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大,拍电影!
一场在路途中进行的生死抉择
一碗扑朔迷离的海龟汤
一头在荒诞中逐梦的“犀牛”
三部扣人心弦
跌宕起伏的拍案佳作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院奖”
致力于为影视行业培养更多优质人才
打造北大影视作品新标杆
2021年
该奖评选出来自本科及硕士毕业生的
10项影片大奖,6部提名影片
北大学子持续向内沉淀、向外绽放
将情感注入镜头
让虚实灵动相融
在此为你一一呈现
“我的日子从来没得选,
但还是想好好活下去。
你说人怎么就这么贱呢?”
《狐式生存》在本届“学院奖”中荣获最佳影片奖和优秀毕业作品奖。此片由导演胡月、崔玉坤,制片人张娅凡,编剧侯爽四位2021届艺术学院硕士毕业生作为核心主创,讲述了黑车司机王勇深夜搭载了一个奇怪的未来穿越者白衣男后,面临是生是死的命运选择故事。
点击视频,观赏完整版《狐式生存》
影片定位在悬疑加软科幻类型。为了充分发挥“剧作”在影片中的作用,影片借鉴了“封闭空间”的叙事元素。
1957年西德尼·吕美导演的处女作品《十二怒汉》是最早的封闭空间电影的标杆。导演在片中充分利用场面调度,打破了场景单一带来的枯燥视觉感受,将叙事强力集中在矛盾冲突上,营造紧张氛围,使其具备了强烈的戏剧张力。
因成本较低、制作周期较短,封闭空间微电影形式非常适合快速提升在校学生的影片制作能力。但因调度上的局限,这一形式也成为了新手导演的巨大考验。由此,《狐式生存》主创团队一致认为封闭空间微电影应该成为微电影创作中至关重要的类型。
在故事策划阶段,主创团队在深入研究“封闭空间”电影元素的基础上,赋予主角强烈的命运感,使得封闭空间元素爆发更大的戏剧能量,达成戏剧情境与影像情境的深层次互文关系,同时也缔造了王勇与白衣男这两个性格、气质截然不同的人物。
《狐式生存》拍摄现场
该片两位导演胡月及崔玉坤谈到,因为在拍摄中感受到了这个行业对于年轻创作者的关注和同行间真心的互帮互助,使得他们更加热爱这个行业。虽然拍摄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总有朋友伸出援手——比如摄影师李成蹊被团队创作精神所打动,一句话就赶来帮忙,为了完成主创团队想表达的“呼吸感”,全程肩扛手持拍摄完成此片。
此外,这部作品能够顺利完成,团队最应感谢的就是导师陈宇,是陈老师的教导、帮助、鼓励,才使得《狐式生存》团队在最迷茫和困难的时候坚持了下来。《狐式生存》拍摄现场
从以梦为马到脚踏实地,不悔燕园时光,不负师者教诲,《狐式生存》主创团队希望通过此次创作,能够充分体现大家在北大艺术学院三年的学习成果,同时展现出还在探索发展中的新学院派的影像创作力量。
- “我猜不到答案。你们离开以后,我根本没有勇气再把它翻开。”
- “何冲,我知道过程很难。但书只有翻到最后一页,你才能知道故事是否圆满。”
斩获“最佳导演奖”的《海龟汤》是一部悬疑类短片,由导演朱峰、编剧赵旦、制片人林楠、策划赵一丽四位2021届艺术学院硕士毕业生作为核心主创,讲述了厨师何冲在30岁生日这天迎来了三位挚友的突然到访,在进行一场名为“海龟汤”的情景推理游戏时,三人意外发现了何冲想要自杀的秘密。随着游戏的深入和朋友们的指引,何冲最终得到治愈、迎来新生。
点击视频,观赏完整版《海龟汤》导演朱峰在传达影片的概念与灵感时,表示本次创作是“高概念都市传说”与“接地气现实主义”的一次碰撞与结合:
2021年的北京,青年人的现实主义是每个人各自的朝圣路。一群毕业生们,从每天图文并茂po出自己的日常,到“朋友圈仅三天可见”,到只留下一个小黑点,只需要6个月。人淹没于人潮,水滴汇入江河,消失不见。
朱峰谈到,对困在城市中的当代人而言,成功永远只属于少数人,大多数人的努力都几乎归于徒劳。这徒劳中,又可以真实地窥见城市中鲜活的人。因此朱峰希望通过创作,从都市生存困境中获取情绪力量,并注入一个高概念游戏中进行艺术表达。
《海龟汤》剧照
编剧赵旦提到,由于资金有限,团队的每个人都身兼多职:比如制片林楠同学,同时也是随叫随到的片场女工;兼任策划和制片的赵一丽同学,同时还是剧组的化妆师;为了影片中短短几秒钟的野餐画面呈现得足够浪漫,赵旦和赵一丽扎在演员周围吹了俩小时的泡泡……赵旦说:“后来一张嘴就想吐,还因为摸不清红木树林里毫无规律的东南西北风,总是被吹出来的泡泡糊脸迷眼睛。”
拍摄经费束缚了手脚,但逼着团队突破了原有的局限。回想起这段经历来,赵旦不得不感叹同伴们的强大:
虽然看起来都是柔弱的女生,但在片场却是无所不能的超人:搬得动器材、做得了道具,镜头内虽然没有留下她们的身影,但事实上她们无处不在。
《海龟汤》拍摄现场
导演朱峰在2005年本科入学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后转系广告和经济双学位毕业;2018年通过考研,31岁回到园子里边创业边学习。这段充满故事的经历成为了他创作的天然灵感源泉:
生活的很多坎坷都比虚构的故事丰富太多。我想抓住一切可以创作的机会,观照生活水面下的巨大沉默,留住记忆里的痛感。
《海龟汤》拍摄现场
《海龟汤》拍摄现场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啊!”
-“挣钱分什么讲究不讲究?”
-“有的钱能挣,有的钱不能挣。”
斩获“最佳编剧奖”的影片《眺望的犀牛》,由导演崔玉坤、制片人张娅凡两位2021届艺术学院硕士毕业生作为核心主创,讲述了在2015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历史背景下,主人公想要逃离难以为继的工厂,继而产生命运悲剧的故事。学院奖颁奖词这样评价该影片:“将 ‘虚拟现实主义’的冷峻色调和人性的荒诞感结合在一起,展现理想与现实落差之中,主人公逐渐走向崩溃的悲剧命运”。
点击视频,观赏完整版《眺望的犀牛》
作为“最佳编剧奖“获得者,《眺望的犀牛》导演(兼编剧)崔玉坤谈到,这部短片是“一位底层青年荒诞的追梦之旅”。
崔玉坤根据自己熟悉的环境——工厂,展开构思。熟悉的环境和人为拍摄提供了不少便利,安排剧组食宿、找群演等都比较顺利。这也是前人的经验,对崔玉坤来说很受用。
崔玉坤找到同门的张娅凡来担负起全片制片工作。在两人默契的配合下,又集结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共同完成了影片的创作。
《眺望的犀牛》拍摄现场
关于影片的呈现,崔玉坤认为每个人的观感都不一样,但本质上是有关“理想与现实”命题的探讨。他最想做贴近主流叙事的片子,于是“讲一个有起承转合结构的好故事,可以让观众沉浸在叙事中,用故事去包裹主题、层层呈现”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拍摄中,同时担任导演和编剧的崔玉坤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导演是整个片子艺术质量的最终负责人,做的是创作性和把控性兼具的工作。导演需要把所有的叙事手段凝成一个向心力,为人物、主题和故事服务,同时还要和所有工作人员充分交流,把控节奏,做出抉择。
对于在拍摄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及不得不做出的妥协,崔玉坤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有人说做导演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当现实情况不足以支撑艺术追求时,导演要学会聪明地变通,不能钻牛角尖,要在尽可能完成个人想法的同时,尊重整个团队。
制片人张娅凡在片场
经专家评审鉴定,2021年“学院奖”共评选出“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剪辑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影像技术奖”“最佳纪录片奖”“最佳声音表现奖”“优秀毕业作品奖”等10项大奖,并有6部影片获得“提名影片”。
最佳创意奖影片共分为四集:《异电影》开篇探讨故障是否会导致机器进入一种失控的状态,提出疯狂机器的假设;《谵妄机器》试图在疯狂和失控的边缘重新探寻自省和自控的主体;《数据库动物》的机器世界里不是人主宰机器,而是机器主宰人;《虚体》提出新的世界秩序,个体以虚体进入数据网络。
主人收集到了一个珍稀的禁芯“死亡天使”。小芮在被插入芯片、不受“控制”误杀了主人后。“精神错乱”,如人类的癔症一般,开始演算一个梦境般的世界。在那里,主人以另一种身份陪她度过一天。但这个世界中有个不可触碰的黑盒——主人死去的那个房间,一旦演算失败,一切便会重新开始。
崔思媛在剧团排演《霍小玉》时被领导欺负,男朋友李正因为不帮崔思媛出气,两人起了矛盾。闺蜜叶婷婷因为想要抢崔思媛的主角,见缝插针地和李正发生了关系。面临爱情和友情双重背叛的崔思媛用婚姻挽回爱情不果,更在剧场排练时被领导性侵。至此崔思媛开始了自己的觉醒之路。
最佳影像技术奖
讲述一位女性从“母亲”的身份中惊醒、带女儿离开既定命运的过程,以此完成对女儿和自己的救赎。影片立足母女关系,试图从女性彼此间的关系去关照女性主义的新可能。
最佳纪录片奖故事以谢飞导演的涉藏题材影片《益西卓玛》为研究对象,既有对电影史本身内容的展现,又有主观创作意识的介入和编排,兼具纪实性和造型感,展现了益西卓玛的命运和演员现实人生之间的某种巧合性。
最佳声音表现奖
新冠疫情紧张期,为了各自的线上工作,心理咨询师与丈夫争抢一个信号稳定的房间。冲突中,妻子意识到丈夫有外遇,而丈夫的情人竟是她很亲密的病人。看似简明的线索,却潜藏着令人意外的真相。
优秀毕业作品奖
《狐式生存》(硕士)
提名影片
《花田寻根》
《垃圾诃德》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
《玩偶》
《只缘身在此山中》
《褶皱》
近年来,北大艺术学院在艺术专业本科生及硕士的培养上,以雄厚的学术理论积淀为基础,以开拓进取的实践态度为引领,以精益求精的教学目标为期望,严谨要求学生在掌握扎实艺术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具有专业的实操技能,更要具有跨领域、高站位的艺术追求。
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仅是一份“毕设”,更是同学们与北大这座园子的共同回忆。
来源: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采访:黄时恩、张子璇、练芷瑄
文字:黄时恩、张子璇、练芷瑄
图片: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受访者
排版:杜金莹、李霁
责编:李霁
百年初心
北大学科
北大印象
学者书房
不一样的科学家
北大体验
<<< 滑动查看更多 >>>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若需转载,敬请联络期待投稿,欢迎合作邮箱:gbdgw@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