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博物馆社会影响力知多少?这组大数据让你一目了然!
——正文共 5861字,预计阅读时间 6分钟
博物馆是体现一个城市文化底蕴和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上海在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诞生,成为镶嵌在魔都的一颗颗璀璨明珠。截至2020年,上海市博物馆数量已达149家,无论是数量,还是门类,博物馆都呈现出快速发展和多样化的特点,除传统的历史类、艺术类、纪念类博物馆,一批反映经济、市政、公安、民政、司法、金融等的行业类博物馆汇聚申城,成为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在过去特殊的一年里,上海的博物馆整体运营呈何态势?是否出现了新的亮点与动向?这些新的变化能否为上海乃至中国博物业提供一些洞察与借鉴?长期以来,对博物馆的评价评估主要来自政府和专家,除了这两个角度外,可否再增加社会的视角?而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使得从社会层面全方面、立体化、数字化对博物馆进行评价成为可能。这样,更有利于形成政府、专家和社会三个维度的评估评价体系。基于此,在市文旅局指导下,受市博物馆协会委托,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与上海云邑大数据科技中心合作,以客观大数据为基础,通过自动化全网采集、数据库调用、指标权重确立、云计算等方法,在去年首次评估的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进行完善更新,形成了“2021年上海市博物馆社会影响力指数”评估报告。
国内外就博物馆影响力评估已有相关研究,如国内曾开发设计公共博物馆文化影响力评价体系,其整体的指标设计侧重一些经济数据,如博物馆资产总值、收入水平等;在国外,以美国为例,美国博物馆联盟(AAM)对博物馆影响力的评价体系同样面向经济领域,且侧重通过考察博物馆对国民生产总值(GDP)、就业、税收及总增值(GVA)的贡献,衡量博物馆的影响力。总之,都存在偏向关注经济影响力的问题。但博物馆是面向大众的文化空间,担负着引领公众回溯历史与文明、体味思想与艺术的独特功能,需要综合考虑它对公众以及文化、社会与市场的综合影响力。
基于此,本评估体系共由两级指标构成,其中一级指标为知名度、传播度、参与度、融合度、服务度与转化度,六大指标下共设31个二级指标。
首先,有影响力的IP之所以能占据一席之地,就在于它通过对自身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了“为人所知、为人所传,为人所用”的最终效果。从传播学角度而言,以上三个层次依次构成了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为的体系,即公众要首先通过各类渠道知晓某家博物馆的存在,并在各项信息刺激下形成愿意前往参观的态度,最终将此态度付诸实践。在此思路下形成了本评估体系中的“知名度”、“传播度”与“参与度”三项一级指标。
其次,从记忆遗忘理论来看,在海量消费信息的裹挟中公众总是健忘的,所以单单借助外部传播环境的信息运作,打造属于自己的博物馆文化IP是远远不够的。基于此,本指标体系确立了另外三项一级指标,即“融合度”、“服务度”与“转化度”。
本评估体系的数据来源主要分为五类:第一类为自动化全网采集,如博物馆的官方微博、微信数据、以大众点评为代表的旅行类社交点评平台上的评价内容、电商平台及相关服务设施的地图采集等;第二类为数据库调用,如外省市媒体报道量、国家级媒体报道量、本地媒体报道量等;第三类为博物馆上报,主要为硬件设施等;第四类为国家统计数据,如博物馆等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第五类为海外媒体数据,对各博物馆在海外主要媒体平台上的报道数量、账号开设等进行数据采集。总之,本指数的数据来源与传统的偏重于“主观性上报”的方式不同,主要是通过对“无意识沉淀”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本指数的算法为,确定指标数据维度后,分类聚合成更高级的维度,通过加权求和的方法得到分数。
通过专家背靠背打分,确定各级维度中数据指标的相对权重,其后根据示例数据得到的标准化数据,确定各个数据的尺度,最终确定每个数据指标的绝对权重。
经过加权求和得到影响力计算公式,并将数据经过对数处理,使得数据更加平滑。
按照指标体系、权重和算法,对上海市149家(去年142家)博物馆进行具体评估得出以下结果:
一、综合影响力TOP10
综合影响力前10名博物馆,亮点、特点更加突出:
1、排名第一的上海博物馆综合实力强,作为上海老牌知名博物馆,无论是海外发文数(331则)还是国内媒体的报道量(3972则),在国内外的报道量和搜索量都具有绝对优势。在知名度、传播度、融合度与转化度上均排名第1位,位居总榜第一,当之无愧。
2、上海科技馆(含上海自然博物馆)作为著名科普重地,从数据看,它的各个单项分数都表现突出,在参与度上优势尤为明显。上海科技馆在参与度单项排名上得分最高。其丰富的互动和影像设备,为参观者带来了沉浸性、参与性强的体验。在上海所有博物馆中,它是唯一一家在各大点评平台上评价数量破10万的博物馆。
3、上海玻璃博物馆作为企业开办的博物馆,从去年的第六名跃升至第三名。玻璃博物馆主打“玻璃”这一特色,并融入了许多互动性、趣味性强的活动,打造“社区型、国际化”的互动体验式博物馆。截至2020年底,其微博话题阅读数高达14,835,000。上海玻璃博物馆服务度排名第一,完备的服务和场馆设施为游客带来了舒适的参观体验。
二、六个单项排行榜
1.知名度TOP10
2.传播度TOP10
表3 传播度TOP10
3.参与度TOP10
表4 参与度TOP10
4.融合度TOP10
表5 融合度TOP10
5.服务度TOP10
表6 服务度TOP10
6.转化度TOP10
表7 转化度TOP10
三、分类排行榜
1.革命纪念类博物馆排行榜
表8 革命纪念类博物馆TOP10
2.行业博物馆排行榜
3.高校博物馆排行榜
表10 高校博物馆TOP10
4.区级博物馆排行榜
总体上看,各区博物馆之间影响力水平差异较大,各区博物馆在总排名中跨度较大。8家区级博物馆中,去年超过半数的排名相较前一年都有所下降。
嘉定博物馆、奉贤区博物馆、闵行区博物馆皆入围了总榜排名的前50名。它们在传播度和公众参与度方面都表现不错,在主要媒体宣发量相对其他区级博物馆处于高位,在生活社交类平台上评价数量和好评占比也都明显领先。嘉定博物馆在知名度方面还有较突出的表现,不仅是区级博物馆中唯一一家国家二级博物馆,而且还下辖孔庙、法华塔等景点,形成影响力矩阵。大众在百度、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对其进行搜索和讨论的行为都较为频繁。奉贤博物馆总榜排名本年度提升21位,提升明显的重要原因是自有媒体平台影响力,尤其是其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有较大提升。
四、博物馆热搜TOP10
表12 博物馆热搜TOP10
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还对一年来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20家博物馆,以及排名下降幅度最大的20家博物馆做了原因分析。其中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上海大学博物馆是排名提升最大的三家。排名上升幅度前20名的博物馆有以下5方面原因:
1.博物馆等级提升。博物馆原则上每3年接受一次等级评估。等级上升代表其规范管理和竞争力优势的提升,自然为博物馆带来更高的知名度和传播度。如上海航宇科普中心、上海大学博物馆在新一轮评估中一跃成为二级博物馆,上海土山湾博物馆被定级为三级博物馆,受到主流媒体和兄弟省市媒体广泛报道。
2.积极利用新媒体传播。本次榜单中,上海民政博物馆、上海证券博物馆、顾正红纪念馆等开通或正式认证了一批自有渠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且保持稳定运营,积极与社会沟通,提升了传播度和新媒体影响力。
3.新馆开办自带新闻和话题。如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采取“一馆两址”的发展思路,徐汇老馆名声在外,近日正式运营的闵行新馆备受关注,两家场馆共促影响合力;同样还有2020年完成新馆拓建的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兼具有跨文化、跨民族的属性,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4.特色主题吸引特定人群。一批以特定行业、事业为主题的博物馆,如民政、气象、天文、武术、电信、服饰等在社交媒体时代培育出了固定的分众群体。值得一提的是,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通过品牌系列服饰发布,在社交媒体上获得一定话题度和讨论度,也引起了许多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5.开展符合定位的特色活动。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在疫情期间利用馆藏资源积极开展线上科普活动,全网活动提及量跃升;上海福寿园人文纪念馆,深耕人文纪念领域,不断优化馆藏设置,广纳社会的藏品捐赠,2020年粟裕大将遗物捐赠和纪念铜像落成助推了大众和媒体对该馆的关注。
同时,排名下跌幅度最大的20家博物馆也有如下共性问题:
一是受疫情影响,2020年博物馆线下活动数量大幅减少,又缺乏及时在线上拓展,造成规模和人数萎缩,社会影响力减弱,导致部分博物馆出现排名断崖式下跌;
二是自有媒体运营能力不足,活跃度较低。部分博物馆对微信、微博等自有媒体的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微信、微博等平台信息发布量少,间隔时间长,活跃度低,未能充分展现出各博物馆的特色和优势,未能与公众进行良好的互动,无法提供优质的信息和线上服务;
三是公众参与平台口碑下滑,带来负面影响。部分博物馆受到客观条件、管理体制和服务理念等因素影响,在大众点评等公众参与平台上的口碑和评分有所下降,产生一些负面评价,很大程度影响到公众在选择博物馆时的决策。此外,本评估期内,一些博物馆的评分被大众点评等公众参与平台取消,从而导致其对公众的引导性和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最后,指数报告还对提升上海博物馆社会影响力从整体上提出了六大方面、17条具体建议。
本文作者: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审核:夏雨
—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数据分析】魔都现有142家博物馆,你知道哪家的社会影响力最大吗?
【数据分析】A股上市公司表现怎么样?观察区域发展和城市经济的一扇窗
【数据分析】2021年3月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MMSI)点评:投资、消费超预期+低基数效应,带动制造业多板块强势增长
【数据分析】从全球100家创新公司排名,看中国企业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数据分析】东京A级写字楼空置率24个月以来才刚突破1%!相比上海的情况又如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