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恭喜同学们!通过北大论文答辩!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2-06-20

随着毕业答辩的进行

校园时光渐迎来尾声

一场场线上毕业答辩会

成为独特的毕业记忆

让我们一起走近

北大同学的论文答辩故事


01

这一次,我们在线上相聚


两年前,我担任答辩秘书时就采用了线上答辩的方式,当时大家都在天南海北。今年自己的毕业答辩,也是线上方式。


5月20日,中国语言文学系2019级硕士研究生廖香玉在线上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在她看来,线上答辩的准备工作,比如预约教室、网络连接、操作流程,每一环都非常重要,“幸运的是,万事顺利!”

廖香玉答辩通过后的“合影”

疫情影响下,按照北京市和学校决策部署,学位论文答辩以线上视频答辩的方式进行。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生许世臣看来,线上答辩虽然少了些许“仪式感”,但依然氛围满满:

许世臣的答辩现场

诚然讲,博士论文答辩作为毕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改为线上答辩缺少了些许仪式感。但是在学院老师、课题组老师们的统筹安排和师弟师妹的配合下,我们的答辩会依旧充满氛围感。


蔡思良也是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7级博士生,答辩的过程中,他与视频对面的各位专家老师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依旧是满满的仪式感”。

蔡思良在进行线上答辩

燕园五载,行将结束。感恩这五年在燕园所经历的一切,博学严谨循循善诱的良师,青春飞扬志同道合的益友,红墙绿瓦、一塔湖图,在这里,度过了最充实最快乐最难忘的五年,我将永远铭记。从此,我们将带着燕园给予的最丰沃的精神养料,各奔天涯。

艺术学院2019级硕士生栾晓芸也感受到许世臣和蔡思良所说的“氛围感”和“仪式感”。同学们将自己毕业作品的海报主视觉作为答辩的虚拟背景,一场别开生面的“作品展”拉开帷幕。答辩结束后,大家还用手绘的方式,留下了一张特别的答辩合影。
同学们用毕业作品海报当虚拟背景

同学们手绘线上答辩合影

“答辩委员会以四票同意、零票反对通过该答辩,以四票同意、零票反对建议授予其硕士学位。”

回想起宣读答辩决议的场景,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硕士生明淳露依然历历在目。

答辩结束后,同学们利用会议软件自带功能,留下了一张特别的“合影”。明淳露也在朋友圈写下了自己的毕业感言:

静园草坪拉开毕业序幕,也不知道这么多年的北大生活,该用多少次挥手再见和拥抱祝福,才算好好告别。

在线上,评审老师们细心指导,学生们认真聆听,答辩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位毕业生都在全力以赴地为这份承载自己所有心血的毕业答卷,写上最圆满的结尾。

02

写下成长的答卷

5月16日,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的黄岩谊教授发了条朋友圈:

黄岩谊的两位博士毕业生进行线上答辩

同学们准备了蛋糕庆祝答辩通过

在黄岩谊教授看来,线上答辩的准备过程,不失为一个让同学们快速成长的特殊方式。看着同学们为答辩通过而举行的小小庆祝活动,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喜悦。

生命科学学院魏文胜教授第一次学生答辩时不能到现场,他也为疫情特殊时期通过论文答辩的博士生们送上了祝福:

魏文胜老师的四名博士生通过论文答辩

线上答辩变化的也许是形式,而始终不变的,是同学们对研究话题严谨而抱有热忱的感情。在公共卫生学院2019级硕士生文婧的心中,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毕业答辩,都是一场给自己的毕业成长礼。

文婧完成毕业答辩

线上答辩虽拉开了我们与答辩委员和导师们的物理距离,起初总会有些毕业的不真实感。但当PPT来到致谢页的时候,毕业的真实感油然而生。三年的研究生点滴生活像频闪照片快速在脑中划过,瞬间意识到自己将要离开校园,不舍之情涌上心头。我想这次经历也是一段特别的回忆,保留我们最真挚的成长经历。

在听完20多位学弟学妹的线上答辩之后,担任答辩秘书的中国语言文学系2020级博士生刘文欣感慨到:

在夕阳落尽之前离开了系楼。听完20多位学弟学妹的答辩,最难忘的是陈述中流露出的对研究话题的真挚感情,虽然大家也许不一定都选择专业化的道路,但正是无数微小的梦想和思索,凝结成了今日的我们。

03

他们为特别的毕业季保驾护航

如何保障大规模线上答辩的可行性,做到线上线下效果相同,这些问题一直都是老师和毕业生们心上的头等大事。在这个特别的夏天,有一群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或许是老师,或许是同门,都为毕业答辩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本学期,北京大学校本部共有1632名博士生和5110名硕士生申请学位,涉及评阅专家近17000人次、答辩委员会专家26000余人次。五月以来,疫情形势逐渐严峻,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坚持“质量不降低,程序不减少,把关不放松”的原则,多措并举,确保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和分会审核等各个环节高标准、高质量。

根据学校疫情防控要求,研究生院将学位论文答辩调整为视频方式进行,保障论文答辩的程序规范和学术标准,保障答辩环节的合法合规和公平公正。学校制作了详细的操作流程指南,从答辩前设备要求、会议测试,到答辩过程中流程规范、系统操作、投票记录,各个环节都做了全面细致的说明。

作为全校博士研究生“大户”,物理学院2022年夏季共有161名博士研究生将要结束学业离开燕园。学院第一时间详细了解相关流程和要求,并根据本院特色撰写了详尽的指导文件,及时通知到所有毕业生及其导师。在答辩全流程中,学院通过邮件、电话、微信等方式与毕业生们保持密切联系,全程保证审核程序和答疑等工作的高时效性,确保答辩工作的顺利进行。

马骏超的线上答辩截屏

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专业的马骏超作为线上答辩的亲历者,感受颇深。今年老师们无法到校,很多答辩相关工作必须由学生来推进。所幸,答辩的准备阶段得到了多方保障:

学院教务老师们根据线上答辩提供了各种指导和帮助,担任答辩秘书的组内师弟,在繁重的科研实验任务下,仔细核查答辩前的每一个环节是否可靠、信息是否准确、会议室功能是否符合要求,凡此种种,不可胜计。正是倚靠所有人的无私襄助,这次线上答辩才得以平稳地准备与开展。

经济学院通过对答辩环节的全流程把握,实现了 “进度不延后、程序不缩减、标准不下降”的线上答辩效果,获得了毕业年级同学和答辩老师的一致好评。全程录制会议也为答辩师生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经济学院毕业生线上答辩

截至6月5日,工学院已顺利完成88名博士和104名硕士的毕业答辩工作,统一的答辩虚拟背景让毕业生们身临其境。答辩会是严肃的,答辩过程又是充满仪式感和归属感的,这是属于工学院的特别浪漫。

工学院毕业生线上答辩

当熟悉的面孔出现在同一个画面里

一个个小方框

相隔着又相近着

拼接成了这段毕业时光里

最美的记忆

在这个与众不同的毕业季

每个人都留下了独特的回忆

联合策划: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研究生院

文字:黄昭华、张子璇

图片:受访者提供、刘月玲、蔡思良

制图:袁艺、kinerv

排版:韦杨珂

责编:昭花花

10年坚守,他是北大师生最爱的“包子大叔”



这些照片,藏着北大人最难以割舍的回忆


全球首例!北大校友李菂团队新发现!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评论区分享你的毕业故事吧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