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网红”老师是如何炼成的
编者按
新学期开学一周
经过了一周的在线听课
大家是否已经适应了居家上学的生活?
听说同学们已经同各大网课软件
“大战”三百回合
那么一节网课是如何炼成的?
录播还是直播?
Classin还是腾讯课堂?
老师的直播环境如何搭建?
师生对网络课堂初体验如何?
对于这些问题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陈江教授(学生称其为“呆呆老师”)
交出了他的“答卷”
而且授课内容非常广泛,比如
电子系最伤头发的《电子线路》
信科的专业课《微电子与电路基础》通识核心课程《创新与快速原型研制》文科、社科学生必修的《文科计算机》一度刷屏的“网红”课程《电子游戏通论》......不论文理工科,北大学生几乎都听过“呆呆老师”的名号,或是他的课
更重要的是陈江的每门课都很精彩
在朋友圈、未名论坛或是树洞上
经常能看到同学们对陈江的“表白”
“呆呆老师讲课真好,太有趣了”
“呆呆老师传授的内容很实用”
精彩课堂的背后
是陈江发自内心对教书的热爱
和对上课内容的反复打磨
呆呆老师的课,常常是座无虚席
2013年,北大开设了第一批慕课其中就有一门是陈江的课程在日常的教学科研之余他也欣然接受校内各类技能讲座的邀请对此,陈江笑着说:“即使海淀老年人俱乐部想老有所为,叫我去讲讲课,我也很乐意去。而且还要找到适合他们的讲法。”
陈江老师
而“呆呆”这个名号
起源于他的未名论坛ID“idiot”
论坛上,陈江语言诚恳诙谐
与他在课堂上的风格如出一辙
总能引出学生们的会心一笑
话不多说,一起看看
这位受欢迎的“网红”老师
对于一周以来的线上直播课
都有什么心得体会吧~
直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体会
北大信科 陈江
远程教育并非是个新事物。随着软件硬件和网络的发展、视频业务在社会中的渗透,当前有利于远程教育的条件显然比以往要多得多。
只是今年事发突然,仓促上马之间,在这片新战场上是否会竭尽全力却水土不服,自然是最担心的事儿。
既定目标快速切换到远程课程教学
兼顾效果和效率——
包括学生对课程的理解
学生对教师的印象
教师的精力投入
重要抉择录播还是直播?两种方式都可以选择不同的制作强度:
考虑到有三门课需要授课,不可能选择精细制作的录播和直播;同时为了积累直播形式的教学经验(预期未来的教学手段),因此我选择了直播方式。
相对简易的课程直播对硬件条件、软件熟练度(所谓“磨课”)的要求不算高。至于直播课程所面临的风险:
对于教师端,一是可以在开学前多做测试和试练,二是在准备好应急备选手段——以学校引入的直播平台ClassIn为首选方案,以腾讯课堂为应急备选手段。
对于学生端(学生多的课程容易出现多种状况),由于直播平台支持上课时自动录制,因此可供网络异常或接入线路条件较差的学生后期补看。
有利条件
有多年课堂经验,三门直播课程都有完整的 PPT;
此前为了录制教室课程,购置了摄像机和三脚架;
开学前有两周的时间来熟悉直播软件;
家里还有空间可用于布置直播环境。
不利条件
此前虽然在联网教室(有现场学生)中讲过直播课,但并无在家中直播课程的经验,并不知道学生端的画面和效果如何——和教师端的画面并不完全一致;
直播软件有不少约束:内容画幅既非 16:9也非4:3;可导入 PPT讲课,但有兼容性问题、有尺寸上限、需格式转换(花费一定时间,损失部分字体、部分动画和交互功能),而且不支持PPT内嵌视频;
直播软件也支持屏幕共享方式的讲课,这样就可以不必。但经前期试验,发现屏幕共享方式数据率较高(从讲PPT的100Kbps以内,峰值常常升至10Mbps),直播时出现卡顿的可能性较大。
对策
借用研究生的账号,利用第二条网络(蜂窝4G)连入课堂,闭环监控教室中的课程行进;
稍做构图,使教师摄像头画面配合PPT,填充满整个画幅(1280×590);
原课程PPT进行分段,基础内容部分改为相对简版的PPT,根据运营公司的规范重新修改PPT,确保无兼容性问题;对于视频内容、比较花哨的PPT部分(属于锦上添花用的),直接使用共享桌面的方式直播。
构建直播环境基于上述考虑购买了少许设备在家中搭建了下图的直播环境:
双显示器:主显示器负责直播软件的主画面;副显示器用于显示学生花名册(便于观察学生上线状态、上下台状态、麦克风和摄像头状态,以及各种权限设定)、直播软件的聊天室和学生提问列表、直播软件的网盘系统(便于快速打开文件)、以及桌面版微信,以便直播时能快速跟进所有的学生反应;
摄像机:用摄像机(而不是摄像头),可以比较地自由设定视角、拉伸镜头(因为直播软件不支持),且自身噪声和失真较小;
黑绒布:使得学生看到的教师画面有纯黑背景,干扰较少;
补光灯:使教师头像更鲜明清晰,使摄像机对焦更好。在家里使用了原有的台灯(贴在柜子上);
领夹麦克风:并非音质最高的麦克风。但在家里(环境并非特别安静)的条件下,兼顾性价比、音质、比较便捷的选择;
绘图板:按一般的做法,配置一个绘图板较好。但由于主显示屏正好自带多点触摸功能,因此就免去了绘图板。
直播画面的配置
由于PPT不足以覆盖直播画面的空间,修改全部课程 PPT为相应比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琐事,且并不适合将来在教室中上课使用;所以可以用教师摄像机画面来填补直播画面中的空缺处,用较大的纵向画幅,配以讲解时的表情,可以大幅度提升学生视角的画面活动感;
教室摄像机画面为纯黑背景,避免分心;
我的三门课课件既有 16:9 的PPT,也有 4:3 的,所以构划了上述两种画面,利用了教师摄像机画面的弹性;
教师摄像机画面设为侧脸、平视PPT,心理暗示学生“一起聚焦观看PPT”;
需要正脸面对学生说话的时候,只需要扭头正对镜头即可。
陈江老师直播课程的回放截屏
课程的微信群二维码(与助教等一起提前建立),作为课程的通知和联络的主渠道。如果选课人数较多,那么也在通知中列出教师和助教的微信号,以便添加好友再拉进课程群。微信群最大的好处是比邮件沟通的即时性要高得多。 要说明直播的时间计划、平台工具,以及备用方案,以便学生们提前安装工具软件,并完成注册等手续。
总之,互动!互动!互动!
这是远程在线教学相对于教室中教学活动的最强优势如果舍弃不用,就是最大的浪费到周四(2月20日)为止
已经直播了五次课程
总体效果还可以,取得了一些经验
但还不能写出详细的总结和报告
略谈一些体会:
作为教师
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较为贴近平时教学情境
讲课速度和细致程度和平时教室讲课差不多; 需要用激光笔的场合,用触屏(直播软件支持)或共享屏幕使用外挂小软件(ZoomIt之类)来标注,能达成基本的效果; 稍微留心一下聊天室、学生提问列表、学生举手情况,消耗的精力并不多; 在熟悉直播软件操作之后,备课所需的代价不大; 超过百人的课程上,存在少数卡顿现象,堪比网络状况的大考验。
学生反馈
基本满意,各抒己意
正向评价
直播画面构图合理;
直播课程交互手段优于传统教室;
网上教学反馈
从PPT讲解切换为共享屏幕时,会产生几秒钟的延迟;这涉及到技术上的本质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是一个较明显的局限;
在线学习对使用软件记笔记多有限制;对此有学生说了解决方案,后面使用的情况还有待观察;
直播软件存在的BUG:教师如果勾选了摄像画面镜像,则在教师端能看到做了画面镜像,而学生端并没有翻转镜像。这个问题在收到学生反馈之后,也很好(临时)解决,但也证实了一个事情:教师需要架设一个闭环的监控环境,从学生视角来看自己课程的效果。
有时候听课的回声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我使用了桌面扬声器。这样带来一个麻烦:如果教师在自己讲课不产生回声,就需要设置为扬声器静音;如果想和学生快速互动,需要学生打开麦克风而自己打开扬声器。目前考虑将来使用一个耳挂式的耳机,在发现学生举手时就把耳机靠近耳朵来听。效果到底会如何,以后要试试才能知晓。
还有……
因为家里的小宝宝(编者注:陈江老师的女儿)在门外大哭,导致教室的聊天室里,学生们打出一堆问号,有人问:我怎么听见有小孩撕心裂肺地哭?
看来以后要提前准备好对宝宝的安抚材料——因为毕竟不太可能安装效果良好的消音装置。
开学前,呆呆老师还产生过另一点忧虑hhh
关于未来的直播课程
呆呆老师还有一些其他思考
一些工具和资源的使用需要利弊权衡
直播软件内的聊天室:可提注意力,也造成分心;
课程的全程录像:可供后续学习查看,这种做法安抚了因好学而有压力的学生,但是也可能使得自我控制能力不太好的学生更消极;
温馨提示:课后看录像很费时间,只能作为课程的补充哦。
摄像头画面:打开摄像头,可以增加与学生的目光交汇感;但同时会增加网络流量,造成部分学生出现画面/声音的卡顿。
另外直播时需要书写公式的场景要做得非常流畅还是比较难的直播时画面的分辨率有限(为了控制数据速率)而大量板书需要较高的清晰度(以显示较复杂的公式、图像)这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综上所述
呆呆老师自制了以下教学建议▼
(左右滑动进行翻看)
在经验分享的最后
呆呆老师表示
随着远程复工的公司增加
远程开学的学校增多
在接下来半个月里
网络的压力还可能会进一步攀升
呆呆老师还表示
希望随着直播课程的继续
能积累更多一些的直播教学经验
在教师熟悉直播教学的授课方式之后
将来即便学生返校上课
也可以使用这类手段进行答疑
既减少了奔波之苦,也不必去借教室
其实为将来的教学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陈江,1996年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2年于北京大学电子学系获通信与信息系统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无线通信中的信号处理、电路系统与应用。曾获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北京大学“十佳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