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之美,岂在朝朝暮暮
在北大,有一群对美充满热爱和执着的人,数年如一日地追逐着霞光的脚步。未名湖畔、天台角落、暴雨过后、天未明时……他们有时落空,有时惊喜,登高望远,寻寻觅觅,只为捕捉到那个霞光染红天地的震撼瞬间。他们就是北大官微的摄影师记者。
跟随他们的讲述,进入他们的镜头,一起沉醉于在霞光的拥抱中,静静闪耀的浪漫燕园。(延时摄影:安蕾科)
朝霞石 舫
最美丽的朝霞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后期,但是在水平比较熟练后,就可以在拍摄朝霞时追求一些创意。慢门或多图按平均堆栈的方式可以获得一种静水流云的禅意效果,较快的快门速度则可以拍下一些瞬态的细节,例如飞鸟、游鸭。通过在朝霞最盛时长曝,再迅速捕捉一些动物,后期再将二者有机结合,便可以得到一张具有动感的照片。
朝霞翻尾石鱼
春分后、秋分前,太阳会从东偏北的方向升起。从翻尾石鱼向东北望去恰好比较开阔,又有湖心岛和博雅塔作为地景。将相机架在湖边的石头上,适当放低机位,即可将天空、湖中的倒影与未名湖的天际线一并收入照片,只等一场震撼的朝霞晕染画面的颜色。
晚霞理科一号楼
春分前、秋分后,太阳会在西偏北的方向落下,而理科一号楼向西北恰好可以望到图书馆、博雅塔以及西山。由于屋顶天台有较多实验设备,不便登顶,故只能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8楼的窗口远眺。在晚霞云的映照下,在远方西山的怀抱里,华灯初上的燕园显得古老而年轻。
晚霞理教路边
傍晚下课路上,抬头发现一束巨大的云朵,便迅速掏出相机拍了一张。当时在想:这是接我去吃饭的外星飞船嘛?
晚霞学五食堂
拍摄时,最好在镜头中带上一些前景,对比、突出云的壮丽。拍摄时避免过曝——云的亮度一般比地景要亮,过曝云会没有层次、失去细节。
晚霞遥感楼
黄昏雨后,我迅速抓上相机爬上楼,空气中还有湿润的味道。一侧是壮丽的晚霞,一侧是若隐若现的彩虹,心情前所未有的畅快。
晚霞医学部
第一次成功拍摄晚霞延时摄影,云层的颜色由淡黄、橘红、粉色叠加而成,绚烂了整片天空,让人沉醉不已。从此我便加入了“晓看天色暮看云”的“追霞大军”。
晚霞五四体育场
刚下过雨的五四体育场与晚霞撞了个满怀。零星的水珠还在跳跃,水面的波纹不乏灵动,倒影中的世界如梦似幻,一时间竟让人分不出虚实。静候雨滴同时落下的那一瞬,快门的意义,在此刻得以实现。
晚霞博雅塔
在未名湖西侧向东拍摄,采用较长的焦段,把博雅塔的上半部分和升起的月亮、微微泛红的晚霞一起收进画面。注意:要保证月亮和博雅塔都清晰,需要使用较小的光圈。获得的画面有简约美感,与常见的视角有所不同。
晚霞近邻宝门口
在校内拍摄晚霞最常见的地点是未名湖边。但有时候晚霞出现得很突然,没办法预料,所以也可以尝试在其他地方取景。比如下面这张——由于晚霞范围比较大,在近邻宝路口向北也能明显看到,可使用较长焦段来压缩场景,将晚霞、百讲、行人都收进画面(拍摄时为了使行人清晰,要注意快门速度不应太慢),会有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同时也融入了故事感、生活感。
晚霞未名湖边
为了拍出流云的效果,我主要采用了堆栈技术:每3秒拍一张,堆栈了20多张。
压低机身,以晚霞和倒影为背景,灵动的生物便仿佛在彩色的天空中游动。
晚霞图书馆
这张照片增大了图书馆与周围建筑的明亮对比,整个画面的主次关系因此更加清晰。
朝霞昌平新校区
昌平新校区宿舍前的主路从东门一直通到西山下,具有鲜明的延伸感,使用长焦拍摄可以获得较为强烈的压缩感。远处的西山轮廓在干净的清晨清晰可见,两旁的路灯还未熄灭,科技感十足的紫色线条与红紫相间的朝霞共同构成了浓墨重彩的一幅画。
操场广阔无垠,霞光连绵不断,想要囊括这些珍贵的元素,就需要在广度上下功夫。采用24mm镜头进行拍摄,尽量减少冗余的地景,然后逐渐调整镜头方向,拍摄多张,后期再通过接片的方式形成长图,就能创造比例独特的视觉体验。
当天,朝霞最先出现的地方是在东南侧,如果想拍摄远处的行政楼,就需要在靠近宿舍区的操场放置相机,采用200mm进行拍摄。天空的比例要多一些,行政楼放在图片的左下方,玻璃的反光是绝妙点缀。
晚霞医学部五号楼
每次遇到壮观浩大的朝霞或晚霞,全景图几乎是必拍项。相较于单张图片的内容局限性,拍多张后拼接成全景图则可以获得超级广阔的视角,使人仿佛又置身当时的天空中。除了全景,也可以多观察细节,比如利用长焦镜头记录建筑窗上透过的一束光,与周围暗部进行光影对比,同时与空中橙黄交相呼应,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照片的层次感。
晚霞医学部五号楼
医学部楼宇比较密集,所以拍朝霞和晚霞的主要机位便是五号楼的天台。朝霞要在东边的天台,晚霞则要取西边的天台。考虑到天台铁丝网的存在,我主要有两种构图:以铁丝网为分界点。图片中以铁丝网为分界点,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风格和意境。同时站在五号楼西边楼梯上, 还可以选择拍摄北医楼宇的局部,比如日落或者晚霞的倒映,也是别有风味。
2022年8月30日,夏季雨后,出现绚丽晚霞。这次晚霞最让人震撼,也最令人记忆深刻。那天看到晚霞要出现的趋势,我火速前往五号楼天台,那个时候还有零星的雨点,但是我已然不在乎,只想抓紧时间,留住稍纵即逝的晚霞。天台上的人比以往多,我在有限的空间里不断探索可能的机位,不想放弃任何一个机会。虽然那天很累,很匆忙,但是收获也是值得的。
朝霞东门
因为日出时间太早,在夏天拍朝霞是不容易的。从4月下旬到8月下旬,北京的日出时间通常在5:30以前(最早可达4:45左右),朝霞早于日出按20分钟估计,再考虑前往、架设准备时间,凌晨4点多就起床是家常便饭。尚有星光点点,在寂静的园子中穿行,只求遇上高质量朝霞,不要空手而归(无奈但也要习惯)。这天,幸运地遇上了丁达尔光下的东门朝霞。
朝霞王克桢楼
请问这是什么云?求解答,在线等!
晚霞农园食堂
运用长曝光的方法,记录下人来人往的动感。
晚霞天文台
偶遇带着很明显雨幡的晚霞。天文台在沉沉云霞之下,仿佛科幻小说里的场景。北京日落前的太阳雨非常值得关注,因为彩虹和晚霞可能会相继登场,从万丈金光渐至华灯初上。
雨后彩霞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三楼阳台
但好戏还不止于此,伴随云霞出现的另一大天象是西南方天空的彩虹。虽然西北放晴,但东南方仍在下雨,雨滴对阳光的全反射形成我们眼中的七色彩虹。
晚霞家园食堂
家园食堂三层的外侧露台,是观赏和拍摄晚霞位置的一个不错选择。此处视野较为开阔,乘电梯来到三层的时候,回头就能看到惊艳的天空。
晚霞理科教学楼
在理教的空教室拍摄晚霞,能够看到灰蓝的远山与粉紫的天空合为一体。
朝霞博雅塔
快门在清晨起飞。五点半的石舫上已经有人架起脚架,六点多的未名湖旁大伙们已经蓄势待发。长枪短炮聚在一起,天空成为人们的共鸣。
月亮像一只弯钩恰巧落在博雅塔的上方。淡红色的彩霞和弯弯的月亮相得益彰,蒙上了一层梦幻的氛围。
晚霞图书馆
大雨过后有夸张的云层出现,我利用多张图片堆栈得到了这张照片。这种方法能够突显出云层的流动感与张力,呈现如丝绸一样的流动效果。
月升日落博雅塔
薄暮博雅塔
蓝调时分之前,大概有十分钟的时间,天边会出现一层粉色或淡金色,这是拍摄剪影的好时机,抓拍下了朋友的幸福时刻。
晚霞资源西楼
把晚霞装进瓶里,点亮一个绚丽黄昏。
蓝调逸夫二楼
逸夫二楼上,混凝土的缝隙中,一些小草随风飘动,以它们为前景,将博雅塔虚化掉,在蓝调时分,一幅独特的画面尽收眼底。远处飘动的光斑是虚化的路灯。
晚霞未名湖夏末是一年中拍摄晚霞最舒适的时间,植被整体都还保留着郁郁葱葱的绿色,但气温已经有所下降,在户外拍摄时只要做好防虫工作,体感是非常怡人的。
未名湖已经是大家拍摄彩霞的主要阵地了,一般来说根据时令确定日出日落的方向,然后选择对侧的岸边拍摄即可。但好的云霞是很罕见的,有时单向的拍摄效果比较普通,下图是站在岸边纵向连续拍摄后期接片而成,所以收入了横跨天空的云拱,形如彩翼,算是对天象的补救。但拍摄时几乎从弯腰到下腰,对体能有些要求,也需要挑选安全稳定的岸边。
这天早早到了未名湖岸边等待晚霞,日落处云层薄厚适中、纹理清晰,按说会有很好看的晚霞,但在太阳刚落下的时候云彩都还没有染色。正有些焦虑失望之时,没想到金红色很快就烧了起来,刚好湖里的大白鸭还游了过来,于是获得了我那一年最满意的晚霞图景。
晚霞博雅塔、图书馆霞是云与晨昏不期而遇的色彩盛宴。一年多的时间,提到朝霞便想到未名湖与博雅塔,晚霞便是图书馆与西山,追逐霞光已成了我记忆中乐此不疲的经历。拍霞不易,天地规律下是日夜流转的不确定性。预测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乘兴而至败兴而归是家常便饭。但站在湖边,抬头默念,再看着红色的霞光从远处一点一点地满溢,所有的不安与困惑也会被一扫而空。
霞光在四季变换着不同的位置,时间或早或晚。于是新的一年,游子学业匆匆步履不停,天空时序更迭色彩纷呈。未知始终相伴左右,但霞光是永恒的答卷。
每个北大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但当置身于那场霞光,我们会拥有同一种震撼,和同一份感动。或许我们都可以时常停下脚步,抬头看看天的那一边,收获一场与光芒的不期而遇。
策划: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
文字:朱成轩、安蕾科、黄喆、丛荣卿、霍姗姗、郭鑫星、杨墨、马超、李世乾、康斯寒、姬浩宇、房正昊、邹名之、蔡翔宇、楚召瀚、张正蒙
图片:朱成轩、安蕾科、黄喆、丛荣卿、霍姗姗、郭鑫星、杨墨、马超、康美玲、李世乾、康斯寒、姬浩宇、房正昊、邹名之、蔡翔宇、楚召瀚、视觉中国
编辑:刘亚凡
排版:刘涵烨
责编:李霁
两次获北大校长奖学金!会学,也会玩!
郭帆、吴京携《流浪地球2》走进北大新校区!
北大,我回来了!
北大也想成为你的,一颗星!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