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编者按
在缤纷绚丽的图谱之中红,是北大的象征北大红
既是文化图腾,又是家国情怀
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
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
百年奋斗历程中
北大青年的声音仍然豪迈
北大学子的脚步始终坚定
百年路:红楼飞雪送春来
2018年5月2日,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是北大的骄傲,也是北大的光荣。”北大的红色基因早已融汇入骨血,洋溢于血脉。
这朵花
在红楼飞雪中萌芽生长
满载“铁肩担道义”的豪情
去追寻布尔什维克的信仰
李大钊先生在北大组织成立了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由此百年,星火燎原,赤旗遍野
1917年8月
鲁迅先生为北京大学设计校徽
“北大”二字化作“三人”
将为国为民的使命担当
镌刻入北大的灵魂深处——
“北大是常为新的,
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
抗战爆发,国耻待雪
北大与清华、南开
迁往昆明成立西南联大
结茅立舍,弦歌不辍
精英荟萃,桃李天下
那一辈青年将青春
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相连
“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
北大红: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历经百年丹心砥砺
那火红愈发璀璨
新中国成立初期
冷战格局波云诡谲
唯有掌握自己的核武器
共和国方能赢得真正的独立
“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
为这一句承诺
北大培养的“土专家”于敏先生
28年隐姓埋名
无数次站在苦寒高原的试验场上
“不破楼兰终不还”
的坚定始终不改
为这千万人民奉献出自己的青春
200多种中药
380多种提取方法
2000余药方的收集
640种药物的引介
每一次的试验
都是为了人民健康和社会福祉
从青蒿素到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先生用汗水耕耘
架起了从传统智慧到人类健康的科学桥梁
1978年5月11日
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刊载于《光明日报》头版
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全国大讨论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
再度闪耀在人民心间
胡福明先生以“特约评论员”署名属文
冲破束缚、解放思想
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
为改革开放开辟了一片天地
不谈个人兴趣
“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坚守大漠,甘于奉献
那不是自投罗网
而是缔造“数字敦煌”的拳拳之心
樊锦诗先生用四十载奉献
呕心沥血,滴水穿石
写就了“敦煌女儿”的瑰丽诗篇
发展中国家自生能力
经济转型的关键何在?
林毅夫先生用研究力行
为中华传统“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之“仁”作出诠释
勉励北大学子
以国家天下为己任
为民族复兴贡献才智
新青年:永远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一百年过去,北大青年的底色更加鲜亮。“向上走,常为新”的北大魂为代代北大青年锻造精神,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指引着当代北大青年挥洒青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为北大学生的学习成长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要求,勉励北大青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浸润着冲锋者的鲜血
花儿怒放出青春的姿态
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
打乱了华夏大地的脚步
在那座止息的英雄城市里
印着鲜红指纹的入党志愿书
给人以必胜的信心
“为什么要火线入党?”
——“因为如果能入党,我就可以去红区病房”
这是北大援鄂医疗队90后青年的心声
正是那一个个青春却义无反顾的背影
令我们用生命的力量呐喊: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从珞珈山旁到未名湖畔
从鸟巢一代到冰立方新一代
从红楼走来,向未来进发
“武汉加油”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
“我爱你中国!”
这是最嘹亮的呐喊
这来自心底的声音
饱含深情、激情和希望
立足新时代
北大青年以力行诠释爱国
用励志奉献成就自我
融于骨血的热爱和深情
一代一代
传承不息
百年初心,青春所向
穿越百年风雨
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中国共产党
将继续向着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阔步而行
百年恰是风华
百年又是序章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历经百年血雨浇灌
那花儿早已烈焰如火、丹心正红
花儿永远这样红
因为青春之花
永远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
更多精彩
习近平回信勉励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 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在北大青年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来源:北大团委
文字:寇焜照、韩美林
视频:北大团委
编辑:王钰琳、刘涵烨
排版:刘涵烨
责编:以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