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年轻的教学卓越奖获得者刘家瑛:北大里的“孩子王”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0-02-08

编者按

2018年第34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北京大学2018年教学成就奖、教学卓越奖评选活动获奖名单揭晓。


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刘家瑛老师,荣获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


刘老师自2010年起留校任教承担教学科研工作,连续六年主讲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大一主干课程“程序设计实习”,同时面向全球开设MOOC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她既是一位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青年教师,也是同学们的“孩子王”与“大姐姐”。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感受刘家瑛老师的风采吧!



“魔兽世界大作业”


刘家瑛老师开设的“程序设计实习”课程,是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生的主干基础课程。


人工智能的兴起引领了信息学科的全面热潮,加之这门课程难度与干货兼具,因此“程序设计实习”成了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热门课程之一。


刘家瑛老师在课堂上


刘家瑛老师2010年6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同年留校任教,“我希望能最大程度地与学生交流、互动”,走上讲台的八年间,她愿意倾听和尽力支持学生的想法和建议,让这门颇有难度的基础课成了学生心中的“又恨又爱”的存在。


“程序设计实习”课程在教学设计方面,一直注重结合学科特点,力求知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能力和算法设计能力并重,构建多元化立体的课程安排。


刘家瑛所在的程序设计教学组,多位老师通过多轮的集体备课,研讨并设计了诸多教法与教学环节,陆续加入了广为人知的“魔兽世界大作业”和Botzone游戏AI算法作业。游戏与作业的结合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广受选课同学的好评。


刘家瑛老师希望通过这门课程,可以设计出一个贴近学生的游戏背景,分阶段地让他们体会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精髓。


不仅如此,刘家瑛认为学生不仅是这个作业的实践练习者,也是这个大作业命题的共同参与者,教学组会根据同学们的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


“我们这个作业之前只有三阶段,经过学生们的反馈交流,觉得第二第三阶段跨度太大,所以我们今年又添加了一次作业。”



从教室到MOOC


刘家瑛老师的讲台不止在北大,全世界都有聆听她讲课的学生。早在2014年,刘家瑛老师就和郭炜老师面向全球开设了MOOC课程——“程序设计实习”。


MOOC课程开设短短一个学期,在海外Coursera平台就已经有了1.7万注册学员。几年累计下来,共有来自各国的近五万名学员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其中,既有想要查漏补缺的资深程序员,也有想了解北大原汁原味课程的外校学生。


2017年,该课程获得“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优秀课程”,并被列入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MOOC课程的成功与刘家瑛和郭炜两位老师的用心是离不开的。与传统教学的课程组织不同,MOOC强调知识点碎片化,每个教学视频都是8-15分钟。


为此他们重新梳理了整个教学内容,并对其进行了再组织和编排,最终才呈现在网络上。线上与线下的促进是相互的,刘家瑛对MOOC课程的数据进行分析,再用于组织院里的教学、评估课程,提升线下课程的质量。


因为较早开设MOOC课程并在校内进行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尝试,刘家瑛曾多次在教学会议上,围绕教学新设计和经验做主题报告,与其他老师进行分享和交流。


“如何为每学期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和任课老师都觉得教学内容有趣并有收获,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刘家瑛希望结合MOOC模式或课内翻转的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思考教学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与掌握。


刘老师一直不断探索、尝试着更多元的教学方法,想让学生、老师都从中收获更多。


刘家瑛在2016中国国际远程与继续教育大会上分享自己的MOOC实践心得



“她科研超牛的”


刘家瑛不仅是个教学能手,在科研方面也成果颇丰。刘家瑛的科研工作主要关于计算机视觉、智能影像计算,上课时,她也会把一些视觉、智能方面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算法设计带给学生,这使她的课堂更生动,也更受学生喜爱。


她指导的学生的本科毕业设计、本科生科研项目、学术论文等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门下可谓是人才济济。刘家瑛把这些归功于他们研究小组完整而规范的培养体系和活跃融洽的科研氛围。


初进组的低年级同学会由高年级同学带领着,做系统的相关研究辅导。进到各小组后,会有指定的“辅导员”一对一合作,组里也会提供配套的学习资料。


每周会有组会,同学们一起研究文献,提交的周报刘家瑛也尽力做到一一回复。刘家瑛还不时进行一对一的小会,与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交流。


与此同时,刘家瑛对学生发起的讨论基本做到“有求必应”。她鼓励学生们要有自己的想法,在讨论中,她往往想做那个说的少听的多的人,只在关键的点上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把握方向,其他的都放手让学生“自力更生”。


但一旦涉及到基本的学术素养的问题时,刘家瑛又不再“沉默”,她反复强调学术素养,要求非常严格。


刘家瑛的研究小组气氛很好,由于学生主体是低年级本科生,所以他们的想法更加天马行空、富有创造性,在这种活跃的学术思想的交流中,学生们受益良多,他们 “在学术上做完全的分享”,形成了很好的互帮互助气氛。


每一个作品都是全组同学共同努力的成果,或是参加讨论、或是帮助修改论文,每个人都把团队的事情当作自己的分内之事,有着很高的参与感。


而如何处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关系,也成了刘家瑛“最挠头”的问题。对于这两者都非常喜爱的她总希望尽全力做好平衡。


对于教学工作,刘家瑛说:“每年站在北大的讲台上给最聪明的孩子们上课,于我而言是最富有挑战的事情,在他们中间我收获了很多不一样的思考。因为上课,我比较早地接触到学生,也收获了很多加入了我们研究小组的好学生。”



“是我们的孩子王呀”


在同学们的眼中,刘家瑛除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还是他们的“孩子王”。


“我们会在郁闷的时候一起喝杯抹茶星冰乐一起吐吐槽,分享心事”,学生心目中的刘老师更像是好朋友、大姐姐,“温暖可爱”、“对待我们非常用心”。


刘家瑛与学生们在一起


“我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得到过很多师长的帮助和提携。所以在和学生相处时,不管是自己组的学生还是课内的学生,我都希望可以和他们坦诚相待做朋友。”


基本半学期过后,刘家瑛可以记住百人以内班级所有人的名字,也会跟学生分享自己成长中间的经验与教训,让大家少走弯路。


她希望她的学生有勇气来问她一些“傻问题”,在学生想要寻求帮助时,他们能够想到她,让她成为帮助他们的那个人。


因为年龄的原因,刘家瑛一直没有什么“架子”,她是学生们的“良师”,也愿意做他们的“益友”。



教育的目的在于建立独立人格


刘家瑛认为,大学教学应该更多地教会学生思考问题,并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作为北大人,应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独立人格,而不能盲目跟风,人云亦云。


本次获得教学卓越奖,刘家瑛也直言“非常惊喜”。刘老师是获奖教师中唯一一位四十岁以下的老师,“我其实只是青年教师的一个代表,我觉得这将是一个signal,学校鼓励青年教师重视教学,并不是将科研作为唯一评价标准。青年教师不仅科研要好,教学也同样要好!”


教学与科研并重,这也是北京大学开展2018年教学成就奖、教学卓越奖评选的初心。


对于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同学们的寄语,刘家瑛言简义丰:“最近AI太火,希望大家沉心静气,打好基础,做心之所向。”




个人简介


刘家瑛,博士,副教授。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理学博士。同年留校任教,于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任讲师,承担教学科研工作,2012年晋升为副教授。


2007年至2008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器工程系信号处理研究室任访问学者。2015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任铸星计划访问研究员。


研究领域包括图像/视频编码、增强与理解。担任亚太信号与信息处理协会(APSIPA)杰出讲者,IVM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副主任,CCF/IEEE高级会员,IEEE CASS-MSA/EOT技术委员会委员,CCF多媒体技术专委会副秘书长,CSIG视觉大数据专委会副秘书长、常委。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其中已授权专利28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连续六年主讲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主干课程“程序设计实习”,并开设北京大学第二批全球MOOC课程。课程被评为2014年北京大学最受欢迎的十门慕课课程,2015年Coursera最受欢迎的十门中文课程。2017年获得“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优秀课程”,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称号。 


曾获得“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教学信息化先进个人,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杨芙清-王阳元院士奖教金,曾宪梓优秀教学奖等。





撰稿:朱家碧、吴星潼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编辑:王艺遥

排版:文婧

责编:园中葵、以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