上的残弱者一些启示。 
18、我时常自勉的一个目标是:我在有生之日,要极力学会自立,在能力范围之内尽量不去增添别人的麻烦。以宗教上的说法来表示就是:带笑背负起自己的十字架。这并不是对命运头像,而是面对命运,进而设法克服它。 
19、我盼望世界能早一天实现和平,让人类过得更幸福,到那时,人们就不必再期待身后的天堂了。 
20、我常常想:“为什么人不像树木一样,固定站在某一个低点上呢?树木虽然不会移动,不是照样生长得很好吗?甚至比人类活的更快乐更长久呢!” 
21、当夜幕降临,我能看到人造光明,而体验到双重的喜悦。这是人类的天才在大自然规定为黑夜的时候,为扩大自己的视力而发明创造的。 
22、我的手在罗马以及晚期那些栩栩如生的大理石雕塑上停留过,在米开朗基罗那激动人心的英雄摩西石膏像上抚摸过,我了解罗丹的才能,对哥特人木刻的虔诚精神感到敬畏。我能理解这些用手触摸过的艺术品的意义,然而那些只能看不能摸的东西,我只能猜测那一直躲避着我的美。我能欣赏希腊花瓶简朴的线条,然而对它那带有图案的装饰我却毫无所识。
23、我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清,勉强离开大都会博物馆,离开那藏着发掘美的钥匙的所在;;那是一种被忽略了的美啊。然而有视力的人并不需要从大都会博物馆里去找到发掘美的钥匙。它在较小的博物馆里,甚至在那些小图书馆书架上的书本里也能找到。而我,在想象中能看见东西的有限时间里,将选择这样一个地方,在那里,发掘美的钥匙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最伟大的宝库。 
24、如果我们像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我们是否会更加珍惜生命,更加明白生命对于我们的重要价值?我们是否会对我们的过去和未来的每一刻都释然?我们是否会不再去计较物质上的需求,不再显的那么庸俗? 
25、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超能力去预知未来、回到过去,我们也不可能避免灾难的发生。很多人在濒临死亡的时候,才体悟生命是多么的美好,才开始责备自己之前不好好珍惜生命。但又有多少人在他们还好好活着的时候想着要好好享受生活,感谢生命,而不只是无穷无尽的抱怨?


来源:网络,本公众号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点个在看,谢谢鼓励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