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晚23:00《“黑手”搅动中东乱局》敬请关注!

长江新闻号 长江新闻号 2021-07-06

本周,中东局势备受关注。一方面,伊核协议谈判取得了新进展,据称美国已经向伊朗提供了取消部分对伊制裁的细节。另一方面,美军从阿富汗的撤离行动也已经启动。然而,在伊核问题上,伊朗态度依然态度强硬,要求严格执行2015年达成的伊核协议;在美军撤离问题上,有阿富汗媒体指责美国“甩包袱”走人牺牲的是阿富汗人民的利益。实际上,无论是伊核问题的僵局,还是阿富汗战争的困局,都是中东乱局的一部分。

其实在过去十年,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也门等很多中东国家都饱受战乱之苦,陷入了国家政局动荡不安、社会治安每况愈下、民众生活举步维艰的泥潭。面对这一切人们不禁要问:中东局势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演变至此的?谁又该为过去十年的中东之乱负责呢?



外媒:拜登政府已列出

有意对伊朗放松制裁的领域

参考消息网4月23日援引法新社的消息报道称,美国和伊朗已在维也纳进行了两轮关于如何恢复伊核协议的间接会谈。一名美国高级官员近日还透露,拜登政府列出了他有意对伊朗放松制裁的领域,以换取伊朗重新遵守伊核协议。这名官员称,美国通过中间人向伊朗提出对制裁的三种分类:一类是他准备取消的制裁,一类是他不准备取消的制裁,还有一类是美国前特朗普实施的与核活动无关、但“纯粹为了阻止”拜登重返伊核协议的制裁。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国对解除针对伊朗央行、国家石油、游轮公司以及钢铝等几个关键经济领域的制裁,持开放态度。一名欧洲高级官员表示,美方还暗示可能会对纺织、汽车、航运和保险等行业解除制裁。拜登政府其实很早就表示愿意重返伊核协议,但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愿意在解除制裁问题上有所让步?



美国开始将部分

军事装备运离阿富汗

除了与伊朗在伊核协议谈判上陷入僵局,美国还面临着在撤军阿富汗问题上的困局。美国总统拜登4月中旬宣布,驻阿富汗美军将于今年9月11日前撤出。五角大楼发言人约翰-柯比23日证实,美国已经开始从阿富汗撤走军事装备。这些设备最终将被带回美国、部署到世界其他地区、转交给阿富汗安全部队,或者干脆销毁。所有军事装备都将通过航空运出阿富汗。为了协助有序撤军,美国防长奥斯汀已批准扩大“艾森豪威尔”号航空母舰的部署,并向中东部署B-52战略轰炸机,其中有两架B-52已经抵达,为美国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提供保护。


历时二十年

美国“最长战争”留下烂摊子

美国于2001年“9.11”恐袭后发动阿富汗战争,一度在阿派驻10万士兵。20年来,美国在阿富汗的战场上耗费超过2万亿美元,2400多名美军士兵死亡。如此巨大的代价,带给阿富汗的却并不是民主与和平,而是尸横遍野和整个国家的千疮百孔。据统计,20年来,阿富汗共有3万多名平民死于战乱,1100多万人沦为难民。阿富汗的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上荡然无存。塔利班不仅没有被消灭,还控制了广大农村地区。



美国撤军决定

在阿富汗和国际社会引发巨大争议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的决定,在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也引发了巨大争议。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此前警告说,美军若仓促撤离,可能会使阿富汗再次成为“国际恐怖分子的平台”。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近日在参议院发言时,也认为迅速从阿富汗撤军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是对美国领导地位的放弃。阿富汗的媒体也指责美国称,美国甩包袱走人的行为牺牲的是阿富汗人民的利益。

驻阿富汗美军 图源:美联社


俄智库:美国从阿富汗撤军

意在“以退为进”

俄罗斯智库“战略文化基金”还分析认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意在“以退为进”。美国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麦肯齐22日向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表示,在撤离阿富汗之后,美军仍打算保持在阿富汗的军事影响力和空袭能力。

另据美国《纽约时报》披露,五角大楼正在与盟国讨论将驻阿美军转移到邻近的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等国的可能。此外,包括6000名美国人在内的国际私营军事公司的1.6万名武装人员,也将留在阿富汗。那么,美国撤军会对阿富汗局势、甚至是地区安全局势带来怎样的不利影响?明知道会留下这样一个“烂摊子”,美国为什么还是要这么做?

五角大楼 图源:新华社



中东地区现状:战火不断 民生凋敝

无论是伊核问题的僵局,还是阿富汗战争的困局,都是中东乱局的一部分。其实在过去十年,叙利亚、利比亚、伊拉克、也门等很多中东国家都饱受战乱之苦。战火不断、民生凋敝,是如今的很多中东国家的真实写照,各种恐怖主义袭击和人道主义灾难,更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4月上旬,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叙利亚中部哈马省对平民发动袭击,导致多人伤亡;4月中旬,也门政府军与胡塞武装发生了一次激烈交火,两天时间造成82人丧生;而就在三天前,一艘满载非法移民的橡皮艇在利比亚的黎波里东北部海域沉没,导致至少100人丧生。

也门政府军与胡塞武装交火 图源:国防时报


从“阿拉伯之春” 到“阿拉伯之冬”

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1年,在成千上万的民众“民主 自由 进步”的呼声中,突尼斯、埃及、也门、利比亚等国执政数十年的强人政权相继垮台,西方媒体抢先将其冠名为"阿拉伯之春",引导其朝向西方期待的所谓"民主化" 方向演进。与此同时,美西方一些国家资助非政府组织,鼓动民众与当局对抗,组织策动“颜色革命"。2011年初,利比亚内战和叙利亚内战相继爆发。在美欧等国明火执仗的军事干预下,这两场战争愈演愈烈,最终成为持续10年之久的动荡。2015 年,英国、美国、沙特、阿联酋等国组成的联军还介入也门局势,导致也门内战升级为地区战争。


战乱使中东多国

陷入深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从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到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也门战争,美西方动辄以“人权”为幌子,对不听号令的中东主权国家发起军事打击。他们往往会许下所谓“民主自由”的空头支票,但留下的却只有满目疮痍。

有数据显示:在利比亚,战乱共造成4.3 万丧生,700 万人口有 39.2万人流离失所,100 万人需要救济,国内基础设施近乎瘫痪;在叙利亚,战乱造成30多万人死亡、150万人终身伤残、250万儿童失学,1300多万人急需救济。在也门,战乱导致 25 万人丧生,2800 万人口中 2/3 处于饥饿状态,2020年至少有 9.8 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而西方国家的单边制裁,更是进一步加剧了这些国家面临的人道主义危机。

过去的十年,被认为是“中东秩序崩塌”的十年。时至今日,很多中东国家依然深陷各种乱局、困局、僵局而无法自拔。



推荐阅读

习近平首次提出构建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外交部:“中国方案”为

全球环境治理指明金光大道

熊李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蕴深刻

监制:郭小容

编审:解炜 张六超

责编:王会林 王猛 徐澄静 郭文清

编辑:吕世通 黎梦莹 李海 李沁 樊进 郑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