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马会来了!这些国际和国内的著名学者都会来!
由北京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将于2018年5月5日召开。此次大会恰逢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汇聚了世界各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著名学者,是全球范围内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一次国际级盛会。官微将陆续推出世马大会的嘉宾介绍,以下是首期推出的学者简介,以飨读者。
大会主要与会学者资料兹列如下
(第一期)
国外学者
埃及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家,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曾担任开罗经济发展组织研究部首脑,是当代研究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理论负有盛名的学者,“依附论”的主要提出者。阿明的主要著作有《世界规模的积累:不平等理论批判》、《不平等的发展:论外围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的危机》、《欧洲中心论批判》、《全球化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一体化的挑战》等。
于1961获剑桥大学地理学博士学位,纽约城市大学研究生中心人类学和地理学的杰出教授,在当代西方地理学家中以思想见长,影响极大,在社会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均有杰出声誉。哈维着力于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经济与城市地理、城市社会弊病的关联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持有一种执着的忠诚。其主要著作有《社会公正与城市》、《资本的限度》、《资本的城市化》、《意识与城市经验》、《资本的空间》等。
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教授、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副主席。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苏联问题以及中国经济等。代表性著作有《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当代资本主义及其危机:21世纪的积累社会结构理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沉浮》等。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编委,是继麦克莱伦之后英国第二代“马克思学”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卡尔·马克思:文本与方法》、《马克思的社会理论》、《马克思与恩格斯:学术思想关系》、《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的生活及思想》、《政治性写作:后现代视野中的马克思形象》等。
英国肯特大学哲学荣休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哲学访问教授。《激进哲学》和《马克思与哲学社会》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与哲学评论》的创始人兼主编。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哲学、伦理学、知识理论、形而上学和逻辑学等。代表性著作有《马克思与异化》、《马克思主义与人性》、《黑格尔、马克思与辩证法》等。
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理论家、左翼社会思想评论家,莫斯科大学教授,前苏共二十八大中央委员,“争取民主和社会主义学者”国际协会主席,《抉择》杂志主编,领导了一系列左翼政治运动,是当代俄罗斯著名的左翼运动组织者和召集人,俄罗斯新马克思主义流派(又称“后苏联批判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奠基者和核心代表人物。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会经济研究和经济哲学、全球化转型进程、俄罗斯经济发展模式、俄罗斯和其他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等。代表作有《过渡时期经济学》、《21 世纪社会主义》、《社会经济转型理论》、《斯大林与苏联解体》、《全球化资本》、《俄罗斯经济创新发展的经济与体制条件》、《俄罗斯后苏联马克思主义:回应 21 世纪的召唤》、《俄罗斯经济转型》、《社会主义的复兴》、《俄罗斯策略:知识社会还是新的中世纪》、《资本的极限:方法论和本体论》、《关于苏联的十个神话》等。
日本一桥大学教授,MEGA2国际编委,东京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委员长。主要著作有《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研究》、《社会主义与现代世界》等。
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历史学、政治学、比较文学杰出教授。他的作品被翻译为十种语言畅销海外,其中《东风: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一书被英国《金融时报》评为2012年度最佳书籍之一。沃林教授经常在美国《新共和》杂志、《国家》杂志、《异议》杂志发表学术和政治类文章。代表作有《海德格尔的弟子:阿伦特、勒维特、约纳斯和马尔库塞》、《非理性的诱惑:从尼采到后现代知识分子》、《东风:法国知识分子与20世纪60年代的遗产》、《存在的政治:海德格尔的政治思想》等。
现为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哲学系教授,厦门大学客座教授,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访问教授。美国哲学协会(APA)、激进哲学协会(RPA)、北美社会哲学协会(NASSP)、国际法哲学和社会哲学协会(IAPLASP)等协会会员。代表作有《马克思主义、道德与社会正义》,该著作曾被翻译成汉语、土耳其语、斯洛伐克语出版发表。此外,他还在《哲学与公共事务》、《加拿大哲学杂志》、《社会哲学杂志》、《激进哲学》等知名期刊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并参与编写了《罗尔斯辞典》。
斯坦福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前系主任,斯坦福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名誉主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斯坦福中心国际与比较区域研究部名誉主任、高级研究员,著名中国问题专家。代表作有《产权视角下的国家社会主义转型》、《中国的所有权与经济改革》、《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中国的管理革命》、《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
原国际马克思大会协调人,法国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巴黎第十大学马克思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代表作有《当代马克思辞典》、《总体理论》等,代表论文有《资本,批判理论?》、《统治阶级的概念,从民族国家到世界国家》、《我们能不能从资本主义中解放出来?》 等。
社会科学院院士,现任剑桥伊马纽学院名誉研究员,曾任伯明翰大学社会学教授。他写作了大量关于USSR和国家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阶级和阶层的文章。最近的著作集中于研究国家社会主义,全球化和民间社会的转变,英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政治精英,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失业问题和欧洲联盟的扩大。最近的出版物有《改变区域联盟,中国和西方》、《全球视野下的欧亚问题》、《精英身份的国家社会主义的转变》、《反思“颜色革命”》。
哲学教授,“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首席专家,主要研究的领域为马克思的资本学说。他多次参与马克思主义相关文献大的编纂工作。在书籍、报纸等相关刊物上出版近450余篇文章。
曼荷莲学院经济学教授。代表论文有《马克思理论的宏观货币解释与对‘新解释’的同情批判》、《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理论》等。
法哲学博士,1972年至1991年间,担任意大利共产党中央委员,曾担任巴里大学政治学说史课程主席。之后,他把研究方向转向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2000年至2017年间担任意大利百科全书研究所理事会成员,主持了安东尼奥·葛兰西著作全国版科学委员会。主要著作有Politica e filosofia in Bertrando Spaventa,Lukàcs o Korsch?,Marxismo e analisi sociale等。
美国知名的哲学家,北京大学著名的人文讲座教授、杰出访问教授,迈克纳尔迪学院特聘教授,杜肯大学终身教授。研究领域主要是西方现当代欧洲大陆哲学和马克思哲学。代表作有《黑格尔:之前和之后——黑格尔历史思想导论》、《马克思主义之后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哈贝马斯的重建》、《在康德的唤醒下:20世纪西方哲学》和新作《非理性主义:卢卡奇与马克思主义理性观》等。
国内学者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社政司司长,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现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审议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马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理论经济学组召集人、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会长、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马克思经济思想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等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会长,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副会长。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 为发展高等教育做出突出贡献"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2009年受聘一级教授,中国和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和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顾问,《理论探讨》、《理论参考》、《新视野》、《天津市委党校学报》、《社会科学研究》等期刊顾问或编委。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1952年起在北大工作,主讲“马列主义基础”,同时跟苏联专家读副博士。专家中途撤走后,接管其指导的研究生,担任辅导员。1960年至1966年为北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64年参加受到毛主席接见的全国政治课工作会议后,协助党委建立北大公共政治理论课教研室,兼副主任。参著30余部,论文200多篇。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共第十三、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等职。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党史党建学科规划组(学科评审组)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以及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等方面的研究。
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学科评议组副组长、全国高教自考“两课”专家组组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名誉理事等。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市和全国优秀教师。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党委书记、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主要著作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简论》、《唯物史观的核心与当代现实——论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新技术革命与唯物史观的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主编五卷本《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等问题。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统战部专家咨询组成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名誉会长。长期从事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专著和主编的著作有《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统战学说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强国之路——邓小平改革思想研究》、《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研究》、《中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研究》、《社会主义理论纵横》等。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大国际关系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北京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东欧中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共产主义史学会副会长。曾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讲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先后撰写和主编著作10部,主要著作有《书屋论政——苏联模式政治体制及其变易》等,发表学术论文约100篇,其中有多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研究方向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政治学、社会主义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等。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召集人,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理事,北京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和企业文化建设协会常务理事,《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和《高校党建和思想教育》等杂志编委。研究方向主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中国人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主持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10个,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0多次,出版专著和译著3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多部教材被国家重点教材或教育部重点教材。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曾任《高校理论战线》总编辑,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文学教材编写课题组主要成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有《认识的反思》、《反腐败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的唯心主义》、《恩格斯晚年书信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及其当代启示》、《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的统一》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及苏联、俄罗斯哲学研究与教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客座研究员,中国苏俄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苏俄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俄罗斯《自由思想——21世纪》杂志外籍编委。
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开大学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南开大学统计制度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首席专家,政治经济学编写组副组长,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等。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列宁思想研究会会长,全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副会长,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发表论文200余篇,主要成果凝聚为两套系列性专著:“改革学五部曲”和“中国学五部曲”。曾获第二届吴玉章奖金。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会长,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国家出版基金评委、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评委。出版专著多部,在《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等报刊上发表论文近200篇。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政治学会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专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评审委员会国际问题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政治组成员,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共党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顾问,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顾问等。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民主政治、国际战略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人大代表。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系统研究会、中国高等财经院校政治经济学研究会和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兼任俄罗斯彼得堡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黑龙江大学等兼职教授和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理论、文化经济学、消费经济学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委员,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列经济学说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首都经济学家论坛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理论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经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首都经济学家论坛主席。出版学术著作30 部,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获学术成果奖3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18项,一等奖3项。《新华文摘》、《人民大学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50余篇。主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优秀教材。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中国人学学会会长,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社会发展理论、全球化理论等。主要著作有《现代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现代化进程的矛盾与探求》、《发展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等。译著《文明与社会理论》、《权力社会学》等。研究成果曾先后获北京市第四届、第六届、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原中共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研究》、《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历史转折时期的沉思》、《中国改革全书》等。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理论、社会发展理论、社会改革理论等。
中共中央党校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央党校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教研部主任,兼任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哲学学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中央组织部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人学、政治哲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军队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优质大课奖、教学方法奖等近20项。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类津贴、军队育才奖金奖。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主编。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等多项职务。研究方向为近现代欧美哲学、西方历史哲学等。
原国防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理论界)人才,国家“万人计划”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15 年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主任, 2017年任陆军指挥学院政委。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军事文化与军队文化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兼任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理事、北京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课题组主要成员、《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课题组主要成员。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十八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
来源: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摄影:曾亮、任翔、谢昊、陈矿
责编:园中葵
排版:单文佳、筱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