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过后,DIY 风格再度迎来了爆发的契机
┌
┬
┐
#DIY
#Covid-19
#Vivienne
┼
2020 年即将行至过半,Covid-19 的全球性局势却仍然不容乐观,于行业而言,这一场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直接体现在供应链的源头与终端,品牌工厂全数关闭,生产被迫停摆,以至于消费者已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购买单品。在当前的形势下,DIY 服饰与自主创作服饰这两种手段,开始进入到更多人的视野中。
对于追求新潮与个性的年轻世代而言,挑选—购买—交付,这样一套常规的程式化操作,业已无法满足个人对风格的表达,既定的单品展露的必然是他者的审美,无法代表自我。而 DIY 与自主创作过程中的独立性,恰恰贴合着他们对服饰的部分需求,根据自身喜好加入或删减元素,在疫情导致的一系列负面情绪中,DIY 风格却迎来了更进一步的契机。
DIY 服饰的机遇—疫情下的解毒良药
年轻世代群体对 DIY 风格的热爱并不仅仅体现在消费上,很大程度上来说,他们成为了这一风格的践行者,开始创造、输出着自我的审美。1998 年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的 Sam Nowell,现下经营着一家位于伦敦的创意工作室,早先他于 2019 年毕业于利物浦大学后,即展开了 DIY 服饰的创作。由于大学攻读的并非专业设计方向,Sam 通过 YouTube 平台的视频讲解学习剪裁与服饰加工的手法,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常材料、不同旧衣物之间的拼贴,Sam 创造出了不少具有原生感的服装,这种不完美或是破旧感,由衷表现了 DIY 风格的审美异同化。
像是命名为「As English As Fish & Chips」的短裤系列,Sam 使用了 12 条 Burberry 的复古毛巾,将其剪切和重新缝制而成;同样由 25 条毛巾打造的「JW Lees&Me」长裤、Levi’s 牛仔裤与复古运动衫合体的「London Calling」长裤以及 10 个手提袋制作的「Shop Until You Drop」马甲。
Sam Nowell 的作品在位于伦敦的一家社交购物平台 Depop 上均有售卖,网站的首席运营官 Dominic Rose 在接受 VOGUE Business 采访中谈到,如今的年轻人是在一个高度互联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数字一代,他们不满足于传统时尚行业的周期性,同样也不喜欢浪费,而 DIY 服饰能够契合到这两方面的需求。数据显示,Depop 网站 1500 万的注册用户中,年龄在 25 岁以下的比例占到了 90%。Covid-19 的肆虐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 DIY 服饰的关注和需求,截止到四月,网站的销售额相较 2019 年同期提升了 65%。诸如 Sam Nowell 这样的 DIY 创作者在 Depop 里还能够找到很多,单品风格各异,皆代表了其个人化的审美表达。
传统时尚行业周期性的滞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推行,加之疫情导致的停摆,三大因素赋予了 DIY 服饰新的发展契机。而如若我们回头去看 DIY 风格的发展进程,会发现这一手法在行业内始终占据着一定的话语权,甚至在 1970 年代,即 DIY 风格诞生的时期,由 Vivienne Westwood 创作的一系列 DIY 服饰,催生出了早期的朋克造型,并借此通过这样一种不合乎规则的方式,影响了朋克时尚的风靡及后续的衍变。
DIY 服饰的缘起 — 朋克风格的诞生
每每谈到 Vivienne Westwood 这位传奇的设计大师,朋克一词始终是处在中心的话题,她与 Malcolm McLaren 在上世纪 70 年代对朋克音乐、朋克风格的奠基与推动,时至今日仍为世人津津乐道。而 Vivienne 彼时所创作的富有朋克风格的服饰,则象征着 DIY 手法的正式诞生,在这一方面,西太后再次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开拓者。
1970 年初,即将迈入三十岁的 Vivienne 做出了人生中颇为重要的一次决定,她辞去了伦敦南部一所小学的教师职业,并从最后一笔工资中购买了一台缝纫机。她与 Malclom 计划着售卖摇滚乐的相关商品,Vivienne 负责服饰的部分。最初 Malclom 会从伦敦的一些定制服装店购买一些摇滚风格的服装,Vivienne 在这些单品上添加各色天鹅绒衣领及其他类似的装饰,或是对一些条纹图案的复古拉链外套进行仿制,然而当时她们的重点并不在服装上,直到 1971 年伦敦温布利举办的那场摇滚音乐盛会的到来。
Vivienne 自己也承认,她与服装真正结缘的时间就是在 1971 年。伦敦温布利体育场上演的那届音乐盛事,邀请了包括 Chuck Berry、Little Richard、Gary Glitter 等摇滚巨星参演,Vivienne 投入了大量资金制作了一系列摇滚风格的 T 恤,然而人们根本不买账,源于摇滚那一套的穿衣风格对彼时的伦敦青年来说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了。于是 Vivienne 开始在 T 恤上进行各种创造,加入小饰钉或是在上面剪洞,加入摇滚巨星的头像,这些尝试收获了不错的反响,也让 Vivienne 坚定了这一方向的设计。
此后她在 T 恤上将袖口处的边缝起来,加入类似翻卷效果的手法,短时间内引起了大量的仿制风潮。而 Vivienne 也利用了 T 恤上剪开的洞口,将购置的彩色塑料片做成各种口袋放置在上面,之后将海报、书本上收集的元素塞到那些口袋里,有时也会是一句口号,这一系列的创作是早期 Vivienne 风格的典型手法。
同样在 1971 年,Vivienne 与 Malclom 正式入驻了伦敦 King’s Road 430 号,即后期 SEX 精品店所在地。Vivienne 引领的拼贴风格吸引着热爱摇滚乐年轻人的追逐,他们时常三五成群的聚集在店门口,等待着开门,时而也会向 Vivienne 定制 T 恤,加入自己想要的元素。
这一时期,她的 DIY 手法进化得更具颠覆性,像是用铆钉在胸前点缀出金星图案,将一些激进的政治口号印在身前,或是用自行车轮胎的短弧替代原本的袖子。而其中代表性的两件单品,是一件将小拉链嵌入到 T 恤两边对应胸部位置的无袖 T 恤,以及一件由链条和胶水串接的鸡骨头无袖 T 恤,二者直观体现了 Vivienne 设计语言里举足轻重的一点 — 将人们丢弃或闲置的残料变为设计、风格的一部分。这样的设计实则异常繁琐,像是那件鸡骨头 T 恤,Vivienne 需要将胶水涂抹到全是碎片的、经过水煮的鸡骨头中,并通过链条相连,缝制出 ROCK 的字样,它的工艺甚至与高级定制的细腻相比也毫不逊色。
Vivienne 以简单的 T 恤单品为载体,所打造的 DIY 风格,藉此成为了萌芽时期朋克文化、朋克时尚的一大标志。紧身轮廓、橡胶材质、标语口号种种元素,代表了真正意义上朋克服饰的开端,一个融合了恋物癖、拼贴风格、字母主义的产物,对应着 DIY 服饰的缘起,直至今日。
而今年的 4 月中旬,由时装摄影师 Nick Knight 创立的 SHOWstudio 网站免费开放了旗下「Design Download」系列的设计模板。这一板块自 2002 年发布以来,收录了诸多设计师的服饰创作图纸,包括 Yohji Yamamoto、John Galliano、Alexander McQueen、Martin Margiela 以及 Antony Price 等多位设计师。而所有的图纸现下均可下载,SHOWstudio 也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给予人们一个再度创造的机会。
正如同 Vivienne 对朋克文化诞生做出的定义,它之所以会出现,与彼时英国社会现状的动荡,及其引发的群体焦虑等负面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而现今的 DIY 风格似乎也在循着上述的轨迹发展。
全球性的疫情危机、对个性化的追求、可持续理念衍生的穿衣道德,为其提供了一次契机,而它究竟能否形成一股风潮,或许还需要群体的加持。1970 年代的朋克爱好者是 Vivienne DIY 风格的诠释人,他们实现并塑造了一个时刻,那在半个世纪过后,行业眼中的消费主力人群 Z 世代,亦或其他群体会扮演当代 Punker 的角色吗?无论 DIY 风格最终是否会成势,它的确正在成为更多人的选择。根据自身喜好加入或删减元素,创造的吸引力往往要比被动接受更为强烈。
WRITER Xue
热门内容
从这个品牌身上,可以看到未来服饰的一些面貌
晒穿搭、赢球鞋,NOWRE 邀请你「即刻入圈」
《The Last Dance》没看过瘾?再推荐给你几部
商务合作:info@now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