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城市更新相关动态、政策、信息、案例和方法吗?请关注“上海城市更新”公众号!👇
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9月份就业市场数据,9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上升0.2%。另外,虽然9月份16-24岁人口失业率连续两个月下滑至17.9%,但仍然处于2020年以来的高位。
现在有一个新词叫“灵活就业人员”。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底,国内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2亿人。这是什么概念?9亿劳动人口中,每5个中就有一个是灵活就业人员。过去组织化的协作变成了单兵作战,足以说明,以前稳定的工作在今天愈发稀缺。
一. 24岁以下人口就业形势最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为什么严峻?原因也不难解释:一方面,2022年高校毕业生高达1076万,同比增长167万人,而2000年只有95万。
求职者暴增,结果就是学历严重通胀,竞争愈发激烈,机会自然就变少了。根据智联招聘数据,求职毕业生获得offer的比例为46.7%,低于2021年的62.8%。签约率更是低于15.4%,比上年低了2.9%。
另一方面,戴了三年多口罩,人口流动受限,对很多行业都造成了剧烈冲击。企业洞察平台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共注销、吊销企业数量335.5万家,同比2020年上升了19.86%。今年1月27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登记注册局局长杨红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全国各类市场主体累计注销1323.8万户。再者,大学生就业现在正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进大厂无门,中小厂不要。用某招聘经理的话说,中小厂光是消化这些从大厂流出的技术人员都忙不过来,更没有理由招聘一个上了两年网课的应届生。在网上的一些论坛、贴吧也能发现,吐槽今年求职难的一抓一大把。有人表示,“本人Top2博士毕业,可我的简历竟然连大厂的海选都没过。今年是最难求职年,果然没错啊。”也有人为自己的任性辞职懊悔不已,“脑子一热学别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现在我找工作半年,仍然在家里蹲。”还有人虽然找到了工作,但却满是心酸,“自己拿着一本学历,在秋招会投出了50多份简历,没有拿到一个回应。最后迫不得已只好去海底捞刷盘子了。”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为各级政府、园区和企业提供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方面的各类规划、产业定位、空间调整、运营策划、项目导入、企业咨询、资源对接、指数发布和培训考察等创新型、一站式、模块化、综合性服务。
如有业务合作及咨询需求,请联系:15821900331 (傅老师)
二. 秋招难使求职者作多手准备
先给大家看个数据,人大和智联联合发布的三季度就业市场景气报告,同比情况:需求人数下降12.2%,求职人数上升91.3%,CIER指数下降0.67。尤其是9月份,新一届毕业生进入求职市场,供给侧明显承压。很多公司,不仅招聘名额大幅减少,而且还在拼命裁员,准备过冬。有人甚至喊出了“把寒意传递给每个人”的口号。缩招有多厉害?我们以曾经的“当红炸子鸡”互联网行业为例。字节跳动去年的秋季招聘有8000个名额,今年只剩3000个,缩减60%。美团去年秋招10000个,今年只剩5000个左右。百度去年招8000人,今年只招2000人。腾讯的具体招聘人数虽然未公布,但其放出的岗位从去年的78个变为50个,可以预见缩招幅度也不会小。你以为互联网是缩招最厉害的行业,那就大错特错了。和教培、地产行业相比,互联网简直是大巫见小巫——地产行业今年上半年百强房企缩招规模超过80%。或者直白点说,只有少数企业还在招人。比岗位缩招更残酷的是各大公司大肆裁员。2021-2022,裁员最多的三个行业分别是:教培、房地产和互联网。以互联网为例,自2021年7月以来,top10互联网大厂至少裁员72,779人,其中至少有10起裁员事件影响了公司30%以上的员工。2022年以来发生了10起裁员事件,其中80%出现在电子商务领域,涉及美团、京东、阿里巴巴等企业。在A股,有媒体统计,1697家公司共裁员91万人,已有14家公司裁员超万人。其中,裁员数量最多的是中国天楹,裁员44898人;裁员比例最高是海航科技,比例为99.82%。找工作难,所以就需要做好多手打算。于是我们看到,求职者开始转变心态,有些降低预期,有些另辟蹊径。首先是期望月薪降低。智联招聘发布《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55%的毕业生因经济环境等外部因素影响降低期望,期望月薪也比去年下降约6%。去年5000的工作,今年4000,但还是有一大批人去争抢。
其次是打破桎梏,做自己看不上的工作。本科生去应聘前台工作,研究生当美甲师、卖瑜伽裤,985硕士自己开美发店等。就算是博士生也有去送外卖的。每一个找工作的人,内心都有理想的工作,都知道自己的专业和哪些工作契合,但很多人最后还是向生活低头了。再者,考研、考公、考博。2022年考研报考人数为457万人,比2021年增加了8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共有212.3万人通过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8:1。考公比例,5年翻番。2022年,硕士研究生选择“国内继续学习”的占比11%,显著高于2021年的4.3%。考公、考研、考博热,归根结底是因为人们对于未来预期的高度不确定,都想端铁饭碗,说白了还是为了能有一份安全稳定的工作。从智联招聘的数据来看,44.4%的毕业生首选国企,同比上升1.9%,17.4%选择民企,同比下降1.6%。国企热、考公热、民企冷,反应的是本届毕业生的求稳心态加剧。每当经济增长放缓,就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时候,考公和国企事业单位,都会再度成为求职者心目中的“白月光”。疫情、裁员潮,外界的诸多不稳定因素,反衬着“安稳”的巨大吸引力。三. “岗位比人多”为啥求职更难了?有一种声音表示,我国已经步入“岗位比人多”的时代了,其中就包括人社部。今年7月份的时候,人社部就曾表示,2022年上半年岗位需求实际上是大于求职人数的——在100个城市中,93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人倍率保持在1以上。换句话说就是,93个城市的岗位和求职者之比大于1。另外,2021年底智联招聘CEO也透露,过去5年我国的职位增长了一倍多,但求职人员的增长量只有30%左右。这意味着求职人员有更多的选择,很多行业,岗位确实比人多。不仅如此,未来岗位比人多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剧,因为从2022年开始,至未来10年间,我国将迎来史上最大“退休潮”,60后群体持续进入退休生活,以平均每年2000万人的速度退休。放眼全国,不少省份的退休人数体量已达“百万级”。北京、江西、内蒙古等地都在300万人以上,广东超700万人,浙江更是高达915万人。
岗位多了,为什么找工作反而更难了呢?这就涉及到一个经济学专业术语,叫“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它的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分两种情况,第一是低端的、重复的工作,一直都在招人,但求职者甚少。比如销售、保安、收银、建筑工人等常年招人,但每年数量激增的大学生,宁愿当灵活就业人员也不愿意干这种活;第二是有技术门槛,干不了。我国高技能人才一直都短缺,缺口至少有1亿。不仅高精尖人才紧缺,一线熟练技工同样吃紧。每年春节假期后,不少中小企业都会陷入“招工难”的困境。高端人才短缺,解决办法是,从国家到地方,一直在加大培养力度。那低端技术工短缺怎么办呢?人工智能进一步取代简单重复性劳动岗位。据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取代全球8亿人的工作岗位,尤其是收银员、服务员、流水线工人等“低技能工人”。君不见,继围棋之后,画画、写歌等都要被AI攻陷了。艺术生永远也想不到,自己一毕业,就要和AI抢工作。因此,在找工作这件事上,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找工作不难,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好工作难。
来源:楼市新谈(ID:loushinewtalk)编辑:詹晓东
审核:夏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