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街头各式各样的店铺招牌,感受一座城市的底蕴和文化

薛鸣华 上海转型发布
2024-10-20
——正文共 1476字,预计阅读时间 3分钟

资料图
在本市江西中路一个工程改造现场,工程人员在拆除外墙附属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件 “古董”——一块英文招牌“CHINA REALTY Co. LD”(中国营业公司)。这块白底黑字的招牌设计简洁明快,与建筑结合得十分完美。经仔细核对,这是老上海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英文招牌,自1922年该建筑建成后一直保留着。90多年来,这里变换了不同门类的营业机构,经历了近百年变迁,最初的那块牌子竟重见天日。亲眼看见曾经在照片里才能看见的原物,勾起无数人对城市过往故事的追忆
如同一张显示身份的名片,招牌也是店铺的脸面,记录着名字、身份、历史和样貌。它们或是悬挂在迎着街面的位置高高在上,或是摆放在门脸的重要区域加以强调,希望第一时间获得顾客青睐。此外,招牌还能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或静或动、或大或小的招牌与建筑物一起,组合出五彩斑斓的街景。
图片来源于网络


漫步于欧洲的传统街巷,在沉浸于扑面而来的人文气息的同时,欣赏街道上的各种招牌。它们小巧精致、简洁直观、地域特征明显,既有时尚气息又充满历史韵味。其中最吸引人们目光的,是那些历史悠久的铁艺招牌,它们历经岁月保持完好,与现代形式的招牌相映成趣,在欧洲临街店铺招牌中独具特色。
欧洲是铁艺招牌的发源地。这些招牌大都制作精良,内容丰富多彩,文字图景相得益彰,成为街道上一道富有艺术魅力的文化风景线。伴随欧洲铁艺艺术的发展,铁艺招牌历经了从遵循古罗马风格体现庄重典雅,到以哥特式宫廷艺术为主流的华丽艳美,再到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与人性化生活主题相关的艺术装饰,招牌的内容不断改变发展。从17、18世纪开始,铁艺逐渐追求线条的变化与流动之美,依据自然风貌加入大量植物纹样,与此同时,铁艺招牌开始趋向于强调华美艳丽的装饰造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较于欧洲店铺招牌的浓郁文艺气息,日本东京的店铺招牌则更为时尚。在东京表参道、银座、涩谷这样的商业街区,店铺招牌琳琅满目、形式多样,营造出活力非凡的商业氛围。但在古城京都,招牌的风格就截然不同了:为更好地保护古都历史风貌,京都对其21片区域的户外广告,包括店铺招牌的体量、形式和色彩都进行了严格规定,任何牌匾标识均要按照古都特有的色彩、风格进行规划设计,即使是星巴克、肯德基等全球连锁品牌的牌匾也不例外。
这种风格差异的背后是严格的规定。根据日本《景观法》,城市公共空间一切元素的形式、色彩、材质、体量等都需服务于不同城市的景观风貌。这种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意识,让商铺招牌规范整齐,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面招牌能成为一座城市的骄傲。1928年,世界第一家电视演播厅在纽约投入使用。在直播画面中,西雅图一面剧院大小的招牌令人瞩目:高约5英尺,安装了1900多个闪烁的小灯泡,通透立体的招牌文字被霓虹灯萦绕。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规划者们将这面招牌保留下来。直到今天,它仍然屹立在原处,成为西雅图这座“翡翠之城”的重要景观。
影视作品中的招牌也能给观众留下美好的记忆。电影《天使爱美丽》讲述了巴黎街头咖啡馆中一个叫艾米丽的女孩的爱情故事。咖啡馆黄色霓虹灯装饰的店铺名搭配着红色的招牌、雨棚和座椅,成为街角亮丽的风景。傍晚时分,招牌灯光亮起,小小的咖啡馆顿时透出别样的温暖。电影中的艾米丽一袭红裙,在招牌亮起的一瞬轻盈地跳进咖啡馆,仿佛一小簇焰火点亮街头。这一幕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不少人到访巴黎时都会去寻访这家“双风车咖啡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招牌既展示了店铺的商业形象,也是展现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有着美化城市景观、为生活增加色彩的审美功能。正是这些设计多样且符合建筑风格特征的店铺招牌,丰富美好了街道景观与生活环境。人们穿行其间,收获了“小而美”的文化体验。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薛鸣华

编辑:詹晓东

审核:夏雨

  


 新书介绍 


破茧——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访谈录》收录了20年来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背后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以访谈录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一系列的成功实践。20年来,上海以工业结构调整为主的产业结构实现了重大转变,这一转变是成功而艰难的。宏观层面,这是上海在大格局、大背景下的历史进程;于个人,则是一桩桩、一幕幕鲜活的故事。书中接受采访的都是这一阶段的亲历者,追踪成功案例背后“小人物”在阻力与助力共存下的大作为,他们共同编织了在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道路上的奋斗图景,在艰难险阻中的突破与创新,如同一个缩影,展现这一代开拓者的执着、智慧、勇气和担当。


为方便阅读,成书采用32开尺寸,既可以很好地展现图片,又便于携带。全彩插图包括有历史意义的资料图片和专业摄影团队拍摄的实景图。平脊精装的装帧方式体现线条和棱角,代表着在奋斗过程中的不妥协精神;封面及护封所用艺术纸的水泥色充满建设气息;其上白色纹路如破碎蚕茧映衬书名;“破茧”二字采用压烫技术,呈现蓝色金属光泽;封面则采用压印技术呈现立体感。书的整体设计简洁大气,用纸和装帧工艺考究,是一本精致易读的书。


 目录 








A 重回2000年!“小调研”拉开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实践的序幕  / 014

B M50:苏州河畔艺术地标“诞生记”  / 024

C 田子坊:“小人物”闯出的一片“新天地”  / 036

D 针织十四厂:上海都市型工业楼宇如何实现从0到1的突破?  / 048

E “人民广场都市型工业楼宇”:一只轻轻扇动翅膀的小蝴蝶  / 057

F 双鹿冰箱老厂房涅槃重生:转型成为助推“数字长宁”发展的新空间  / 068

G 上海窗钩厂:静安区文创园从1到50+的“星星之火”  / 077

H 上海创意产业园的“策源地”为什么会是“8号桥”?  / 088

I 1933老场坊:一曲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相得益彰的交响乐  / 099

J 老码头:掀开了黄浦江两岸工业遗存更新的第一道“面纱”  / 112

K 半岛1919:吴淞江北岸百年纺织厂是怎样华丽转身的?  / 126

L 上海智力产业园:昔日远东第一棉花仓库的“前世今生”  / 144

M 上海机器人产业园:为什么会成为传统乡镇工业区转型升级的“先行者”?  / 157

N 上海玻璃博物馆:被外媒誉为“到中国不容错过的三个博物馆之⼀”  / 169

O 长江软件园:一个濒临倒闭的钢贸市场是如何“凤凰涅槃”的?  / 186

P 上海木文化博物馆:传统木材市场“脱胎换骨”的转型之旅  / 199

Q 宝山新业坊 十年磨一剑  / 212

R 三邻桥:从废弃的保温瓶胆厂到上海首个体育文化新天地  / 225

S 中成智谷:一个昔日辉煌的援外仓库是怎样不断迭代升级、与时代共舞的?  / 242

T 智慧湾:曾经的仓库+集卡+堆场+搅拌站,如今“六区融合”打造上海首个“创新城区”  / 263












作序:肖贵玉  

推荐:徐建国  吕民元  孙继伟  伍江  朱勇





书名:破茧——上海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访谈录定价:128.00书号:ISBN 978-7-5458-2005-8出版上海书店出版社主编:夏雨出版时间:2021-01关键词: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 




购书请联系:

孙女士:13611942688、021-64676547

汇款单位名称: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

汇款账号:4403 6440 7439

开户行:中国银行泰康路支行



【观点荟萃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讲述“化茧成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观点荟萃中国城市“变迁史”:这八类故事你应该都听说过吧? 【观点荟萃】为什么上海中心城区办公楼比东京相同区域仅多18%,而空置率要高出7倍? 【观点荟萃】为什么肯尼亚等5个国家会新晋成为全球值得关注的创业中心? 【观点荟萃】连遭“脱欧”、“变异”、“封城”困扰的英国,究竟还有哪些隐藏着的实力? 

……

喜欢就请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转型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