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3岁,92岁,89岁……七位北大老院士用一生阐释信仰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1-03-24

编者按




一个爱国的科学家去从事国家最亟需的事情,这是理所当然的最神圣的职责


困难使懦弱者怯步,令勇敢者奋进。


长大以后,要为一个强大的中国奉献自己


老一辈打出江山来了,我们这一辈就要建设江山


当时拼命干,一定要把核科学、核技术让学生掌握起来


……




点击视频,听北大老院士深情讲述



韩济生、赵柏林、杨芙清陈佳洱、王阳元、姜伯驹、周其凤……他们是桃李天下的北大教授他们是功勋卓著的院士、科学家他们更是共产党百年历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虽已满头华发
却永怀赤子之心他们的奋斗人生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博雅银龄,行深红径

历时三年拍摄

100名北大老同志

将与你分享他们奋斗的一生

诠释信仰的力量


今天我们一同走近其中七位北大老同志听他们娓娓讲述那些与党同行的峥嵘岁月





困难使懦弱者却步

使勇敢者奋进奋进的精神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


韩济生,93岁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是中国疼痛学科的创始人自1965年起从事针刺镇痛原理研究在他的大力推动下疼痛科成为国家一级临床科目中国的疼痛医学研究实现“弯道超车”,跻身世界前列这其中流淌着韩济生院士的热血与温情

“不经亡国痛,难解爱国情。

弱者无尊严,瑛儿当自强。”

年逾九旬的韩济生院士精神矍铄

纸墨之间流淌着赤诚的爱国情

1983年

韩济生院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困难使懦弱者怯步

令勇敢者奋进”

身披白衣与病魔作战

做人民群众的健康守护者

他始终与党同向、同行



现在是最好的时候没有过去你就享受不到今天的好


赵柏林,92岁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是大气科学和遥感学家

进行了人类首次

乘气球入云测量云中电荷的试验

他研制多频微波辐射计系列

这一研究成果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建成大气遥感站

建成低空大气遥感系统在海洋进行观测

受到国际上的重视

赵柏林院士极大地推动了

我国大气科学的发展与成就



年轻时两赴东北深感“亡国奴”之苦赵柏林院士满怀深情地说
“我是在新时代共产党的领导下成长起来的给了我很多机会和荣誉”
“现在是最好的时候没有过去你就享受不到今天的好”

赵柏林院士是九三学社社员

这是他见证中国共产党

为人民谋幸福的心声



老一辈打出江山来了我们这一代就要建设江山


杨芙清,89岁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让杨芙清院士最忘不了的是1973年的那个晚上响彻机房的《东方红》歌声这首《东方红》宣告了我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研制成功打破了西方的封锁

150机的研制成功是在党的领导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成果也是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的初步尝试
饱含着杨芙清院士的心血

从195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

她见证中国

在党的带领下日益强大

“为国奉献,我之所愿”

这是她从少年时代

至耄耋之年不变的初心



我们就拼命干

一定要把核科学、核技术

让学生掌握起来




陈佳洱,87岁
北京大学原校长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世纪50年代

陈佳洱把一张床搬到实验室

开启了他跋涉核物理的山路

攀登加速器研究的高峰的征程


陈佳洱与合作者研制出

国内第一个测量β射线的核子计数管

第一个α计数管

制造出能量达到30 MeV的

电子感应加速器



“中国要有发达的工业

要有自己的两弹一星”

他长期致力于

粒子加速器的研究与教学

“我们就拼命干

一定要把核科学、核技术

让学生掌握起来”

他为我国核物理科学事业

培养了一批批人才


“整个中国能不能强大取决于青年一代,青年强,国家强”这是有着69年党龄的陈佳洱院士对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寄予的殷殷期望



一个爱国的科学家

去从事国家最亟需的事情这是理所当然的

最神圣的职责




阳元,86岁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20世纪80年代

他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

大型集成化的ICCAD系统

摘下了ICCAD这颗“皇冠上的明珠”

他是北大微电子学科奠基人和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开拓者之一



他主持研制成功

我国第一块1024位MOS随机存储器

主持开发了五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微机电系统工艺

使我国进入能自行开发大型

ICCAD工具的先进国家行列


“一个爱国的科学家

去从事国家最亟需的事情

这是理所当然的最神圣的职责”

用自己毕生掌握的知识

研究“中国芯”,回报祖国

这是王阳元作为一名老党员

赤诚的中国心



勇于承担时代重任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为新时代建功立业


姜伯驹 ,84岁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上世纪60年代在不动点理论中Nielsen数的计算方面姜伯驹取得突破性进展他所创的方法在国外称为“姜子群”、“姜空间”

他是数学基础教育改革的谏言者

推动成立了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像是一棵大树
不断发出新枝叶”

呼吁数学学科要对

国家建设、民族振兴服务

要让科学技术

从跟着人家跑到逐渐领跑

工业技术从仿制到自己原创



“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数学家数学研究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

姜伯驹院士对年轻人

提出了殷殷期望

勇于承担时代重任

勇于回答时代课题

为新时代建功立业



我们党真的非常伟大

真的让民族站起来了

真的让中国人的腰杆子硬了




周其凤,74岁北京大学原校长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其凤院士从事

高分子合成化学、液晶高分子的研究

发现了最早人工合成的热致性液晶高分子

他对化学学科的教学与研究饱含深情

在他心中“化学可以成就人文”

化学不仅仅是研究物质的组成

性质及其反应的科学

化学对化学家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

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



周其凤院士是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回忆起入党时的情形他仍然记忆犹新
“回顾我的一生经历从山村孩子走到今天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的幸福就没有我的一切”党和国家的培养让这位老人湿润了眼角



红色基因

深埋于北大人的血脉之中

在党的领导下

北大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北大人的奋斗

与共产党百年来的发展同向而行

赤诚与热血在时代中闪耀

汇成最美的画卷





资料卡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部与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的《信仰的力量——北京大学老同志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系列专题片》于3月8日在北京大学电视台“博雅银龄”专栏开播,每周一集,并在各主要视频平台同步上线。


该片历时3年,采访拍摄了100位老同志。通过老同志讲述个人成长故事、介绍为人治学经验、分享人生感悟心得,记录了北大老同志在党的领导下不懈奋斗的历程,展现了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深厚感情,和爱国爱校、敬业奉献的精神品质。





更 / 多 / 精 / 彩




北大开学!
姚洋:永远不放弃思考,是北大的基因

燕园待你,与春同归
两会时间到!共同聚焦北大建言
北大里的一场快闪,歌声穿越百年
独家特稿 | 北京大学为何重要?





来源: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部

视频: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部、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图片:北京大学离退休工作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文字:张矣可、陈姝羽、孙志宇

编辑:吕成敏

封面:徐浩伦

排版:白雨琪

责编:昭花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