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热带雨林的枝繁叶茂生生不息,看创新城区应该如何构建

严含 上海转型发布 2022-06-25


——正文共 2817字,预计阅读时间 8分钟

热带雨林是一种常见于北纬10度、南纬10度之间热带地区的生物群系,由于常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为生物群落提供了连续不间断的生长机会,生物循环旺盛,演替速度极快,形成了以高大密集的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是全球过半数动物、植物物种的栖息居所和最大的生物基因库。



热带雨林树木茂密且品种繁杂,形成了庞大的层状结构。上层乔木高过30米,多为典型的热带常绿树和落叶阔叶树,老干上可长出新枝。阳光的照射使地表被密集而纠缠的次冠层植物如藤蔓、灌木丛、树苗占据,从而形成了丛林。


下表:热带雨林的植物层结构

高度

主要植物

其他

露生层

35米或以上

乔木

单独生长,较为分散,有板根支撑,须面对蒸腾作用

树冠层

21-35米

乔木

树冠横向生长,形成连续的一层,吸收了雨林中7成阳光和8成雨水

幼树层

11-20米

年幼树木

树干较幼,树冠呈椭圆形;依靠林中少量的阳光生长

灌木层

6-10米

蕨、丛木、灌木

多为耐荫性植物

地面层

0-5米

小植物如苔藓和地衣

几乎黑暗一片;不连续和茂盛;只在河边和林地的边缘,才会较茂盛


热带雨林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上生命力最强和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完全得益于大自然充分满足了其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复合条件

 

首先,是最重要的气候条件,热带雨林常年受到猛烈的日照,平均温度为26℃。无四季变化,且降雨量高,每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升(大约每天38毫升),这种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能够同时助长不同种类的植物持续生长,树木密集且长绿。

 

其次,是特殊的土壤条件,热带雨林的土壤极富铝化,由于当地淋溶作用强烈,基盐被淋溶冲走,故土壤呈弱酸至酸性,为砖红壤或氧化土,土层深厚,适于植物快速生长。

 

最后,是在雨林生态系统中,物种相互依赖和复杂的共生关系,所有的物种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彼此而生存,一个物种的消失可能削弱甚至葬送了另一物种生存的机会。举个例子,巴西的干果树(Bertholletia excelsa) 是依赖次豚鼠(一种居住在地面的啮齿类动物)来维持它们的生命周期的主要部分,次豚鼠是唯一一种能用有力的牙齿剥开葡萄大小的种子豆荚的动物,当次豚鼠吃巴西栗的种子时,它也把种子零散地埋葬在森林里,紧接着这些种子就会发芽生长组成下一代。

 

笔者近期研究创新城区的发展课题,发现其内生逻辑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运行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在,就让我们穿越热带雨林,来看一看如何有效构建一座创新城区。


“创新城区”这一概念是在2014年6月,由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首次提出,将其描述为一个:集聚研发机构、创业企业、孵化器及支持机构的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并认为该空间应该具备结构紧凑、公共交通通达、居住、办公与服务混合布局、线上线下网络分享促进人才集聚和推动知识共享与技术合作的特征。



根据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笔者认为构建创新城区的最根本三要素恰可对标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生成条件

 

首先是载体要素(Physical Assets),主要包括:


1. 公共空间公园、广场、街区等对公众开放的空间资源,并具有数字化通达性(如提供免费wifi、设有数字显示屏等)。


2. 私人空间住房、服务于社区的零售店、研发办公等。


3. 连接空间自行车道、步行道、步行街等。

 

创新城区的载体要素建设,好比热带雨林的大环境,只有具备相适应的气候与土壤条件,才可能孕育出真正的创新城区。而这种相适应的大环境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需要首先构建起一种能够促发此类环境生成的运作机制

 

就像被布鲁金斯学会定义为创新城区代表案例的位于麻省理工学院(MIT)旁的肯德尔广场(Kendall Square),也是历经了半个世纪的逐渐演化,才成为如今全球创新企业最多、创新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剑桥市政府为了培育“创新的气候与土壤”环境,于2009年支持剑桥创新中心董事长、谷歌工程总监等数位创新领袖,专门成立了肯德尔广场协会(KSA),该协会包括180多家会员机构,全方位覆盖政府机构、教育机构、企业、非盈利组织等角色,共同推动区域内打造高品质的载体要素,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下图:肯德尔中心广场规划研究图


而四年之后,随着肯德尔广场成为世界知名的生命科学创新中心,高涨的租金和紧缺的空间让大量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不得不向周边迁移,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剑桥市政府为了维护“创新的气候与土壤”环境,专门出台了《肯德尔中心广场规划研究》,要求保留和增加初创企业的生存空间,确保区域内新增办公空间至少有5%用于创新活动,并为公益性组织提供低租金的办公场所;同时在新增的居住区容积率中,为中产阶级和低收入群体提供25%的可负担住房。并规定区域内15%的土地用于建设公共空间,75%的地面层用于商业,确保商业的多样性。该规划在经过公众意见征集和论证后,于2016年进入实施阶段,由此,整个区域将重获适合于创新城区运行的大环境。

 

其次是产业要素(Economic Assets,主要包括:


1. 创新驱动者以市场化为目标,开发前沿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机构、大型企业中的研发部门、小微创业企业、重视研发投入的企业家等力量。


2. 创新服务者为创新经济服务的孵化器、加速器、技术交易平台、联合办公空间、就业培训企业、提升专业技能的社区学校、法律咨询机构、专利律师和风险投资公司。


3. 创新服务体系医疗诊所、商店、餐厅、咖啡馆、小型宾馆、地方零售网点等,不仅能够满足城区的消费需求,而且能够提升创新区域经济背后的社会互动程度。

 

创新城区的产业要素好比热带雨林的植物层结构,较高的乔木就像大企业,在高高的树冠层以下的是有着多重树叶和树枝的矮树层、灌木植物和小树苗,它们就像小微企业。而大量生长在冠层林木上的附生植物把其宿主——树木当作生存的支持者,且两者互相帮助,各取所需,这种生存模式与初创型小企业通过孵化器和加速器得到成长、以及大企业以各种方式投资研发机构和小企业的创新服务模式极为相似。



最后是网络要素(Network Assets),主要包括:


1. 强连接要素相近领域的相互联系,包括“技术常客(Tech-regulars)”、专业科技人员的培训会、创新集群专业会议、地方企业与企业家的博客平台。


2. 弱连接要素建立跨领域间的创新联系,包括跨产业黑客马拉松、技术创业课程班,以及为增强不同创新群体交流而精心设计的公共空间。

 

创新城区的网络要素好比热带雨林中物种的共生关系,创新城区中的生活和雨林中的生活同样都是充满竞争性的,无数的物种(无数的企业与个人)为了生存,都和其它的物种(企业与个人)形成了复杂的网络连接,参与的物种双方相互得益。如果把蚂蚁比作一家企业,它和无数其它雨林物种(其它企业)有着共生关系,如植物,真菌和昆虫等。在蚂蚁和毛虫之间就像“跨领域的创新联系”——毛虫在自己的后背上制造出一些有甜味的化学物质,而这正是蚂蚁所食用的对象。作为回报,蚂蚁则保护着毛虫,到了晚上蚂蚁还会将毛虫安全运回它们的巢穴。

 

结语:由此可见,创新城区的构建就像热带雨林的自循环,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将永远保持一种动态平衡,而这种平衡的取得,关键在于维系好适其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当然,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也有不同点,这就更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顺应规律、注重环境营造,凝聚来自各方的力量,共同为创新城区的健康发展搭建有效的保障机制


本文作者: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晓东,更多交流与合作,欢迎添加微信号:Z1025983286(请注明来意)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更多相关资讯,欢迎点击!

【观点荟萃】园区项目落地需要怎么样的产业规划?不是讲故事,更不是务虚

【观点荟萃】大楼屋顶一一存量时代的“增量空间”:怎样让它挣钱不长草?

【观点荟萃】购物中心如何用“共享”弥合六大“断裂带”,实现从运营商品、运营场地到运营消费者

【观点荟萃】夏雨:在城市更新中,政府与企业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并如何互动?

【观点荟萃】人工智能产业倍受各地追捧来势堪比当年互联网金融,它会成为又一个P2P吗?

  ......


 关于我们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简称SIITD)是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注册的综合性研究咨询机构。专注产业转型、城市更新的探索与实践,围绕空间调整推动转型、技术创新带动转型、资本助力撬动转型、产业政策引导转型、人才培养支撑转型五大重点,旨在为上海、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案例,协助地方政府、产业园区和各类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探求转型路径,实现项目落地,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是集政策理论研究、规划方案编制、项目咨询服务、新型产业导入、空间运营管理、论坛培训考察、信息指数发布,以及汇集各类优质资源的综合性、开放式、实操型、互动化的共创共享共赢产业服务平台。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与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国际组织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汇聚来自政界、学界、商界的研究、策划、规划、投资、运营等领域专家资源,拥有规划编制、项目策划、产业导入、资源对接、企业服务、指数研究、运营管理等多方面高水平团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