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团队牵头,发现中国大陆已知“最高树”!

致力于环境保护的 北京大学 2022-05-25

日前

在西藏墨脱县境内的背崩乡格林村

发现了一棵高达76.8米的不丹松

这棵名副其实的新“树王”

是目前中国大陆已知的最高树

这个发现

印证了墨脱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

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具有重大意义

发现这棵新“树王”的专业人员

正是由北京大学牵头的科研团队

不丹松“树王”

1
激光雷达,北大教授的秘密武器

在过去的考察中,已经有科研人员注意到了墨脱的高大树木很多,并提出了生长在当地的不丹松很有可能成为我国最高树木的猜想,但一直苦于缺乏理论依据和测量工具。无独有偶,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研究所的郭庆华教授课题组自主研发的一项关键技术,克服了这个瓶颈。

在青藏高原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有一块高原秘境——墨脱,它拥有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十分广阔的原始森林面积,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吕植教授及其团队就扎根在这里。

吕植教授说:“过去的一年多,我的团队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一直在墨脱进行考察。墨脱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原始森林的面积应该是中国目前最丰富的,也是全球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但到目前为止,在这里的研究还非常有限,还有很多新东西亟待发现。”

点击图片,了解吕植教授的北大团队

2022年4月,受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林草局委托,北大吕植教授和郭庆华教授课题组与西子江生态保育中心、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以及北京数字绿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成联合调查队,对墨脱境内的不丹松进行调查。

之前已经有科研人员在考察中注意到,墨脱的高大树木很多,并提出了生长在当地的不丹松很有可能成为我国最高树木的猜想。郭庆华课题组多年从事中国森林冠层高度分布的研究,并在其2016参与的研究中发现,通过年降水量和年潜在蒸散量(P-PET)之间的差异来量化的水资源可用性,是全球森林冠层高度的最佳预测指标。这支持了水力限制假设。

2022年,郭庆华课题组发布了中国30米空间分辨率森林冠层高度图。图中显示,墨脱县的森林平均冠层高度在国内领先,且墨脱县拥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存在生长最高树的可能性。上述研究结果为寻找最高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郭庆华课题组的一项关键技术,为在墨脱找到我国最高树提供了过去一直缺乏的理论依据和测量工具——这就是激光雷达技术

点击图片,了解郭庆华教授的北大团队

激光雷达是目前国际上权威、通用的测树方法,较传统的测量方法更客观、更准确、更精细,它能够直接、快速、精确地获取研究对象的三维点云模型。调查组决定采用郭庆华课题组自主研发的先进激光雷达系统来测量墨脱巨树的具体情况。结果发现,墨脱确实存在多棵高度超过70米以上的树。这一发现实属罕见,让研究队员欣喜若狂。他们携带背包激光雷达进入森林腹地,采用无人机与背包激光雷达相结合的方式,获取多棵潜在高于70米巨树的三维点云模型,进而对这些巨树进行高度的精准测量。测量团队进入森林腹地进行实地测量

不丹松“树王”真彩色激光雷达点云图

2
由一棵树,看见更丰富的世界

“它不只是一棵树,树上还附生了多种多样的其它植物,这些植物很多都是独一无二的。巨树还为这里的鸟类和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因此保护好这里的森林,对于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意义。”

不丹松是一种生长于东喜马拉雅地区的狭域分布树种,其主要分布范围为海拔1400米-2500米的山地雨林与亚热带气候区。这一地带具有优良的水热条件,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

经过为期10天的实地考察、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研究团队获取了所测量巨树的精细三维点云数据,并采用无人机获取照片拼接成巨树等身照,最终发现了这棵高达76.8米的不丹松巨树。除此之外,他们还采用无人机悬吊测绳及卷尺测量等方法,对该树进行了高度和胸径验证,并记录下详细的数据。

无人机激光雷达飞行照片

无人机拍摄的巨树等身照

此次调查中,研究团队在背崩乡格林村一共发现了8棵高度在70.2米到76.8米的巨树。是目前中国大陆经过精准测量发现的巨树分布最多的区域,充分体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原真性。

在这棵不丹松“树王”身上,还发现了节茎石仙桃、耳唇兰、眼斑贝母兰、匍茎卷瓣兰、墨脱越橘、小尖叶越橘、中型树萝卜等多种附生保护植物与墨脱特有植物。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墨脱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区域具有极高的环境保护价值与文化意义

测量团队与不丹松“树王”合影

接下来,研究团队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数据采集与科学分析,探究“树王”与其他墨脱巨树的形成条件与生长机理,为巨树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对于巨树的保护工作,吕植老师表示:

首先还是要加强研究,来充分了解巨树生存条件和生长机理;然后,建议建立长期的稳定的监测,观察巨树及其周边环境的变化;最后,通过和当地林业部门及社区的合作,充分调动和尊重当地老百姓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减少这一区域的人为影响,保证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3
利己,利他,利社会,利自然

“在保护生态中求发展,相信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沿着这条从绿水青山中开辟的道路,我们一定能让未来的中国既有现代文明的繁荣,也有生态文明的美丽。”

此次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吕植老师,是我国一位既做保护研究又投身实践的科学家。她的科研场所不是在学校的实验室里,而是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从西南山地到青藏高原,从秦岭深处到雅鲁藏布江,她以坚定之心,守护生态之美。

吕植教授

除了日常教学与野外考察,她还致力于主动搭建平台,把保护生态的理念传递给他人。2002年,她创建了保护国际中国项目,支持了近50个非政府组织,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共同探讨解决中国资源与环境危机的本地化出路;2007年,她和同事一起成立“山水自然保护中心”;2008年,她创立了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吕植老师先后荣获1998年度“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中国慈善家2021年年度人物”、“全球华人公益奖”等荣誉称号。这些成就背后,是一位科学家对广阔自然的热爱,和对生灵万物的敬畏。

点击图片,聆听吕植教授的“北大师说”

行走于山水之间的北大师者择一事,终一身

来源:人民日报、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图片:吕植、郭庆华

编辑 | 排版:杨映锴

责编:李霁


10个北大班级获奖!


他是北大第一任校长!


学成归来,他想在北大给世界留下印记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若需转载,敬请联络期待投稿,欢迎合作邮箱:gbdgw@pku.edu.cn


 守护人与自然的和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