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毕业来到北大,成为学生喜爱的“韩姐姐”
在校工作18年
她是大家口中亲切的“韩姐姐”
一枚小小的浴卡
维系着北大学生的生活幸福感
作为北大后勤服务团队中
默默无闻又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动力中心大浴室班班长韩明明
对北大的爱
仍在源源不断地流出
虽然曾经的大浴室
在校园环境的不断改善中
已经成为历史
但韩明明仍充满热情地坚守在工作岗位
一枚浴卡,对同学们来说,是消除一整天疲惫的保证,对大浴室班班长韩明明来说,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关爱。
韩明明与前来办理业务的同学
除了窗口服务之外,韩明明对于师生在洗澡时出现的问题也非常上心:多年前,有一位女生在大浴室的更衣室晕倒。彼时校医院还在大浴室对面100米左右处的位置,韩明明立即与另外一位同事一道,把女生从更衣室一路抱到了校医院。韩明明为女生买好面包和酸奶,并在医院一直陪伴输液,等女生完全恢复、可以离开医院时,再把她送回宿舍。
曾有一位同学的项链掉进了宿舍浴室的地漏,向楼长求助。韩明明接到楼长电话后,立刻拿起一根铁丝去到现场,打开地漏,最后在下水道的拐角深处,用铁丝一点点钩出了和头发缠在一起的项链。浴卡、首饰等小物件掉进地漏的情况时有发生,韩明明都会第一时间帮大家捡出来。
此外,为了避免师生在洗澡时滑倒,韩明明还在大浴室里多准备了一些凳子,以供大家更衣时使用。
在2008年奥运会、2022年冬奥会期间,为了使北大参与奥运会的志愿者同学能够顺利洗上澡,洗浴班的工作时间也随着志愿者的时间安排进行了相应调整,为他们提供贴心的后勤保障。
以前,韩明明和大家的交流以面对面为主。随着线上交流的越发便捷,北大未名BBS上的帖子成为了韩明明获得同学反馈的又一重要途径。根据同学们的意见,韩明明会主动、积极地帮助大家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她说:
干一行爱一行,在浴室服务窗口工作的18年里,我没有和同学发生过一次矛盾。当我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帮助大家解决在洗浴中遇到的问题时,我感到很幸福。
有人问她,“每天的工作都差不多一样,你不烦吗?”韩明明总是温柔地回答:“我并不烦呀!能为他人提供帮助的感觉很棒。我既然在服务岗,就要认真做好服务,用真心对待每一个人。”
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说:“劳工神圣,人人平等”。学校重视每一位职工,并为后勤队伍提升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和广阔的平台。
北京大学平民学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1918年。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提出“劳工神圣,人人平等”,创办了“校役夜班”。而后,李大钊、傅斯年、罗家伦、邓中夏等北大师生纷纷投身平民教育运动,组建了“平民学校”和“平民教育讲演团”。2006年,北京大学秉承“传承平等理念,成就平民梦想”的办学宗旨,重新举办平民学校。截至2021年,平民学校共培养了1334名学员,累计有900余名师生志愿者参与此项工作。有来自中文、心理、国际关系、经济、历史、生物、天文、社会学等领域的教师为大家授课。
中国语言文学系程郁缀教授为大家授课
除了在本职工作上全力以赴,受到北大浓厚学习气氛感染的韩明明,在2007年9月申请成为北大平民学校的学员,学习了英语、计算机网络、理财等课程。韩明明回忆道:我是平民学校的第二期学员。当时,身边有同事参加了第一期平民学校,告诉我们是由北大的教授们进行授课,我知道后特别向往。当听说第二期开始招生的时候,我就报名了。
平民学校的学员们来自北大的不同单位。起初大家互不相识,有些局促,也担心自己跟不上课程的进度。但北大教育学院教授丁小浩、岳昌君,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其他所有老师的授课都十分通俗易懂,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与大家深度互动,很快就打消了各位学员的顾虑。
韩明明喜欢与人交往,她积极竞选成为副班长,因而拥有了更多与人接触的机会,和老师同学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如今,韩明明和当初的同学们分布在校园各处,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共同保障着校园生活的正常运转。
韩明明在北大校园里
平民学校如同一个和睦的大家庭,让韩明明深感温暖,也因为在其中的学习而自信倍增。学校重视每一位职工,为后勤队伍提升专业知识和个人素质提供了丰富的机会和广阔的平台;学员们完成学习后,都非常愿意将自己的收获分享给其他同事,这样也鼓励了更多人报名、参与学习。
平民学校平等互助的精神让韩明明备受感染,在结束自己的学习后,她报名成为了平民学校的志愿者:“这是一种传承。我们相互帮助,相互鼓舞,共同提升。”
韩明明参观“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主题展”
进入北大之前,韩明明毕业于中专的广告设计专业。从平民学校毕业后,韩明明的学习劲头仍在持续,她开始备战成人高考,并成功入学。在工作的同时进行学习并不容易,她将业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休息的时候几乎都在上课。最终,韩明明用两年半的时间完成了成人大专的学业。虽然这是一段忙碌而辛苦的日子,但她回忆起来仍感觉十分满足:
既然选择了学习,那就要好好学。自己选的路一定要坚持走完。
后勤人员就是大家的“妈妈”,有什么问题欢迎随时找我们!
来校18年,韩明明对这座园子的爱从未曾改变。初至北大,她觉得能在北大“看澡堂子”就是一件幸事。那时候,大部分师生都在大浴室洗澡,她在服务窗口前看着朝气蓬勃的同学们,觉得每天的生活都如此精彩、充满变化。现在,学校的硬件条件有了大幅提升,同学们的宿舍都已配备浴室,她的工作也逐渐转向线上管理。虽然和同学们面对面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她为同学们服务的效率越来越高。
尽管在同一岗位已值守多年,她却仍然对北大保持好奇、充满热忱,也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取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我还是特别喜欢现在的工作。喜欢北大,喜欢北大的同学。”
韩明明的工位
她还有一些话想说给北大的同学们:“后勤人员就是大家的‘妈妈’,有什么问题欢迎随时找我们。可以拨打电话‘3319’,也可以来31楼大浴室和我们沟通。出现任何问题,我们都会不遗余力地解决。我们会尽力把关系到大家生活的事情做好,希望大家每天都能开心、舒心。”2022年五一劳动节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联合艺术学院
发起《咱们:看见身边的光》特别策划
为54名北大一线服务人员拍摄人物肖像照
涓滴积聚成海,岁月自有光芒
平凡的努力值得被看见
北大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系列专访
一起走近咱们“身边的光”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动力中心
采访:莫婉莹
封面摄影:肖梦涯
图片:黄喆、受访者提供
编辑:刘亚凡、张矣可
排版|责编:李霁
每天6000+,北大图书馆有多受欢迎?
他们是北大同学的小学、中学、大学老师!
从保送生到北大教授!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向劳动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