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可做飞地,打造“国际数字专区”:李德豪博士访谈 |香江起势录
他是一位在内地创业的香港科创标志人物,在信息容灾领域有着深厚背景和独特见解。
他1997年博士毕业在香港雷射电脑负责香港医管局的容灾方案,2008年创立BizCONLINE Limited,这是一家专注于建立异地容灾中心的科技公司,拿过很多全球大奖,全球最大客户是Tesco sourcing (乐购),香港因此成为全球的容灾中心和大数据工作站。
在他看来,当时的香港“有种子、没土壤”,创业之路并不顺利,大公司、政府更愿选择历史悠久的外国品牌,创新公司的科技产品很难找到市场,于是他将目光转向内地。
2012年底,他抓住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政府与香港科技园联合建设南海粤港科技产业升级试验区的机会,带着他的BizConline灾难恢复装置,入驻南海瀚天科技城。
2013年,他凭借研发的“全国第一个自动演练云端容灾中心”项目和三项世界级技术专利,获得南海“蓝海人才计划”最高级别A级的300万元人民币创业启动资金,并成立佛山市云端容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政府合作在狮山搭建了全国第一个云端容灾中心——广东省数字证书认证中心(GDCA)容灾中心。
他有着坚韧不拔的精神,敢于尝试,勇于创新,具有把握市场与时机的敏锐商业眼光。他在内地市场的开拓与成功,也是他对内地市场的深刻理解和良好人脉的折射。
本期『香江起势录』访谈录,元界(ID:Metabod)对话云端容灾创始人、广东省数字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香港科协促进会副会长李德豪博士。
喜欢踩界
成为在内地创业的香港科创圈标志人物
元界:你是香港人,即是香港科协促进会副会长,同时是广东省数字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这一研究院的成立与你有着怎样的机缘?
李德豪: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需要联合力量去推动国家的数字经济,所以2019年我发起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联盟,后来在活动中认识多位领导,发现内地要有效推进数字经济,必要有载体,因此便成为他们成立的广东省数字产业研究院的创始执行院长。
元界:你是怎么来到大陆创业的,这中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李德豪:从学生时代,我只对数学感兴趣,1997年香港大学电气工程专业博士毕业,我发现踩界是最大空间,乐于做了一些别人没做过的事情。2012年我开始往内地闯,以云端容灾项目,做了香港第一个佛山南海A级人才,获得深创赛第一名,2015年注册成立深圳前海云端容灾公司,成为前海的香港企业范例,也因此成为香港创新科技企业家前往内地发展的标志人物。
云端容灾,是全球第一个云端灾备服务外包平台,领导全球容灾服务每天演练新标准,2011年成立“首选香港创新科技”,积极为业界服务,2018年开始倡议数据隐形交易,2019年推动开放式智慧灯柱,2021年在中国通讯标准协会成功立项了智杆热插模块和智杆命名标准(包含北斗网格码)项目,后来推动以北斗码为核心的数据交易平台,影响全国的大数据发展。
我现在是广东省数字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也算是创始会长之一,同时兼任香港科技协进会副会长和广东省数据交易中心专家及多间公司的董事、首席科学家,拥有30多个发明专利,从备份容灾、自动演练、数据挖掘、数据差异分析,及至北斗网格码带来的数据隐形交易平台和元宇宙等数字科技生态,形成多个前瞻性的远景。
元界:7月上旬在乌鲁木齐举办的“丝绸之路生态与资源可持续发展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你是学术委员会成员。
李德豪:对。因为多年来不断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对这一论坛有特别了解,也是香港科学家在內地创业的代表,因此今年的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就邀请我成为学术委员会成员。
深港大胆破局
必是国家之福
元界:香港提出打造国际科创枢纽是一个脱胎换骨的开始。香港的科技创新也为人津津乐道。你如何看待深港、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补发展及相互影响?
李德豪:香港的愿景已经汇入国家战略,近日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发展规划出来,清晰要求深港合作发展世界顶级科技。
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会,香港的科技人才在国际视野、潮流触觉、信息的敏感度、对新事物的反应和新科技的掌握等方面都具有没有边界和限制的创新思维,这是我之前说过的香港科技人才的特点。
在全球创科大赛中,香港累获殊荣,可以想象我们中国人是充满创意和科研力量的,依香港700万人口来算,是全国二百分之一,通过河套把内地创科的框框打破,为世界人才打造加速成名的舞台,同时也会对启动内地新生代的创新觉醒产生积极影响,国家的科技创意就会进入新时代。
香港有很多顶级技术,像无泄漏密封圈、空心光纤、C2Itech类器官服务平台等项目,都是政府或科学园推荐世界领先的技术,但要把技术融入生产,还需要一个投资期,这方面需要有远见的领导,在河套中针对式推进。
香港科创能否实现,也有赖于河套的发展,同时也要明白科创是没有先例的,现有法制框架不一定能支持,国家要管好十四亿人,但在创科世界要有空间。我曾在香港推动“创科城寨”的沙盒,让创新概念有空间实现,有了业态再来定法规,这才会吸引全球人才来香港。河套也一样。
只要能打破框框,深港合作必是全国未来领先世界科技的关键,若河套的领导可以大胆跟香港来破局,打造全球先行先试的舞台,必是国家之福。
元界:香港的生活、工作成本较高,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李德豪:关于香港的生活、工作成本问题,确实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香港政府也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创业者这方面的压力。例如,为吸引更多的创新和科技人才,政府推出一系列的人才引进计划,包括优才计划、住房优惠和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等。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创新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鼓励创新和企业的发展。
香港可做飞地
打造“国际数字专区”
元界:大湾区城市间融通以来,您对两地创业、工作都比较熟悉,现在是否还有不尽融通的地方?
李德豪:自2015年拿了深创赛冠军后,我便致力把容灾技术发展成大数据的项目,当中的数据隐形交易平台(香港医院管理局大数据平台的延伸),更是每家企业以数据为商业开源的新方向,但在数据跨境上,遇上很大障碍,若数据不能跨境,就会造成数据断层,不能提供延续、全面数据的路线方案,更严重的会带来误判。我长期协助香港大学数学系的学生配对内地做科研,但总要求学生过关才能启动项目,对两地产学研合作带来极多不便。
国家当然有国家的考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怎样控制数据流通面是一个关键措施,让香港既可以发挥国际领先的技术,又可以应用到我国产业优势的层面上,研发世界领先的科技,一举两得。
元界:有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提出:支持在深圳园区建设国际数据专用通道,探索建设国际通信出入口局等国际信息通信设施。在国家数据跨境传输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研究建设固网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绿色通道,探索形成既能便利数据流动又能保障安全的机制。
李德豪:这是一个很好的安排。一个没有试过四川菜的人,一定不会明白四川菜的吸引力。同样的,一个没有四川菜数据的机器人,算法多厉害,也不会算出四川菜是什么。
要解决地方数据断层,而又能保持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优势,更重要是保护国家数据安全,一个可收可放的数据自贸港及数据隐形交易平台,是河套发展不能或缺的部署。数据自贸港为两地数据仓库,让两地数据可同时储存,只有限定身份人士可使用、操作,让两地合作更畅顺。
数据隐形交易,我推动多年,就是以需求带动供应、可用不可见的数据交易平台,让数据自由交易,通过加密下的深度学习,以成果推动科研更新迭代。
长远来说,特别针对国家东数西算的发展,香港的数据中心需求和绿色能源发展绝对跟不上,若可像澳门横琴圈地一样,把内地圈出一个数据用地,作为香港飞地,打造“国际数字专区”,一方面建立香港与大陆数据共存的空间,建立容许两地交易的数据可用不可见的数据交易平台,一方面让国际数据可自由出入,不受国家监管控制。
这样以内地电费作为算力发展之用,未来更可让国际使用绿色能源转化的算力,让全球数据汇集,将会是我国数据发展关键突破。
找出唯一性
香港有机会成为Web3.0之都
元界:你如何评价Web3.0新政及背后港府发展科技创新的努力、决心?
李德豪:Web3.0在世界各地,在发展科技的同时,都以隐私来圈钱,炒泡沫,更甚的是出现不同的庞氏骗局。在国家禁止炒卖虚拟货币的优势下,虽然投资人都选择新加坡作为亚洲虚拟货币中心,香港的Web3.0反而成为真实的基建科研的平台,为真正科技去发展。
当然,香港要把握内地的市场,不能跟世界主流去发展Web3.0炒卖或金融泡沫的圈钱玩意,相反应该依国家需要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Web3.0生态和核心技术,未来发展才会有更大优势。
元界:你提出要做香港的“超级合伙人”。请介绍一下Web3.0新政为大陆企业、城市提供了哪些潜在的发展机会?
李德豪:Web3.0是区块链的时代,香港更是虚拟货币交易中心。我提出的“超级合伙人”概念,Web3.0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很多内地的专家、投资人也找我问路香港Web3.0的发展机会,可如何合作推动他们公司的未来发展。
Web3.0新政对大陆企业、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多个潜在的机会。首先,利用香港的优势,可以赋能内地产业数字化,在数据跨境发展潜力更大,鼓励高校教授或科研中心与地方龙头产业与香港大学合作成立研究中心,同时获得地方政府的研发资金支持。这样的合作模式能够帮助内地企业提升科技水平,推动产业升级。
其次,Web3.0的发展为创业者提供了多个机会。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可以提供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咨询、安全审计、智能合约编写等服务;同时,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发展也带来新的机遇,通过智能合约实现去中心化的借贷、交易、稳定币发行等金融功能。
此外,数据隐私和安全也是一个重要的领域。Web3.0注重用户数据的隐私和所有权,创业者可以提供数据加密、身份验证、去中心化存储等解决方案,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加密货币和数字资产也是Web3.0时代的热点,包括比特币、以太坊及其代币、非同质化代币(NFT)等。同时,去中心化社交媒体也是一个潜力无限的领域,鼓励开发去中心化的社交媒体平台,实现用户对于个人数据和内容的控制和所有权。
元界:未来香港有机会成为Web3.0之都吗?
李德豪:基于中国特色和文化,未来香港确实有可能成为Web3.0之都。中国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和数字经济规模,并且在数字化和科技创新方面具有很强的发展势头。同时,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拥有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和成熟的金融市场,这些因素都为香港成为Web3.0之都提供了有利条件。
元界:这取决于什么?
李德豪:要成为Web3.0之都,香港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在政策支持和引导方面,香港需要制定有利于Web3.0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针对国家优势,为Web3.0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例如,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Web3.0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针对内地产业鼓励行业标准,同时提供适当的监管和法律保障。
在人才储备和培养方面,香港需要拥有大量的Web3.0技术人才和业务人才,这些人才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知识。香港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和培训,吸引更多的Web3.0人才到香港发展,更可由高校跟内地合作培育顶尖人才。
在产业发展与创新方面,香港需要积极推动Web3.0产业的发展和创新,鼓励企业进行Web3.0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同时,香港还可以通过与内地以及国际其他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Web3.0产业的发展。
元界:要避免出现什么情形?
李德豪:首先香港需要保持政策稳定和透明,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稳定的预期和可预测的投资环境。要突出背靠祖国的庞大市场和产业的Web3.0发展框架,在国际打压下,找出香港的唯一性。
其次香港需要避免监管过度和限制,保持适当的监管环境,鼓励创新和技术的发展。
元界:你有什么建议?
李德豪:如果说有建议,我认为全球市场虽然庞大,但香港竞争优势在于连接内地和国际,协助走出去、引进来,所以一些为国际所关注的投机性的金融应用,不是我们应当鼓励的。相反,在产业对接和提升竞争力的实用研究,融合内地及国际的接轨技术,比如大数据科研的核心科技,香港可以扮演关键角色,要有担当地负起领导中国特色Web3.0发展的态度,这是第一。
第二,香港可以出台更加具体的政策和计划,鼓励企业和投资者参与Web3.0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第三,加强人才储备和培养。香港可以加强与内地和国际其它地区的合作,共同推动Web3.0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吸引更多的Web3.0人才到香港发展。
第四,推动产业发展与创新。香港可以鼓励企业加大Web3.0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Web3.0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Web3.0产业集群。
围绕科技领域最新动态和趋势
可做内地与香港间的科技交流
元界:香港科协可在哪些方面与内地展开合作?有着怎样的合作机制?哪类活动?有什么讲究?
李德豪:数十年来,香港科协跟中国科协保持紧密沟通,跟全国各地科协,一直在对接人才、项目、考察、会议交流及合作。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跟内地合作都是基于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地方有需要,我们都会积极配合安排。比如疫情期间的线上会议,及至开放后,各地科协也来香港拜访交流,相讨合作的机遇,同时,中国科协所举办的国际会议,我都会全力支持和配合,像刚才说到的世界青年科学家论坛,我就是学术委员会成员。
对于开展活动,一般可以组织一些与科技发展相关的活动,例如学术会议、研讨会、科技成果展示活动等。活动应当围绕科技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展开,以便于促进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元界:香港的大学与内地省市可以有怎样的合作?
李德豪:香港的大学与内地的合作,可以参考以下方面:
学术交流。内地大学可以派遣教职员工和学生到香港的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反之亦然。这种交流可以帮助双方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学术体系、研究方法和教学理念。
联合研究。香港的大学和内地的大学可以联合进行一些科研项目,例如河南农业方面的研究,这样可以共享资源、技术和研究成果,提高科研水平。
合作办学。两所大学可以考虑合作办学,开设一些联合学位课程或者交换生项目,这样可以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最近香港大学校长就在研究成立港大分校。
科技成果转化。如果河南有好的科技成果,香港的大学可以帮助其进行转化和推广,反之亦然。
学生实习。学生可以在香港大学或河南的大学进行实习,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工作能力。
总括而言,具体的合作方式和内容需要两地大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商定。
元界:为香港的未来写一句寄语。
李德豪:相信香港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持续发挥其独特优势,以创新为动力,连接世界,传承华夏五千年文化,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愿香港科研人才辈出,成果丰硕,推动科学与技术的繁荣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撰 文 | 王俞现(元界主理人、共生元数科创始人,中移联元宇宙产业委副秘书长、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高级专家,著《权力、资本与商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