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百廿秘籍|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古籍珍善本舉要

值得珍藏的 北京大学 2020-02-08

编者按


百廿北大,书香流年。1898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立,这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在近两个甲子的岁月里,她已发展成为资源丰富、现代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研究型图书馆。多少大师在这里读书思索,无数学子在这里徜徉书海,她见证了名师的学术辉煌,传承着北大的学术命脉,已成为北大人心中的知识圣殿。


古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最重要的馆藏之一,总量达150万册,其中善本古籍约20余万册,列全国高校之首,在全国也位居第三。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古籍收藏具有规模宏大、种类齐全、特藏丰富、珍品众多的特点。在其所藏300余种宋、元刻本中,有12种极为珍贵。它们纸墨精雅,刻印俱佳,经历代名家收藏。其中不乏初刻本、各传本之祖本,还有天壤间仅存之孤帙,均具有极高的古籍文物价值。


为体现原貌,古籍善本皆为繁体,敬请关注。






 周禮十二卷(漢)鄭玄注(唐)陸德明釋文 宋刻本



框高十八·五釐米,寬十二·五釐米。每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字,小字雙行二十七字,細黑口,雙黑魚尾,四周雙邊。


此本周礼前有“周禮篇名”及《周禮圖》一卷。各卷卷末有本卷經、注、音義字數。正文內容包括經文、鄭注、釋文、重言、重意。釋文中被釋之字以墨圍標出,重言、重意以墨蓋白文標出。版心下偶有刻工名:蔡辛、陳千、千刁。雖然在書名上没有以纂圖、重言、重意等作為標榜,但它的正文前有圖一卷,文中加入了重言、重意的內容,與《纂圖互注周禮京本點校附音重言重意互注周禮》版本風格一致,皆為南宋建陽地區書坊刊書的風格,其目的亦供士子學習應試之用。從此本筐、玄、徵、慎、敦等字缺筆避諱情況看,其刊刻時間當在光宗紹熙之後


此本鈐“緯蕭草堂藏書記”、“汪喜荀印”等印。





春秋傳三十卷(宋)胡安國撰

宋乾道四年刻慶元五年黃汝嘉重修本



框高二十一釐米,寬十四·六釐米。每半葉十行,行二十字,細黑口,左右雙邊。


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此本《春秋傳》是現存此書宋刻本中惟一有明確刻書年款的版本亦為海內僅存之孤本。此本《春秋傳》卷前有胡安國“春秋傳序”“論名諱剳子”,紹興六年“進表”及“述綱領”“明類例”“謹始例”“敘傳授”各篇,並經文、傳文各篇字數。卷十、二十三、二十五、二十八末镌有“曾孫修職郎隆興府司户參軍絳校勘;從政郎充隆興府府學教授黃汝嘉校勘”二行。卷三十未有慶元五年莆田黃汝嘉跋,云:“乾道四年,忠肅劉公出鎮豫章,锓木郡齋,以惠後學。歲久磨滅,讀者病之。汝嘉備員分教,輒請歸於學官,命工刊修。會公之曾孫絳庀職民曹,因以家傳舊稿,重加是正,始為善本。”由此可知,此本《春秋傅》刻成於乾道四年,由忠肅劉公刻梓郡齋。


本書曾經明末毛氏汲古閣、清初季振宜收藏,後歸李盛鐸。藏印有“閩缶齋林誌尚默家藏”等。





監本纂圖重言重意互注論語二卷

(魏)何晏集解 宋劉氏天香書院刻本 楊守敬袁克文跋



框高二十·五釐米,寬十三·一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小字雙行二十四字,細黑口,四周雙邊。


此本卷前有魏何晏《論語序》並“魯國城里之圖”一葉。卷二卷端及卷一尾題為“監本纂圖重言重意互注點校論語”多出“點校”二字。何晏序後有牌記“劉氏天香書院之記”。玄、桓、完、樹、徵、慎等字缺筆避諱。劉氏天香書院没有其他刻書流傳,難知其詳,但從此書内容、版刻風格看,此本當為南宋福建地區的刻本紙墨精雅,刻印俱佳,為閩本之上乘


此本為楊守敬從日本訪得之本,書末有楊守敬長跋,《日本訪書志》收入,文字略有差異。


楊氏以此本與今存他本相校,異同甚多。又有袁克文跋,亦稱“此本雖一時帖括之書,而猶存古注之舊,矧為中土從未見於著錄之本”。


鈐有“星吾海外訪得祕笈”、“周暹”、“木齋審定善本”、“李盛鐸印”等印記。





 漢書一百卷(漢)班固撰(唐)顏師古集注

宋慶元元年劉元起刊本



框高十九·三釐米,寬十三·一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八至十九字不等,小字雙行二十四字,細黑口,四周雙邊。


此本為一百卷全本,以宋祁校本為主,在此基礎上又參校了另外十四家善本。追其淵源,此刊本與現存刊刻時間較早、質量較好的“景祐本”當是一脉相承。該本每篇正文句下附有顏師古注,注後是宋祁的校語。此外,該刊本還將一些很有價值的名儒辯論附於宋祁校語之後,對研究《漢書》及西漢歷史很有價值


此本鈐有“濮陽李廷相雙檜堂書畫印”。





 桯史十五卷(宋)岳珂撰

宋刻元明遞修公文紙印本(有抄配)



框高二十·八釐米,寬十五·七釐米。每半葉九行,行十七字,白口,左右雙邊。補版多為黑口。紙背為成化年間丁糧供狀。


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十一著錄此書,云:“桯史十五卷,岳珂撰。桯史者,猶言柱記也。”元代此書似無刻本,故至明成化間舊本已稱難得。明成化十一年建安江泝任職廣東,刊刻《桯史》,今成化刻本有江泝跋云:“舊版刻於浙之嘉興,脫落既多,讀輒中廢,訪求每恨未見其全者。”江泝訪得雲間陳璧文東批點之本,刊刻行世。江泝刻本今中國國家圖書館有藏,雖行款與宋刻本不同,且加入批語,但其語涉宋帝等空格處均與宋本合,當據宋本出。其後,明嘉靖四年桐溪錢如京又據江泝刻本重刊《桯史》加入附錄一卷。後又有毛晉刻《津逮祕書》本等諸本,綜其源頭,均可追溯至宋本。可知此宋本為今傳各本之祖本





  孟東野詩集十卷(唐)孟郊撰

宋刻本 黃丕烈、傅增湘跋



框高十六釐米,寬十一釐米。每半葉十一行,行十六字,白口,左右双邊。


前後無序跋,有《孟東野詩集》目錄,共為十卷。卷一為樂府上,卷二為樂府下、感興上,卷三為感興下、詠懷上,卷四為詠懷下、遊適上,卷五為遊適下、居處,卷六為行役、紀贈,卷七為懷寄、酬答、送別上,卷八為送別下,卷九為詠物、雜題,卷十為哀傷、聯句、讚、書。


此書卷未有“泰興季振宜滄韋氏珍藏”題識。鈐“季振宜印”“安岐之印”“黃丕烈印”“汪士鐘印”“楊紹和鑒定”“李盛鐸印”“李滂”等印。





  攻媿先生文集一百二十卷目錄五卷

(宋)樓鑰撰 宋樓氏家刻本



框高二十二·三釐米,寬十五·五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存一〇三卷(卷一至四、八至二十五、三十至三十七、四十一至七十六、八十至九十三、九十八至一百二十)。


南宋樓氏家刻原本,即今北京大學圖書館所藏本,為天壤間僅存之孤帙。以之與四庫本、聚珍本相較,可以發現四庫本、聚珍本已改變了宋本的卷次,類目卷數也有分合。由於輾轉抄寫錯誤,和館臣增刪妄改,四庫本的文字訛誤甚多。幸有此部宋刻原本傳世,可據以補其缺漏刪削,校正其文字訛誤,足見其版本價值


鈐有“徐健菴”“乾學”“楝亭曹氏藏書”“長白敷槎氏蓳齋昌齡圖書印”“惠海樓藏書印”等藏印。知是本曾經徐乾學、曹寅等名家遞藏。





  唐僧弘秀集十卷 (宋)李龏輯 宋刻本

黃丕烈袁克文李盛鐸跋



框高十七·四釐米,寬十三·二釐米。每半葉十行,行十八字,白口,左右雙邊。存八卷(卷一至八)


此本歷經黃丕烈、汪士鐘、李盛鐸等收藏,鈐有“士禮居”“汪士鐘印”“閬源真賞”“李盛鐸印”“木齋審定”“李滂”等藏印。《百宋一廛賦》所謂“衲子之宏(弘)秀”即指此本。





宋提刑洗冤集錄五卷 (宋)宋慈撰 元刻本



框高二十一·七釐米,寬十三·七釐米。每半葉十六行,行二十七字,黑口,四周雙邊。


《洗冤集錄》總結了宋代以前法醫學成就,是世界歷史上第一部法醫學專著,因此宋慈被公認為法醫鼻祖,後世稱之為“宋提刑”。


此元刻本版刻精良,字迹清秀。鈐有“明墀之印”“李氏玉陔”“李盛鐸印”“木犀軒藏書”“木齋審定善本”“李少微”等藏印,歷經李明樨、李盛鐸、李滂祖孫三代藏書家遞藏。






傷寒論注解十卷圖解一卷 (金)成無己撰

元至正二十五年西園余氏刻本 李盛鐸跋




框高十九·二釐米,寬十三釐米。每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四字,小字雙行同,黑口,四周雙邊。


成無己金聊攝(今山東聊城)人。世習儒醫,博通群書,其《傷寒論注解》為全面注解漢張仲景《傷寒論》之專著


此本中國國家圖書館與北京大學圖書館各藏一部,國圖本卷前有甲子中秋日洛陽嚴器之《注解傷寒論序》及《圖解運氣圖說》圖十葉,末題“圖解運氣鈐終”。圖說後有“至正乙巳季夏西園余氏重刊”牌記,北大本缺序及牌記,並有缺葉。各卷後附釋音。


此本鈐有“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之印”為李盛鐸舊藏。






道園遺藁六卷(元)虞集撰 元至正十四年金伯祥刻本 明人墨筆批注 傅增湘跋




框高十八釐米,寬十一·五釐米。每半葉十一行,行二十字,黑口,左右雙邊。


此本為虞堪編輯後的初刻本。刊者金伯祥名天瑞,以字行。元至正間吳江。除刻有此書外,至正二十四年尚刻有《嗚鶴餘音》一卷。書中字迹為伯祥子镠所書,風格婉秀,為仿趙松雪之體。


此本現存世者極少。傅增湘稱其“顧傅本無多,近代藏書家目惟錢塘丁氏、湖州陸氏有之,德化李椒微(盛鐸)師亦藏有兩帙,此外不多觀焉”。此即李盛鐸所藏本也。在李盛鐸之前,此本還嘗經王聞遠、金檀等名家遁藏。書中鈐有“木犀軒藏書”“李盛鐸印”外,還鈐有“王聞遠印”“聲弘”“蓮涇”“太原叔子藏書記”“金星軺藏書記”“文瑞樓”“結社溪山”等印記可證。此外,據傅增湘跋文可知。傅氏還嘗於民國初年親自向李盛鐸借校過此本。故此本具有較高的古籍文物價值






作義要訣一卷(元)倪士毅撰 元刻本




框高十八·四釐米,寬十一·九釐米。每半葉十一行,行十九字,小字單行同,黑口,四周雙邊。與《科場備用書義斷法》六卷合刻。


是書前後無序跋,亦無目錄,篇幅短小,似專為應對科舉之經義而作。元仁宗皇慶二年十一月下詔恢復科舉取士之法,並謂“舉人宜以德行為首,試義則以經術為先,詞章次之,浮華遇實,朕所不取。爰命中書,參酌古今,定其條制。其以皇慶三年八月,天下郡縣舉其賢者能者,充賦有司。次年二月,命試京師”(明陳邦瞻《元史紀事本末》卷八)。此後,又激起士子讀書應試熱情。為適應這種社會需求,出現了一批類似的作品,此乃其中之一。書中對應試文章結構之論冒題、原題、講題、總論的寫作方法和技巧等有簡約論述。其所論雖短小淺顯,未盡文章之本源,然對文章之結構、議論之方法、行文之技巧講述得清晰明瞭


鈐“麐嘉館印”。


百廿珍宝系列推送

涨姿势! 北大图书馆12件不为人知的文化珍宝



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编辑:张帆

责编:园中葵、朱家碧

排版:陈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