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读书吧】在苟且中守望远方




THE CATCHER IN THE RYE



“我虽生活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国作家J.D. 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全书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16岁少年圣诞节前后三天的经历。在这个并不荡气回肠的故事里,我看到了青春光彩羽翼下的另一面,那是我们大都经历过或是正在经历着的,青春期的叛逆与焦虑。









故事的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德,一个平凡的中学生,霍尔顿的“平凡”,并不是像汤姆·索亚那样一次次度过难关的机敏少年,也不是保尔·柯察金那样理想坚定的有志青年,不是很多文学作品中喜欢描绘的那种“有着不平凡事迹的‘平凡孩子’”。汤姆和保尔并不常见,但我们周围的人甚至我们自己就有可能是一个“霍尔顿式”的人物,霍尔顿有纯真的理想却又觉得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他厌恶虚伪、厌恶势利、厌恶粗俗,似乎从每件事里都能看出点生活的丑陋来。确实,从某种意义上,霍尔顿是清醒的,他看到了社会上的种种不良风气并且打心底瞧不起它们,他有自己的准则,认为自己不一样并拒绝同流合污。然而,霍尔顿也是迷茫的,他愤世嫉俗,但所做的也不过是停不下来的抱怨,有自己的信仰却又常常放任自己的欲望。霍尔顿是个“愤青”,但也仅仅如此,很多人都是这样向上又常常懒惰,否定了很多但又不知道去认同什么,迷茫的青春大抵如此。







霍尔顿的形象是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一度将其奉为反叛的象征,甚至1980年向里根总统开枪的杀手家里也发现了一本《麦田里的守望者》,但这真的是作者写这本书的本意吗?固然“谁的青春不迷茫”,但若是只因为不认同就去选择伤害,霍尔顿也一定是瞧不起的。若是只看到生活的阴暗面,最终也只会验证安多里尼先生的警告:“你将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为某种微不足道的事业英勇死去”。生活有污点,于是你抱怨、咒骂,然后呢?逃避?报复?或是选择在网络上重拳出击?


或许作者是想告诉我们:“有时候,找到认同的远比否定错误的重要。”






正如弗吉尼亚·伍尔芙所说:“为了怀抱一些新幻想,我们抛弃一些旧幻想,这就是成长”。我们终将步入成人世界,这里有虚伪、欺骗、有种种污点,我们早晚要从童年的纯真幻想中走出来,但我们仍能在心中存有远方并为之努力。霍尔顿想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这并不可笑,他也确实为保护孩子做出了一些努力。譬如擦掉学校墙壁上的脏话,这件事可能小到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比起抱怨谩骂这样的行动更有力也更有意义。霍尔顿身边也有他所热爱的孩子,有他所认同的“真正聪明的人”,那我们与其做个事事不满的愤青,倒不如行动起来,去守望那些自己所珍视的东西。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个比起内容风格文艺太多的名字下,“霍尔顿”背后的内核,绝不是仅仅是“反叛愤恨”那么简单。


如果说保尔·柯察金这样的人是正向远方迈进的有志青年,那么霍尔顿更像是一个在苟且中挣扎的迷茫青年,很多人像霍尔顿一样愤世嫉俗,像保尔一样下定决心去尽力改变的却不多。然而每个人都有要守护的东西,你心中的那亩麦田又在守望着什么呢?




THE STORY IS END

。。。





【我们读书吧】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大学生×电视剧 | 个个是经典

【二十四节气】泽草所生,种之芒种


策划|大学生记者团

文字|潘君宇

编辑|吕圣博

责任编辑|李雅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