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这五年!
2017年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北京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大师生座谈时指出:“近年来,北大继承光荣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成果丰硕,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学校发展思路清晰,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令人欣慰。”这是对北大改革发展成绩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北大面向未来、改革创新的有力鞭策。
五年砥砺前行,五载春华秋实。北大人脚踏实地迈出的每一步,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为开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
到北大红楼参观主题展
2021年6月25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这次集体学习是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安排,采取参观和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习近平带领中央政治局同志首先来到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重温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展革命活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等革命历史。展厅内,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全面展现了那个时期的光辉历史。习近平不时停下脚步,询问相关细节。他指出,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要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尊重历史事实,准确评价历史,正确学史用史。
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
习近平同志到中央工作后,曾六次到北京大学考察,七次给北大师生校友回信或致贺信,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学校的办学成绩,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北京大学考察,离开学校时,道路两旁挤满了师生,大家向总书记问好,争相同总书记握手,齐声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齐声高唱《歌唱祖国》。
2017年10月11日
给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首届硕士毕业生回信,希望他们书写各自国家同中国友好合作新篇章,成为全球南南合作的践行者。
2018年5月2日
考察北京大学,与师生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
2018年8月28日
给北京大学留学生汉娜·格塔丘等参加“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的青年代表回信。
2020年2月21日
在藏历新年来临之际,给正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回信。
2020年3月15日
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
2021年6月21日
给北京大学的留学生们回信。
2021年7月8日
向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和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成立5周年致贺信。
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北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中央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来校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在全国高校思政会、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擦亮北大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我们党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动的历史见证地,在建党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党的初心早已融入北大的精神血脉,成为传承的红色基因、前行的力量源泉。北大人时刻以初心使命校准航向,凝聚共识,让北大红永远闪亮。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将理想信念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营造导向鲜明的育人氛围,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年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打造更多“金课”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学校大力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明确了理论为本、内容为王、问题导向、形式创新的教学理念,科学构建思政“金课”体系,推出对话类视频节目、思政实践课、校领导主讲思政课等多种形式,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调发展、同向发力。
凝心铸魂 同唱一首歌
学校高度重视仪式教育作用,通过参与国家重大主题活动、举办校内重要庆祝活动,以及开展志愿服务等,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北大精神,增强向心力、凝聚力和归属感,激励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同北大师生代表座谈时对青年人提出的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四点要求,引导青年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成长成才,牢记“国之大者”,展现青年担当。
让青春绽放绚丽之花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具备健康体魄与健全人格、独立思考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全球视野的卓越人才。
“以本为本” 根深叶茂
本科人才培养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丰厚通识的基础上,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促进拔尖人才成长。完善通识课程体系,建设高水平的专业课程体系,科教融合育人,提高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研究生培养:以提高质量为核心
研究生培养以“厚基础、强交叉、宽视野、高品位”为特色,开展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着力培养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北京大学坚持党管人才,“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完善教师职业操守和学术道德制度体系,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充分发挥“四有好老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近者悦 远者来
在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北大面向全球延揽拔尖人才、持续优化人才结构、扎实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人事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
北京大学把建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办学职责,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建设,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对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辐射和引领作用。
学习、研究、阐释、贯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18年1月,北京大学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级学科,着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哲理和学理的深刻阐发,培养深入把握、准确阐述和积极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流人才。研究院突出跨学科优势,为党的理论创新、国家发展和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学科建设立足国家战略急需
立足国家战略急需,支持重大原始创新,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将推动学科创新、交叉与融合作为学科建设重要战略支点,形成了依托人文、社科、经管、理学、信息与工程、医学6大学部和深圳研究生院的学科布局。
原创性成果瞄准科技前沿
学校立足助力解决我国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加强对基础学科的资源和政策支持力度,布局和抢占科学发展制高点,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性成果的突破。
北大医学服务“健康中国”
布局“临床医学+X”,推进以临床医学为牵引的跨学科合作研究,促进医学、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深度交叉融合,搭建全方位多维度的临床科研支撑平台,立足国家发展需求,瞄准国际医学前沿,服务“健康中国”。
人文社会科学:贯通学科 守正创新
人文社会科学坚持守正创新,促进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力争新的突破,实现理论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推动传统文科的更新升级。
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
大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全方位参与“五位—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建设工作,在思想理论、经济发展、政治体制、社会管理、法治建设、国家治理、国际战略等诸多领域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学术支持。
“阐旧邦以辅新命”
秉承先贤“阐旧邦以辅新命”的学术使命,承担当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责任,发挥基础学科传统优势,全面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学术中国 北大智慧
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北大学者在国际平台上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国际影响,以中国思想、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传播中国声音,推动文明互鉴,展现新时代北大学者的学术担当,汇聚国际学者的真知灼见。
培养全球卓越人才:北大底蕴、中国情怀
加强与国际一流高校的合作交流,构建国际交流合作新平台,在校国际学生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持续做好校际交流项目,进一步丰富短期(寒暑假)项目,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引领型人才。
文明交流与互鉴
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深入研究人类不同文明传统,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分析和提炼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丰厚经验,积极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
国际协同创新
建设新型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跨学科、跨高校、跨国界、跨产学研的协同创新,联合承担科研任务、联合建设实验室或国际创新平台。
扎根中国大地 服务社会发展
与全国26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省校战略合作协议,与国家部委、高等院校、企业、军队等建立合作关系,立足北京、服务全国、面向世界,重点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和“雄安新区”等的发展建设。
战疫时刻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攻坚期间,北大医学454名医护人员逆行而上,奋战在抗疫一线。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中,对抗疫前线的青年一代给予高度肯定:“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冰雪上的北大人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北大共有630名志愿者、57名冬奥赛时实习生、15名开幕式演出人员、8家北大在京医院派出的902名医疗服务保障人员参与冬奥志愿服务工作,总人数居北京高校之首。在4月8日上午召开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崇礼院区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践行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完全人格 首在体育
坚持“德才均备、体魄健全”的育人理念,开足开好体育课,广泛开展了各类体育活动。2021年,北大获得FISU“健康校园”最高级别认证——铂金认证,是亚洲第一所获此认证的高校。
校园文化:风景这边独好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北大的校园文化充分彰显核心价值、融合多元个性,激发学生勇担时代重任的理想,积极营造蓬勃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
大美校园
北大在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优化、文脉传承、生态保护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构建和谐美丽的育人环境。
来源: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邮箱:gbdgw@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