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Raf Simons 的百件复刻企划,探讨 Archive 文化的种种
┌
┬
┐
#Raf Simons
#Archive
#Redux
┼
从年初到现下,关于 Archive 的话题,我们已前前后后聊了多次,以不同的角度作为切入,包括设计师、出版物、零售等层面,对它的分支旁系做了一定的介绍。而 Archive 本身究竟是什么,如何来定义它,在维基的官方解读中,这一名词是指因其具有持久的文化、历史价值,而被选择永久或长期保存的档案记录。这一说明较为清晰地回答了 Archive 是什么的问题,而恰恰源于它的文化与历史价值,其衍生的商业表现,无可避免地成为谈论 Archive 绕不开的话题。
7 月 7 日,Raf Simons 为庆祝品牌 25 周年纪念,宣布将复刻过往系列中 100 件单品的新闻,在月初引起了巨大的反响。Raf 于 Fashion Archive 二级市场的宰制力与影响,几乎在同时代的设计师中无人能出其右。而于企划发布当日率先曝出的三款单品,则分别为 Raf Simons 首秀季度 1995 秋冬系列中的一件高领衫、1998 秋冬系列对德国电子音乐团体 Kraftwerk 致敬的红色衬衫,以及 2002 春夏的连帽衫。从这三件单品的稀缺度来看(02 春夏的那件连帽衫目前已知的仅有 Archive Store 拥有),Raf 对本次复刻所命名的「Archive Redux」的意指也有所展现。而随着单品目录的阶段性流出,系列的整体面貌有了些许的变动,部分非秀场款的出现昭示着 Raf Simons 于商业层面的额外考量(多数为二级市场较为抢手的单品),这不得不让人们猜测起「Archive Redux」企划推出的另一层契机,也让我们萌生了此篇专题的想法。
从曝出 100 件复刻企划的消息开始,本就处在行业话题前列的 Archive 再度跃入了台前。设计师品牌一次性带回如此之多的 Archive 单品在历史上并无先例,这样一种复刻 Archive 的举动,究竟会带来怎样多方位的影响,是此篇核心的思考所在。我们邀请到了 NINON 团队(@NINON_SELECTION) 的创始人,同时也是 Raf Simons、UNDERCOVER、Martin Margiela 等多个品牌的藏家 Brain 与 Suga(@Blacksuga_),与内容总监 Dika 一道从商业、文化、历史、品牌诉求等几个方面聊了聊关于 Archive 与复刻的相关话题,并希冀于在这一篇对话后,能够使得这一概念/话题被更多的人客观、理性地看待。
NOWRE
这一次复刻的单品 List 已经流出了,从目录上来看,一些在二级市场上价格非常高的单品很多都收录了,似乎这更加证实了人们此前在议论的,这是 Raf Simons 品牌在特殊时期重拾注意力、推动商业表现的决策,那各位怎么看这一次的复刻。
Brain
其实作为收藏家的角度去看本次复刻,我个人还是非常欣喜的。有很多经典的代表性作品都有复刻,让广大粉丝都有了一个圆梦的机会。同时 Raf Simons 在进入 Prada 之前,也非常需要让他的品牌在这一阶段获得关注度,正值品牌 25 周年纪念,这个时机也是非常合适的。上一次 Raf Simons 宣布复刻自己的作品是在品牌 10 周年的纪念上(2005),上次的复刻借鉴了之前的设计元素,那通过这次的动作来看,确实品牌方更加注重疫情之后的商业表现,简单来说就是希望这个系列能够更直接,卖得更好。
Suga
同时今年时装行业整体经历了疫情的影响,各大品牌纷纷作出了针对快速恢复和长远转型的调整、改革。所以我认为 Raf Simons 的此次举动在具有回笼资金的效用之外,也是为他入驻 Prada 之后的个人品牌自身寻求新的发展方向。比起 Last Resort,这次企划更像是一个新的开始。
NOWRE
在担任 Prada 联合创意总监的消息曝出后,有评论人在谈,Raf 的重心可能要发生偏移,转移到 Prada 集团那边去。那现在来看,在正式上任 Prada 前,Raf 在个人品牌还搞了一波大动作。
Brain
确实是这样的,Raf 与 Prada 的合约是一个终生合约,对于一个时装设计师而言,入主老牌时装屋都是他们的最终目标。更何况 Miuccia Prada 一直以来对 Raf Simons 高度的认可,这次与其它老牌时装屋的更新换代不同,更像是一次传承,对于 Raf 来说也更像一个新的开始。
Suga
是的,Raf 这一次命名的情怀感给这次的企划带来了更多附加象征意义。
Dika
除了品牌周年的契机,感觉这个系列的发布时机其实也挺巧妙的,先不论大家对 Archive 的定义以及如何评价这东西,光是这个词的热度似乎在近年就一路呈现一种上升的趋势。自我个人观察,光是我们国内的潮流领域里面,突然就有很多平台、自媒体都因为 Virgil Abloh 的一番话推动了这个词的热度,当然也产生了一些现象和问题。也许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但也是算是一个契机了。
Brain
作为消费者而言,其实是没有那么快速地理解 Raf 在复刻和选品上面的附加意义的。然而市场对于价格的敏感度和反映都是最高的,也就导致在这一点上产生了矛盾点。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这次复刻,诚然选择复刻 18 年的作品(热卖款式),和一些在二级市场表现较好的非秀款单品(明星效应)显得有些太注重商业表现,但 Raf 还是选择了具有时间节点并且纪念意义的作品,用来作为回顾和记录。
NOWRE
1995 到 2005 这段完全独立的时期,奠定了 Raf 行业中的定位,这一期间的很多现象级单品在二级市场均被标注了天价,但这一次作为品牌自主发起的复刻活动,并且数量相当可观,是否会造成此前这些单品的二级市场价格波动,以及是否会影响人们对 Raf Simons 的看法及态度,可以从商业和设计师个人两个方面来聊一聊。
Suga
首先大家都认为 Raf Simons 公司在款式选择方面非常大程度参考了二级市场的表现。至于有些人猜测 Raf Simons 想要借此打压二级市场的炒卖行为,我认为逻辑有些薄弱:二级市场并未影响品牌正常运营和销售;且二级市场的活跃也给品牌方带来了可观的宣传效益。
Dika
我也觉得品牌不太可能存在以打压炒卖行为作为目的。参考其它一些拥有二级市场号召力的品牌例子,基本上二级市场的影响力都会「反哺」到品牌在一级市场上的认知度以及曝光量。按现在的市场行为看,如果品牌在二级市场上没有号召力,应该会更加着急吧?
Suga
Archive 这个词本身承载了太多文本意义。但目前看来有些平台在诠释中只片面地展示了 Archive 作为一种二级市场的流通商品和作为一种局限于个人审美和价值观的投射。但他们忽略了 Archive 作为档案资料系统本身更高的学术和文化研究意义。这也是把 Archive 这个词带上了消费社会的再循环中。如果仅仅把 Archive 作为消费品,那意味着它在大众意义上的消亡也在被加速。
Dika
可以简单形容一下这里的学术文化的研究意义吗?
Suga
现代社会的服装系统的 Archive,收纳了各种层面上具有参考意义的服装文本。不仅对于服装行业本身起着谱系学意义,同时作为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着高度的人类学研究价值。
Dika
我觉得挺有道理的,以我们这样的媒体行业为例,当然要做一些 research 的时候,如果有一些像你说的系统化、谱系化的资料档案,那确实是更加便于了解和十分具有参考、收藏价值。但如果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看,可能大部分人就会单纯地把流通在二级市场上、拥有高价值的东西视作 Archive 的定义了,说白了其实很多消费者自身是没有意识去理解后面一层的文化意义。
Suga
这也是现代消费社会不可避免的产物吧,将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事物转变为消费品,过分强调经济和效率。这背后不乏集团性(品牌方及转售平台)的商业运作。一些转售平台先入为主地对消费者进行价值引导,同时伴有一些片面的文化附加从而产生更高的符号经济价值。但他们却忽略了这些事件对个体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我们现在想做的就是和喜爱或好奇 Archive 文化的人们一起跳开这个市场化的固有圈子,走到一个更抽象的意识层面。我想告诉人们 Archive 文化的民主性和多元化意义。
Brain
我们其实已经很久没有关注二级市场的动向了,几年前就基本完成了对 Raf Simons 品牌的收集,近期更多的是补充。其实因为 Archive 市场本身的透明度较低,里面信息不对称也非常大,很多商品其实是收藏家为了展示而所罗列的价格,实际的市场价值也没有那么高。在整个系列流出之后,我也密切关注了整个二级市场走向,发现价格暂时还没有发生太大的波动,如果是 1:1 完全复刻的话,那么这个系列发售之后,必定会对市场产生冲击,价格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Suga
我们也和一些 Archive 时装的资深收藏家和大型转售平台运营人员进行了相关的讨论。他们认为就一些 Archive 时装款式而言,老的东西仍然具有复刻品无法复制和超越的意义。其中有收藏家个人与服装的情感投射,也有老的东西携带着的那个年代厚重的社会文化重现感。
至于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可能更大程度会因为这些本质上还是具有一定数量限制和发售价格门槛的复制品,而产生新一轮的转售或溢价热潮。由于生产者有意识或潜意识的商业策略,复制品的单次发行量是有限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在经济和心理上还是难以触及,它们便一定程度上作为投机品扩大了本来就处于品牌方监视下的时尚黑市。
Dika
确实。年代感是最不能被复制的,就算外观做到一模一样,这些新旧物体存在世界上的时间也不一样,它们在不同时代下带给人们的情感也会有很大不同。
Brain
我有收藏一个来自 Raf 2003 春夏的易拉罐项链,其实这个项链在 19 年就已经被复刻了(颜色不一样)。2003 春夏 Raf 对消费主义引发了思考,而易拉罐作为工业化垃圾的代表,成为了整个秀场重要的元素,甚至整个秀台都是由易拉罐搭建的。通过时装去反映,记录那个年代的消费主义文化现象,让这个老东西有了更多物质文化的意义。与之相比,19 年的易拉罐就算有那个外形,却什么文化也没有承载。
NOWRE
就像开头谈到的,设计师品牌一次性带回 100 件单品的复刻,这在此前是没有任何先例的,对 Raf 的藏家和拥趸来说,这一次大规模的复刻是否会有一种矛盾的心理存在,既想要通过这次系列收录一些此前没能入手的单品,又担心会影响到设计师的风评。
Brain
我个人来讲其实还好哈哈哈。我是很开心可以购买几件适合日常穿着的了,收藏的话也不会去考虑这次复刻。设计师风评的话最主要还是选款上面吧,选择复刻 18 年的款式确实有点没有创新精神了,而且确实也选了很多过去几年很好卖的款式,这点上可能有点影响风评。
Dika
像你之前说的,选择款式这件事也未必完全是设计师的个人意志…
Brain
是的,不过品牌大部分占股还是他本人,那很多还是有他本人的想法在。
Suga
Raf 品牌在全面商业化以来经历过调试和转型,最大的目标人群也并不是 Archive 相关的时装玩家。对大众消费者而言,Raf 本人及公司如果无法做到这些发售款式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性介绍,他们是无法理解 Raf 之前所发出的想要通过此 25 周年企划传递的真正信号—即在创造性的基础上纪念和总结 Raf 的经典设计。
Dika
你觉得他们会做吗,就是这些款式的系统性介绍。
Suga
我觉得目前看来实践起来有些困难。首先由于大量选择了二级市场溢价较高的商品,导致其目的性中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超过了推广品牌文化。有些选择甚至并非走秀款式,难以传递其所属季度的真正内涵。同时,这一系列的发售时间接近 Raf 加盟 Prada 第一季的 2021 春夏女装系列,因此很可能出现被后者抢占舆论风头的问题。
Brain
我们作为国内主要的 Archive 文化推广者, 这个是我们的工作,我们会结合 Raf 具有代表性并且出于职业生涯节点的作品进行系统性介绍,去剖析设计,文化以及艺术价值。
NOWRE
人们常常将 Raf 的设计形容为叫好不叫座,很多品类确实很挑身材,那实际的情况是怎样呢,对能够接触到经销层面的各位来说,有什么大众不知道的事实存在。
Brain
其实 Raf 的设计一直想要表达男性的多元男子气概,而且由于工设出身,在服装设计上保留了很多工业设计的灵感,并通过流畅,干净利落的剪裁体现男性气质。即便是宽松的设计,也是非常流畅的,不是很挑身材(确实有点挑身高)。
Suga
我之前也跟一些买手店的经营者就 Raf 及类似不拘于传统的时装品牌销售情况进行过讨论。像一些比较夸张的走秀款式(大多发售价格也较高),一般规模的买手店会根据他们的常客一贯口味和需求选择性少量订货,所以其实不太担心打折问题。并且现在大型买手店和电商平台也将折扣视为一种更高效的新型销售方式,所以我认为单从折扣情况不能全面反映 Raf 的市场份额问题。
Brain
补充一下,其实 Raf 这两年生意挺好的,去年纯利润 347 万欧。
Dika
目前 SSENSE 上 Raf Simons 在打 3.5 折..
Brain
打折也是一种营销策略,加上本身定价就蛮高的。
Dika
3.5 折应该也很接近订货价了估计,目前我看是所有款式都在打折,而且基本都是这个折扣力度,我觉得几个方面看吧,一方面折扣力度会说明一些销售上的压力,同时也可能跟 SSENSE 处理库存的策略有关,另外就是疫情期间也有可能影响一点。
Suga
今年确实整体零售业都收到了较为严重的打击,SSENSE 肯定也无法幸免。但是通过这次机会也加速了这些电商平台技术上和运营上的变革,而这正是本就趋向饱和的时装市场所期盼已久的。
NOWRE
时装设计师方向有迹可循的复刻之前有过几次,距离当下比较近的是 2017 年 Helmut Lang 推出的 Re-Edtion 系列,当时推出了 15 款经典单品,而 Margiela 在 1994 春夏那一季,收集了过去十个系列的标志性作品,以灰色重新染制,属于再创作。时装层面,对于原版的重新带回与二次创作,人们的意见不一,各位怎么看待这一话题。
Brain
Helmut Lang 的复刻其实与设计师本人的意志毫无关系了,Lang 早已退出品牌,而品牌也完全进行了商业化转型。那么这样的完全复刻其实是一种纯粹的商业化,吸引热度和话题性。而 Margiela 在事业巅峰期所进行的再创作是一种兼具回顾性,反思性,创新性的 collection,这也是现代 Archive 文化的雏形。而从 20 多年后的今天来看,Margiela 的作品,以及他的创作,确实改变了现代时装,影响了后面太多的时装设计师,包括 Raf。他也在本次复刻计划中提到:我看着现在的年轻人渴望憧憬我以前的作品,就想起那个年轻的时候崇拜 Margiela 的自己。
而这一次 Raf 的复刻,并非是完全的原版重新带回,像是在预告中露面的那件 2002 春夏系列 Kollaps 连帽衫以及同系列的单品,在视觉细节上会有细微的改动(如图片中衣物正面侧边的方形贴布),领标也会变,不过具体的变化还要等系列发布后才能确定。
Suga
Raf 公司将这次企划冠上 Archive 之名,我认为结合他们款式的选择,这便更大程度倾向于指涉近几年 Archive 单品的流行化这一现象。同时现在也有很多人将这次企划评价为 Raf 想要塑造个人地位。我很期待这次企划能够在帮助 Raf 公司度过疫情难关的同时,让更多人形成对 Archive 这一服装系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毕竟我们将这次事件与 Margiela 和 Helmut Lang 的类似行为做对比,就已经进入了 Archive 的系统中了。其实 Archive 的概念存在于每个人的无意识中,而我们现在越来越趋向于知觉到它了。
Dika
如果问我个人喜好的话,我比较倾向后者。就像刚才所说的,就算是做到百分百的完整复刻,实际上也没法复制那个年代所带来的情感了,「复刻」更多就变成了一种满足人们占有欲的途径。但来源于 Archive 的二次创作,我个人觉得更有可能触发年轻消费者对设计师过往档案产生兴趣点,从而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这也许更加符合 Archive 在文化层面上的定义吧,但按照 100 件看的话…似乎这路子就有点不可行了。
Brain
其实还蛮期待的,如果品牌方能够给予更多的解释和介绍,甚至是一个完整的灵感自我表达,那对于推进时装文化都是有帮助的。
Dika
像介绍资料的话,过往 Raf 官方发布的似乎也很少?
Suga
我觉得作为收藏家本身我们其实真正收藏的是:收藏这一行为所蕴含的情感意义。通过将 Archive 单品带入人们的视野,设计师们可能更多地想传达一个对时装的多元化叙事方式的鼓励。也就是给消费者更大的选择空间(不再被固定在新品快速更替这一再循环中)和个人化体验。这些经典单品、这一次次的重现的实践,也都会载入时装的庞大档案库之中。
NOWRE
一个能够作为复刻范例的存在,是球鞋方向 Air Jordan 对正代元年款的复刻,在 2014、13 年及以前,这些正代的经典配色复刻在转售市场都会有很高的价格,但随着复刻频率的增多,和货量的提升,正代复刻的价格不断回落,从一鞋难求到很轻松的原价入手。而时装设计师经典单品的复刻,也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吧,稀缺度会受到稀释,就消费者角度而言,肯定乐于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但对品牌声量和地位而言是否会有反向的影响呢。
Suga
Nike 一类的运动品牌一向是以亲民化的路线为大众所熟知,这表现为:消费者的需求能够及时且高效地反映给品牌方,品牌方也能迅速做出回应,这便拉进了双方的距离。而时装品牌从走秀到零售中间有较长的时间周期,所以在应对每年经济和社会环境变化的情况下,还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了解市场需求。这也是许多时装品牌选择共同引导统一化流行趋势的原因(例如数个品牌在同期走秀运用相同设计元素)。经典单品的复刻也有点抱团的意思。当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回溯自己的经典单品时,Archive 文化这一意识形态也开始被大众所认知。这也是时尚的前瞻性要求和时装品牌对于市场反应接受的滞后性现状的矛盾产物吧。
Brain
至于声量和品牌地位,目前看来 Raf 得到了想要的效果,随着不断发酵,这个系列的热度会越来越高。
Dika
复刻在球鞋领域十分常见,但很多时候球鞋的复刻品却再次推动了原版的热度和广度,甚至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上升走势。我觉得推出复刻品不会对品牌造成太多的反效果,也许还有很多益处。但两者也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像 Nike 这样的公司,Archive 实在太多了,所以他们能操作的频率空间会大很多,球鞋迷群体的增长速度也十分之快,每周都可以推出数之不尽的款式来圈粉,但时装系列平均半年才一次。Nike 就算不断复刻也能不断找到新的人来买单,但时装设计师就有点难了,一两次也许还适中,频率一旦高了,可能他们也没那么多消费者来消化这些的东西。
Suga
对,这一点我很赞同。Nike 算是一个非常会造势和调动消费需求的品牌,它的复刻也算是众望所归。但时装消费者可能会更加追求个性和独特,所以他们不一定会买账一些不加改动的复刻。
Dika
品牌能够推出复刻系列的这件事,对品牌本身并无什么副作用或者反效果,就是不同的品牌应有不同的平衡点,失衡的话肯定就有问题了。但一次 100 件其实算不算失衡呢…听 Brain 刚说连 18 的款都推出了,言下之意好像有点过分了?
Brain
消费者可能接收不到 Raf 本次复刻的出发点吧,也很难一次性消化这么多的信息,光看广告可能都看得头晕目眩了。首先其实我蛮反感直接复刻 18 年的作品,距离时间很近,大家都知道卖得好,结果直接复刻了,确实是有点过分。二来其实有的款式都并非走秀款,也被加进了复刻名单,这其实也不是很能符合品牌方宣称的回顾性和创造性。
Suga
我觉得有一点。像这样的胶囊系列其实很多品牌都会经常推出,但每次款式不会很多。所以我觉得 Raf 如果把这次企划分成几次小型系列贯穿在整个 25 周年这一年中,可能达到的效果会更好吧:既能维持一个长久的热度,也能吊足消费者的需求。
有些朋友们跟我说,他们感觉刚买了几件 18 年的打折款,就看到 Raf 说要复刻了哈哈哈,觉得很离谱。
Brain
而且作为收藏家来说,我更加认同 Raf 在 1995-2000 之间更加忠于自我的创作,这些都是值得纪念的历史节点,但令我失望的是,这次鲜有出现这些单品。
Dika
你指的是 Youth Culture 的 Raf 年代?
Brain
是的,Raf 在这段时期对于青年文化,亚文化的运用在服装上,是很自由的表达自我的方式。其实 1998 春夏是我最喜欢的季度,蛮希望能复刻我没有收集到的作品的。这点也是比较失望的地方吧 ,可能是复刻了也卖不掉吧,毕竟版型设计已经被现代时装淘汰了。
Suga
这几年的设计理念其实在之后被非常多的设计师所认同和效仿。比如 Brain 说到的 1998 春夏的 Black palm,对于乐队元素的使用在当时的时装环境下是十分大胆和创新的。这一季算是我脑海中的档案库里我认为最有意义的部分了。
Dika
我其实也没太明白 100 件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明明 20 件都可以出效果。
Suga
是的,可能真的非常需要一波大量的资金流来缓和疫情带来的打击吧,也是无奈之举。所以我觉得,作为一次 25 周年的纪念项目,100 件是真的有点多了;但作为 Raf 想要传达的 Archive 文化意识的载体,100 件又远远少了。
Brain
不过对于推动品牌商业价值来看,100 件正好,噱头十足。
Dika
我也只能这么理解了,噱头..
Suga
如果设计上不加以创造性改动的话,我更想看到 100 件更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复刻。
Dika
所以你觉得现在这些代表性不太足够?
Suga
是的。我本来期望看到更多一些 Raf 全面商业化之前的作品,结果好像很少。就连复刻的 18 年单品都没有很让人能够感觉到有重回当时秀场崇高感的体验。
NOWRE
在各位看来时装设计师的单品复刻会最终成势吗,而复刻对 Archive 文化层面会形成怎样的影响?
Suga
有很多品牌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保存并推广自己的经典系列:比如 GUCCI、COMME des GARÇONS、Stone Island 等就设立了了品牌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尤其是 GUCCI 和 Stone island 在往期设计师离职后依然能够尊敬且重视他们的设计,这样的传承精神是非常宝贵的。
Suga
我觉得会有很多别的品牌会顺着这些势头推出符合自己品牌定位的经典回顾活动。就复刻而言,他们会参考 Raf 这次行为的后续影响做出决策。消费者也会对之后的动向抱有非常大的期待。
复刻等经典再现的实践从思想出发点上是为了让人们更多地去了解品牌的文化历程。通过把具体的单品呈现给公众的方式,或者将过去的艺术元素不断运用在现今的设计中,时装给人们展现了设计师们在回顾中不断引申和超越经典的过程。
而 Archive 文化更多地是从具体的 Archive 单品中升华。它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经验与理性的共同作用。当人们看到一件单品、一个季度,便想到了另一些事物(甚至不止是服装,可以是绘画、自然物、音乐等),他其实已经融入了 Archive 文化之中,站在了这个时装乃至物质文化的档案馆里。这就是 Archive 文化的一种存在形式之一,它所能实现的意义也远不止于此。
Dika
首先我觉得可以成为一种业内趋势或者现象的条件比较苛刻,毕竟并不是那么多的设计师品牌能拥有这样的条件。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推出的这些 Archive 都要先符合一定的商业利益,说白了就是需要有客人来买单支撑,这算是前提了,但这样的品牌现在有多少?现实情况可能并不多,成为趋势可能也仅存在于设计师品牌或者奢侈领域的那些头部单位了,毕竟整个时尚行业太大了。
对于文化层面的影响。我觉得就像 Brain 刚才所说的,品牌自身应该多推动自己的 Archive,介绍和解释,但除了真正复刻那些经典之作以外,其实途径也还有很多的吧,比如官方刊物、影像和线下活动项目等等,反而可以降低了解 Archive 的门槛,让更多人通过 Archive 来了解设计师和品牌之余,也能感受到 Archive 背后的真实意义。并不只把侧重点放在 二级市场 的活跃度。
Brain
是这样的,品牌自身要考虑到经营,考虑到新季度的发售,考虑到下一季的秀场,他们很难兼顾科普介绍品牌文化的工作,我们看到即便是在 25 周年纪念这样重要的日子,品牌也只是讲 Archive 单品作为流行性商品去推广和包装。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收藏家站出来,去完成品牌没有完成的工作,去通过 Archive 单品发散到 Archive 文化来让消费者在了解品牌之余,了解一个伟大的设计师的重要历史节点,从而了解到一件艺术作品的文化意义。
Dika
有收藏家愿意分享、整理那肯定是好事,但如果品牌自己都不亲自作出解释的话,那其实就不直接了,除非品牌就是想要保持一定距离。
Suga
作为我个人来说,一直以来都在坚持考量的是 Archive 文化对个体所带来的影响,它真实地影响了我们作为时装消费者的理念,我们从此不再局限于固定的选择程式,我们也不只渴望满足消费社会给我们安排的物质需求。我们不能就此放任自己沉溺在一个又一个高速更替的时尚范例中。Archive 文化就是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无论是选择单品,或是选择风格,还是选择审美),这也正是消费者的个性所诉求的。
我想表达的是很多人觉得 Archive 的兴盛太过商业。但实际上如果跳开买卖的市场,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文化推广实践实际上是积极且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
服装即为历史,以岁月写就的编年册中,一行文字、一段影像、一组照片,皆以记录的形式封存着人们对于逝去年代的依恋,而一件 Archive 单品也同样承载了这份情感。它是对所属年代审美、风格的一大真诚映照,以服装为体,隐射其当下。今日,人们对 Archive 的谈论日益高涨,在消费主义的变相胁迫下,它似乎无形之间变为了一串数字、一类符号,它的意义和价值往往源于私人情感的表达,个体记忆的填补,这理应成为人们追寻它的理由,而并非冰冷的数位金额。
这一篇万字长文的探讨,仅为 Archive 文化的冰山一角,它就像一部厚重的衣物史书,需要你沉下心来静静地翻阅。而此番邀请到的 NINON 团队,及其在内的文化推广者们,正在努力耕耘着这片沃土于国内的良性生长。恰如时间会给予 Archive 以沉淀的价值一样,它也会不断帮助人们更为理性、客观的认知到 Archive 文化的魅力。
至少,我们会这样坚持下去。
WRITER Xue
热门内容
闯入斯凯奇的「英雄世界」,重温旧时港式情怀
LVC 神还原美国 1975 年的赛车场景
如何在过去与未来、传统与变革中创造出新的浪潮?
商务合作:info@now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