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抗战精神是激励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北大学者热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0-09-30

编者按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9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北京大学专家学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认为总书记的讲话以史为鉴,正视历史、现实和未来,讲话中强调的五个“绝不答应”,表明了我们坚定自信,不惧困难,敢于斗争,捍卫和平,锲而不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气魄和决心。


点击视频,查看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以史为鉴,正视现实和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历史学者对此感触尤深。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


北大区域与国别研究院院长、历史学系教授钱乘旦认为,总书记讲话中五个“绝不答应”有的放矢,针对的正是西方一些政客、学者有意识歪曲历史的错误做法。“历史的真实面貌是必须要坚守的。”


钱乘旦认为,总书记讲话对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在二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客观的、充分的肯定,对西方一些政客、学者抹杀历史真实的做法给予了坚决反击。“历史与现实紧密联系,以史为鉴就是要在准确把握历史真实面貌的基础上科学总结汲取历史中包含的经验教训,以有助于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发展道路上走得对、走得准。”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臧运祜


“作为长期从事中国抗战史研究的学者,总书记讲话令我们备受鼓舞。”历史学系教授臧运祜说,“继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以后,此次总书记再次论述了抗日战争史的伟大意义和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要继续认真研读与学习,并努力贯彻之。”


臧运祜认为,讲话中五个“绝不答应”,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学者“要继续加强与深入推进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结合讲话精神,以更多更好的优秀学术成果,服务于新时代;以伟大的抗战精神,培育一代新人”。


 坚定民族复兴的步伐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初晓波


“在倾听总书记讲话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今年8月中旬我带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本科生赴云南腾冲进行思政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初晓波深有感触地说,“在滇西抗战纪念馆里,我们读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呐喊,看到了全国各民族、各阶层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同学们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深切体会到伟大的抗战精神,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初晓波说,75年过去了,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从站起来、富起来,到逐渐强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遇到、正在遇到、将来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无论是应对经济上愈演愈烈的贸易战、围追堵截的科技战、百般挑衅的军事战、极尽污名之能事的宣传战,中国人民都将进一步发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强化每个人的历史责任感,为告慰那些抗战的英灵和无辜的死难者,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美东


“总书记讲话中,我印象深刻的是通篇都贯穿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意识,中国人民不怕牺牲、勇敢抗战是出于民族复兴,中国人民深切缅怀抗战英雄、永远铭记抗战历史也是为了中华民族复兴。”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美东说。他认为,总书记指出抗日战争“这个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这是对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历史地位的科学定位,从民族复兴的角度高度肯定了抗战的伟大意义,同时也激励我们要永远不怕危机,我们这个民族经历过无数的危机和磨难,但总能最终度过危机,得到新的升华。


程美东指出,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五个必须”和“五个绝不”是对中国人民追求独立、自由、民主、幸福梦想的奋斗历史经验的精准概括。“这‘五个必须’‘五个绝不’是符合历史逻辑的科学结论,也是符合政治逻辑的正确态度,它表明我们的党和国家在面对未来发展方向上的自信态度和底气。”



 重视抗战精神的力量和时代价值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宇文利


“抗战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反抗帝国主义和法西斯反动势力的侵略和压迫并在精神上真正实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的精神升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宇文利指出,抗战胜利这一伟大而不可争辩的事实展现了中国精神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消极转为积极、由低迷转为激扬、由羸弱转为刚强的过程,史诗性地记录了伟大的中国精神经由抗战而得到升华的历程。


宇文利说,今天中华民族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如此接近,也从来没有如此艰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在今天不但仍有时代价值,而且尤为重要,它是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保障。



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


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认为,总书记重要讲话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战略思维的辩证法,是习近平外交思想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的一次恰逢其时的具体阐述。


“如果把抗战胜利75周年这个时间节点放到整个中华民族发展史中来看,就能找到理解中国从古至今生存发展的一条主线就是如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要长治久安就得解决‘内忧外患’,要解决内忧外患,就需要统筹内外两个大局、变通发展、突破困境。抗日战争所展现的几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内忧外患,严重影响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统筹内外两个大局,赢得了生存和发展。”翟崑说,当前我国的长治久安仍面临巨大的外部挑战,而在抗战精神和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导下,也一定能统筹好内外两个大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更多精彩 


出发!昌平新校区!北大新生即将军训


@北大圆梦新一代,欢迎你的到来!


上一站大凉山,下一站北大!


很重要!北京大学2020级研究生报到须知





来源:新华社、央视新闻、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振云、张宁、韩芳

摄影: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谢环驰

视频:央视《新闻联播》

图片:受访者提供

排版:白雨琪

责编:谭诗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