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北大研究生国际调研团走向“一带一路”
编者按
2019年年初,北京大学设立“全球视野·研究生学术交流支持计划”研究生国际调研团项目,由研究生院牵头组织实施。调研团项目的设立和实施,旨在围绕创新性、复合型、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新时代国家战略,扩大在校研究生的国际学术视野,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培养体系建设。
2019年的夏天,数十位北大师生参与的研究生国际调研团项目兵分三路,走上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三支调研团分别访问了“印度洋明珠”、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斯里兰卡,联通“二海两洋三洲”的东非门户吉布提和“非洲屋脊”、“人类发祥地”埃塞俄比亚,还有“一带一路”首倡之地哈萨克斯坦。
调研内容:主要研究招商局集团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口项目,以期为该港口发展战略提供建议,同时调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斯里兰卡各界中的反响,为中资企业在斯投资经营提供学术研究支持。
调研感想
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
光华管理学院2016级博士生 刘小溪
走入招商局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头,我们所有人的目光都被成排的岸桥吸引。作为科伦坡与斯里兰卡的贸易前沿与物流中心,科伦坡国际集装箱码接连不断地向科伦坡港口输入输出成千上万箱集装箱货物,也承载着斯里兰卡与世界各国商贸物流往来。
在科伦坡大学调研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7级博士生 徐帅
科伦坡大学的科学学部的成果展示让我心头一震:理学和工学院教授展示的关于与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和转化医学方面的合作、方兴未艾,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国际化,而我们更当锲而不舍,抓住机遇,加强国内高校之间的学科合作以及国际之间的成果交流。
岸边广场
工学院2016级博士生 文涵祺
科伦坡港口城
外国语学院2017级硕士生 乐石滢
我的收获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通过现场实地调研的宝贵经历,我对“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资企业在海外尤其是在南亚的投资有了更深切、更直接的体会,既看到了中资企业在海外拼搏的丰硕成果,也看到了中资企业在海外打拼的艰辛和不易。
其次,作为一个南亚学界的初学者,我对斯里兰卡这一中国古老的南亚伙伴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南亚地区局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第三,提升了自己的调研能力。能在这次活动中学以致用,对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提升。
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口项目
社会学系2018级博士生 吴苏
在调研过程中,我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中国理解斯里兰卡”。首先,通过与中国对比,能更好地理解斯里兰卡的社会与文化。第二个阶段是“通过斯里兰卡理解中国”。在全球化的时代,只有走出国门,以全球的视野反观自身,才能更好的理解我国的发展。
对斯里兰卡等“全球南方国家”的关注,无疑是全球视野的一个重要拓展。作为一个影响力与日俱增的大国,我们不光要想怎么“发展”自身,还要思考如何在国际体系中扮演更有价值的角色,为构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参访招商局汉班托塔港
社会学系2018级博士生 涂翔
有人把斯里兰卡称为印度洋上的一滴眼泪,似乎喻示了这个国家的命运。我们第一站去参观了位于首都科伦坡的独立广场和独立纪念堂,让我们得以直接观察兰卡人在历史表述中的主体视角。她们对于独立国家的设想与她们如何展示和述说她们的历史直接相关,核心主题是关于佛教、本土王朝、殖民和反抗斗争。
调研内容:通过考察吉布提港、吉布提自贸区及其经济腹地埃塞俄比亚工业园区建设的发展现状,探索“前港-中区-后城”模式(PPC)复制升级的可行性,同时从经济、管理、教育、国际关系、社会、传播、地理等多学科视角出发,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中国企业在东非地区的发展和拓展,提供学术研究的支持和参考。
调研感想
吉布提利雅得市场一角
国家发展研究院2018级博士生 杜雨帆
当每日新闻多被美国加征关税、英国协议脱欧等西方讯息充斥的同时,非洲似乎习惯了被遗忘。但亲历非洲这短短十几天时间,我们感受到的是国家的活力,人们对发展和幸福生活的努力与追求,对摆脱世界对非洲刻板印象的渴望,以及人们心底的善良美好。
专业领域的调研与收获固然重要,而通过这段时间,从一个侧面了解一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故事,可能是更令人回味的收获。
吉布提国际自贸区大门
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博士生 李堃
参访亚吉铁路吉布提新港连接线
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博士生 邹雨君
参访埃塞华坚工业园制鞋厂车间
中国语言文学系2018级博士生 胡亮宇
这次实践团的非洲调研活动,对我而言是一个多重意义上的“打开”过程。
首先是“世界”的打开,将习惯于朝向欧美的视野转向全球南方,打开那些地图上被主导话语所折叠起的褶皱,去重新思考自我与世界的关系,自我的全球视野,和世界想象。
这一旅程也是对“中国”的打开,在全球化的历史条件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发展所带来的回响与激荡,也更为迫切地去思考她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访问亚的斯亚贝巴大学
燕京学堂18级硕士生 郭圆圆
去吉布提之前,本以为心里做好了准备,但出机场以后的热浪、寸草不生的土地、各国军事基地的层层铁丝网、敲车门乞讨的小孩、满大街的卡特草和可乐仍然让我震撼。
距离使我们远隔非洲大陆,知识渠道受限也使大众对东非之角关注甚少,但这些并不应该成为偏见、刻板印象的借口。亲身参与实地调研,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交流和学习,这不仅仅对于认识和了解吉布提,对于研究非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是十分重要的。
调研内容:寻求以跨学科的视角考察中哈在医疗、经贸、人文三大领域的合作现状,同时调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哈萨克斯坦各界中的反响,为中资企业在哈投资经营提供学术研究支持。
调研感想
历史学系2018级博士生 岳嘉宝
哈萨克斯坦,西方学界所称的欧亚心脏地带,这里油气资源丰富,还拥有着门捷列夫周期表上的所有元素。这里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第一站。
这个世界,需要更多“能做事”和“做成事”的人:当中国有色帮助哈萨克斯坦生产了第一块电解铝,当华为参与“村村通”为边远地区的国民解决了通讯难题,当我们看到当地中国企业中哈萨克斯坦员工的一张张笑脸,听到一个个他们与中国企业的感动故事,或许此时我们才真切感受到,“一带一路”带来的不仅是更多的投资和更高的工资,而更多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两国民心的交会。
参观2017年阿斯塔纳世博会哈萨克斯坦国家馆
法学院2018级博士生 卢森通
调研哈萨克斯坦国家医学控股中心
哲学系2017级博士生 王硕
中哈人文合作研讨会
药学院2018级博士生 梁春苏
参与这样一个集合调查、研究、实践于一体的全方位、多角度的国际交流活动,让我有机会零距离深入体会“一带一路”带给中国、区域和世界的变化,填补了知识盲区,开拓了国际视野。
调研哈萨克中国银行
经济学院2017级博士生 郑豪
15天的实地调研让我对这个国家有了近距离观察和认识。这种感性的认识一方面能修正前期对于这个国家国情的判断,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后续深入国别研究的灵感。
在哈期间,我充分调研了九家在哈经营的中资机构,使我对中企“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有更全面地认识,对提出研究问题和后续论证起了巨大帮助。
2019年3月,研究生院启动了“研究生暑期国际调研团项目”筹备工作。项目以搭建研究生国际交流平台、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推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为目的,以课题研究导向为特色,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拓宽合作空间建言献策。
这既是构建跨学科、跨领域、国际化综合培养体系的创新举措,也是北京大学国际发展战略中“全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排版:文婧
责编:以栖、昭花花、谭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