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荣光|纪念蔡元培先生诞辰150周年
编者按
2018年1月11日,是蔡元培先生诞辰150周年的纪念日。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联合北京大学蔡元培研究会和北京出版集团,举办纪念蔡元培先生诞辰150周年的活动,选其部分讲稿文章集为《大学教育》一册,缅怀敬爱的老校长。2018年,北京大学也将迎来120周年校庆,今天,让我们借此机会,重温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回顾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时代。
2018年1月11日清晨,
蔡元培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
北大师生向敬爱的老校长的雕塑敬献了鲜花。
蔡元培
“北大是谁?北大是什么人?一代一代的北大人认同,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开创地。”刘震云在北大演讲时,说出的这番话不禁令人作怀古想。当年北大出现许多先驱者,从精神上、文化上乃至格局上,深刻影响和引领时代发展。而北大之所以能成为北大,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蔡元培。
五四刊物
一百多年前,蔡元培先生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先生奠定了中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中国的教育、文化、科学事业作出极大贡献。先生在北大履职期间,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核心理念,对北大进行了成效卓著的改革,使之成为以“学术自由”而著称的现代大学。北京大学因此学术繁荣,人才辈出,影响及于全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五四运动”的策源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基地。
未名湖畔丛树幽林间,蔡元培塑像矗立于此,谦和地独守一片净土,坚毅的眼神望着远方。塑像前总是摆满了敬献的鲜花,永远有人缅怀这位北大的老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思想在百年后依然熠熠闪光,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先生独特的思想和高尚品格,回忆蔡校长对北大的特殊贡献和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蔡元培先生语录
▼▼▼▼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
诸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诸君不惟思所以感己,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
所谓大学者,非仅为多数学生按时授课,造成一毕业生资格而已也,实以是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研究也者,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徒保存国粹,而必以科学方法,揭国粹之真相。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各国大学,哲学之唯心论与唯物论,文学、美术之理想派与写实派,计学之干涉论与放任论,伦理学之动机论与功利论,宇宙论之乐天观与厌世观,常樊然并峙于其中,此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
▼▼▼▼
北京大学关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哲学在我国古书本名为道学。今日哲学者,希腊语斐罗梭斐之译文。其原义为爱智。故哲学家不忌怀疑而忌武断,不妨有所不知,而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愿以孔子之言,与哲学系诸同学共勉之。
——《北京大学民国十四年哲学系级友会纪念刊题词》
▼▼▼▼
“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是中国古人的座右铭,也就是从前学生界的座右铭。从前的好学生,于自己以外,大半是一概不管,纯守一种独善其身的主义。五四运动而后,自己与社会发生了交涉,同学彼此间也常须互助,知道单是自己好,单是自己有学问有思想不行,如想做事真要成功,目的真要达到,非将学问思想推及于自己以外的人不可。
学生对于社会,已经处于指导的地位。故自己的行为,必应好生管理。有些学生不喜教职员管理,自己却一意放纵,做出种种坏行。我意不要人家管理,能够自治,是好的。不要管理,自便放纵,是不好的。管理规则、教室规则等,可以不要,但要能够自守秩序。总要办到不要规则而其收效仍如有规则时或且过之才好,平民主义不是不守秩序,罗素是主张自由最力的人,也说自由与秩序并不相妨。我意最好由学生自定规则,自己遵守。
——《对于学生的希望》
▼▼▼▼
北京大学原校址红楼
大学以思想自由为原则。在中古时代,大学教科受教会干涉,教员不得以违禁书籍授学生。近代思想自由之公例,既被公认,能完全实现之者,厥惟大学。大学教员所发表之思想,不但不受任何宗教或政党之拘束,亦不受任何著名学者之牵掣。苟其确有所见,而言之成理,则虽在一校中,两相反对之学说,不妨同时并行,而一任学生之比较而选择,此大学之所以为大也。
——《大学教育》
▼▼▼▼
《自写年谱》手迹
分工之理,在以己之所长,补人之所短,而人之所长,亦还以补我之所短。故人类分子,决不当尽归于同化,而贵在各能发达其特性。吾国学生游学他国者,不患其科学程度之不若人,患其模仿太过而消亡其特性。所谓特性,即地理、历史、家庭、社会所影响于人之性质者是也。学者言进化最高级为各具我性,次则各具个性。能保我性,则所得于外国之思想、言论、学术,吸收而消化之,尽为“我”之一部,而不为其所同化。否则留德者为国内增加几辈德人,留法者、留英者,为国内增加几辈英人、法人。夫世界上能增加此几辈有学问、有德行之德人、英人、法人,宁不甚善?无如失其我性为可惜也。
——《在清华学校高等科演说词》
▼▼▼▼
“以美育代宗教”演说的手迹
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人生不外乎意志,人与人互相关系,莫大乎行为,故教育之目的,在使人人有适当之行为,即以德育为中心是也。顾欲求行为之适当,必有两方面之准备:一方面,计较利害,考察因果,以冷静之头脑判定之;凡保身卫国之德,属于此类,赖智育之助者也。又一方面,不顾祸福,不计生死,以热烈之感情奔赴之。凡与人同乐、舍己为群之德,属于此类,赖美育之助者也。所以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
——《美育》
从1898到2018,北京大学走过了120个春秋。在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到来之际,我们回望蔡元培先生的身影,想起那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想起北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精神的发端,我们更能真实而强烈地感受到,其一生追求真理,崇尚自由,诠释了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
蔡元培先生看上去沉静如水,却站立在时代潮头,任由风云激荡,他曾发出照亮民族未来的光芒,是多么耀眼,多么明亮。
来源:北京大学蔡元培研究会、校史馆
编辑:蔡磊砢、张铭益
图片:校史馆、黎潇逸
制图:夏子然
排版:陈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