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庆日钟南山院士的演讲:新冠肺炎后的健康世界
2020年5月4日,纪念北京大学建校122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1周年之际,在全球新冠疫情严峻的形势下,北大校友钟南山院士以视频演讲形式参加北京大学“疫情重袭后的全球治理”理论研讨会,发表题为《新冠肺炎后的健康世界》的演讲,分享他的思考与观点。
本期特别摘录和展示钟南山院士演讲中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钟南山院士演讲视频:《新冠肺炎后的健康世界》。在视频演讲的最开始,钟院士对母校122周年校庆表达了真挚的祝福。
我国的疫情应对和成果
截止到2020年5月1日的数据,全世界已经有超过300万人确诊新冠肺炎,病死率达到7%以上。
如何应对疫情,钟南山院士引用英国公共卫生部门的曲线说明,如果没有任何干预,疾病的发展就会远远超过国家卫生系统的承受能力,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因此要采取措施将疫情限制到承受能力之下。
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
如何控制病毒,大致有两种看法,一是强力的抑制,另外一种是缓解,但是由于这个病毒的传播系数非常高,所以一般的缓解可能难以起效。
在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指示,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所以,这是我们的最主要的目的,哪怕可能对经济产生重创,我国也坚决采用了抑制的办法。
强力抑制措施包括四方面。
首先,1月23日武汉封城;然后,要求各地增强疫情数据的透明性,实时公布疫情信息;再者,也是最主要的,实行落实到基层的联防联控机制: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第四个,对密切接触者,哪怕没有症状,也要进行检查。
通过这样的做法,中国的患病人数和病毒传播逐渐得到控制。
可以看到我国及时采取措施,新增加病例的数量在两周以后达到顶点,之后就逐渐下降,总共一个月,就恢复了原来的水平。
对比其他国家,我国现在也基本处于原来的水平,而其他很多国家在2月底3月初的时候出现暴发,比如欧洲、美国等,现在确诊和新增人数仍是居高不下。
上面的曲线说明了,中国在一个月的时间基本就达到了总确诊人数的高峰,之后积累的病人一直都在这个频段;而其他国家的情况,美国现在还是在高峰,每天的患病率还是非常高。
早期在武汉,有一段时间是失控的,医疗卫生的能力跟不上。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有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很快将疫情控制到我们能够防御的水平。在其他国家,疫情超过了防控能力,产生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虽然我国的疫情控制已见成效,但是还不能松懈。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境外输入病例,我们的防治任务远远没有结束。
新冠肺炎对公众及社会的深刻教育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
对于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急性传染病的事件,没有全球的安全,也就没有中国的安全。
疫情后我国医疗卫生战略
首先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为了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就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再加上绿色的环境,这是最关键的。如果有好的生活方式,很多慢性病发病率可以大大降低。
“这个我自己很有体会,因为我也喜欢运动。我记得,1959年也就是61年前,当时在北京医学院的操场,在一次比赛中,我打破了400米中栏全国纪录,拿了一个奖章。当时我就说:人最大的成功是健康的活着。”
人和大自然要和谐相处。三个冠状病毒SARS、MERS和SARS-CoV-2,都是跟动物有关系。所以我们跟野生动物跟整个自然,应该保持和谐。
急性传染病之外,还要关注慢性病。在中国大部分的疾病是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等。
这些疾病早期没有症状、早期治疗能痊愈、中晚期治疗效果差。但是,早期的干预依从性比较差,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都意识不到。所以早诊早防早治是极为重要的。
心血管病,高血压,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一直在增加的态势,对于慢性病,还需要一个认识的过程。
以二战时期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例,1945年初再次当选总统,他最后一个任期的文件记载他的健康极为良好,可是两个月后他就死于脑溢血,事实上他脑溢血以前,就患有长期的高血压。美国花了二十几年才认识到早期治疗高血压的重要性。
糖尿病也是这样,中国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约有10%,糖尿病会造成很多的合并症,心血管、肾、眼睛、鼻子等等都可能受到影响。只要严格控制血糖,就能使得各种各样的合并症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
肺癌同样如此。早期的发现和晚期相比,存活率差别极大。I期的肺癌发现后,5年存活率有超过80%,如果是IV期的话,5年存活率只有不到2%。因此我们也做了大量工作来共同支撑肺癌的早期诊断。
另外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的调查显示,I期和II期的患者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可全世界大都是从III期和IV期才开始治疗,如果发展到这种情况,治疗手段比较少,效果也很差。
我们第一次在世界上开展针对I期没有明显症状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治疗,其肺功能有明显的改善,甚至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对于这类慢性病,能够采取早干预早治疗的方式,是我国努力的方向,也可能在未来起到引领作用。
科研立足点:早期防、诊、治
在2003年SARS出现全球性流行的时候,一些相关研究,新提出的治疗手段都有很好的效果,可惜这些研究只持续了三、四年。
如果从SARS时期就坚持对冠状病毒的研究,这次应对新冠疫情就会主动很多,因此科研非常重要。
学科交叉: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
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病情发展进行预测,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如果干预推迟五天,患病人数会达到17万,如果提前5天,确诊人数可能只有两万,AI系统起了关键作用。
总体来说,这次新冠疫情带给我们很多思考。
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重点是不生病、少生病,也就是说诊治防控的重心是放在上游;基础和临床的研究、科研也应该是立足于如何做好早诊、早治、早防、早控的研究;大数据、AI、信息系统也起到关键作用。
以上摘录内容,根据视频和录音整理
如有疏漏,敬请谅解
感谢钟南山院士的精彩演讲
感谢钟南山院士在疫情中的坚守和付出
疫情之后,健康中国之路,仍在继续
钟南山,男,汉族,中共党员,1936年10月出生,福建厦门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3年抗击“非典”中,他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合作,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为战胜“非典”疫情作出重要贡献。
主动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代言人角色,向公众普及卫生知识,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为夺取应对甲型流感、H7N9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两次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8年12月,获改革先锋称号。
2019年9月,当选“最美奋斗者”。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召开发布会,钟南山任专家组组长,再次挂帅,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相关链接
钟南山视频参会演讲!北京大学举行“疫情重袭后的全球治理”理论研讨会
意大利确诊破万!欧洲疫情告急!钟南山校友全程英语分享中国经验!
来源: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
编辑:吴卓颖、高翘楚
排版:筱羽
责编:以栖、昭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