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北大学生,看我如何跨洋学习!
编者按
自北大2月17日线上开课起
国内外学生同步进行课程学习
冬风慢慢褪去,春意爬上梢头
一转眼,已近两个月
疫情期间云学习的参与者中
不乏世界各地的留学生
除了时差,他们还要面对
全球疫情形势的变化
他们有什么想法?
又会怎么做?
花式自律,keep going!
家中云学习,无明师在前,无同窗在旁,又因家中温暖惬意,人便容易散漫。对留学生而言,云学习更意味着要解决时差难题。
燕京学堂的研究生同学,来自越南的范慧扬(PHAM Thi Thuy Duong)在进行线上学习之初,也曾为没有学习动力和时差等原因造成的混乱而沮丧。
不过后来,她想到了一个办法。“通过制作视频和照片,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日常工作。这么做是为了寻找动力,但也出乎意料地收获了朋友们的鼓励,他们表示非常喜欢我的分享。”
通过与朋友分享自己的动态,范慧杨和朋友们形成了一种“云监督”,摆脱了孤军奋战的局面,也通过和朋友们约定分享,找到了动力来源。
范慧杨在社交媒体分享的部分图片
而燕京学堂的研究生同学,来自澳大利亚的何懿嗣(Heath Sloane)为了保持时间上的纪律性,他会晨间练习写汉字并阅读书籍,下午则进行课堂回放,并完成作业、进行论文相关研究。
燕京学堂的研究生同学,来自法国的史爱莎(Emma Shleifer)的方法也是加强时间的规划,并且在日常学习之外,她还着手整理着一份关于中国的阅读书单,也尝试更多地陪伴自己的家人。
在线课堂中的感受
何懿嗣忍不住赞叹疫情期间北大对线上教学的快速适应,“北大竟然如此迅速且没有非常费力地在网上进行了‘迁移’,这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而身在澳大利亚的他认为虽然时差有点棘手,但北大所使用的在线教学软件是一流的,他可以方便地回顾课程,进行知识巩固。
何懿嗣在澳大利亚
不过在时差面前,很多留学生不得不放弃直播课堂,转而选择课后的回放。在这样的情况下,范慧扬成为了唯一一个上中文课的人,“因为我所有的同学在正常上课时间都在睡觉!”
不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有许多留学生会尝试跟上教学的直播,史爱莎便表示“在一个堂课上,有来自尼泊尔、加拿大、印度、美国等国家的学生。由于时差问题,有些同学会在凌晨4点起床!”这大概正是燕京学堂这一国际项目的魅力展现,也正是北大留学生在疫情期间对知识的渴望与和对学习坚持。
关于疫情,未停止过思考
疫情已席卷全球,作为留学生,无论是中国的应对,还是本国的做法,他们都看在眼里,也未停止思考。
在燕京学堂主攻中国的外交政策研究的史爱莎将中国当下的疫情与其研究领域结合,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她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并不意味着对中国国际关系的打击,相反还可能会加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中国的处理方式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这次疫情体现了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这将使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受到进一步重视。目前来说,中国已经在国内控制住了病毒,并且正在对其他国家提供援助。这对其整体的外交关系来说是个好兆头。”
居家学习中的史爱莎
何懿嗣则表示,澳大利亚的情况正在得到改善。“社会距离和自我隔离措施已经开始生效,人们普遍遵守。现在说事情会如何发展还为时过早,但我相信我们会共同度过难关。”
何懿嗣在澳大利亚
“新型冠状病毒对世界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最好的’和‘最坏的’一面,”面对疫情心情复杂的范慧杨不禁感慨,“但是我们的政府做得很好,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来控制病毒的传播,也正在为其他国家提供帮助。越南正在成为其他国家危机处理效仿的榜样之一。”
思念着可爱的同学和校园
校园的集体生活,会给思维的碰撞带来许多契机。史爱莎直言,“教授们在保持在线课堂环境方面也做得很好,我非常感谢他们的灵活和鼓励。但作为学生,重现课前、课后、吃饭时或走在路上的有趣讨论,就比较困难了。”
在校学习的日子,每当疲惫,可到未名湖畔,看鸳鸯戏水。又或者骑上心爱的自行车,悠哉悠哉地带上猫罐头到静园给猫咪加餐。热爱运动的话,也可以到五四体育馆挥洒汗水。
“我希望很快就能回到校园,这样我就不用再通过摄像头和朋友们打招呼了。我想念那些拥抱,想念我们在可爱的校园里一起度过的时光。”范慧扬道出的,大概是每个北大学子的心声。
不过,在全球携手抗击疫情的当下,我们还是可以去期待:不久后的某一天,北大的学生们,在春意盎然的燕园相聚。
更 多 精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