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高考,别对你的孩子说这些话

2017-06-08 读者参考丛书

★您只需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即可关注读者参考微信刊号





当高考来临,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基本已达到极限,此时再做功课带来的可能是灵感而不是知识点的增加。高考比买彩票可靠的地方在于,平时广撒网,到时会用得上的东西有很多,而彩票则属随机事件,完全是概率问题。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很无奈确实是现在最重要的出路之一,因此还是全力以赴再说吧。






本文是给家长们看的,平衡的心态不仅是考生需要的,家长心理也需要注意,如果你们在陪伴并试图影响你们的孩子的话。胆大心细,举重若轻,我想做到这点就足够了。



孩子考试父母担忧。教育专家日前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根据考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紧张源的分析,指出社会在关心考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应关注“高考家长”的心理健康。此次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中学四个班的319名应届考生进行测试。调查结果表明,除少数一些学生存在严重心理问题,大多数学生在考试心理调控、高考承受能力、高考联想反应、情绪适应、学习热情、自我评价、情绪调控均处于较好水平,其中男生普遍优于女生,理科学生普遍优于文科学生。不过,“紧张”却是考生最为普遍的心理反应,并且随着高考时间的临近,应届考生的心理紧张程度明显增强。调查显示,学生紧张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来自外部的主要紧张源有“家长寄予很大希望”、“没有好出路”、“(怕)对不起父母”等;来自内部的主要紧张源有“怕丢面子”等,尤其是临近考试前,内部紧张源占主要地位,其中突出地反映了家长的心态及其对考生的影响。





专家们认为,与学生相比,家长更深刻地意识到高考的“意义”。许多家长生活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培养孩子上大学。为了孩子能考上大学,他们付出了许多欲罢不能的代价:自己的工作为孩子的学习让道,自己的生活依孩子的起居变化,自己的情绪随孩子的成绩起伏。这一切都使孩子产生一种感恩图报心理,但同时也为自己未来出路感到担忧,尤其是临近考试,焦急的家长甚至会采取“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的方式督促孩子学习,使不少学生觉得自由空间受到“无理限制”,人格尊严受到家长“无情践踏”,使考生家庭关系出现紧张。专家们在调查研究报告中指出,家长不仅是影响考生心理的重要因素,也是高考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在某种意义上,他们比考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临考前,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有时适得其反,他们的话可能会刺痛孩子的心。以下总结出一些考前家长千万不要和孩子说的“家长忌语”。


(1)“爸爸妈妈等你成功归来!”

这是家长想给孩子营造一个有力支持的表现。其实,孩子都想考出好成绩,可高考是一种能力考试,家长不切实际地乱嘱咐,反倒让孩子更没有底气。




(2)“祝你成功!”

有的家长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关心,喜欢叮咛这样一句,其实没有必要。可以说,“注意安全”“一路小心”等关心考生安全的话,这样更好一些。




(3)“千万别因马虎丢分,那就不值得了,会答的题一定要多拿分。”

高考前老师已经反复叮咛了,这时家长就不要再多说什么了。任何一个考生都不愿意因马虎丢分。所以,家长这样的嘱咐会适得其反。过多的叮嘱会让孩子心烦。




(4)“高考这几天,你一定要挺住,考试结束后,你爸你妈还有你就都可以解放了。”

孩子听到这话,就会觉得自己是家长的负担,好像爸爸妈妈这么辛苦是自己造成的。如果碰到那些倔强、任性的孩子,可能会顶撞家长,以至于伤害双方感情,直接影响到孩子考试的情绪。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导致孩子憎恨考试。




(5)“我儿子肯定不比别人差。”

现实生活中,往往有一些家长喜欢拿孩子来相互攀比,一个正确的心态是,不管人家的孩子如何,只要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父母就应该有所满足。




(6)“别有压力,咱考哪算哪,就是考不好,咱还可以复读呢。”

很多家长希望用这样的话来给孩子减压,帮他们宽心。其实,大部分考生对这句话非常反感,他们觉得还没有考就说这话,说明家长对自己不信任。



(7)“成败在此一举了!”

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定目标,而且往往把高考看得过于重要,过分强调高考在人生中的作用,认为孩子如果考不上,或者考不到一个好的高校,会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前途。这样,反而让孩子觉得反感和有压力。



最后,祝福那些在高考中为未来努力奋斗的孩子们!

(摘自《青年文摘》,并收录于《读者参考》第80期)


读参君的福利社


读参君送福利啦!现在开始,我们每周将根据留言的点赞数量和留言质量选出一位幸运粉丝,赠送最新一期的《读者参考》纸质书一本,届时我们将通知这位获奖读者,取得联系方式。欢迎大家参与!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读者参考》购买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