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鹰之心,志在高远!北大登山队成功登顶阿尼玛卿山
编者按
北京时间8月17日17:20,北京大学山鹰社(学生登山协会)2020年阿尼玛卿登山队成功登顶海拔6282米的阿尼玛卿山主峰玛卿岗日。青海雪原之上,四望茫茫,脚下群山仰望,一代代学子,秉追求卓越之信条,愿北大精神永在巅峰。
体育教研部带队老师刘博和基础医学院本科生张磊在顶峰展示北京大学山鹰社社旗
执着向前方圆梦
北大登山队于8月3日中午从北京出发,8月4日抵达西宁,随即拜访了青海登协和气象局,并获取帮助。8月6日,队伍抵达果洛藏族自治州大武镇,进行适应性行走及物资准备。
8月9日,队伍进山并搭建本营,校团委专门派出老师,随队前往本营探访慰问。之后,攀登队长结合天气预报和攀登计划,安排队员进行适应性拉练,向C1运输物资,并在本营附近进行技术教学,同时等待“好天气”窗口。
雪地行进
8月14日,大部队到达高山营地C1(5100m),次日在营地附近进行雪山技术训练。8月16日,大部队向上攀登400m的大冰壁(坡度40°-60°),翻越近600m的雪坡到达山脊,之后结组行进近千米到达海拔5820m的高山营地C2,准备次日凌晨冲顶。
攀登冰雪壁
在5820m搭建高山营地
不料突遇大风、强降雪的恶劣天气,大部分队员于8月17日早晨被迫下撤。队员张磊、刘博老师以及一名教练留存1天食物,在C2等待天气窗口伺机冲顶。所幸天公作美,当日下午天气适宜,冲顶组于17:20成功冲顶并撤回C2,次日下撤回到本营。目前。队伍已经安全返回西宁并解散。
登山训练是山鹰社的重要传统活动,活动定位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实地训练建立健全的登山观念以及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登山技术及战术,了解登山活动的组织,在实践中传承和发展山鹰精神。
冰雪坡下降
雪坡结组行军
登山队在高山营地C2合影。登山队由1名带队老师、15名队员组成,最终2人登顶,13人到达海拔5820米的高山营地,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筹备之途路漫漫
今年,在疫情影响下,登山训练活动能够继续开展尤为不易。
因疫情爆发,春季学期学生不能返校训练、考核,这为登山队成员的选拔和后续活动开展增加了难度。但山鹰社仍积极组织线上训练和教学,在二月就开始了这次登山活动的筹备。
疫情的隔离政策下,体力的恢复和巩固十分必要。自二月开始,山鹰社开始实行线上晚训,每周两次,以灵活的打卡方式和丰富的训练内容帮助社员们锻炼身体,保持体能。两周后,社团还推出了训练小组模式,在周末以固定人员的方式,开视频训练和总结。这个模式一方面加大了训练量,对社员身体素质有提升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视频见面和文建娱乐活动,促近了社员间的了解。
线上晚训内容不完全统计
此外,攀岩队一直保持一周三训、线上总结的方式,攀岩队员也可以加入晚训队伍和训练小组,帮助他们满足对自身更高的要求。
以上三种体能训练方式一直持续到五月,成果显著。在选拔登山队员时,社团也参考了队员们在此期间的表现,优先选择训练次数多、体能状态好的成员。
登山队于6月29日正式成立。此后队伍安排了更大强度、更有针对性的训练,着重训练队员们的有氧、心肺和腿部力量。训练的频率为一周四次,跑步采用打卡方式,里程在6km的基础上依次增加;力量训练会采用集体线上视频的方式,对上肢、核心、下肢力量进行强化和提升。周末一般会安排拉练或爬楼(每次爬升至少1000m),以提高队员的攀爬能力以及在户外的生存技能。
队员力量训练
队员户外拉练打卡
除了体能,队伍的技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
2019年12月,社团曾在学校组织了绳结技术培训、装备讲座、医药与安全意识讲座,并在岩壁带领队员对器械操作进行实操,包括基本步法、上升下降器的使用、冰镐冰爪的使用、保护站设置等。2020年1月,社团组织了天仙瀑冬训,使队员们学会攀冰(顶绳保护下)、冰坡脚法步法、器械操作、沿路线绳的上升下降(冰坡路线)等基本冰坡技术。后受疫情影响不能返校,小五台冬训则采用线上视频解学和总结的方式。这些都使登山队员有了较硬的技术准备。
自登山队成立,队伍每周末都安排一次技术教学,以录制视频、线上讲解、老队员一对一课后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对登山所必须用到的技术(如保护、修路、结组、下降等)进行强化。
队员在出发前都参加了技术理论考核,合格后方能参与后续的登山活动。队伍还安排三天时间到集合地(北京)进行线下技术训练,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操练习及应用,以巩固登山技术。队内大部分老队员曾提前到云南石鼓进行集训,据老队员反馈“在岩壁保护和先锋技术(或者说绳索技术)提升很大,操作起来也更加熟练了。”
天仙瀑冬训
队员在云南石鼓训练
万全准备始赴约
7月19日,校团委、体育教研部组织开展线上答辩会,中国登山协会国家级教练罗申,巅峰户外运动学校创始人及校长、山鹰社老社员孙斌,体育教研部主任、山鹰社指导教师钱俊伟,体育教研部副主任郑重、教师刘博,校团委副书记林思聪、学生团体部部长张天然,专职辅导员田定方、杜婉莹作为评委参会。
答辩会上,登山队队长、攀登队长、后勤队长分别阐述相关计划及筹备情况,各位到会嘉宾针对此次登山训练活动的计划和筹备情况给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经过讨论,学校最终认可了队伍前期的准备,同意此次雪山训练活动继续推进。
线上登山答辩会
7月30日,按照学校要求,登山队克服困难在北京集合,开展体能和技术考核,包括阳台山负重15kg拉练,岩壁攀爬水平考察、登山技术综合应用与实践。队员也向各自院系老师当面汇报此次活动准备情况并征得同意。出发前,队伍在校医院进行了核酸检测。
在这段被队员们称为“进京赶考”的三天里,登山队展现出了强大的凝聚力,队员们也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和体能技术能力证明了自己。
出发前一天,登山队队长和攀登队长到校团委当面汇报队员们近几天考核情况及前期各项表现,并提交了针对每一名队员能力、心理等方面的评估报告。8月3日中午,在装修一新的北大东门,老师们为登山队送行并合影留念,登山队终赴玛卿之约,圆攀登之梦。
东门送行
阳台山拉练
岩壁技术训练
存鹰之心,志在高远
2018年,北大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在2018珠峰攀登报告会上提到:任何宏大的事业,都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接力奋斗,都离不开集体主义精神。所以,我们学习山鹰精神,就应该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就应该团结协作、甘于奉献,要分得清“大我”与“小我”,只有先成就“大我”,才能真正成就自我;只有写好了团队的“大文章”,才能写好我们每个人自己的青春华章。
自疫情爆发,山鹰社积极应对,带领社员们居家运动战“疫”,第二课堂始终伴随着大家。直到六、七月,登山队的同学们都没有放弃和退缩,脚踏实地刻苦训练、团结协作,在各方面都进行着积极的准备,最终经受住层层考验,攀上了阿尼玛卿之巅,同学们关于雪山梦想的执着成就了这次攀登活动。
学生社团是北大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发展自我、展现自我的大舞台,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将进一步支持学生社团建设发展,切实增强学生社团育人实效,弘扬山鹰精神,激发青年斗志,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北京大学山鹰社2020年阿尼玛卿登山队
队员名单(年级/院系)
张磊:2018级本科/基础医学院
胡晨刚:2017级本科/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龚宝琦:2016级本科/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何奥东:2019级本科/基础医学院
程琦航(女):2018级本科/数学科学学院
刘永欣:2018级硕士/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亓宗帅:2019级硕士/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付劲宇:2019级本科/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梁佩超(女):2018级硕士/人口研究所
康乐:2019级博士后/教育学院
傅子鉴(女):2019级本科/基础医学院
赵兆麒(女):2019级本科/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张思光:2018级本科/护理学院
岳师孟(女):2019级本科/元培学院
刘逸雄:2019级本科/国际关系学院
更多精彩
来源: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北大山鹰社、北大团委
排版:文婧
责编:谭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