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近日宣告成立的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利用市场化的机制扩大银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研发和场景应用落地。
这是继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之后,第六家成立的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当下,在传统扩张模式受限、金融脱媒加剧等因素影响下,多家银行开始明确金融科技转型方向。而子公司的设立,正是突破体制化约束、开展相关业务的一次重要尝试。据记者了解,除了股份制银行之外,也有一些城商行对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科技始终是民生银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在民生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发布会上,民生银行董事长洪崎强调了科技对于现代银行的重要意义。他介绍称,民生银行正在全力推进“民营企业的银行、科技金融的银行和综合服务的银行”三大战略,并将科技金融提高到核心战略层面,民生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是推进科技金融银行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他同时表示,希望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做好创新孵化工作,成为科技创新领域的领头人。
就在不久前,安永发布的《中国上市银行2017年回顾及未来展望》指出,科技引领、科技驱动已成为银行业发展共识。金融与科技已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融合,更体现为思维、理念、业务模式、管理模式等全方位的融合。
而外界认为,银行设立独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将是上述背景下的一大发展趋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
一方面,金融科技业务有别于银行传统业务,独立化运行便于吸纳更专业的人才,并迅速拥有专业化管理优势、研发优势、激励机制等;另一方面,这类子公司独立运行前作为商业银行系统中的一个部门,其他小型金融机构在接受技术输出时容易出现不信任问题。独立之后,有了“防火墙”和保密机制,小型金融机构则更容易接受。
“从目前的探索来看,银行在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试水还是比较成功的。当然,这一方面是银行转型压力迫使其做出的转型;另一方面,相较于此前电商的尝试,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设立贴合了银行的比较优势及市场需求。”一位金融科技子公司内部人士坦言。
那么,纷至沓来的金融科技子公司将如何实现更好运作?以较早成立的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兴业数金为例,公司是兴业银行在2015年初通过全资子公司兴业财富资产管理公司与高伟达软件公司、深圳市金证科技公司、福建新大陆云商共同出资设立的。成立初期,其服务对象包括集团内部及集团客户,后来逐渐发展成以服务同业金融机构为主。截至目前,兴业数金金融行业云业务累计签约客户超350家,在线运营200多家,主要客户包括村镇银行、城农商行、民营银行。
金融科技的输出是这些子公司的一大特点。据洪崎介绍,新设立的民生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立足母行、服务集团、面向市场”,即主要服务于民生银行集团、各子公司和业务伙伴,推动民生“科技金融银行”建设,同时提供科技能力输出,为中小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科技转型所需的解决方案和专业科技产品。
可以看出,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业务思路大多遵循“由内到外”,成立初期以服务本行集团为主,随后逐渐扩展到服务同业,实现技术输出。这一特点在兴业数金身上已体现得很明显。
目前,兴业数金主要在金融云和开放银行平台方面开展业务,前者由兴业银行分拆出的成熟业务构成,为中小银行提供金融信息云服务,已相对成熟。后者一方面丰富银行底层客户资源,不断完善技术平台,增加可开放的技术接口;另一方面解决教育、物流等商业生态客户的金融需求,搭建中间桥梁。
不过,上述金融科技子公司内部人士也谈到,由于前期市场较大,几家子公司输出的需与求可以匹配,但随着市场逐渐饱和,更多银行尤其是大型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将更多专注于在市场化、互联网化新体制下将科技运用到自身业务。
在曾刚看来,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与互联网系的金融科技公司,短时间内会是“泾渭分明”的状态,鲜有正面交锋。“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最大的优势还是在核心业务系统方面,毕竟商业银行更懂业务也更懂监管规则。互联网公司在业务场景方面的创新无疑更胜一筹。比如,蚂蚁金服、腾讯金融等提供金融云服务、提供和场景结合的创新产品。”他表示。
而上述金融科技子公司内部人士也向记者提出了类似看法:“横向比较,每个银行的子公司定位不尽相同。比如,兴业数金开始比较早,希望做全套系统;招行产品主要是数据中心,侧重硬件;平安是直销银行,基于平安一账通相关服务。”除此之外,在他看来,纵向比较银行系和互联网系公司也能直观看出,后者基于技术优势,更偏向底层技术;而银行系则因具有业务能力、业务流程、产品管理上的优势,更偏向上层业务系统。两者其实是有互补性的。
当然,设立子公司只是银行布局金融科技的路径之一。事实上,其他方面的探索也早已铺开。例如,民生银行在2015年开始建设的大数据平台和人工智能服务体系,建立了实时头寸分析、智能投顾、智能风控、智能营销等一系列智能金融服务,极大地提升了小微3.0、供应链金融、远程银行、资管业务的智能化水平;建设银行不久前成立国内首家无人银行,是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重要成果;2016年12月,招行率先推出摩羯智投,成为第一家布局智能投顾的银行机构。之后,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工商银行等都积极加入到了布局智能投顾的行列。(张末冬)
银行区块链已率先落地两大领域:
存证类+数据资产类
从金融机构的实践来看,存证类和数据资产类应用是目前区块链应用最广泛的两个领域。区块链在帮助金融机构解决信任问题、数据共享问题、提升业务效率上发挥了作用。
存证类应用广泛
因具备不可篡改、可追溯特征,区块链与存证有着天然的结合点,存证也因此成为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之一。区块链存证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存证、核证、取证的业务场景,尤其是需要解决多方信任问题或获取司法监管许可的情况。
存证类区块链应用最近有一个案例是,微众银行去年联合广州仲裁委、杭州亦笔科技三方基于区块链技术搭建的“仲裁链”,稳定运行了近半年,今年2月,广州仲裁委基于这个“仲裁链”出具了业内首份裁决书。“区块链技术能够简化仲裁处理过程,降低各参与方的处理成本,对于提高仲裁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这也是各参与方都非常愿意看到和接纳的。”微众银行科技产品创新部副总经理范瑞彬表示,“同时,相对于以前的电子数据保存,区块链的方案在防止数据篡改上面具有明显优势。”
“区块链的模式还可以让仲裁机构直接参与到链上,一起形成共识、实时见证,一旦发生纠纷,经核实签名的存证数据可视为直接证据,极大地缩减了仲裁流程,有助于仲裁机构快速完成证据的核实,快速解决纠纷,进一步提升司法效率,降低仲裁成本。”范瑞彬进一步补充道。
兴业数金也已经推出了多项存证类的区块链应用,一个是电子合同服务平台。据官方介绍,这个平台是“基于区块链联盟存证和可靠电子签章的电子存鉴平台”,综合身份认证、线上合同签署、有效数字签名、区块链安全存证等多种功能。
而在电子合同服务平台的案例上,兴业数金又衍生出第二个应用案例,失信人黑名单。“在做电子合同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银行类的电子合同会出现一些失信的情况。”兴业数金中心区块链应用项目经理王海腾表示,“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和一些银行、小贷公司共同形成了一个联盟链,在这个联盟链之中,银行、小贷公司可以将电子合同失信的情况上传到黑名单,维护黑名单,同时我们通过加解密技术对客户信息进行保密。”
同样利用区块链做黑名单共享的还有金融壹账通。据介绍,金融壹账通黑名单共享平台针对的是中小企业之间的黑名单共享。“信贷黑名单数据有着非常多的渠道来源,单一渠道的数据往往是不全的,这导致一些中小金融机构没有实力创建完整的黑名单数据库。”金融壹账通区块链资深技术专家谢丹力指出,“此外,金融机构自己上传的数据库也不能够在第一时间互通。”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区块链可以完成行业里数据的共享。“这个应用技术的亮点是,数据共享是有条件的共享,即黑名单在上链前会经发布方加密,任何链上节点都无法再未经发布方授权的情况下,对黑名单信息进行查阅,这使得平台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完全值得信赖。通过这个黑名单共享的区块链应用,能够建立数据共享的良性圈子。”谢丹力表示。
提升金融效率
区块链的另一大类应用是数据资产类应用。以兴业数金为例,其推出的数字票据区块链应用,通过区块链技术帮助企业和银行完成从商票到数字票据的转换,同时数字票据还可以进行支付。
农行在这方面的应用是基于供应链的电商融资。涉农小微信贷往往存在很多难点和痛点,例如小微企业很难提供自身资质的证明,银行业务员尽调距离远取证难。在农行的电商平台上,集聚了很多这样的小微企业。
“为了方便这些小微企业融资,农行通过区块链与企业连接,电商平台上从交易到物流发放数据都可以在链上存储,上下游企业的资质也可以在平台上看到,企业可以根据这个开展相关业务,银行基于这些信息则能够对企业进行授信,贷款的支付也更加便捷。”农业银行科技与产品管理局资深专员杨唯实表示。
邮储银行已经将区块链应用于资产托管领域。据悉,邮储银行资产托管系统以区块链的共享账本、智能合约、隐私保护、共识机制等四大机制为技术基础,选取了资产委托方、资产管理方、资产托管方、投资顾问、审计方等五种角色共同参与的资产托管业务场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托管业务的信息共享和资产使用情况的监督。
邮储银行信息科技部区块链项目负责人钟亮表示,在传统托管业务中,运行模式通常是邮件、即时通讯工具或者电话来下达投资指令或者确认,在实际工作中会发生确认的交易出现抵赖的情况。而将托管业务上链之后可以形成一种增信,将原有业务环节减少约60%~80%,显著提升了交易效率。此外,相关投资指令上链后也更加方便监管。(每日经济新闻)
近期本网热文
谨防人民币收藏骗局!第四套退市币、“豹子号”、“错版币”……这些很值钱?
来源:金融时报、每日经济新闻
编辑:王佳
金融时报及中国金融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
请于文首注明出处及作者
新媒体合作请您联系新媒体部
发邮件至fnweb@126.com
微博~@中国金融新闻网
官网~www.financialnews.com.cn
金融时报新媒体矩阵
金融时报
中国金融新闻网
财金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