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谋面就很难再见的鸟儿
《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上,IUCN公布了最新的物种红色名录,对所有的鸟类进行了重新评估。基于国际鸟盟参与编撰的综合性分类指南——《世界鸟类手册》,被评估的鸟类已经到达11121种。
红色名录评估了742种新发现的鸟类,11%濒临威胁。例如,最近发现的安蒂奥基苇鹪鹩(Thryophilus sernai)已被列入濒危物种,理由是该物种的一半以上的栖息地由于堤坝建造计划而被破坏。科摩罗蓝鸠(Cyanolanius comorensis)由于栖息地被农业和外来物种入侵引起的减少,而被评为濒危物种。
十三个新发现的鸟类物种已经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灭绝物种,这当中有的是在过去五十年中灭绝的,例如帕杆芦苇莺(Acrocephalus yamashinae)、欧胡岛镰嘴管舌鸟(Loxops wolstenholmei)和莱桑蜜旋木雀(Himatione fraithii)。这些鸟类物种都是生存在岛屿上的当地特有物种,大部分是外来物种入侵导致其灭绝的。
“不幸的是,新发现的700多种鸟类并不能说明全球鸟类现状正在变好,”国际鸟类联盟全球科学总监IanBurfield博士说道。“我们的知识正在不断扩展,因此我们的关注点得到应验:不可持续的农业、树木砍伐、侵略性物种和其他威胁因素——例如要着重强调的非法贸易——依然促使这些物种濒临威胁。”
IUCN红色名录的评估也显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一些全球最受欢迎的鸟将很快野外灭绝。典型的物种,例如非洲灰鹦鹉(Psittacus erithacus))——由于能够模仿人类说话而成为珍贵的宠物——由于不可持续的捕猎和栖息地减少而濒临野外灭绝。非洲灰鹦鹉生存在非洲中部,其保护级别由易危升级为濒危。国际鸟盟牵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一些地区的灰鹦鹉种群数量已经减少了99%。
亚洲正在面临最大的压力,红额噪鹛(Garrulax rufifrons)、红胸鹦鹉(Trichoglossus forsteni) 和黄冠鹎 (Pycnonotus zeylanicus) 等一些列物种的濒危级别都升高了,究其原因是野生动物非法贸易。有证据显示,主要集中在爪哇岛的观赏鸟类不可持续捕猎,使许多物种濒临威胁。
但对一些只生存在孤岛上的最稀有最濒危的鸟类,还是有好消息传来的。圣米格尔红腹灰雀(Pyrrhula murina)、圣赫勒拿鸻鸟(Charadrius sanctaehelenae) 和塞舌尔绣眼鸟 (Zosterops modestus)这类岛屿特有种,在IUCN红色名录中降级了,不断的保护努力将这些种群数量从灭绝的边缘拉了回来。
编译: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