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以文明的名义,张家港再次被众多中央媒体关注

2017-04-27 张广记者 张家港广播

最近,张家港市频频被中央媒体关注,

“文明张家港”再次传遍大江南北!

从4月24日起,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从不同角度刊播张家港市20多年持之以恒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经验,在全国再次叫响“文明城市张家港”


《人民日报》(2017年04月25日 06版)↓↓↓

江苏张家港市倡导市民阅读风尚

处处飘书香 城市提气质

4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处处飘书香 城市提气质》的报道,这篇文章说:张家港在全市建立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加上社区阅读服务站、24小时图书馆驿站、最美阅读空间、森林书屋,实现了知识分享、书香传递;网格化、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更是把阅读资源从“入镇”“入村”升级为“入户”“入手”,将“最后一公里”转化成“零公里”。这种阅读风尚提升了市民的品位与修养,内化为张家港的气质,让文明成为市民的自觉追求。


《人民日报》(2017年04月26日 06版)↓↓↓

在张家港,做志愿者是种风气

4月26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在张家港,做志愿者是种风气》的报道。报道指出,全民参与,离不开政府主导。多年来,张家港坚持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实施,构建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时必达标”的责任体系,在每年对乡镇进行的绩效考核中,精神文明建设指标权重达50%。

在报道中,市委书记朱立凡表示,无论处在哪个发展阶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都不会动摇,将把为民惠民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日报》(2017年04月27日 06版)↓↓↓
张家港 文明创建,脚步从未停歇 

4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了题为《张家港 文明创建,脚步从未停歇》的报道,这篇文章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张家港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经验做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也在不断创新形式手段。“互联网+”的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与“互联网+”相结合,在张家港产生了1+1>2的效果——各级各部门建立的新媒体、公众号及各类信息服务平台,覆盖了沟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张家港,文明创建的脚步从未停歇。


2017年4月24日《新闻联播》↓↓↓

张家港:崇德向善 为善心做“红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e1316unkw8q&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7年4月25日《新闻联播》↓↓↓

张家港:诚信让城市和谐宜居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1316hrezss&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7年4月26日《新闻联播》↓↓↓

张家港:建宜居苏南小城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1316ft7b5q&width=500&height=375&auto=0

4月24日—2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张家港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诚信体系和公共文化建设进行了连续报道,介绍了张家港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新华社4月24日刊发文章↓↓↓

文明城市张家港:内外兼修提气度

4月24日,新华社刊发文章《文明城市张家港:内外兼修提气度》。文章介绍了张家港市多年来将环境风貌、公共秩序与人文精神、文化品位齐抓共治,促进“颜值”与“气质”并进,推动城市文明内外兼修。

在文章中,市委书记朱立凡说,用优秀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涵育人们的精神特质,用全民阅读等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彰显城市的气度风韵,张家港建设文化厚重的文明城市,仍然在路上。


新华社4月25日刊发文章↓↓↓

文明,成为百姓的日常叙事

——江苏张家港参与式创建文明城市显热度

4月25日,新华社刊发《文明,成为百姓的日常叙事——江苏张家港参与式创建文明城市显热度》一文。文章中提到,张家港文明以制度和载体建设为基础。通过制定《张家港市城乡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体系》,提升城乡公共文明水平;通过开展“文明礼仪百家讲坛”“文明行为规范实践日”等活动,促进居民人文素质提升;通过精神文明业绩考核,放大激励机制对文明创建的拉动效应。

在文章中,张家港市市长黄戟表示,突出市民主体,融入寻常生活,让文明创建从行政推动变为全体百姓踊跃参与的全城联动。


新华社4月26日刊发文章↓↓↓

“文明了,生活才更好”——张家港持续发力培育文明

4月26日,新华社刊发文章《“文明了,生活才更好”——张家港持续发力培育文明》。文中说到,随着时代发展,张家港文明城市创建的内涵不断丰富,创建形式日渐多元。面向“十三五”,张家港人又有新的目标:把张家港建成多种文明形态高度协调的现代化港城。

文明的培育,带给百姓实惠和幸福。1995年至今,张家港市党委、政府始终把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一棒接一棒,一任接一任,持续发力。

文章中,张家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芳介绍,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张家港市委都要召开文明城市创建总结表彰大会;市委主要领导每年都要多次带队对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现场督查。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早间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从4月25日开始,连续三天将目光锁定张家港市,从20年一以贯之抓文明城市创建;到文化滋养城市,在写百姓生活;再到文明城市创建由“政府独奏”向“全民合唱”转变三个方面,对张家港市与时俱进深化创建工作,不断丰富文明城市内涵的经验和成效进行全面总结和生动展示。

本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播出的三条关于张家港文明创建的报道,均由张广记者和央广记者合作完成。


《光明日报》既要有“颜值”又要拼“气质”↓↓↓

文章摘录:

外修于行,内修于心。多年来,张家港深入开展“讲文明、破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专门出台移风易俗实施意见,遏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之风。连续12年开展“寻访身边好人张闻明”行动,引导市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目前,全市有2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中国好人数量位居江苏省县(市)第一。

——《光明日报》2017年04月24日 03版)


《光明日报》从“政府推动”到“全民合唱”↓↓↓

文章摘录:

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也是张家港文明创建由“政府推动”向“全民合唱”转变的一个生动缩影。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张家港积极搭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平台,让市民便于参与、乐于参与,成为文明创建的“主力军”。

——《光明日报》(2017年04月25日 03版)


《光明日报》重在创新 久久为功↓↓↓

文章摘录:

20多年来,张家港的文明创建历久弥新,始终领跑全国。通过多年的文明创建,不仅提升了市民的文明素养,塑造了这座城市鲜明的精神特质,也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张家港综合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列。

——《光明日报》(2017年04月26日 03版)


《经济日报》张家港:文明诚信筑新港↓↓↓

文章摘录:

现代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仅依靠严密、科学的公共管理体系是不够的,还需要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柔性力量。张家港市依靠群众自发参与,汇聚人们的自我克制和助人的力量,深植内心的良善,弥补公共管理的疏漏之处。张家港积极推进的诚信文化建设,让社会的运转和发展更有效率,每个人也因此享受到更多的福祉。

——《经济日报》(2017年4月25日06版)


《经济日报》张家港:书香浸润提气质↓↓↓

文章摘录:

张家港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早在1995年,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在张家港市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张家港经验。

从获评第一家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到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文化浓郁,文明馨香”已烙印在这座城市的名片上。

去年张家港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8.9本。人均藏书量0.9本。整个社会逐渐形成‘全民阅读’良好氛围,读书已经是一种习惯。

——《经济日报》(2017年4月26日 06版)


《经济日报》生态底色绘就绿色家园↓↓↓

文章摘录:

在张家港,像梁丰公园这样,兼具良好生态环境和浓厚文化氛围的公园还有很多。从全国首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到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再到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经过22年不懈坚守和创新,绿色、生态已成为张家港市这座文明城市的“本色”“底色”。

——《经济日报》(2017年4月27日02版)


人民网:江苏张家港文明创建市民成主体 人人有责任感↓↓↓

文章摘录:

从获评第一家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到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张家港追求文明的脚步从未停歇,文明已经成了这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

自从1995年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在张家港召开后,经过22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大接力”,文明城市创建已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一种高度自觉。

——人民网(2017年04月27日)

文明是一种发展底蕴、一种社会和谐

文明是一种城市精神、一种生活品质

文明

托起了张家港人心中温暖、灿烂的幸福之光

文明张家港,

我们为你骄傲!

赶紧点赞转发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