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锐观察】“我太难了”——我们究竟难在何处?

“我太难了”


在过去的2019年中,“我太难了”成为中国十大媒体流行语之一,简单的四个字揉碎了大学生们的失望与委屈。

“一夜之间”各社交平台“难”风四起、“众生皆难”,不禁让人疑惑我们究竟因何而难?而更让人奇怪的是,在外界眼中处在最好年华,本该无忧无虑享受校园时光的大学生,又为何时常发出“我太难了”的呼喊?



其实客观来讲,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换来了一纸录取通知书。因此身上往往寄托着来自家庭与社会的厚望。在校时,需要忙于各类考试、证书;毕业后也要奔波于就业、考研,偶尔抱怨一句“我太难了”确实无可厚非,自嘲也未尝不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但是随着“我太难了”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口头禅时,这背后隐藏的却是当下浮躁的社会风气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网络热词往往代表着人们的心声,2018年“佛系”、“丧文化”大行其道,去年“我太难了”又盛行一时,从中可见,“难”似乎成为了一种大众常态。然而“众生皆难”背后的本质其实是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屈服于快节奏的生活和名利至上主义而引发的一种社会现象。当物质主义无法和精神追求相匹配时,人人都处在一个名为“生活”的修罗场中。


我们究竟难在何处?


1.生活的压力


毋庸置疑,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下巨大的生存压力是大学生喊出“我太难了”的根本原因。不愿意放弃大城市便捷的交通和繁华的商圈,却又难以在此安身立命,只能接受适应都市的快节奏生活,困顿于“996”工作制度。在这里,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早已不在,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淡然亦无人问津,似乎唯有跻身上层,功成名就才是人生幸福。在这种价值观的驱使下,也无怪乎一则“女子带病追赶公交车,只为300元全勤奖”的新闻下面评论最多的是“我们都太难了”。这种浮躁的社会风气之下的“我太难了”,就不仅是一句抱怨,更像是一个“解压阀”,为处在巨大生活压力之下的人提供了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


2.渴望被倾听,被看见


其次它还体现了当下大学生渴望被倾听,被看见的意愿。当随口说出“我太难了”的时候,除了揶揄和自嘲之外,可能更多是为了博得聆听者的关心或是同情,并引发共鸣。巨大的压力之下,疲惫的灵魂往往无处安放,只得以戏谑的口吻道出“我太难了”,得到他人安慰后,又匆匆投入到生活的洪流中。但是,人类是向阳生物,没人愿意整天听到充满负能量的东西,或许一句“我太难了”的抱怨并无不妥,可也毫无用处。


3.唯有将时间与精力付诸行动


因此,一句“我太难了”看似世事不易,实则怠惰于心,多少人心心念念着诗和远方,却懒于付诸行动去战胜眼前的苟且,最终庸庸碌碌走完自己的青春年华。须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要想改变“太难了”的处境,就要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下,静下心来努力改变自己,并拥有持之以恒做出改变的意志。同时,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难处,与其坐而言难,不如奋起改变。唯有将时间与精力付诸于行动,才不会在未来回首来路时遗憾叹息。


   



世间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人的一生便是一场修行,偶有难处在所难免,伟大如苏东坡亦难以幸免。但他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即使身陷囹圄,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之豁达与乐观。我们应当亦是如此,纵然时运不济,纵然万方多难,也不放弃继续走下去的希望。只有不在“难”中挥霍光阴,才能最终收获命运的馈赠。








【锐观察】直面生活的圆与缺
【锐观察】“后真相”时代,警惕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锐观察】标签=真实的你?
【我们读书吧】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


策划 | 大学生记者团

文字 | 张文博 李海铭

编辑 | 王新伟 路颖

责任编辑 | 李雅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