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北京论坛云端国际论坛开启
编者按
随着人文研究语料的
普遍数字化
数字方法逐渐渗透到
人文学科的研究和教育中
“数字人文”作为时代应运而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不断突破原有的学术藩篱与组织边界为多学科的交流与协作提供了平台为高校和学术机构的学科重组和组织重构提供更多可能把时间倒进算式用“电子秤”为历史“称重”将数据涂满时间以人本之镜考古悠久中华
当数字人文遇上中国历史研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2020年6月6日19:00-21:00“数字人文视角下的中国历史研究”线上研讨会带你一探究竟!
本次研讨会将以“数字人文视角下的中国历史研究”为主题邀请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卓有建树的学者大家围绕数字人文方法如何推动历史学发展传统史学的格局将如何改变研究者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从事研究数字人文方法面临的挑战与需要突破的瓶颈等前沿学术问题展开交流和对话
快来看看都有哪些“大咖”们
↓↓↓
参会嘉宾
邓小南教授,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致力于宋史、官僚制度史、唐宋妇女史等的研究,长期支持北京大学的数字人文的发展。著作有《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唐宋女性与社会》等。
邓小南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包弼德(Peter K. Bol)教授,国际著名中国历史研究学者,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讲席教授,曾任哈佛副教务长和哈佛慕课平台负责人。他是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公开课 (ChinaX) 与数字人文导论公开课的主讲人,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项目 (CHGIS) 和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项目 (CBDB) 的负责人。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唐宋元明思想史研究,中国文化精英历史研究,数字人文网络基础设施等。发表了大量中文、日文和英文的学术著作与研究论文。
包弼德(Peter K. Bol)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讲席教授(美国)
薛凤(Dagmar Schäfer)教授,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所长,柏林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史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刚刚荣获2020年度德国最高学术荣誉——莱布尼茨奖。主持有关中国地方志的数据库研究项目,推出了数字人文研究工具LoGarRT。著作有《工开万物:17 世纪中国的知识与技术》等。
薛凤(Dagmar Schäfer)
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教授(德国)
魏希德(Hilde De Weerdt)教授,比利时汉学家,现任职荷兰莱顿大学区域研究所中国史教授。主要致力于中国政治与社会网络、中国科举制度思想史、宋史等的研究。主持开发了Markus古籍半自动标记平台,在2016年的世界数字人文大会上赢得“最佳数字人文工具”奖。著作有《义旨之争:南宋科举规范之折冲》、《中国古代帝国中的公民身份研究》等。
魏希德(Hilde De Weerdt)
莱顿大学中国史教授(荷兰)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系博士,现为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中研院”数位文化中心召集人。研究专长为明清史,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宗教概念变迁、国家权力与民间信仰、历史书写与政权转移、以及明清以来的日常生活与礼法秩序、明清档案研究等。著有《孔教会——近代中国儒家传统的宗教化与社团化》、《圣王典范与儒家“内圣外王” 的实质意涵——以孟子论舜为基点》等论著。
陈熙远
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收看指南
【播出时间】
2020年6月6日
19:00-21:00
(北京时间)
【直播平台】
(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
哔哩哔哩
↓↓↓
“数字人文视角下的中国历史研究”线上研讨会为北京论坛云端国际论坛系列之一。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北京论坛联合主办。
作为本次线上研讨会的主办方之一,北京论坛致力于凝聚全球智慧,融汇世界学识,为学术界搭建一个文明与交流的平台。
北京论坛(2020)将陆续推出“北京论坛云端国际论坛系列”,聚焦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生物医学、环境健康、技术能源、全球治理、公共政策、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展开深度探讨,促进学术发展和社会进步。
敬请关注!
相 / 关 / 链 / 接
现场直击!2019年北京论坛今天开幕
燕园即将重启,欢迎回家!
北大最高班级荣誉揭晓!
为“中国芯”弯道超车加速!北大研究团队突破碳基半导体制备瓶颈
北大你好,好久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