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hat? 北大学生考试“带小抄”?!

让你爱上考试的 北京大学 2022-03-23


新学期伊始

有趣的课程纷至沓来

徜徉于课堂内外

沉浸于获取新知

除了丰富的内容、多样的授课方法

在北大

课程考核方式也可以别开生面

乃至“脑洞大开”


从“带小抄”到“打游戏”

从“认人骨”到一场时空之旅

今天,一起走近神奇课程

了解北大学子的“通关秘籍”



“带小抄”不算“抄”

工学院Cheating sheet

期末季的时候,不少工学院的同学们纷纷组团购买0.25mm的红色圆珠笔和A4纸,准备在考试前大展“微雕”技术。对他们来说,备考除了看笔记、做例题,还另有一道“精细”工序:制作一张“Cheating sheet”。这是一种“半开卷”的考试形式,老师允许同学们在考前将公式抄写在一页纸上,考试时可以携带查阅。

机器人学概论的Cheating sheet

工学院的许多课程涉及到大量基本公式,而由于公式的繁多复杂,同学们常陷入死记硬背的困境;而Cheating sheet的出现,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同学们将有效的时间用在理解各种方法的内在逻辑和思维方式上,而不是仅针对公式本身的盲目记忆。

Cheating sheet看似使考试变得容易,实则并未那样简单。只有平时紧跟课堂节奏,勤加巩固练习,才能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从而准备一张实用的Cheating sheet。而如何最大化“微雕”一张A4纸,也是一门“学问”。教授热力学与统计力学导论的康炜老师:“因为空间有限,所以需要同学们以自己的眼光去判断什么是重要的,从而合理设计某个内容应该以怎样的篇幅和形式呈现在Cheating sheet上。”

同时,老师们出题也会更加灵活,在常规的、套用例题的解法之余,为同学们设置一些常理之外的情形,要求他们从原理出发来进行推导。

数学物理方法(下)

不同课程的

Cheating sheet



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热力学与统计力学

Cheating sheet也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同学们认为,Cheating sheet实则为一种有效的复习手段。写Cheating sheet的过程就是“二次吸收”、“把书读薄”的过程,这样建立起知识体系的索引,而具体公式其实已经随之印在了脑海里。

讲授“机械设计基础”的王雪峰老师“希望多年以后,哪怕同学们已经淡忘了上课场景,但一拿起这张自己亲手写的A4纸,就还能对学过的知识、领悟过的思维方法留有印象。”

讲授“机器人学概论”的陈光老师从课程建设的角度指出,翻看同学们各式各样的Cheating sheet是“极为有趣的事”,“这可以帮助我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效果,以便来年开课有所改进。”

讲授“数学物理方法”的蔡庆东老师也笑谈道:“我和学生已经说好,这些Cheating sheet将是我的收藏品。”

Cheating sheet不仅是考试,更成为工学院师生的“暗号”和集体记忆。

蔡庆东老师数学物理方法(下) 期末留影


什么?“带小抄”还不够?
没关系,开排!


给你三分钟,能找到答案吗?

  《电子线路分析与设计》

Cheating sheet 并不是唯一考验学生灵活运用的方式,《电子线路分析与设计》的期末考试大胆创设的“开卷三分钟”亦然,即给予学生一次三分钟的开卷时间。在考试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向老师示意,使用三分钟,查阅自备“资料堆”

考场座位示意图

这门课是信科电子学系二年级的专业核心课,也是该专业最难的课程之一,前2/3以理论为主,而后1/3以应用为主。

“开卷三分钟”模式允许学生们不花太多时间去死记公式、电路、特征、优缺点,但也意味着复习时需要明确记住“什么问题是出现在哪一章节,应该去哪里查询”——否则三分钟都不够找到问题出处。开卷三分钟,可以算是课程的宣言了:比起“死记和硬背”,课程更强调“理解和熟稔”。

在授课教师陈江看来,不论考试还是教学,都应该与课程相适应,因此,他所主讲的课程中,几乎没有两门考试方式完全相同。而使用特殊的考试规则,除了向同学们展示课程本身开放而不死板的态度,更希望同学在期末备考的黄金时间里宏观思考、通盘品味,避免在记忆曲线上低效挣扎。


试卷也不想做了,怎么办?放下纸笔“游戏”玩起来


考试就是“通关”打游戏

  《口腔颌面外科学》

在北大口腔医学院所开设的《口腔颌面外科学》上,考试并不是常规的纸笔答卷,而是伴随着探寻宝物、领土扩张、等级提升等趣味游戏展开,学生们在步步通关中逐步完成临床前期实习考查。

这门课程主要面向医学院四年级的学生,帮助他们将前期所学的理论与日后面对病人的实践相衔接。课上,同学们会在实习室中的仿头模型上做一些基本的操作。在授课老师崔念晖看来,医学生所学内容总体上较为固定,老师的授课方式也相对传统,这也使得其考试不太有灵活变通的余地。

两年前突如其来的疫情将正常的线下课程打乱,但也带来了变换考试形式的契机。崔老师专门与PaGamO教育游戏平台合作,召集一群专业的口腔颌面外科医师、游戏研发工程师成立游戏平台研发团队,结合口腔颌面外科已有的专业试题库,开发一系列学习效果检测游戏。

一开始仅怀着“试一试”的心态,学生却都非常乐于接受这种开创性的考试形式,学习积极性也随之提高不少。精心设计成临床实景的虚拟场景,让学生们仿若身临其境;多人协作打怪攻关的新颖开发,保证游戏的娱乐性和可玩性;由简单到困难的关卡设计,更是大大增强了真实感和挑战性。就这样,平日里看似枯燥的选择题、填空题与判断对错也更有意思了起来。

崔老师指出,目前他们所开发的考试游戏也尚且处于初级状态,仅可尝试性地用于平时测验,因此,对于合适的考试方式的探索、支持与投入是必要的,这既是检验学生所学,更是对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反映。


“游戏”太简单?轻轻松松就通关来接受与众不同的挑战——“认人骨”


“认人骨”是必备技能

  《人体骨骼学》

凭一些碎的人骨,在短暂的时间内给出性别年龄信息,如此与众不同的挑战,正是北大考古专业本科选修课程《人体骨骼学》的考试方式。

课程中需要学习人体骨骼的正常解剖结构、考古工作中人骨性别及年龄鉴定、身高估算的主要方法,以及人骨研究的基本方法。要通过《人体骨骼学》考试,要绘制人体骨架图、分组整理一具人骨并提交鉴定报告和期末笔试;而“认人骨”则是必备技能。老师会挑选出一些碎的人骨让选课同学传阅,在规定时间里写出骨骼的侧别、名字和具体部位,并分成两组讨论给定人骨材料的性别年龄。


面对“认人骨”这一传统项目,选课同学表示很有趣,“对构成自己躯体的骨骼很好奇,讲到对应的骨骼还能以自己作为‘参考’。”

授课老师何嘉宁副教授介绍说,《人体骨骼学》上个世纪便已有之,其前身是“旧石器时代考古”课基础知识的一部分,后来还要涉及到新石器时代以后的如墓葬出土人骨材料的处理和研究,就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上个世纪的考试只有认人骨和笔试两部分。整理骨架、绘图是为了适应考古田野工作的需要后加的,以便接近田野考古工作的实际需要。


“认人骨”太刺激

小心脏有点受不了

那让我们追溯家庭的历史

来一场平和的时空对话吧



记录一场时空之旅

 《传播学理论》

2020年春季学期,新闻与传播学院王洪喆老师为疫情居家的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访谈一位或几位家人,并辅之以搜集材料、查阅文献等方式,完成一篇自己的家庭史非虚构作品,形式可以是一篇6000字以下的文章或10分钟以内的视频。

学生收集到的家庭物件

王老师指出,对自己家人的访谈不同于职业的采访,这种私密的交流一定会扰动到学生和父辈、和家庭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他的初衷之一,在他看来,年轻一代许多心理问题的来源也与他们和父辈的矛盾有关,所以访谈和写作的过程本身,也是学生和长辈坐下来心平气和地交流、共情和重构关系的过程。同时,通过写作家庭史,学生可以借由最亲近的家人,具体感知和了解他们所生活、成长的时代。

学生收集到的家庭物件

2021年秋天,在北大历史学系朱青生教授的支持下,这份作业在“中国当代艺术档案”专馆进行了展览,主题为“噢,孩子们!千禧一代的家庭史”。学生们的故事,搜集的照片、日记、书信、衣服都成为了展品,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展。

“噢,孩子们!千禧一代的家庭史”展览

王洪喆老师打算将这项考核方式长期延续下去:让学生们真切地观看、共情地聆听、饱满地书写,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妙趣横生的考试方式

是奋斗时光的独特印记

考试万千

变化的是形式

不变的是北大人对知识的求索与追寻

开学一周有余

你的课程选好了吗?

快来评论区

分享你选择的有趣课程

或有趣的考核方式吧~


来源:北京大学教务部、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文字:白雨琪、唐儒雅、隋雪纯

图片:崔念晖、何嘉宁、凌亮优、蔡庆东、郭啸、康炜、陈光、陈江、极昼工作室、视觉中国

排版:刘涵烨

责编:戴璐瑶



北大送你幸运盲盒!100天,冲鸭!


开学!谁不喜欢北大的新学期呢?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期待投稿,欢迎合作邮箱:gbdgw@pku.edu.cn

 这样的考试,你爱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